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
17558500000060

第60章 龚连山

龚连山(1917.11—1965.1),四川宣汉人,国营清江仪表厂(现成都凯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航工业凯天)首任党委书记。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193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等职,多次参加战斗,两次负伤,为二等乙级残废军人。抗日战争胜利后,调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6年6月调哈尔滨市工作,任公安局公安大队副大队长,警备团副团长兼参谋长,松江省军区独立五团团长,太平区公安分局局长。1949 年10 月调哈尔滨市公安局政治处,先后任保卫处科长、副处长、处长。1953年5月调国营第120厂(现中航工业东安)任副厂长,1960年调三机部航空工业局邛崃新厂筹建处,任党委书记。1961 年10 月调成都航空工业学校任党委书记。1962年2月学校改为国营清江仪表厂后,任工厂第一任党委书记。1963年4月任国营155厂党委书记兼厂长。1965年1月因病去世。

1962年2月,第三机械工业部为贯彻党中央制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增强航空机械仪表生产能力,解决机载仪表补缺、配套问题,扭转辅机落后、主机被动的局面,满足飞机生产配套要求,决定把原成都航空工业学校改为生产航空机械仪表的国营清江仪表厂。同年4 月,第三机械工业部又决定把原隶属于国营峨嵋机械厂(现中航工业成飞)的原成都航空工业技术工人学校,连人带设备整建制并入国营清江仪表厂。

万事开头难。当时国家经济困难,资金短缺,在校改厂初期千头万绪的工作中,要在短期内完成职工安置、学生处置、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形成正常生产秩序等任务困难重重,形成生产能力更难。学校改为工厂时,仅有固定资产400 万元、流动资金160万元,设备器材均系原两校教学所用的,既没有正规的生产场地,也缺乏配套的生活福利设施。由于国家困难,工厂没有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既没有正规的生产厂房和生产设备,又没有完整配套的生活设施;工厂人员除从老厂调来少数领导干部和技术骨干外,基本是原两校的干部和师生,没有从事过仪表生产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缺乏办厂经验,困难十分突出。时任工厂首任党委书记的龚连山,迎难而上,带领党委一班人,团结全厂干部职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按照“远近结合、土洋结合、必须与可能结合”的原则,一边建设,一边生产,开展企业自救。职工们自己动手搬运、安装、调试机器设备,组建临时生产线;自己动手铺设水、电、风、气管线,因陋就简地将原成都航空工业学校的教学大楼改建成仪表装配和试制车间;自己动手粉刷墙壁,油漆门窗,把学生食堂和澡堂改造成下料工段和生产库房;自己动手把部分学生宿舍改建成居家住宅;同时自制了一批急需的设备和工装,创造了试生产条件,而且在试制军品的同时,组织民品生产,自己动手开发、生产气象膜盒、汽车后底轴、汽车用马达齿轮等民用产品,弥补资金不足的困难。企业自救活动为工厂生产和职工生活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

1962年学校改厂时,第三机械工业部给工厂下达的定员人数为1100人,而当时两校教职工,包括实习工厂实习指导教师就有近1000人,加上学生总数超过了1600人。龚连山作为首任党委书记,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教职工工作安排、学生去向和处置。部分教职工受定员定编限制和所学专业影响,不能被安排到理想的岗位工作,安置任务十分繁重。除三年级学生继续学习直到毕业,户口在成都、重庆两市的一、二年级学生安排当学徒外,还要动员几百名一、二年级学生退学,派人员护送回乡务农,处置工作矛盾十分突出;还有20世纪60年代,国家经济困难,学校根据当时政策动员休学回家等待形势好转,返校继续学习的322名学生,得知学校改厂后,纷纷返回要求安置工作,龚连山既要派专人接待返回要求安置工作的学生,又要派人员到学生户口所在地办理改休学为退学的手续,说服教育工作十分艰难;再有1958年曾两校合并,人员、设备统一安排使用,1959年又分家,因分家出现的矛盾和分歧当时还没有完全消除,又要合在一起,团结稳定工作十分重要。党委书记龚连山带领党委一班人,团结全厂干部和职工,坚持化解矛盾、稳定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针,深入开展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讲形势、讲大局、讲政策、讲团结、讲奉献,形成浓厚的思想政治工作氛围。有力化解了各种矛盾,顺利完成职工安置和学生处置,稳定了职工队伍,为工厂实现第一年完成校改厂任务,第二年完成4 项产品生产定型,第三年实现扭转亏损,第四年为国家上缴利润提供了重要保证,做出了重要贡献。

1963年4月,龚连山调哈尔滨市工作。1965年1月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