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心芯相印
17560500000028

第28章 当厂长,甘当公仆(2)

接着杨书记又说道:“这次,我一是来看看工厂最近到底怎么样。二是来看看你这位刚上任的厂长。”杨书记语重心长地说:“我这个书记呀有两个心病,一个是德阳二重,一个就是你420厂。420厂要是出事,整个成都市都不得安宁。你不是叫昌平吗?希望你的到来能够保住一方昌盛平安。”我又点了点头。

我向杨书记汇报了工厂生产经营情况、贯彻部和省电话会议精神的主要措施以及请求上级帮助解决的几个问题。杨书记边听边议,兴致越来越高,并且有感而发,大笔一挥,做了“振奋革命精神,三年走出困境”的题词。

两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视察是鼓励与支持,而我感觉到却是压力与鞭策。也怪了,一位是管军的,管军事装备的,一位是地方主官,管老百姓安危的,双管齐下,似乎把我架上了非拼命大干一场不可的境地。

之后林宗棠部长、肖秧省长、空军林虎副司令员一起来厂视察,林部长作了“发展军工企业‘三个不能丢’,办好国有企业要‘牢记三句话’”的重要讲话。“三个不能丢”:一是“军工第一”不能丢,哪怕有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争取,也要坚持“军工第一”的方针,丢了“军工第一”就是忘了本,就要犯错误。二是“质量第一”不能丢,任何时候都要坚持“质量第一”思想,丢掉了“质量第一”,工厂的形势就会恶化,企业就要走入困境。三是军民结合的重点项目不能丢,丢了要影响国家建设,要影响工厂发展前途。五十铃汽车发动机是国家重点项目,要赶快搞上去。办好国有企业要“牢记三句话”: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坚持完善厂长负责制。有了这三句话,工厂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林部长的讲话为工厂的改革发展、坚持贯彻航空为本、军品第一和军民结合的方针,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了鼓励员工士气,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部长还欣然题写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三年走出困境”的题词。领导们的鼓励更坚定了420厂全体职工战胜困难的决心。

群策群力寻求道路

从哪里做起呢?当然是要真正地认识工厂、了解工厂。那就要拜员工为师,调查研究,到群众中去,扎根于群众当中,使自己的思路尽可能地符合客观实际,这样才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理论。我从8月27日起,不分昼夜、披星戴月地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走遍了厂区135万平方米的每个地方、每个角落,深入车间班组、职工食堂、单身宿舍、职工家庭,看到了工厂所有资源,所有员工,甚至家属。广泛听取各层次、各方面人员的意见和呼声,调查工厂的现状和主要问题。我把员工的呼声和要求甚至是尖锐的意见都牢牢记住了。工具分厂一位老师傅告诉我:“厂长,你不突破420厂的关系网,你就会被它网死。”周围的工人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说道:“这里的关系网主要是指援建时东北过来的,所有的党政工领导和技术干部大都是东北、山东、上海这三方面的人,他们是工厂的拓荒者,父辈、子辈都在工厂工作,既有领导成员又有基层群众,构成了庞大的关系网。所有的任命和提拔各个团体都会考虑到自身的利益,存在着论资排辈、有亲有疏的现象,但又并不等同于不按规矩办事,拉帮结派,一帮打击另一帮。”这些,我都一一听着。

一位车间主任告诉我:“厂长,现在的工厂中有的干部打着改革开放大力发展民品的幌子,结成利益团体,利用手中的权利为个人牟利。有些干部每年不知道从工厂得到了多少冰箱票,自己用不完就送人,送不完就出售。我们的冰箱就是因为这些蛀虫才赚不到钱。”这些,我也一一记着。

接着针对车间主任的话又有工人说道:“冰箱的门封条事件还不是因为那些干部不顾质量,黏不紧就拿胶纸一粘,表面上看着黏到一起了,就出厂,真是荒唐。”

对冰箱问题工人们是谈得最多的,还有人甚至说道:“厂长,当官的尝到了做民品的甜头。自从丢了军品后,工厂几乎是层层吃冰箱,人人都想从冰箱上捞点好处。哪管工人们能否按时领上工资。领不到工资怎么办?普通工人们怎么生活?于是一些工人也就不好好干活了,心想着看你们当官的还能拿多久。”机关的一位科长说:“其实420厂绝大多数干部是勤勤恳恳地为工厂和职工

工作的,也是不谋私利的,是被少数人把名声搞坏了,厂长要查清后区别对待呀。”

一位老同学说:“梦林,我们是干航空发动机的,可以说,我们目前只会干发动机,也只能干发动机,发动机没有了是个最大的问题,你可得动动脑筋啊。”

听了职工们的讲述,我的心情变得越来越沉重了。他们的话字字如警钟敲打着我,让我夜不能寐。我暗暗告诫自己:尽管工厂的情况如此复杂,但自己一定要坚持初衷,尽量扭转工厂的危机,至少让工人们能够每月按时领到工资,否则部里派你来干什么呢。

接下来我走访了工厂的9个分厂和业务处,广泛了解工厂各承包单位的情况,听取工厂专项工作汇报。先后了解了工业民品、电冰箱、军品、外贸、FT8燃机、汽车等项目的基本情况、资金情况、生产计划安排以及器材供应情况,与此同时还召开了一系列座谈会,分析形势、掌握情况、研究对策。

经过三个月各种形式的走访调查,我基本上掌握了当前工厂的现状,比我意料之中的还要糟糕!

420厂这一系列的难题让我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多少个日日夜夜,我都在思索着,琢磨问题的症结。我始终记住想就是做,甚至想比做更为重要,要做大事之前必须先想好如何去做,三思而后行,才能做对、做成、做好。由于厂大、人多、事多,按问题归类,同类项合并,去伪存真,去小留大等方法,力求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这样一理,就不是一两个症结,而是一串,针对这一串问题,再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办法要切实可行,然后把这一串问题尤其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串起来,就形成了治厂的一套方案,这套方案全是我自己撰写的。

把形成的治厂思路报告党委、工会,并在党政工联席会议的参会人员中与每人达成了共识。

我一到420厂就十分尊重党委、工会的意见。一是部领导有指示,大事要和党委一道商量办,有事没事每天都要到三楼书记那儿走走。二是我打心眼里不是来当官的,更不是来耍权术的,是一心一意来工作的,说白了,就是为党而工作的,因为我们干的事业就是党的事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共产党的领导、党的保证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尽管当时已经是厂长负责制,我还是一如既往地把党的领导置于最重要的地位。三是我在就职大会上承诺我是来当420厂职工公仆的,公仆就得听主人的,并且只有依靠主人才能开展工作,才能搞好工作。所以任何决策都要征询党委庞泉水书记的意见,他不在厂的话,也要征求杨新柏、王玉佩副书记的意见,还要获得工会姜玉玺主席同意,通过互相磨合,达成一致意见后,再通过党委常委会、厂务会,或党政工联席会讨论执行。从不一意孤行,以此保证在重大决策上不犯错误。

党委、工会由于得到了我的尊重和重视,他们更加积极地支持我的工作,党委提出了不少建议和意见,哪怕偶有思路相异的情况,也是平心静气客观地讨论决定。那种“厂长说了算,党委靠边站,工会跑跑看”的集权现象在我任厂长时是根本就没有出现的。

治厂思路在党委的支持和工会的帮助下不断地完善,1990年11月26日,也就是我上任满三个月的那天,在工厂俱乐部召开了班组长以上干部大会,由我作题为《振奋革命精神,三年走出困境》的报告,这句话是杨汝岱书记对420厂的殷切期望。整个大礼堂座无虚席,鸦雀无声。报告具体阐述了工厂的现状,三年要达到的目标,为此应采取的措施。报告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坚持党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的基本路线;二是两个转变,即转变观念和转变机制;三是三个调整,即调整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四是四个加强,即加强企业管理、加强科技进步、加强班子建设、加强职工队伍与企业文化建设。五是上五个新台阶,即在科学技术上、经营规模上、创汇额度上、经营效益上和职工收入上要上新台阶。第一、第二方面是指导思想,思想不先行,观念与机制不转变,什么事情也干不成。第三、第四方面共有7大项是工厂起死回生必须要作好的工作,要办的事情。第五方面是3年内要达到的目标,要取得的成果,也就是向全体员工的承诺。报告抓住工厂的实质和要害,同时思路清晰,具有较高的政策和理论水平,加之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因此在报告会历时的两个多小时中,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11·26”报告反映强烈,引起了参会者和职工的共鸣。在此基础上,将它不断地完善,上下逐步达成了基本共识,最终成为了全厂施政的纲领、改革的方向。“11·26”报告产生的冲击犹如给420厂这潭狂风都刮不起半点涟漪的死水投下了一块巨石,掀起了千层浪。五项行动计划从此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

思路也好,纲领也好,那只是设想与规划,而要把这一切变为现实,那必须要由全体员工共同为之奋斗才行。工厂没产品了,这当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员工的心散了,精神状态不佳了。必须要千方百计把员工们的激情调动起来,把员工的精神振奋起来。

那就要在420厂形成一种大家共同追求、奉行的价值观,以此来增强凝聚力。现在的人们很难讲“志同道合”,我常说“认同道合”,我认为,只有大家认识一致,或基本一致,才能走在一起,才能齐心协力地干在一起,走出困境。这是一种精神层次的建设,它一经形成,就会像一只无形的手,在整个420厂走出困境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但是,究竟什么才是420厂以及员工所追求的共同价值观呢?我又一次陷入了沉思中。最终想到的是靠文化,靠企业文化,靠塑造420厂的企业文化。

对一个民族而言,民族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生存活动的方式,这是在活动方式上使用文化这一概念,应该说是很恰当的。由于民族生存的活动方式不同,产生出不同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现阶段,我国是三种文化并存,即:封建主义文化、资本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我们一方面应吸取前两种文化中的优良部分,更应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它的核心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而建设好我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由此不难引伸出企业文化,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企业和职工在生产经营和管理中求生存、求发展的活动方式。

如果说“11·26”报告是救活420厂必须实现的目标以及为此而采取的战略、战术、工作及措施等活动,那活动方式则是企业文化,也就是全体职工必须具有的价值观和精神面貌。这就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行动与思想的统一,这应该说是企业文化的主要内涵。所以企业文化其表层为企业行为标准、道德规范、规章制度、厂风、厂貌,规范企业的一切行为。而更深层次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以及企业理念、企业精神。

可以说,对内是通过文化及“文治教化”来管理企业。其实就是塑造文化、经营文化,也就是不断使企业生存活动方式科学化。而对外其实是在销售文化产品,用它来改变顾客的生存活动方式。

企业的历史、性质、管理、产品的不同,特别是高层管理者的意志、理念的不同,企业文化必然也各自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只有抓住了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最主要的几个方面,就能使员工的劳动有价值,才能体现出员工的价值。对于一个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哪几个方面最为主要呢?

根据我这些日子对工厂的了解,想到了自己最喜欢的,曾经读过无数遍的一本书———《成功之路》。这本书中主人公们的经历和管理经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从中悟到了420厂最需要的精神动力,将其总结为———行自主、倡创新、求质量、为服务,有人把它称为420厂的“三字经”。

行自主,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只能自己救自己,必须奉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实现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一项基本方针和原则。

倡创新,就是提倡破旧立新、深化改革。创新是人的一种能动性,是人诸多能力中的第一能力,对企业来讲是赖以生存发展、竞争取胜的关键,在创新中闯出一条生路来。

求质量,质量与国防的强弱、企业的效益、职工的收入、消费者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求质量就是要加强职工的质量意识,人人坚持质量第一,个个重视自身的工作质量,从而保证企业的产品质量。

为服务,就是要认识到420厂的存在就是为了服务,为国防建设服务,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服务,为用户服务。认识到420厂的内部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个人的工作都是在为他人创造条件,为他人的工作服务,以求工厂的整体效益。

这四条是拯救420厂的灵丹妙药,是命根子,我要千方百计地让党委、工会、领导成员认同,让员工去理解,去领会,在工作实践中去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