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
1月8日航定委正式批准贵州航空工业基地试制的歼6甲设计定型,转入小批生产,并装备部队使用。1月24日,军委常规装备发展领导小组批准设计定型。
1月11日—2月2日三机部召开党委书记会议。会议揭批“四人帮”,提出1977年要实现飞机修理、制造超过1000架,配套全部过关。2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等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会议全体代表。
1月24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江苏试制的直6飞机及其发动机设计定型。
1月30日国务院副总理王震视察沈阳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所。他要求知识分子钻研业务,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严守岗位责任制。
2月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下达轰5后继机的研制任务。该机为空、海军通用机种,主要用于突击敌战役纵深目标和敌中型以上水面舰船。1977年10月10日,三机部批复轰5后继机定名为轰7。11月2—12日,在北京召开轰7方案审议会,会议认为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和西安飞机厂报送的方案总体可行。1980年8月23日,总参谋部、国防工办批准“一机两型”(导弹、鱼雷攻击和空地俯冲攻击)、“串座先行”的设计原则。1984年发出该机生产图样。
3月26日中国第一台新型的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HMJ-200型混合模拟计算机在航空自动控制研究所正式投入使用。该计算机由北京无线电一厂设计生产,航空自动控制研究所参与研制。
3月三机部批准南昌飞机厂提交的强5Ⅰ飞机的改型方案。1979年7月2架改型试验机总装完成,8月开始试飞。1980年5月,航定委批复强5加大航程飞机的定型技术状态,明确了改型飞机定型必须实现的改进项目。1981年10月20日,国防工办任命陆孝彭为强5加大航程改型设计总设计师。
4月5日驻航空工业厂所的试飞部队,其领导关系正式改为以厂所为主,实行厂所和军区空军(或军队)双重领导,首次明确了军区空军(或军队)的领导责任。此前试飞部队的党政工作、试飞任务和行政管理等,均由厂所党委统一领导。
4月20日原航空研究院副院长、临时革命领导小组组长曹丹辉在北京病逝,终年62岁。
4月24日华国锋主席视察沈阳飞机厂。
6月10日王震副总理视察西安飞行试验研究所。
6月15日陕西秦岭公司和英国维克斯公司签订购买合同,引进航空机轮惯性试验台。
6月16—24日航空发动机第一次强度工作会议在湖南株洲航空设计发动机研究所召开,航空研究院主持。会议研究了有限元法的应用推广问题,确定编制《航空发动机设计强度设计单位、试验手册》。8月3日,航空发动机强度规范领导小组成立,株洲航空发动机研究所任组长单位。80年代初开始陆续出版发行《航空发动机强度试验手册》(全书11册)。
7月8日西安飞行试验研究所、航空自动控制研究所开始研制变稳飞机。西安飞行试验研究所负责利用已有的歼教6飞机进行改装。航空自动控制研究所负责自动器的研制。1989年完成该项任务并通过鉴定。
7月15日航定委批准哈尔滨飞机厂自行研制的运11飞机设计定型,投入小批生产。运11飞机是以用于农林为主,兼顾地质勘探、探测鱼群、运输、救护等作业的多用途小型飞机。在设计上突出了安全性和低空性能,可作超低空飞行,具有起降滑跑距离短的特点。该机装有2台国产活塞6丁发动机,最大载重1.25吨,可载8名乘员。设计定型后,共生产交付27架。
8月北京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简称航设院)承担的毛主席纪念堂室内环境及大型专用设备的设计工程一次调试成功。该工程无前例可援,也无资料可寻。该院工程师曲衍松、陈慎于等从1976年10月开始,和有色冶金研究院等单位协作,采取低温空气幕等技术来隔离和冷却水晶棺,保证棺内温度恒定,高洁净度。在毛主席纪念堂工程竣工表彰大会上受到工程指挥部的表彰。
8月由空军组织、航空工业厂所参与研制的轰6飞机机载自动领航轰炸系统设计定型,并开始装备空军航空兵部队。
9月5日中国、巴基斯坦两国代表在伊斯兰堡换文确认:中国帮助巴基斯坦扩建歼6飞机发动机的翻修厂,增加部分设备和工夹具,使年大修歼6飞机发动机的能力达到500台。
9月13—23日三机部在无锡召开第一次航空科技情报工作会议。会议讨论了航空科技情报工作八年规划纲要,研究了情报工作的方针任务和工作条例。
9月16日西安飞行试验研究所试飞员王冠扬,被空军党委授予“雷锋式飞行员”的光荣称号。
9月17日南京航空学院改装的“长空”1号核试验无人驾驶飞机,成功地参加我国核武器试验取样工作,首次实现我国用无人机代替有人机取样。
无人机取样,穿云高度10000米,时速850~860千米/小时,分别于核爆炸后9分25秒及15分钟两次穿云,在烟云中各种电子设备工作正常,飞行平稳。最后,在预定回收场安全着陆,取到的样品质高量多。该机从3月开始改装,8月16日改装机试飞。1985年与南京航空学院后来研制成功的低空靶机一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9月30日空军司令部发出公函,推荐、表扬一批在使用中性能优良的雷达产品,其中有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和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联合研制的中国第一部空中预警机雷达天线罩。
10月4日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邓小平,中央军委秘书长罗瑞卿,中央军委委员、国防科委主任张爱萍等召集国务院国防工办、国防科委、国防工业各部领导人开会讨论科研、装备问题。邓小平提出,科研工作要集中兵力打歼灭战,要用歼7更新歼6飞机,要搞好配套。军事工业要严格要求,要恢复总工程师制度。
10月7日—11月9日三机部先后召开15次部务会议,讨论航空工业三年、八年发展规划和1978年生产、建设计划。会议初步确定:1.新机研制要狠下决心,缩短战线,突出重点。航空工业“五五”和“六五”期间研制定型的多种飞机、发动机和空空导弹。“五五”后3年要以歼7Ⅰ改、歼8、轰7飞机,涡扇9、涡扇6发动机,霹雳5号空空导弹为重点。2.压缩老旧机种,尽量多生产新机。迅速把主要力量放在歼7、歼8飞机上。3.基本建设重点继续放在“三线”。会议提出缩短战线,但对歼7的需求量估计太大。
10月19日航空研究院临时党委向三机部党组并叶剑英副主席、邓小平副主席上报《关于贯彻“部院结合、厂所挂钩”方针的意见》。报告对航空研究院的性质和任务,当前航空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以及部党组应搞好科研生产一担挑,国防科研业务要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等问题,做了阐述。
10月2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恢复驻厂军事代表制度,撤销1975年11月1日发出的《关于取消驻厂军事代表制度,颁发军工产品交接若干问题暂行规定的通知》。
11月1日邓小平副主席在接见国防工业各部负责人时,再次强调要整顿国防工业,恢复总工程师制度,建立严格的责任制,他说以后飞机出厂,总工程师要签字,技术上要负责。
11月4—12日三机部在杭州主办了与英国48家公司、日本日特金属工业和三井精机工业的大规模技术座谈。航空工业41家单位的134人参加了10个项目的座谈。
11月三机部和空军在南京联合召开第一次飞机使用寿命研究试验工作会议。会议统一了对飞机使用寿命研究试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飞机使用寿命的含义,探讨了飞机定寿工作的内容、方法、步骤,制定了重点机种定寿计划和开展疲劳、断裂研究课题计划。
11月西安航空计算机研究所研制成功75型环式快速射击瞄准具原理样机(也称热点瞄准具)。该成果陆续成功应用于歼8、轰7等多种瞄准具以及平视仪瞄准系统。
11月南昌飞机厂开始研制上游2号(固)导弹武器系统。
12月5日中共中央通知吕东任三机部部长、党组书记。
12月6日邓小平副主席、王震副总理、罗瑞卿秘书长、张爱萍主任等领导人接见三机部、五机部、六机部主要负责人吕东、张珍、柴树藩等。邓小平指示:“要把班子搞好;要发现人才;要抓运动;要抓质量问题,不合格的不出厂。”据此,吕东到职后,开展机关“揭、批、查”运动,整顿领导班子,以及开展质量大检查活动。
12月30日航定委批准南京航空学院研制的“长空”1号中、高空无人驾驶靶机设计定型,投入小批生产。1968年4月,国防工办和国防科委正式下达该机研制任务。
12月西安航空飞机附件厂研制的强5机用HF-7火箭发射器生产定型。
12月景德镇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应用三维有限元及板壳有限元方法,成功地完成直升机主桨毂壳体应力分析研究。1974年,该所以刘夏石为代表的课题组开始采用多节点等参数空间曲面体元在我国首次对直升机主桨毂壳体进行应力分析,属当时国内最先进水平。
本年度航空工业仍受“文化大革命”后遗症的影响。至1977年底,部属企业113个,事业单位99个,职工人数412273人。固定资产原值427356万元;全年工业总产值194668万元,其中民品产值12021元;交付飞机326架,发动机2252台,导弹1216枚;修理飞机257架,修理发动机1089台;完成援外飞机68架,发动机200台,空空导弹340枚;实现利润10049万元;销售收入132484万元;科研试制费9866万元。3所航空高校开始招收经过高考的本科生2230人,工人进修班学员925人;毕业大学普通班学生2089人,进修班823人;在校大学本科生2230人,普通班学生3563人,进修班学员925人。5所中专共招生1013人,在校中专生400人。技工班1236人,毕业技工生2230人,进修班350人。10所技校毕业230人,在校生1247人。
1978年
1月11日航空自动控制研究所研制的中国第一套机载惯性导航系统首飞成功。1979年8月27—30日,该系统科研成果通过三机部的鉴定。
1月12日“长空”1号无人驾驶靶机在南京航空学院定点研制生产。2月27日,列入部队航空装备,命名为无人驾驶5型靶机(简称靶5)。
1月从本月到11月,三机部批准恢复和开办26所厂所办的技工学校。
2月2日三机部发布《关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质量大检查,迅速搞好产品质量的决定》,由此航空工业开始第三次整顿产品质量。
2月11日航空自动控制研究所研制的歼8飞机高度速度中心仪设计定型,在成都航空机械仪表厂投入成批生产。该仪器命名为Ⅰ型大气数据中心仪,简称DSY-Ⅰ型中心仪。
2月17日南京航空学院被列为全国重点高校。
2月20日三机部召开电话会议,吕东部长就质量大检查作重要讲话。同时颁发《航空工业企业质量检验制度》。3月、5月、7月、10月又召开4次电话会议,部署全面系统整改和彻底整顿产品质量。
3月7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恢复和提升职务问题的请示报告》。据此,各航空院校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全面考核,择优提升”的原则,分期分批地进行提升和确定教师职称的工作。
3月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大会。三机部段子俊、徐昌裕和部分企业、研究所共77名代表参加会议。航空工业287项科研成果获奖,受表彰的单位105个,获得奖状140张。这287项科研成果包括:主机20项(飞机11项、发动机5项、导弹4项),辅机29项,测试59项,应用研究54项,试验研究9项,工程设计6项,基础理论研究2项,工艺设备更新77项,新材料19项,环境保护1项,民品6项,科技著作5项。其中40项接近或达到当时国际水平。
4月4日邓小平副主席接见吕东等国防工业系统新任部长时,强调:“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在航空工业表现得特别明显,关键在于抓规则、抓措施;要不拘一格发现人才;要百分之百保证飞机质量。”
4月24日中共中央任命赵健民、段子俊为三机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王振乾(兼任航空研究院党委第一书记)、朱涤新、肖友明、张良诚(兼部政治部主任)、莫文祥、陈少中、油江、王其恭(兼航空研究院党委第二书记)、徐昌裕(兼航空研究院院长)为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崔光炜为副部长;刘鼎为三机部顾问。7月,中共中央任命于辉为三机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耿涛为副部长,王晓光、吴继周、李兆翔为党组成员。
4月24日三机部外事局成立,并开始办公。外事局在办公厅外事处基础上组建,负责三机部科技外事、援外、派遣出国人员、接待外宾等涉外活动的归口工作。
4月沈阳航空工业学校、南昌航空工业学校升格为航空工业学院,郑州航空工业学校升格为航空工业管理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