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公文拟稿
17559200000007

第7章 拟稿原则要求(2)

2000年国务院确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支线飞机,为两所整合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整合筹备组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务院和国防科工委的支持,一方面多次与上海和西安政府沟通,达成共识;同时,深入两所实地调研,与干部职工沟通,总结上次两所整合失败的经验和教训,确定了“抓大放小,求同存异,共同向前”的拟制整合方案的工作宗旨,形成了“一个整体,五项目标,七个统一”的整合思路。

在反复听取两所干部职工的意见的基础上,几易其稿,拟制出了《研究院筹备方案》,得到各方面的认同,顺利实现了两所整合组建研究院的战略目标。

拟稿要严格掌握政策界限,准确深刻地理解国家政策的实质,谨慎把握单位领导的意图,不要盲目“闻风而动”。一项政策往往涉及到很多方面,不要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片面地宣传政策会形成错误的导向。

拟稿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拟稿宗旨,注重政策的全面性和连续性,保证政策的稳定性,为公文实际运行把握正确的政策方向。

三、贯彻正确的拟稿原则

拟稿原则就是从实际情况出发,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按照领导者的意图有的放矢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拟稿与实际工作、职工生活息息相关。说事论理,必须切合实际,能打动读者,能使人信服。提问题不隔靴搔痒,要一句中的,切中时弊。

在拟稿中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议,如领导认为这个建议可行,还应征求职工群众的意见。一般情况下领导只要认为拟稿可以或再作一些修改,我们就认为拟稿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拟稿内容不能夹杂个人偏见,更不能固执己见。实际上,一些拟稿人自以为是,不愿修改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有的甚至别人改动一字都非常心痛,这都是拟稿人易犯的毛病。

拟稿好不好?适用不适用?完全由领导考虑采纳与否,拟稿人没有判定文稿命运的权力,只能努力拟好文稿以获取领导的认可。领导采纳了拟稿,说明拟稿成功,不采纳,则说明拟稿还与领导的要求有一定距离,不要自以为是,坚持不作修改。

要充分认识拟稿是替领导拟文,是一种公务活动,拟稿人只是在对领导意图进行阐述,公文的责任者是领导,而不是拟稿人。领导有权对拟稿质量做出判断。

其实,拟稿人拟写的文稿,没有不作修改的。因为拟稿人无论怎样都无法站在领导者的高度,都或多或少会有一定的缺陷。即使拟稿不被领导看中,那也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材料依据,给重新拟稿奠定了基础。

贯彻正确的拟稿原则就是要正确对待拟稿,接受领导和别人的意见,在不断修改中完善文稿。

第三节 讲究效率, 缩短拟稿周期

拟稿必须在合理的限度内,以最快的方式完成文稿,提高公文效率。

一、迅速及时地拟稿

在公文形成过程中拟稿是“易碎品”,错过时机,时过境迁,再严谨的拟稿内容都会“破碎”,失去作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及时地出台各种文件,对拟稿效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时间就是效益,拟稿迟缓就意味着物质和财富的浪费,意味着失去市场,是单位运行效率低下的集中表现。

拟稿迅速及时,单位就能取得主动,赢得市场,管理工作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拟稿必须面对现实,跟上单位改革发展的步伐,善于在“风起于青泸之末”时,迅速及时地完成拟稿任务。

拟稿不是一般的技术问题,而是涉及企事业单位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拟稿不及时,必然脱离单位实际,脱离市场,使单位失去最佳决策管理机会。

拟稿必须以高度的市场洞察力,敏捷地反映单位内外部情况,为单位提供有价值的管理信息,推动改革发展。

二、快速真实地拟稿

强调快速拟稿,决不能动摇拟稿的真实性。没有真实性,再快的拟稿也会失去使用价值。真实性是拟稿的生命,“第一时间”必须建立在真实可靠的基础之上,在真实保密的基础上求快。

讲究时效和真实准确存在一定的矛盾,拟稿时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舍其准而求其快,就是说越快越不容易做到准确,越是要得急的稿件越容易失真。

任何事物的本质都具有隐蔽性,且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在没有掌握事物全部状态、特征和变化的内在联系时,拟稿决不能想象,移花接木,或者感情用事,偏听偏信。

为了快,对有疑问的事件不核实,不调查,断然下笔;为了快,不深入思考,以个人意志想当然,避重就轻,茫然下结论,这样的拟稿必然是欲速则不达。1951 年1 月中共中央《关于纠正电报、报告、指示、决定等文字缺点的指示》中指出,拟稿“将使我们的头脑趋于精密,工作效率有所提高”。所以,拟稿快速成文的关键不在于写得快,而在于写得“趋于精密”的真实。

真实的基础建立在对事物的了解程度上,只有对情况了如指掌,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掂量,既考虑了确切表达,又考虑了真实可靠性,拟稿效率就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不失时机地拟稿

企事业单位的公文拟稿必须适时地切合当前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及时地回答职工普遍关心的问题,及时指出单位中值得注意的倾向。拟稿时机把握得好,公文下发在“火候”上,就能在职工群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

拟稿成文时机适当,就能为单位管理赢得主动,为经营赢得市场。

何时拟稿?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主要取决于单位管理者对全局情况的了解程度,对形势做出的正确判断。一方面领导者要善于研究分析,审时度势;一方面拟稿人要有敏锐的思维力和表达力,在关键的时候能拿得出、用得上。这两方面相辅相成,任何一方面的迟疑或延误,都会使公文变成“昨日黄花”。

拟稿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时效,时效不等同于时机。某些重要的文稿,必须考虑成熟,如果急欲行文,往往会使单位管理经营遭受损失,或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有时拟稿成文后,领导者并不急于行文,而是等待时机,寻求发文的最佳时机。

随着我国企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发展,各种矛盾日益凸现出来,处理和化解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是公文拟稿的重要任务。

改革需要造舆论,作宣传,不失时机地借助公文拟稿,通过发布公文宣扬领导者的改革主张,发挥领导作用,推动单位的建设和发展。

第四节 用事实说话, 加强拟稿的说服力

一、善于概括事实

企事业单位的管理经营工作纷繁复杂,因此,公文拟稿要善于概括事实。对单位大量的具体的事实要进行综合,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本质特征,给领导者一个完整清晰的概念。

概括事实不能笼而统之,概念化地介绍事实;笼统抽象的概括,只能给人以模糊的概念。只有具体确切的事实,才能给人以经久不衰的深刻印象。事实愈具体感人愈深,说服力愈大,公文愈有感召力。

拟稿对事实的概括,首先要立足全局。特别重要的事实概括,要全面整体地反映,不能以偏概全;二是概括要准确,准确地反映事实的面貌、特征、趋向、阶段,不能因急于成稿,就轻描淡写;三是概括要抓住特点,用实际的、生动的事实统领全篇,不能记流水账;四是概括要有实际内容,不能空洞无物。

二、善于精选事实

事实的本质往往通过个别的、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但是,并不是任何现象都能深刻地反映事实的本质。

要使事实能很好地表现公文拟稿主题,就需要从掌握的大量事实材料中精选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材料。

毛泽东说:“材料不要多,能说明问题就行。”只有事例典型,拟稿才能揭示事实的本质,深刻地表现主题。

我国著名作家魏巍在《我怎样写<谁是最可爱的人>》中说:“在朝鲜,我曾经写过一篇《自豪吧,祖国》的通讯,里边写了二十多个我认为最生动的例子。拿回来给同志们看了看,感到不好,就没有拿出来发表。因为,例子堆得太多了,好象记账,哪一个都说得不清楚,不充分。后来写《谁是最可爱的人》,我只选了几个例子,写完后又删掉了两个。事实告诉我: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才会清楚明白,也会是突出的。”

在拟稿实践中,人们往往认为材料越多越好,越多越能反映事实的全貌,越能把事实讲清楚说明白。因此,在拟稿时,对事实材料不加分析,不分精粗,一概堆砌,结果是文稿冗长,材料淹没了主题,造成事实不突出,观点不鲜明。

典型的事例既能充分反映事实的本质,又有极其鲜明的个性。成功的公文往往采用的事例并不多。比如,《研究院关于航空技术创新的报告》中,拟稿人只选了航电攻关、CATIA软件开发、电子样机和沙漠试飞四个事例,而这四个事例,是研究院许许多多自主创新事迹中最有代表性和最能说明“创新是民族的灵魂”的事实材料,是最新鲜有力,最富有特色的事实材料,因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善于精选最典型、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材料,要有舍得割爱的精神,舍得放弃不够典型但又很生动的一般材料。只有这样才能突出典型材料,集中笔墨写好典型事例,鲜明地表现主题。

三、善于点面结合

一是要鲜明地表述一个主题思想,除了选用直接的典型事实材料外,还要从反面或以相关事实材料进行对比或衬托。没有对比、衬托,文稿就显得单薄和单调。巧妙的对比和衬托能够使事实焕发出特有的光彩,增强感染力。

二是拟稿往往会涉及一定的范围,面上的材料很难反映客观事实的深度。要想深入地说明问题,给阅文者一个具体、深刻的印象,就要运用点上的材料加以补充。点上的材料能突出客观事物的个性特点,面上的材料能增强事物的普遍性;点面结合可发掘客观事物的深度,提高文稿的厚重感。

三是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精辟的议论。议论可以把枯燥的客观事实所包涵的思想和意义讲得更鲜明更生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公文一般不允许随便发议论,但在公文中经常有议论的段落,如胡锦涛同志《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谈到党员队伍建设时议论说:“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党的先进性最终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深刻揭示了党员是党的一切实践活动的行为主体,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基础这一根本点。

在拟稿中根据需要进行适当地议论,不但可以启迪思想,开阔视野,充分揭示事物的本质,深化主题,而且还会增强文稿的思想性。应当注意的是议论要适当,不能以议论代替事实,更不能为了证明已有的概念利用事实,用抽象的推理得出结论。

议论要点到为止,要议得贴切,合乎逻辑。拟稿还要注意适当地再现事实现场情景,使阅读者如临其境,增强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