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左鸣 吴秀生
全世界都在创造和交换虚拟价值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在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时,将进入一个转型期。中国的GDP已经迈过10 万亿美元大关,这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了转型期。在历史的重要关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强调要“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虚拟经济事关国策,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研究。笔者认为,应当从虚拟经济定位来拓展对中国新世纪发展战略的认识。
价值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整个世界都在创造、交换、分配虚拟价值。这一点,已经为当今世界的经济现象所证实。跨越历史的沧桑巨变,我们这个时代出现了虚拟经济。“衣食住行”的经济链条之后,不得不加上“乐”这一重要的环节。人的心理需求作为巨大的经济动力走上前台,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例日益增加。传统经济学用效用来描述价值主要强调的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虽然也有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成分,但难以囊括现今世界存在的价值主体化倾向。因此,有必要拓展虚拟价值的概念,并为这种价值来说。
纵观当今对于虚拟经济的研究和理解,要么定位于股票、期货这些虚拟经济的极端形式,要么定位于网络经济或所谓虚拟企业这样一些新兴行业的特质或经营方式上。这种狭义的理解,实际上妨碍了对于虚拟经济本质的认识,使得人们难以从生活创造财富这个层面上去把握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源;难以从当今世界生产、服务、交换、流通、分配等经济活动诸环节上理解由虚拟经济而带来的变化;难以从生产要素的流通和资源的配置方式上理解由虚拟经济带来的革命。非但如此,如果不能从广义的虚拟经济概念来理解当今世界发生的变化,就更不能深刻理解当今世界格局发生的变化,就不能丰富新发展观的内涵。同时,也就更不能理解,对于一个转型国家的观念模型和制度框架而言,需要突破的瓶颈是什么。由此而言,实际上也不能真正破解我们现在面临的诸多经济难题,不能对破解经济难题支招。换句话说,我们的时代面临财富观念的转型和制度框架的重新设定双重任务。虚拟经济带来的是一个时代的变迁,它是知识经济概念所不能概括的,也是狭义的虚拟经济概念所不能囊括的。因此,为虚拟经济正名,建立一个以广义虚拟经济为主导概念的理论模型,对于指导社会转型是非常必要的。
虚拟经济是什么?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微观产品蕴藏着心理需求,宏观经济依赖于信心基础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创造和交换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价值,成为今天经济活动的重要特征。我们把这种有别于使用价值的价值定义为虚拟价值,而围绕创造和交换虚拟价值的经济活动,即是虚拟经济。随着全世界都在创造和交换虚拟价值,世界已经进入虚拟经济时代。
用制文化权和虚拟经济主导权解读世界格局
用历史的眼光看,如何界定这个时代呢?
自尼克松总统1973年结束布雷顿森林体系,切断了美元与黄金的关系,世界货币就进入了一个不以黄金为基准的时代,美元、欧元等强势货币不得不建立在政府信用基础上。为了打造自己的信用,一些发达国家为了维护强势货币霸权,采取了军事霸权和制文化权以及经济上的黏性实力等多种手段。而主要诉诸军事霸权来谋求货币霸权,进而控制虚拟经济主导权的发展模式已经遇到了极大挑战。
今天全球经济的“Party”是一个戴了面具的化妆舞会,知识经济只是一个权宜提法,今天的强国,被描绘成了知识经济大国。但其富足的真正原因却不见得是因为掌握高科技知识。一些并不在高科技上掌握绝对优势的国家,却是世界上的最富一族。即便在一些发达国家,在看到它在高科技方面占有优势时,还要看到它们是世界上股盘最大、文化产业最发达的国家,它们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府债券的输出国,每天都在上演着实物流入与虚物流出的游戏。它们掌握着虚拟经济的主导权,享受着虚拟经济带来的极大好处。现在,我们的诸多转型研究中,都把知识经济作为一个基本的判断,虚拟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知识经济的解构和深化。
在虚拟经济时代,新的国富秘诀似乎变为———虚拟经济系数(虚拟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率)是恩格尔系数(人们的收入支出占全部支出的比率)的反函数。这个公式对于正在建设小康社会的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强者之所以强,弱者之所以弱,这个系数中潜藏着答案。这个道理,从一个企业的微观经营中也可以体现出来。对一个企业而言,掌握着大量专利的企业也不少,但一个企业如果不会利用这些专利来做大品牌,光会生产知识,不会打造虚拟价值,一定不是个大企业、好企业。推而广之,如果我们的国家不能够做大做强我们的企业,在世界上打造出许许多多一流的品牌;如果不能够做大做强我们的股盘,吸引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投资;如果我们在国际事务中没有更多的话语权;如果不能将中华文化推向全球……我们不可能真正屹立于世界之林。如果不能掌握虚拟经济时代的主导权,就不可能真正发展和崛起。
缺少虚拟经济内容的发展观是残缺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人与人之间经济联系的依存度日益增强。现代经济愈来愈表现为人离不开人的经济,人心离不开人心的经济。因此,经济活动的动力和运作机制发生了改变。这个变化直接关系到我们所选定的发展观。比如,制造业中的经营产品的企业,除了重视产品的技术革新外,愈来愈求助于文化来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变的心理,给产品附加虚拟价值;股市中的股票,汇市中的国际货币,它们的市场表现愈来愈取决于人们的追捧程度;一些发达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货币霸权,往往通过输出文化,吸引眼球和征服人心的办法,来达到掌握和控制虚拟经济主导权的目的。一句话,在人心离不开人心的经济体系中,预期愈来愈成为主导乾坤的重要因素,而经济活动的运作机制表现为———选定一定的题材,在这个题材上打造出人气,从而提升人们的预期,再通过时间寻租的方式把预期变现。这样一种经济活动的动力和运作机制,很显然是传统经济学所未曾描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