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情况下,带孩子就只能靠老段一个人了。在606所工作期间,我因为是搞总体的,所以经常出差在外或到部队“蹲点儿”,一去就是半年。家里只有老段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早晨天不亮就爬起来,她先给小孩子弄吃的,大孩子放在托儿所,每天只好背着老二骑自行车去上班。从大东区小河沿到铁西区,每天上下班坐汽车或有轨电车,穿城而过,大概需花一小时左右。骑自行车则要一个半小时。一到冬天,天寒地冻,路上经常会结冰、非常滑。有一次老段骑自行车摔倒在地不省人事,女儿在地上啼哭,当时我正出差在外,是几位好心人将她们母女送回家来。
606所政治部主任黄志生同志家有三间房子,因为我们家孩子多,领导安排他借一间给我住。黄主任高风亮节,欣然同意,他们夫妇对我们家有着很多的照顾和帮助,至今我们仍很感谢他们。有一次我出差刚回来,他对我说,你走了之后,老段好像有几天没出来,是不是病了?我赶忙去打听,才知道老段又摔了,脑震荡,当时有点昏迷了,被好心人送到了医院。
1969年又有了小三———英华。发现怀孕后,我感到很不好办,心中闷闷不乐,很想让老段做“人流”,但她坚持一定要把孩子生下来。当时国家计划生育还只是提倡,没有硬性规定,周总理有一句话:叫做“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后来小三长大了一点儿,有老朋友来家串门,逗他说,你是个“三多余”。小三最不爱听的就是这句话。他噘着小嘴说:“我怎么多余啦?我不是挺好的吗?”
生了小三,母亲、岳母都不在身边。实在没有办法,我就把最小的妹妹刘湘华接过来帮忙。妹妹中学毕业后,因“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不能继续上学,就叫她来帮着看孩子。当时老大送幼儿园,老二送托儿所,小三就由妹妹在家中带着玩。
那一段时间可以说是我与老段结婚以来所经历的最艰难的时期。老段不但没有因我工作忙、经常出差而有怨言,而是尽力默默地支持我的工作。对此,我一直感到很内疚,觉得很对不起她。有一首献给军嫂的歌词说“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对此我深有同感,而且她的那一半比我的这一半,要显得更加重要、更加珍贵、更加光彩!
随我走进山沟
老段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能吃苦,任劳任怨!为工作、为我、为孩子、为我们这个家,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我们的三个孩子都是她一手拉扯大的。说实在的,我没有真正尽到做父亲和丈夫的责任,孩子的生活、教育和成长都是她管着。
1970年11月,她义无反顾地带着孩子跟我到了624所,在川西北崇山峻岭的山沟里,一干就是30年。
老段是学硅酸盐的,在沈阳玻璃研究所有自己的专业,后来她所在研究所成功研究出人造金刚石,单位经济效益挺好的。但随我到624所后就没法搞自己的专业了,因为没有对口的工作,她不得不牺牲自己的专业,只好转行搞应变片高温胶,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学起。
还有一件事,我感到很对不起老段的。那就是压了她的职称评定。在所里评技术职称时,我是所职称高评委副主任,分工主管评审工作。老段是1963年毕业的,由于指标有限而申报的人很多,矛盾很突出,我就几次动员她不要申报了。我对她说:“你要是报了,评你、不评你我都不好办。”她听了我的意见,两次都没有申报。
直到1967年前毕业的大学生都可以评上高工,算是“普度众生”,进入最后的扫尾工作时期了,我对她说这次你可以申请了, ;等于到了扫尾才把她放进去。这对她的影响就是工资比同届毕业的人低了两级,退休金自然也要比人家低许多。对此,老段也看得很淡,没有什么怨言,当然这也是她对我的最大支持。
贤妻良母
老段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处事低调,在外面从不张扬。可以说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
现在我有时出差,人家邀请她一同去,她总是谢绝。我说你不要人家付路费,我们自己买票,因为我经常乘飞机,有时可以用积分换免票,但她也不愿意去,总嫌太显眼了。她说:“除非领导同意,而且带夫人去的人比较多,我才去。如果没有,我就绝对不去。”
在624所,大家觉得她不像领导干部的夫人,无论办任何事,从不打着我的旗号。她日常生活很节俭,小孩的衣服是打着补丁,自己的衣服也是打着补丁的。她坚持说衣服要穿烂了才换新的,否则就太浪费了。让她给自己买好一点儿的漂亮衣服那是难上加难的事,弄不好要吵一下子。她现在好多衣服都是老款式的,也有六七十年代出品的,但总说这些还能穿。我说你现在穿出去人家不笑话吗?她说有什么好笑的?我不就是一个退休老太太嘛!
我们老两口一生比较平淡,相依为命。从结婚到现在50年了,从来没有进过歌厅、咖啡馆和公众娱乐场所,也没有那么多的卿卿我我,一生平平淡淡,虽然有点儿乏味,但我们觉得挺好的,心里都很踏实。
现在她对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出差到外地后一定要给她打个电话,好让她放心。我答应她了,只要出差、包括出国,上下飞机前后都要给她打电话报平安。
唯一没有按她要求做的一次,就是1998年我准备出国到日本。那天早晨起床后,鼻子流血不止,北航李其汉、任丽芸老师和624所程荣辉同志把我送到北医三院住了院,我没有给她打电话,免得她知道了着急上火。后来航空工业总公司杜兵劳同志来医院看望我,说段老师可能已经知道了,因为她给小杜打电话,问为什么这次到日本前没接到我的电话?后来我们商议结果,由小杜把我住院的真实情况告诉她,第二天她就赶来北京,陪我住了一周的医院。
我这大半辈子工作忙,出差时间多。过去在四川,因为要找任务、要向领导和机关汇报,老往北京跑。2000年调到北京后,工作量大了,工作面更宽了,到外地出差的事就多了起来。她有时开玩笑说:“真奇怪,你怎么老是往外跑呢?在家里好像住宾馆一样。”我说:“搞发动机太难啦,要治好飞机‘心脏病’不那么容易。现在领导对发动机很重视,碰上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将发动机搞上去。工作多了,会议也多,身不由己啊,只有请夫人您多多包涵和辛苦啰!”
这几年我坐飞机,最多的一年大概超过80次。她对我说:“飞机你还没有坐够啊?”我说:“不是没坐够,而是坐火车太耽误时间了。”另外我这个人有个毛病,坐火车根本睡不着觉,所以能坐飞机的就基本上不坐火车。
我睡觉不好,平时每天只能睡5小时左右,还得每晚吃一片“舒乐安定”才行。老伴的睡眠也不大好,有时候醒得早,两人只要谁有点儿动静,就都醒来了。在家里,我经常要写东西,一弄就弄到了半夜,她就陪着我。我说:“你先早点儿去睡吧!”她说:“你不睡,我又怎么睡得着呢!”
近几年,她总想着要把缝纫机从四川弄到北京来。我不同意。我说:“你弄来干啥?”她说:“有些东西缝缝补补还需要。”我说:“缝缝补补的衣服谁来穿呀?”她说:“孩子们不穿我穿呀。”我说:“你也别穿了。现在衣服很结实穿不烂,也很便宜。”由于我的阻拦,此事没有办成。
看来一个人从小养成的性格和习惯,一生都是很难改变的。正所谓:膏能吃药能吃膏药不能吃,脾可医气可医脾气不可医。有时候她的牛脾气一“犟”起来,还真的拿她没有办法,这时我得让她几分。
同贺七十寿辰
2007年10月14日,是我70岁生日,老段的生日是12月14日。本来我们只打算选一个中间日子,找一家中等水平的饭馆,全家团聚一下,就算过了古稀之年的“寿辰”。没想到北航仿真中心高级顾问李其汉教授,副主任方韧教授、桂辛民教授精心策划,由办公室李敏和王秀英老师具体操办,为我们老两口安排了一个“同贺七十寿辰”活动,使我深受感动。
他们的保密工作搞得非常好,直到10月10日下午3点多钟,方韧教授才通知,说他们找了一家饭馆订了几桌便餐,为我过70岁生日,也是整个仿真中心同事们的一点心意,大家也想趁此机会一起聚一聚。一切都已安排妥当,我也不好再推辞,只有向他表示感谢。
“寿宴”在位于中关村的“白家大院”里举行。相传这里曾是大清开国之君努尔哈赤次子礼亲王代善的后代在康熙年间修建的“礼亲王花园”。民国初期转给声名显赫的同仁堂乐家,改名为“乐家花园”。2001年经过精心修缮和装点,浓缩了中国古典花园之精华,婀娜多姿,古朴典雅,富丽堂皇,恢复了清代“礼亲王花园”的原貌,改名为现在的“白家大院”,经营独具特色的“宫廷菜”和“白家菜”,现为北京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晚上6点半,夜幕已经降临,我们乘车来到“白家大院”,一下车使我感到惊讶,两排漂亮的服务员,一派宫女打扮,手提古色古香点着蜡烛的灯笼,引导我们经过古色古香的长廊,迎入古色古香饭店大堂,大有“宫廷”寿宴的感觉。我原以为是特意安排的,担心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后来打听到他们平时也是如此,我也就心安理得了。
7点钟整,方韧教授宣布晚宴开始。他说:“今天是刘院士七十大寿,再过两个月也是段老师的七十周岁生日。刘院士是我们仿真中心主任,在他的领导下,仿真中心成立5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今天我代表仿真中心,代表出席晚宴的所有同志,衷心祝贺刘院士七十大寿,也祝福两位老寿星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虽然这是中国几千年来人们对老人生日的惯常祝辞,却令我十分感动。我立即站起来致答谢,衷心感谢大家的良好祝福,也表示愿在有生之年,继续努力工作,同大家一起为振兴祖国的航空发动机事业再作贡献,为搞好航空发动机数值仿真建设再作贡献。我真情地祝愿仿真中心的年轻朋友们取得新的成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创新的辉煌!参加这次活动的还有北航老同学杨茂林教授夫妇,624所的老朋友斯永华、何谦,中航技公司的景小燕同志。整个晚宴古朴而典雅,隆重而热烈,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次。
10月13日,我收到俄罗斯中央航空发动机研究院的一封生日贺信,全文如下:
尊敬的刘大响院士:
CIAM全体专家祝您70岁生日快乐!
我们很荣幸能与您拥有近四分之一世纪时间合作设计先进航空发动机。
善于提出和决策国家大事、推出目标和实现目标———这是您整个人生的高贵品质,它能为中国的航空发动机事业———为制造国产飞机的先进航空发动机的目标得以向前发展。
中国领导人提出制造中国大飞机的新任务,为您的创造性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你总是站在科学技术的最前沿不懈地工作着。这使您的努力,获得了形式上或非形式的领导品质。您身边有许多志同道合者:您的同事和学生,他们都会在未来的日子里闪烁光芒。
创办学校,将自己渊博的知识传给年轻的专家。我们相信,接受了您的知识和工作作风的这些学生,一定会研制出中国新飞机所需要的最先进的发动机。目前您的学生已经在航空工业的大型企业和国民经济的其他行业中担任了领导职务。
你的科学工作,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例如您是俄罗斯科学院的荣誉博士,都得到了高度的赞誉。
尊敬的刘院士,在此祝您创造性的一生取得更大成绩,祝您身体健康和所有的目标都能实现。
斯基宾院长代表全院敬上2007年10月12日
在欢庆七十寿辰的大喜日子里,我意外地收到这封来自远方老朋友———CIAM斯基宾院长亲自署名的热情洋溢的贺信,很是感动,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对于这封信,我将一生予以珍藏。
12月14日是老伴的70岁生日,虽然北航仿真中心已为我们老两口举办了“同贺七十寿辰”活动,但我们全家仍在东方红饭店举办一个家宴,在北京的家人全部参加,以享天伦之乐。老伴接受了儿女们送的生日大蛋糕,她也给孙子和外孙女送了红包,充分体现了家庭的温馨。回忆起老伴一辈子对家庭的无私奉献和所付出的辛勤劳累,是夜,我写五言诗一首,以表达我对老伴的感激之情。
同贺古来稀
赠夫人———段兰芳
2007年12月14日
同窗恰两期,恋情系天意;十年[1]苦相思,六三[2]结连理。兰花幽雅秀,芳草香扑鼻;教子又相夫,良母更贤妻。
松岭三十秋,建台[3]为争气;无私作奉献,同贺古来稀。白发共偕老,百岁创奇迹;如若有来世,两牛[4]还亲密。
注 释
[1].十年:指我们1953年同学只有两个学期,之后分别10年,直到1963年她分配到沈阳,相互苦等了10年。
[2].六三:指我们两人1963年结婚。
[3].建台:指建设624所高空台。
[4].两牛:指我们两人都属“丑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