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著述颇丰的专家。他的《试车环境对航空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及修正方案》《航空涡轮喷气和涡轮风扇发动机进口总压畸变评定指南》《航空发动机进排气装置》三部专著,撰写的近百篇科技报告和论文,对航空发动机设计与研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他还与北航陈光教授共同编撰了一本科普读物《航空发动机———飞机的心脏》,起到了让社会了解、支持航空工业的良好作用。
他作为国家某重大计划专家委主任和总师组组长,奔波于各个承担任务厂所,指导研究工作;组织专家,对各个阶段、各项课题任务进行检查、评审,保证了任务进度和质量。该计划的实施,逐步建立起了包括设计软件、设计规范、数据库在内的航空发动机设计体系和信息化平台。通过该计划,充分发掘已有发动机和试验件等存量资源的技术信息,积累了设计经验,总结出了带有规律性的设计方法和流程,这为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提供了设计手段和工具。624所等中航工业厂所一个个课题的顺利推进、完成并取得重大成果,其中一些技术和研制平台已在型号研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一次,他回到624所主持一个重点项目评审。624所的几位同志去看他,关切地问:“刘总,你还是像过去那样忙;听说你今年光飞机就坐了80多趟,身体吃得消吗?您要注意保重身体哟。”他说:“只要我还没有躺下,我就要干,当专家就要向国家负责。能为我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出一点力,对我个人来说比什么都强!”这就是一位科技工作者、一位老专家的航空报国情怀!
刘大响在624所工作的30年间,624所相继生成、塑造了的“劳动建所精神”和“中推精神”。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扎根三线,献身国防”为内涵的“劳动建所精神”,成为了624所人创业文化。以“拼搏、求实、协作、奉献”为内涵的“中推精神”,成为了624所科研攻坚文化。他在624所这片土地上不仅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而且以自己的实践塑造、承载了“劳动建所精神”和“中推精神”塑造者、承载者。这是他留给624所的更为宝贵的财富!
如今,为我国航空工业奋斗了半个多世纪的刘大响,还是那样激情、执着和睿智,为建设更加宏伟的航空发动机绵阳试验研究新基地和先进的高空模拟试车台而建言献策,为技术性能跨代的航空发动机研发而不懈求索!
渔家傲·读刘大响前辈回忆录《我心飞翔》感怀
文广
2013年11月6日
远离繁华甘奉献,
功成伟业大三线,
壮美高空台创建。白手干,
航空发展宏基奠。研制中推皆苦战,攻坚技术图关键,动力振兴书史卷。人称赞,
丹心一片精神见!
老师、同事、同学、晚辈的赠言选编
《我心飞翔》重印致意
飞翔业绩感人深,报国推诚中外钦。
茹苦穷山翻志励,面迎险阻敢身临。
探寻自主创新路,尽瘁航空见赤忱。
欣悉好书今再版,满怀敬意发长吟。
祁阳一中蒋炼2013年3月
壬年胜利过去,癸岁即将到来,忆旧迎新,不禁情动于衷,特致意如下:
相知十载情确厚,
校庆酬师意更深。
湘水澄清谁都赞,
能不三风直萦心!
蒋炼蒋民主2013年1月
中学老师的赠言
刘纪生是我读中学时母校祁东一中的团委书记,后升任校长,2013年2月6日12时34分用手机给我发来短信(时年86岁):
大响:你好!并向兰芳及全家问好!捧读你的巨著《我心飞翔》,心潮澎湃,爱不释卷。你堪称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史学家、文学家。你的美丽人生,光辉业绩,令人钦佩,催人奋进。你是祁东人民的骄傲,祁东一中师生的骄傲!我对你表示真挚的祝贺。祝你健康长寿,为人类的航空航天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业师刘纪生
当日22时42分,我给老师回复短信如下:
纪生老师:您好。短信收到。先生对《我心飞翔》的高度评价,学生自知不敢当。我是在党的培养下长大的,其中也包括您在内的许多老师的谆谆教诲,使我受益匪浅,终身难忘。踏踏实实做事,诚诚恳恳做人,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为复兴中华、实现“中国梦”贡献一切,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对祖国母亲应尽的责任。学生愿在有生之年继续努力,为根治飞机“心脏病”贡献一点儿微薄之力,直到自己的生命之光熄灭为止!金龙辞旧岁,银蛇迎新春。学生在千里之外给老师拜年,祝您新年快乐,健康长寿,阖家幸福!学生刘大响
2013年3月18日,刘纪生先生又发来短信,并赋诗一首相赠。
大响,你好!
喜获巨著———《我心飞翔》,捧读再三,心潮起伏,爱不释卷,见书如见人。你不愧为华夏骄子,杰出科学家,你的美丽人生和光辉业绩,令人钦羡,催人奋进。你是祁东人民的骄傲,祁东一中师生的骄傲,我对你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祝贺。
我已年过八旬,毕生培桃育李,深感有你这样成就卓著的学生而无比欣慰和自豪。
业师刘纪生2013.3.18
赋诗一首:
读《我心飞翔》一书有感
刘纪生
2013年3月18日
自幼立壮志,雄心向蓝天。
攻关创伟业,美誉在人间。
中学和北航老同学何祥铁的来信
大响老同学:
您好!代问兰芳老同学好!
我记不清是在什么年月获悉您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此后一直在沉思:在众多的同学、同事中,为什么唯有您获此殊荣;从学校走上工作岗位,您是怎样走出一条成功的人生路。似应当反省自己,更要教育后人。这个问题让我困惑了多年,无从找到答案。终于您给我送来了自己的回忆录。这部用您大半生奋斗经历写成的大作,我从未有过如此手不释卷,用了短短的三四个日日夜夜把它读完了。
粗学一遍,认识体会还很肤浅,但感悟良多。在我过去的记忆中,您是我们学生会主席,为人谦逊低调,老练持重,学习成绩优异,德智体全面发展,老师器重,同学关系好。现在,您是人民的科学家,航空发动机行业第一个院士,自然科学界第一位俄罗斯科学院荣誉博士,航空动力的开拓者,顶层谋划者、领军人,还是科学家中难得的积极参政议政的“议员”和成功的外事谈判合作的外事专家。人们看到您头上的光环无数,殊不知您为此的巨大付出。攀高峰、蹲山沟30年,清贫艰辛,孤寞牵挂,坚守执着,压力风险,忘我求索……我曾在70年代“三支两军”工作中,也蹲过两年山沟,与您感同身受。您是航空发动机科技领域的帅才奇才,却有如此的人格魅力,党的组织领导、同事下级以及国外友人,对您是多么敬重、信赖、推崇、爱戴!您是何等完美的科学家!
我从回忆录感悟到,您的特质在于,在良好的家庭教育背景中,传承中华传统品质,自觉塑造自己,奠定了人生的基础;胸怀大志,航空报国,矢志不移,不断追求;对党的事业信念坚定,始终如一地践行入党誓言;党的教育培养,老前辈的支持帮助等。这大概就是我要寻找的答案。
作为读者,我觉得回忆录文如其人,朴实无华,内容丰富全面翔实,寓意深湛,事迹感人,专业叙述比较通俗。在写个人工作时,既实事求是,无突出个人之嫌,又彰显党组织领导及同事的重要作用。全书写出了您的大事业、大智慧、大创新、大奉献、大成就,极有震撼、启迪、教育作用,是一部好教材。附录的四篇文章为回忆录做了最有力的诠释。
您和夫人为党的事业奉献了大半生,过去生活亏待了你们,并落下了很多疾病。如今已过古稀之年,说实在话,能吃能睡能走能游的岁月不是很长了,该是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了。希望大响以休息为主,多多陪伴兰芳,算是弥补过去的缺失吧!
月英也在读回忆录,先看完“第十三章我与老伴”后说,兰芳在天寒地冻、物资匮乏的沈阳待了8年,又在四川穷山沟蹲了30年,她带着3个孩子,还要上班,真难想象是怎么挺过来的。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无怨无悔,充分显示了爱情的力量,母爱的力量!一个成就大业,一个贤妻良母,结婚近50年,彼此不离不弃,实乃模范夫妻之典范!
再次感谢您送给我们的好书。言不尽意。
顺颂
大安
何祥铁敬上
2011.7.10
女儿同学的赠言
曹红东是女儿刘玉娟在江西九江一中读书时的同学,现任江西大学教授。他在网上看到《我心飞翔》及有关报道后,2013年2月26日17时53分给刘玉娟发来短信,并赋诗一首:
玉娟同学:前日同学相聚,听李利敏同学说不久前去北京时见到了你,今日还没开学,我无事在网上查到了你的父亲(应当不会错吧,你们长得很相像),他为国真可谓贡献良多,让我感佩不已,兴起做古体诗一首献上:
高祖子孙名大响,航空报国我心仰,
祁阳少年立志高,北航苦读增学养。
关外沈城初涉世,事业家庭担肩上,
蜀地勤勉汗水挥,高空台上最倚仗。
动力工程最心系,电脑虚拟实景仿,
从心所欲不逾矩,廉颇虽老亦慨慷!
顺女儿心愿,我亲笔签名赠送曹红东教授《我心飞翔》一册,以致感谢。2013年3月9日18时06分,刘玉娟又收到曹红东同学的短信,内容如下:
从昨晚到今天一口气将《我心飞翔》读完,有感而成诗一首:山清水秀屋顶漏,鸟语花香厕所臭,
无怨无悔三十载,松花岭畔云出岫。
德功言称三不朽,我心飞翔感成就,
魂牵梦萦中国心,与子偕老天必佑。
祝贺刘大响同志《我心飞翔》再版
周振德
624所原党委副书记
2013年12月4日
回眸相识五十秋,钦佩刘君才德优。立志航空诚报国,坚凝信念竭精投。高台功就勋劳著,科技预研佳绩收。任务承担专志至,寻求高效重深谋。留连队伍倾心血,身助员工解虑忧。奋战山乡三十载,力兴燃院口碑稠。调迁京邑忠猷献,更抖精神壮志酬。
刘大响院士的高空台情怀
朱光亮
624所原党委副书记兼政治部主任
2013年12月9日
读刘大响院士回忆录《我心飞翔》,感到十分亲切,许多熟悉的往事,跃然纸上。我有幸与刘院士共事多年,他到高空台设计室任副主任时,我是党支部副书记,“八大金刚”之一。现在回想起来,许多事情就像发生在昨天,历历在目,难以释怀。高空台建设的共同目标,让我们走到了一起,成为好战友、好朋友、好同事。
大响同志1970年从606所分迁来到624所,在某型发动机的设计工作下马后,他被安排到高空台从事设计和建设工作,1974年任11室副主任,1978年任高空台研究室主任,主持高空台的试验研究工作。从此,在这崇山峻岭的山沟里,他与高空台结下了不解之缘,参加高空台建设和试验长达22年。80年代中期,他担任所的总工程师后,除全面主持全所的技术领导工作外,仍全面主持高空台建设和试验的技术领导工作。他以出众的才能,卓有成效的工作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主持并亲自参与解决了高空台建设中一个又一个难题,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带领全体同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无私奉献,最终建成了亚洲第一的高空台———“争气台”,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这种大型连续气源高空台的国家。
高空台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它经历了不少坎坷、曲折,甚至失败,当然其中也有很多甘甜。1979年刚开始调试时抽气管道倒塌,1980—1983年又被列为缓建项目,国家投资从每年上千万元锐减到只有几十万元,当时人心茫然,形势十分严峻,甚至有人怀疑高空台究竟能不能建得成?建成后能不能用?会不会变成一堆废铜烂铁?这种形势对高空台建设带来很大的冲击。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军品任务紧缩,各单位不得不大搞军转民,“孔雀东南飞”已成不可阻挡之势,以各种理由调离624所的人不在少数。但是大响同志和一区领导并没有灰心、气馁,而是振奋精神,积极做好工作。一方面做稳定人心的工作,另一方面提出工作不等不靠、继续拼搏、闯出新局面的指导思想。当时大响同志担任高空台研究室主任,除了综合室之外,高空台大部分科技人员都集中在他那个室里。因项目缓建,安装公司队伍全部撤走,现场实际上处于“停工”状态。此时,大响同志大胆地提出组成“收尾安装队”的建议,他向所里借调了几名老技师,带领全室干部、技术人员和试车工到安装现场,既当干部,又当工人,与大家一起摸爬滚打,工人身上有多少油,他身上就有多少油,他还带头爬进气管道,清除管道中的锈皮、焊渣,一个一个地进行设备和工艺系统的调试,用自己的双手搞好安装收尾和完善工作,争取少花钱多办事。与此同时,大响同志又提出了高空台一期工程直接排大气总体性能调试和高空模拟试验技术研究两个课题论证报告,他多次向部领导和机关汇报,得到上级少量经费支持,积极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