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公文拟稿
17559200000036

第36章 拟稿表达方式(3)

一、拟稿语言的要求

1.准确得体

在公务活动中公文用词历来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历史上因错用一字而丢官的大有人在。据《续资治通鉴》记载,北宋时期,大学士杨亿奉命起草答辽国书,他在称赞宋朝与契丹辽王朝和平相处时写道“邻壤交欢”,宋真宗看后觉得有贬义,就在“壤”字旁注上“朽壤”、“粪壤”、“鼠壤”,杨学士马上改为“邻境交欢”,因此被罢官。

公文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指导作用,语言准确得体是基本要求。首先拟稿用词要准确。每一个词都有其特定的意义,要认真分辨词义,注意辨别同义词、近义词在表达范围、轻重、程度、褒贬等方面的细微差别,精心选用词语。

避免用词模棱两可,尽量不用“据说”、“大致”、“也许”一类词语。公文拟稿一般使用单义词语,不使用有歧义的词语,较少使用模糊语言和委婉的语言,对一些相似或相近的概念,要区分清楚,不能含糊。凡是需要用修饰性的形容词或副词来限制名词或动词时,要特别谨慎,做到准确描述,避免夸大或缩减。

其次拟稿用词要得体。就是拟稿的内容、语气要与其制发公文单位的地位相称,根据行文关系和文种特点,把准公文语言基调。如《命令》、《决定》等就要用庄重严肃的词语;《通知》、《制度》则要用理性的词语。

对上行文语言不矫揉做作,对下行文不盛气凌人;表彰决定应实事求是,批评通报应言之凿凿。要力诫空洞的说教,无论是汇报工作,还是安排工作都要实实在在。实在并非处处“实在”,而要把握好用词的分寸,注意区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同一个意思可以用许多类似的词语来表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时使用模糊词语更得体。如领导讲评工作时用“绝大多数同志表现出色”就颇为得体。

公文语言还要有时代感,如“三个代表”、“建设和谐社会”、“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等。

2.简练规范

简练规范是公文的重要要求,列宁在《土地问题和马克思的批评》中说,写文章“要像电报那样写得极其简短”。简练就是力求用最少的话将内容说明白。

语言简练是思维清晰的标志,是才华和智慧的体现。语言繁冗只能说明认识模糊,思维混乱。首先要理清思路,围绕主旨,抓住核心,讲最想说的话,拟写最必要的文字,行文造句言简意赅。

说明事理要多采用直接说明、简要说明的方式。叙述事件要多采用综合叙述、概括叙述的方式,求真不求全,求精不求细,求直不求曲。议论要直接阐明观点,少推理论证,使公文拟稿“篇无赘句,句无赘字”。

公文语言是非常规范的书面语言,要合乎语法、逻辑的规范,并严格遵循语法规则和国家规定的标准,尽量使用公文专用词语和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

拟稿应在保证公文表意明确的前提下,选用结构简单的直笔表意句式,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和复句,一般不用夸张、拟人、双关等修辞手法。

为增强公文表现力,可适当运用一些文言词语和成语。总之,公文语言要做到表意周全,简而不疏,简而不漏。

3.通俗易懂

公文广泛的受众性决定了拟稿语言必须通俗易懂。毛泽东在《八届七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凡是看不懂的文件,一律不准拿出来,拿出来也要顶回去。写文件要通俗,要有目的性,观点要明朗,讲话要看对象。”实际上,真正有影响的文件,往往都是用朴实平直、明白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拟稿要力弃晦涩的词语。

公文语言应让人一看就明白,就懂得该做什么、怎么做,而不必去仔细推敲或揣摩。拟稿不饰雕琢,公文语言就通俗易懂,就能表达出公文的观点和态度,从而具有指导意义。

胡锦涛的讲话《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通篇通俗易懂,易于领会。邓小平讲话则更像口语,如:“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语气平易自然,却有不可辩驳的力量。

4.留有余地

拟稿是公文的草稿,是提供领导审阅的稿件。拟稿不要把所叙的事物写满,写得太严密,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供领导修改。

如果稿件写得天衣无缝,增一字嫌多,删一字嫌少,没有一点修改的空间,即使拟写得再好,领导虽然找不出什么问题,却往往不会肯定稿件。

有的领导为显示领导水平,常常会指出一些离题甚远的问题,与拟稿前领导交拟的主题发生了根本改变,稿件结构出现了问题,这就不可避免地要伤筋动骨,不得不推倒重来。

实际上,拟稿没有一次性得到领导认可的,尤其讨论稿一般都要经过多轮修改,最后才能定稿。聪明的拟稿人会有意识地留下一些明显的“硬伤”,对熟知的方法、措施、议论点到为止,为领导留出展示才华的空间。

领导有了修改的空间,注意力便不集中于结构,而改为注重词语的修改,稿件一般就不会出现伤筋动骨的问题,领导改得顺手,不但稿件能顺利通过,而且还能得到领导的称赞。

二、公文词语运用

公文语言具有较稳定的特定句、专用词语、承转短语、字格短语等词语,是长期公文实践约定俗成的固定词语。恰当地运用固定词语,不仅可以提高拟稿时效,而且有利于公文程式化、规范化。

1.特定句式的运用

(1)“为”、“为了”,开头直接阐述行文的目的。如:“为使国家行政机关(以下简称行政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制定本办法。”

(2)“对……要”,表示对象和范围。如:“对执行政策中出现的偏差,要及时纠正;对职工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要逐一回访督查”。

(3)“……了”表示事物的已然时态。一般在动词之后,如:“采取了多种措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4)“是……也是”,说明判断事物的性质。如:“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摆在工会组织面前的重要任务”。

(5)“等”、“等等”,表示列举未尽。“等”字后有名词用“等”,没有其他词用“等等”。如:“在重点型号研制中,涌现出总体室、气动室、机翼室、环控室等先进单位”。

特定句式在拟稿中的运用频率非常高,说明原因、表明观点、列举证据、限定对象、划定范围时常常用特定句式作状语或定语,使公文更富有逻辑性。

2.专用词语运用

公文的专用词语,具有词义精确、用途稳定的特点。常用专用词语主要有领叙语、称谓语、经办语、祈请语、时态语、商洽语、表意语、过渡语、结束语等类型。

专用词语有其特定含义和功用,要弄清每一种专用词语的确切含义,严格区分相近词语的使用界限,根据行文方向、隶属关系、职权范围、语言环境恰当选用。切忌混淆滥用,导致行文目的和意图迷失,招致不应有的麻烦或损失。

3.承转短语运用

承转短语就是承接上文转入下文的关联词组,是拟稿加强表意句子的补充和完善。承转短语在拟稿行文中单独存在,没有语言结构上的关系,却是语言表达不可缺少的句子成分。运用承转短语是拟稿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承转短语主要有肯定、强调、补充、总结和说明等表意方式。

拟稿通常用“毫无疑问”、“十分明显”、“不可否认”、“不用说”、“由此可见”、“事实证明”等短语肯定事物。强调某项事物时,通常用“主要是”、“尤其是”、“特别是”等短语。补充某项事物时,通常用“包括”、“其中”、“其他”、“还有”、“以及”、“同时”等短语。概括某项事物时,通常用“总之”、“总而言之”、“综上所述”、“从总体看”等短语。解释某项事物时,通常用“就是”、“也是”“例如”、“比如”、“事实上”、“简单地说”等短语。

4.字格短语运用

字格短语就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并列组合而成的句式。字格式短语结构相近、排列整齐、合乎逻辑,具有简洁凝练、均称缜密、易读易记的特点。字格式短语有一定的形式美和音乐美,在公文中具有强烈的修辞表达效果,因而,被拟稿广泛应用。字格式短语很多,形式多样,主要有四字格、三字格和六字格三种表意形式。

四字格,就是以四字组合的词组结构形式。四字格在公文中使用频率很高,毛泽东是运用四字格的大师,著名的四字格有:“实事求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四字格通常用来表意工作方针、理念、精神等。例如,“我们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努力实践“航空报国、追求第一”的理念。

也有表意希望或要求的,比如,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希望你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志存高远,胸怀宽广。”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要求“做到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及时指定、加强督促,不断将学习贯彻活动引向深入。”语句简洁精练,节奏明快,通俗易懂,琅琅上口,令人振奋。

三字格,就是以三字组合的词语结构形式,通常表意现象或强调意义。在强调制度建设重要性时胡锦涛说:“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强调干部作风时要求:“时时处处坚持重实际、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简明扼要,逻辑严谨,令人信服。

六字格,就是以六字组合的词语结构形式。通常表意认识或明理,例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谈到党性修养时说: “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对仗整齐,简洁匀称,富有哲理,耐人寻味。

六字格也常用来说明工作活动,如“研究院在重点型号研制中坚持 ‘技术攻关到位、措施落实到位、程序执行到位、质量控制到位’ 方针,促进了型号研制工作。”语言朴实无华,却高度概括出了研究院在重点型号研制中的出色表现。

格式化短语极富表现力,远不止上述表意功能,主要字格也不止上述三种字格。实践中常见有两字格、五字格、七字格,甚至还有八字格、九字格。运用字格一定要注重词组搭配和行文需要,切勿牵强附会,片面追求格式化词组而一味地生拼硬凑。

格式化短语的生成是水到渠成的自然流露,如果不顾表意,就会弄巧成拙。

5.模糊词语的运用

模糊词语就是大概或不确定性的词语。模糊词语具有伸缩性、概括性、灵活性的特点,看似表量模糊,实质上表意却十分准确。模糊词语在公文中大量使用。拟稿恰当运用模糊词语,不但能使表达更得体,而且更能如实地反映客观实际。

拟稿通常运用的模糊词语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时间表述。通常有:“近年来”、“目前”、“近期”、“近日”、“最近”、“过去”、“现在”、“将来”、“最近”、“不久前”、“曾经”、“已经”、“长期”、“一定时期”等词语。

(2)数量表述。通常有:“绝大多数”、“各种”、“巨大”、“很多”、“一些”、“有些”、“某些”、“大部分”、“个别”、“多次”、“不少于”、“较大”等词语。

(3)程度表述。通常有:“十分”、“进一步”、“基本上”、“显著”、“大体”、“更加”、“极大”等词语。

(4)方法表述。通常有:“适当”、“多种多样”、“合理”、“逐步”等词语。

(5)态度表述。通常有:“认真贯彻”、“加强”、“完善”、“提高”、“比较好”、“符合要求”等词语。

(6)范围表述。通常有:“各级”、“各项”、“所有”、“有关”、“相关”、“围绕”等词语。

模糊词语内涵丰富,运用时应注意掌握分寸。在实际拟稿中,模糊词语往往与精确词语配合使用,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使表达更具有准确性。

6.数字图表的运用

数字、图表具有直观、具体、量化、形象的特点,是文字不可替代的重要表达工具。运用数字、图表反映事物数量关系和统计指标,是现代公文的必然要求。用数字、图表说明事物不仅省去繁琐的文字,而且会使公文更加简洁明了,科学严谨,令人确信无疑。

(1)数字。就是用来表明各种统计的文字。公文运用数字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表示增加,一种表示减少。表示增加时,只用倍数、番数或分数,例如:“研究院上半年民品实现利润200万元,同比增加了一倍”;也可说“同比利润翻了一番”;或“同比利润增长100%”。

表示减少时,只用分数或成数,而不可用倍数或番数,例如,“研究院物业经营收益由10万元减少到8万元,同比减少(下降)20%”;也可说“下降了20%或减少两成”;却不能说“物业经营收益减少了1番或下降了1倍”。

数字在公文中具有量化的作用,是衡量工作业绩、评价机制的重要指标。拟稿运用的数据必须真实准确,不能似是而非,主观臆测。

拟稿要根据行文要求正确运用数据,不要随意使用约数或“差不多”、“大概”等数词,一般请示批准事项、统计上报材料、通报工作情况都要使用准确的数据。在说明情况、预测趋势时,通常用约数表示。不论运用准确数据还是约数都应注意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正确科学地表示数据,增强数据的可信度。

(2)图形。就是在平面上用线条构成的图像。图形一般由图题和坐标组成。公文图形主要表示变量的分布、对比、构成及动态。拟稿经常需要将数据转化成图形,为决策提供直观的数据分析依据。拟稿通常运用的图形大致有以下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