央视网赵旋璇:
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分享采访心得。在采访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对航空工业真的是一个门外汉,这次看到了很多的航空发动机和飞机。其实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单位会派我作这次采访,因为这次有很多知识和领域我都不是很清楚,当时还在想单位应该派一个军事频道或者是科技方面的记者会比我更擅长一些。但是经过一星期的采访以后,我觉得受益匪浅、颇受感动。吴老身上记录的不仅是他个人的事迹,而且是中国老一代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身上的历程和精神。虽然采访的时候已经想到这个人能做得这么好,可能是他有很多异于常人之处,甚至不食人间烟火,这是我之前对他的一个印象。但通过这一时段的采访,我发现吴老是一个踏踏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的一个人,他是真正活在我们身边的一个人,我想用一个词来把吴老的一生概括出来,但是一直没有找到这个词语。吴老的外孙女对他有一个总结是“上善若水”,老子的话是这样说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把采访几十位老专家所说的点点滴滴的小事放到这几句话里,真是对吴老一生的概括,吴老的一生只做研制航空发动机这一件事情,这是很困难的。吴老在解放前的那样一个状况下能够选择为航空事业奉献自己的终生,很多老专家说做航空难,做发动机更难,因为它要出成绩真的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而吴老就是这样一个人,所以很令人感动。在说到他的“与善仁,言善信”,我们在采访过程中真正看到吴老的点点滴滴,觉得他是一个为人平和、平易近人的人,吴老作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的很多航空发动机都有他的影子在上面,他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在采访的过程中,很多老人回忆起吴老的时候,语言特别真挚,并没有因为采访而说空话,把吴老放在一个非常高的高度,并且就是从身边很真实的事情上来谈吴老的为人,使我们感到吴老就是活生生地活在我们身边的一个人,而不是让我们触摸不到的人。通过这次采访,我等于上了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
我们网站在做专题的时候,由于是依靠央视为母体,会更多突出视频的色彩,《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的视频会在电视播出后第一时间在网站呈现。专题会以一个比较大的篇幅把吴老的点点滴滴的事迹在网站上展现出来,尽可能地丰富、包罗万象。刚才大家说的语录、图文、评论等,我们都会有空间来展示,对于老照片和对背景知识的介绍也会进行丰富的展示。
光明网王涛:
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策划会,首先谈一下感受,通过8天的采访,吴老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执著”这两个字,吴老一生只有一个目标,就是研制航空发动机,这对于80后的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触动。我经常在我人生的各个阶段给自己树立目标,但是,收获往往很小很小,我们通常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通过吴老我们看到了过程要比结果更重要。
对于专题的制作有这么几个内容:第一,吴老的言行录,这里面的内容很多,包括吴老生前的话语都将收录到网上;第二,根据采访的要求,把采访过程中收集的照片和会议录音整理编辑后发到网上;第三,是吴老的故事;第四,结合吴老的事迹和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来写一些吴老生活中的感想;第五,图片情况,包括吴老生前住所和在办公室的一些照片;第六,视频和音频。尽可能地收录采访中的素材,使吴老的形象更加丰满。
中国广播网李倩:
这次采访我学到的东西特别多,过去像“时代先锋”等这样的主题我接触很多,这次通过吴老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什么是爱党、爱国。这次我要创建一个新模板,把他放在一级页面,而不是过去的二三级页面,排名不分先后,都在一级页面上显现出来;另外我们也会和《广播之声》合作,只要是《广播之声》播过的,我们都会通过音频展示出来,也会转载一些电视台的视频,同时也会特约一些网站的博客,请一些著名的评论员写一些评论。网站的特性就是与大众互动,要利用网站的特性制作得更有特色。还有一些语录、视频、图文,我们网站都会展现出来,把吴老的形象更为丰富地展现给大家。
主持人:
五大网站的策划我们都同意,我再建议几点:
第一,五个网站要同时开通吴大观网上纪念馆,把所有的资料都收录在里面。
第二,你们所写的文章要符合网上阅读要求和特点,不要过长,以免造成审美疲劳。
第三,提炼核心元素,像有些同志说的“中国心”和“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可以用作题目,航空发动机就是飞机的心脏,这个标题很生动。我们征求了一些领导和专家的意见,我们是轻易不称某人为“大师”或“之父”的,但是面对吴大观这样一位在航空工业发展史上有过卓越贡献和主要地位的专家,很难找到别的词语来替代他的地位。吴老同时期的人已经不在了,他也刚刚过世,他最早参与了航空发动机的修造和后来从他手上开始的研制工作,而且他一辈子就做这一件事,从未中断,并形成了一系列的思想理论和技术观点,这些通过他的笔记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航空百年历史,航空工业应该是从他们这一代人开始的,从开始研制到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创新,他所走过的路,正是中国航空百年曲折而艰难的道路,而且是在他的引领之下才走上了这么一条道路。林左鸣总经理说过,现在回头看他当年所提出的观点,所有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另外吴老德高望重,现在还没有人的地位能够超过他,我想是可以用“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这样一个词来形容他的,对于这样一位对中国军事实力、工业实力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我们的记者是不应该吝啬笔墨来赞美他,这是我们的基本判断,所以我赞成刚才几位同志说的“中国心”和“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这种叫法。要通过我们的报道把他叫响,要使这些核心的信息元素有利于我们第二次、第三次传播,这符合我们新闻的规律,也符合传播的受众接受的规律。如果我们的报道推出去之后,社会上记不住这个人的名字,但知道他是中国的航空发动机之父,他有一颗中国心,那么我们就算成功了,如果连这种印象都形成不了,那我们这次报道就算是失败了,那是再一次浪费了我们的版面、画面资源,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一定要提取核心元素。
第四,各大网站要同步同时开展一个网上调查,吴大观的精神是什么?我们强调一定要突出精神,我们所有的报道如果不突出精神,就等于没有灵魂,通过对网民的调查,最后看看是哪种精神能够代表吴老。
第五,希望这次网上对吴老的报道能够成为一个航空知识和中国航空工业的图片库,跟航空工业有关的,包括各种解密飞机的机型等知识,通过观看吴大观同志事迹普及航空知识,并知道、记住吴老这么一个人。
第六,对吴老笔记、日记的摘抄,要精编一下,提供给各个媒体。对于网站,篇幅要长一些,报道可以分成几个篇,如精神篇、事业篇、魅力篇、生活篇等。
第七,记者的手记都提到了自己的感悟,你是如何走进这么一颗“中国心”,走近“航空发动机之父”的,希望大家能够把感动写出来,好的手记我们会选择媒体进行刊发,记者要做好采访工作、写作工作,任何成绩都不会被埋没。
第八,链接所有媒体的报道,不管是电台还是电视台、平面媒体、电子媒体。
第九,要发背景材料、航空知识介绍。有很多航空爱好者和科普爱好者都喜欢收集。
第十,许多被采访者对吴老充满感情,他们在接受采访时留下的真挚赠言,都原汤原汁刊发出来(许多老专家都上了年纪,把年龄都标出来)。
《中国妇女报》周文:
通过几天的采访,了解到吴老的精神确实很让人触动,很多被采访的专家和记者都在采访过程中流泪。吴老一生执著于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科研事业的敬业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年轻人学习的。
由于对航空不是很了解,通过接触大量信息,我初步整理了一个通讯的思路,从航空报国这条主线来写,从小时立志当航空英雄的航空梦,到长大自主发展国家的航空发动机。吴老晚年一直学习,坚持记笔记,一辈子坚持航空报国,并耳濡目染地带动家庭成员也来热爱航空,充分体现了吴老爱国和敬业的精神,他对社会的影响和在培养人才方面都做了很多贡献。吴老非常有爱心,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他多交党费正是说明了他爱党、爱国。我希望在报道中还重点突出一下吴老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温情的一面,很多的采访材料里都说吴老怎么学习知识,怎样航空报国,一心全用在事业上,其实吴老还有很多温情的故事,很关爱家人,也时常料理家务。
主持人:
《中国妇女报》的记者要根据你的受众定位进行报道,除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主要大媒体可以全面、综合报道,其他的媒体在报道中都要有一些侧重,从定位、特色出发,不要千篇一律。记得在采访报道独臂英雄丁晓斌的时候,有几个标题起得非常好,非常精彩,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很深。例如写他们夫妻感情一篇报道,标题是“我是你的右手”,很精彩、很经典。如果说在这次大家的报道中有几个标题能让所有人都记住,那就是成功。标题也是核心元素,可以进行二次、三次传播。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吴老有很多学生都是院士,但他自己却不是院士,这是同历史背景有关的。“文革”以后,人们对院士评选还不十分重视,对工程类学科似乎重视不够,当全国大规模评定两院院士的时候,吴老已经退居二线了,所以吴老的很多成果不一定体现在评定院士上。虽然他不是院士,但他是院士的老师,他的多位学生都是院士。第一个教大学生的人肯定没有上过大学,这不奇怪,他是创始人,这正是为什么称他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的原因。希望我们这次的报道要“一手软、一手硬”,“软”的是情节和细节一定要精彩,入脑入心,否则不易看下去,要“润物细无声”才行;同时要“硬”,就是他的精神、思想和人物的价值一定要硬。这里我还说一下人物评论的问题。除了人物通讯,另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人物评论,每次的人物报道,评论始终是个弱项。我们许多记者擅长写人物通讯,但不会写人物评论,要么写也是人物通讯的翻版、衍生版。人物评论是人物报道的提炼和升华。我们常说,能够写好人物的记者是最优秀的记者,不管是哪个方面报道都要比写人物要容易得多,人物报道还要有思想性,思想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物的评论所蕴含的思想、观点。我给大家提几个意见供参考:第一,要准确。对人物精神的把握一定要准,抓住重点和定位,不能偏离、游离主题。第二,要清晰。思路要清晰,每一部分要写什么,有几个启示,结构要清晰,层次要清晰。第三,要到位。观点要到位,观点一定要说出来,并且准确;语言要到位,思想要深刻,拒绝空话、套话。第四,要突出。重点要突出,主题要突出,关键词要突出,如果没有关键词,评论就不能称其为评论。第五,要明快。看消息的人多,看评论的人少,有的人会琢磨你的评论是怎么写的,所以一定要明快,不能长篇大论,语言要干净,行文要流畅。第六,要完整。结构一定要完整,逻辑一定要完整,不管你怎么说,一定要自圆其说,自成一体。我们对评论的要求很高,希望大家能够认真、用心来写。
《文汇报》江胜信:
吴老这个人物有着很深的历史纵深感,使我受到震撼,产生共鸣。在他身上有三个人生观,第一,灾难激发了爱国热情,有着一技之长的吴大观表现出了理想的坚定,航空报国,渴望用自己的知识改变脚下这块土地的命运,因为爱国,所以没有私心,品行和追求决定了他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第二,吴老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中国共产党让他航空报国的雄心壮志付诸实施,吴老反反复复地作检讨,由于航空发动机的研究生产很难,他觉得与国家对他的支持相比,做得还很不够。他不仅是专心致志地埋头赶路,更是在抬头望天,是科技战线当中的一名帅将,他给后人留下的精神财富本身就是一部永动机,为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永恒的精神动力。第三,吴老对“文革”的感慨,曾经受过创伤的一个老人,但是一直在很急切地表达对共产党的忠诚,把这种习惯变成了一种享受。
主持人:
吴老这个人物历史纵深感一定要突出表现出来,他见证了中国所有的历史风云,它的价值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厚重感和历史纵深感而彰显出来。他经历了新旧两个中国、两种制度、两个政党,甚至还出国留学过,经历了两个国家的差别,他是做出对比之后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他是有变化的,求学就业之后,面对爱国救亡,他认为作为知识分子,应该对这个民族、这个国家负有责任,经历了日机轰炸,所以立志航空救国,最后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取得胜利、取得民族的独立。在他身上体现了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人生奋斗历程,通过这种曲折的人生,得出他拥有坚定信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