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
17558500000002

第2章 王西萍

王西萍(1914.12—1993),山东乐陵人,原航空工业局局长。1936年8月弃学从军,到西安参加张学良将军倡建的学兵队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东北军工作委员会委员、军官支部书记,中共东北军51军党的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原局友军工作部秘书、驻鄂西北代表。在东北军工作期间,参加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参加了台儿庄与淮河战役。受党的委派,在国民党军队中积极发展共产党员,建立秘密支部,努力开展上层统战工作。在中央统战部友军工作科任科员、科长;在中央机关总生产委员会任秘书,并被评为中央直属机关甲等劳动模范。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旅大地区党委常委兼秘书长、宣传部长,大连县县委书记兼县长,旅大区党委财经委员会委员,关东行署农业厅厅长。1949年春,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南下,任武汉警备区政治部秘书长,中南军区保卫部副部长、部长。新中国成立后,王西萍投身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创建与发展。1952年8月任第二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局第一副局长,分党组书记,主持工作;1955年3月任航空工业局局长、第二机械工业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1963年调交通部工作。王西萍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93年去世。

王西萍为奠定航空工业的基础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第二机械工业部党组的领导下,王西萍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团结局分党组一班人,艰苦努力,提前完成了航空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实现了由修理走向制造并开始向自行设计过渡,为航空工业的早期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西萍任职期间,航空工业先后建成和基本建成一批企业和学校。其中有:国营第112厂(现中航工业沈飞)等6个主机厂,西安飞机附件制造厂(现中航工业庆安)、西安航空发动机附件厂(现中航工业西控)等18个机载设备厂,1个修理厂和1所航空专科学校、8所中等航空专业学校。

王西萍任航空工业局局长期间,航空工业完成了从修理到制造的过渡。按照国家批准的航空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1954 年初教 5 飞机及其发动机研制成功;1956 年9 月歼5 飞机及其发动机研制成功;1959 年超声速歼击机歼6 及其发动机试制成功;自行设计的歼教1 喷气教练机及初教6 初级教练机也于1958 年相继试飞成功;1958 年还开辟了战术导弹的试制生产,为中国导弹事业的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王西萍十分重视航空科研事业。1954 年12 月与航空工业局副局长段子俊赴苏谈判,在莫斯科与苏联航空设计院院长探讨在中国建立航空科研机构问题。回国后又多次与苏联专家研究如何开展中国的航空科研建设。1955年5月,他主持航空工业局分党组扩大会议,研究科研设计问题。提出在科学研究、生产和人才培养三条战线同时展开的指导思想,并向二机部建议,抓紧建立航空科研机构,以改变我国科研落后的状况。1956年5月,他在给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的《关于航空工业发展现状与今后的任务》的报告中,进一步分析了科研设计落后于生产的严重矛盾,提出利用已有条件,立即开展工作的具体措施和意见。1955—1957 年,他主持建立了科研最急需的二机部6所(现中航工业航材院)、航空工艺与生产组织研究所(现中航工业制造所)和航空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现中航工业发展中心)。1956 年下半年开始,航空工业局先后在沈阳、南昌、南京及北京的航空工厂建立飞机、发动机、航空仪表和降落伞设计室。这些设计室后来都发展壮大为设计研究所。1958年前后,航空工业局分别在陕西、沈阳建立飞行试验、空气动力、飞机附件与航空电器的设计机构。同时在北京航空学院(简称北航)、南京航空学院(简称南航)建立航空科学研究室,一批工厂也建立产品设计室。到20世纪60年代初,航空工业共拥有科学研究所6个,产品设计研究所3个,厂、校属设计研究所(室)19个,职工近万名,科研设计人员数千人。在航空工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孕育出了科研设计机构的雏形,在中苏关系破裂后为中国航空工业走上独立自主发展道路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

为了早日填补中国轰炸机的空白,王西萍遵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赴苏联谈判,引进图-16轰炸机。1959年初,他组织国营伟建机器厂(现中航工业哈飞)和国营东安机械厂(现中航工业东安)承担图-16(中国型号轰6)的研制任务。1959年国庆前夕,使用苏制零件装配的第一架轰6 飞机首飞成功。他还积极支持国营洪都机械厂(现中航工业洪都)通过仿制米格-19,开展强5飞机的研制。

1956年制订全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时,出现了飞机与导弹之争,王西萍针对导弹与飞机的发展问题,曾多次向中央及有关领导反映,力陈两者不可偏废的正确见解。在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喷气推进和火箭技术同时被列为重点项目。

王西萍十分珍视人才,能正确对待知识分子的出身和历史问题,特别对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敢于提拔重用,为航空工业延揽和培养了一批领导干部和技术骨干。

1958年,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航空产品质量受到严重冲击,特别是从1958年开始试制的米格-19飞机(中国型号歼6)和米-4直升机(中国型号直5)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王西萍较早地发现问题,并立即采取有力措施予以纠正,从1959年年初开始,航空工业局连续在南昌、哈尔滨、西安召开会议,强调质量第一是航空工业永远不可动摇的方针,要求恢复一切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1960年年初,他又带队下厂,具体指导质量整顿。

王西萍经历坎坷,在1960年召开的国防工业三级干部会议上,曾受到错误的批判和处理,以“国民党特务嫌疑”蒙冤被隔离审查两年多,1963年重新分配工作。1963年王西萍调交通部工作,在此期间,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我国交通事业,主持和参加制订了全国公路建设规划及水运工业的规划和布局。1972—1982年的10年间,他努力实现周恩来总理关于“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号召,大力推进全国交通系统的船舶修造工业。在他的领导下,先后建成了一批大中型船厂、船坞,改造了一些老船厂,使交通系统10年造船总量突破200万吨。改革开放以后,他力主开发建设蛇口工业区,对招商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西萍于1993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