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心芯相印
17560500000027

第27章 当厂长,甘当公仆(1)

任厂长,力挽狂澜于既倒。大胆调整领导班子,恢复军品,开发民品,推行改革,塑造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关爱员工,为2万多职工谋得福利,用自己的心血让军工企业渡过了最困难时期,救活了成都420厂,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甘当员工公仆的诺言。

临危受命走马上任

1990年8月,我正在美国出差,突然接到部里的电话,让我马上回京,一回来林宗棠部长就找我谈话。原来,部里决定让我去420厂接任厂长。

420厂是我国生产航空发动机的主要基地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建厂到20世纪80年代初,420厂一直按国家下达的计划生产和修理航空发动机,另外还为空军修理厂提供大量供修理发动机用的零部件,几十年来,420厂为国防建设和空军、海军做出了重大贡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中央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在调整中强调“军工也要退够,要放小”。部里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制定了“军民结合,以民为主,航空为本,多种经营”的发展方针,要求全行业认清形势,转变观念,“要在民品生产和出口创汇上有一个突破”,针对420厂的实际情况,在这次调整中还明确提出不再保留航空发动机的生产能力。

420厂为保“吃饭”、保“生存”,不得不把主要的精力、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民品开发与生产上。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转民”工作的深入,民品开发与生产出现较好的形势,支撑工厂生存发展的洗衣机、电冰箱等支柱民品以及其他工业民品开始形成一定规模的批量生产。后因流行一时的“双燕”牌洗衣机资金紧张、缺乏外汇,未能引进大型注塑机,而使产品转型落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双燕”电冰箱作为工厂的另一个支柱民品,也曾辉煌一时,后因没资金技术改造,品种不多,更新换代慢,更主要的是工厂电冰箱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致使销售不畅,产品积压高达3万台。最终以“门封条事件”跌入深渊,再无翻身之日,逐渐退出市场。

加之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军品停产,致使工厂潜亏严重,欠款居高不下、拖欠工资等这些问题又进一步激发了各种矛盾。420厂的生产经营是举步维艰,昔日辉煌的大型国有军工企业已是强弩之末、奄奄一息了。

在这危机时刻,本应在工厂挑大梁的裴鸿滨厂长因积劳成疾住院,张淑华代厂长虽然尽职尽责,却也是分身乏术、无力回天。难道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它日益衰弱,直到寿终正寝?航空航天工业部、四川省政府一直都在寻求拯救420厂的良方,经研究后决定另寻一名厂长,方案出来了,接下来就是挑选合适的人。部里和工厂综合各种因素分析认为我是合适的人选,理由是:我来自420厂,在厂里工作过10年,对420厂有着非比寻常的感情,我会全心全意、倾其所能拯救420厂。在部机关工作的这些年中,我也一直主管着420厂,关注着工厂的发展,我熟悉工厂、了解工厂。

林部长讲完整个事情的经过后,我没有惊讶,也没有一丝犹豫,常人所顾虑的家庭、前途在我眼中都是渺小的,我坚毅地向部长点头答应。部长还告诉我本来部里准备5月份就派我去的,但是顾及到我上有老下有小的客观现实,让一位副厂长暂代一段,一直没有做出最后的决定。而四川省有关部门经常催部里派人去接任厂长,说如果再不去,工厂可就要出事了,实在是没办法再拖下去了,现在派我下去也是不得以而为之,希望我能够顾全大局,舍小家为大家。最后部长殷切地叮嘱道:“420厂需要你,2万多职工需要你,他们的饭碗能否保住就看你的了。你去吧,用尽可能短的时间扭转局面,从领导班子、产品结构的调整入手,救活420厂!争取1~2年再回部里!”部长还亲手书写“任重而道远”,赠送给我。

常言道50不出京。那时,我都51了,何况“京官”当得还有声有色,但我在部长充满期待和希望的话语中,读懂了“需要”两个字。我没提任何要求。

部长一点条件也没给我,既没有给产品,更没有给资金,叫我只身前往,只是政治待遇高了,可以看中央发的省军级文件。我考虑的是祖国培养了我,我就应该懂得知恩图报,服从组织的安排。诚然,此时的我已不再年轻,但我却又一次选择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部长找我谈完话后,我就立即买了到成都的火车票。我用3天时间迅速交接完手头的工作,1990年8月23日晚,我到北京火车站等待到成都的列车。送行的除了家人还有燃机中心和发动机局的一帮年轻朋友们,加上老朋友任家耕副局长共十来人。不巧的是这趟火车因故晚点,具体什么时间到尚未确定,我们只好回到交道口大院一边话别一边等候火车站的消息。对于我的此行,朋友们各自都谈到自己的担忧和疑虑。燃机中心宋高工说道:“你燃机中心主任干得好好的,干嘛要跑到420厂去收拾烂摊子。现在工厂的情况如此复杂,你去了也未必能有什么作为。我要是你的话,绝对不去!但是你既然有此胆识,选择了这个挑战,大姐我只好支持你了,去好好干吧,我们等你好消息!”老领导陈一林副主任则是语重心长地讲道:“去其实比较合适,可以大干一番事业。只要你能扭转工厂即将破产的局面,你对工厂就有了再造之恩。同时,这个过程也可以磨炼你自己,也是对你自己的一种提高和充实吧。所以我觉得你选择去是正确的,能够到组织需要的岗位上去体现自己的价值,能够勇敢地接受挑战,这就是人生的乐趣。”其他年轻朋友们说得更多的也都是支持和鼓励的话语。他们都相信,无论前面的道路是布满荆棘还是不可攀的危岩,我都会坚持到底的,420厂在我手中一定会重新活过来的。

直到凌晨3点多钟,到成都的火车终于在大家急切的期待中姗姗来迟。离别的时刻到了,没有一丝“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依依不舍,我向站台上的朋友和亲人们轻轻地挥一挥手,潇洒而坚定地登上了即将驶往远方的列车。

列车缓缓地开动,窗外,朋友们挥动的手臂越来越模糊,我的视线也渐渐模糊了起来。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此时此刻的我再也忍不住了,那无处宣泄的感情便随着那一颗颗晶莹的泪珠夺眶而出。一方面我非常感动,感动于多年工作中结下深厚友谊的朋友们的鼓励,感动于多年以来相濡以沫的妻子的支持,感动于白发苍苍的母亲的理解。当时,年迈的母亲正卧病在床,母亲需要我留在身边,从小就和母亲相依为命的我更是舍不得在这种时候离开母亲。但是,我没有选择。深明事理的母亲对于我的选择没有一丝责备,当我来到母亲病床前告别时,母亲那苍白的面庞出现了久违的自豪的笑容。她拉住我的手喃喃地叮嘱:“梦林,你去成都当什么官呀,是不是崔光炜、黄少华那种官呀,‘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天天喊打倒他们俩,你去了千万别让别人打倒了。”我说:“妈,那是哪年的事情喽,现在不再搞阶级斗争了,搞经济建设了,放心吧,不会了。”“那是领导看得起你,才让你去的,还是我儿子有出息。你就去好好把工厂建设好,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你就放心去吧,不要挂念我,我会好好地等你回来的。”妻子站在旁边也坚定地说道:“放心吧,我会好好照顾妈的。”四个孩子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说道:“爸,420厂都要垮了,去干什么?”“燃机中心,才去八个月,而且干得有声有色的。”“别人就是看上爸了,那有什么办法。”“那也是,反正爸在家时间也很少,我们也习惯了。”“我们已经长大,懂事了,爸也不用再操心了。”“既然部里已经定了,还有什么好说的,我们只能支持爸爸去,安心工作,把420厂搞上去。”“好,爸爸放心吧,我们会自己管好自己的,我们会把婆婆照顾好的。”“不过爸爸要常回家来看看哈。”孩子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理解、支持、鼓励便是我今生最大的一笔财富,它使我带着信心、带着希望踏上了艰难的征途。另一方面我感到自己双肩所担负的责任是多么的沉重。420厂的前途,2万多职工的命运,甚至是成都市的安定都与自己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在心里告诫自己:任它“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此次蜀都之行,不救活420厂,誓不回京。带着“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的决心和勇气,8月25日我顺利到达420厂。

重新站在曾经工作过10年的土地上,我顾不得长途跋涉后的疲惫,更顾不得像文人墨客那样发表一番“景物依旧,物是人非”的感叹,在工厂招待所放下简单的行李后,便立即走进工厂,我要第一时间了解清楚工厂当时的状况。我没有到办公大楼、行政部门,而是独自一人直奔各分厂,与基层干部和群众见面。正好所有的分厂厂长都在,他们大多在以前就是我的上级和朋友。每到一处,大家坐一坐、抽根烟、喝杯茶、叙叙旧、聊一聊各人对当前情况的认识。在车间,工人们初见这位穿着一双旧布鞋、一条蓝色但已经洗得发白的裤子,一件旧白衬衣的新厂长,大多都是难以置信的。从北京来的新厂长怎么穿得那么朴素,那么土气呢?新厂长怎么一来就到车间呢?大家便带着这样那样的疑问开始了与我的对话。在整个与基层干部和职工见面的过程中,我都是笑呵呵地向大家打招呼、问好,一点架子都没有,感觉就是一名普通的员工,这便是后来大家谈到的对厂长的第一印象。

1990年8月26日,这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正式就职成为420厂厂长。上午,工厂召开了党政联席会议,我作为厂长正式与工厂各层领导见面,并研究了下午大会的议程和内容。

下午1点半,在厂区大会议室召开了党政工团科级以上的干部大会,欢迎我的到来。420厂当时正式职工有1.6万人,大集体有4000多人,加在一起有2万多人。参加会议的是中层以上干部和机关有关人员,偌大的会议室坐得满满的,有800多人。

大会由党委书记庞泉水主持,首先是航空航天工业部张洪飚副部长宣读了部里下达的任职命令,接着是代理厂长和省市领导讲话,中心意思是对我出任厂长表示欢迎和支持,轮到我讲话了,以前我是作为部和局的代表参加部属企业的大会,在这样的场面讲过话,也曾在欢送别的同志上任新厂长时讲过话,而今天轮到我自己当主角了,心情怎么也不能平静。干部们这时候个个都抬起了头,似乎耳朵都伸长了,想听听这位从北京派来的新厂长会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开场白,或者说是怎样的下马威。在座的同志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知道我这个新厂长的底细的:我离开工厂时,还是一名生产指挥部的普通工作人员,水平是有限的,如今回来驾驭这个局面,行吗?他们确实需要一位新厂长,但不知道我是不是最合适的人选。他们人人各怀心思,期待着新厂长上任的第一把火。

大会上我没有讲很多,简洁明了地发表了以“甘当420厂职工公仆”为中心内容的讲话。我提出了治理工厂的“四靠”,即靠部、省、市的正确领导;靠总参、空军、海军及银行的支持和帮助;靠全体干部廉洁自律,克己奉公;靠全体职工的辛勤劳动;以及对国家负责、对军队负责、对员工负责的“三负责”。充分表达了把420厂搞上去的坚定信心和决心。讲话虽短,但句句精辟、观点鲜明,字字珠玑、振奋人心,获得了与会者的阵阵掌声,新官上任的这第一把火算是点燃了。从此,我就学着当起厂长来了。

领导关怀任重道远

在我上任几天后,9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就来到420厂视察。因我在部里工作时曾多次接待过刘副主席,相互比较熟悉,所以谈起话来就比较直接了。一见面首长就说:“听省里和部队同志们讲工厂很困难,这个厂很重要,我来看看,不能让它垮下去。”

我就当时工厂的现状以及FT8燃气轮机的一些具体情况向刘副主席做了较为详细的汇报,并敬请领导帮助解决工厂在恢复军品和燃机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第一个请求是工厂要恢复原生产多年的航空发动机,要继续为国防建设做贡献,同时让工厂有产品可生产。刘副主席当即爽快答应,他说,我回去就告诉林虎副司令员,请他帮你解决。第二个请求是国家给工厂3000万技改费,工厂在3年内一定能把燃气轮机试制出来。首长也同意了我真诚而合理的请求。这两个承诺为工厂恢复军品生产打开了一扇窗。

随后首长参观几个生产分厂,看了FT8燃气轮机样机及生产线。

临行,他握着我的手说:“段厂长,420厂很有希望,我相信你一定能把它搞上去的。”首长来了,加之这一席话,我当然很感激。后来,首长真把这两件420厂的大事解决了,我对首长倍加感谢,更加崇敬。

不久后的10月23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专门来420厂视察。杨书记一见我就问:“你来了50多天有什么感受呀,难吧?听省长他们讲,说你正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这很好,这个厂太大了,只有摸清情况,才能明确方向。决心大吗?”我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