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治(1931.2—1995.1),陕西乾县人,原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1949年考入西北工学院,后转到清华大学航空学院学习。1952年毕业后分配到江西洪都机械厂工作,历任技术员,技术室主任,技术监督科副科长、科长,工程师,歼6飞机主任设计师,导弹分厂主任,厂副总工程师兼导弹设计所所长等职。1978年任直升机研究所所长,1980年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科技委主任。1989年任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何文治曾兼任中国航空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全国质量协会副理事长,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名誉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顾问教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客座教授,山东省、陕西省政府经济顾问,全国扶贫基金会、老区建设委员会顾问等职。1988年获“在献身航空、服务四化的伟大事业中艰苦奋斗三十年”荣誉奖和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95年1月因病逝世。
1952年12月何文治到洪都机械厂工作后,负责抗美援朝飞机修理工作的质量监督、质量分析和技术检验工作,并负责我国研制的第一架飞机初教5的质量监督,参加了飞机试制的全过程,编写了试飞大纲,并组织试飞。1958年他组织领导了我国自行设计的初教6飞机的试飞工作,负责全面质量保证,提交国家试飞鉴定。1958—1960年研制歼6飞机时,担任主任设计师,主持制定了飞机静力试验方案并取得了试验成功。
1960年,何文治被任命为上游1号反舰导弹型号办公室主任。在他的组织下,成功地试制生产了全部国产化的海防导弹。1966年11月以9发8中的成绩完成了上游1号导弹的定型试验,提前两年研制成功,并装备了部队。1965年,何文治组织设计海防导弹——海鹰1号岸舰导弹,经过近千次的试验,终于实现了自行设计与仿制比翼齐飞。后来又改型为舰用海鹰1号导弹。1970年,为了解决导弹飞行掉高度问题,采用无线电高度表替代膜盒式高度表来控制导弹,进一步降低巡航高度,提高突防概率和攻击效果,导弹多次试验均获成功。
从1974年开始,何文治积极组织改进型上游1号甲导弹,1977年下半年进行设计定型试验,但试验未达到要求,他心情极为沉重。1981年2月,已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的他到厂主持召开了产品故障分析会,决定再用3枚导弹做地面和飞行摸底试验,试验取得好成绩。上游1号甲导弹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何文治是第一获奖人。
1978年12月,何文治调任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所长。当时中国直升机研制面临直6停产,直7下马,已生产20年的直5没有后继机。何文治到任后,他从调研入手,组织制定了《我国直升机发展规划的建议》,为研究所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接着他主持了武装直升机的方案论证以及优化设计、抗坠毁技术及武器火控系统三大关键技术的研究。他还领导了直8的研制生产,组织成立了直8型号指挥部,使研究所、主机厂、配套厂在统一的目标下拧成一股绳,加快了研制的速度。在直9专利引进后,他又组织全所技术人员开展反设计工作,为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起到关键作用。经过几年的努力,扭转了直升机研制的困难局面,使我国直升机研制走上了一条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的系列发展的轨道。
1980年8月,何文治被任命为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还未到北京报到,即从江西被派往上海组织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制造的大型客机——运10的试飞。运10飞机,没有请外国专家,是完全独立自主研制的,该机的研制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到“四人帮”严重干扰破坏,技术上不可避免地受到某些局限,加上我国没有设计大型客机的经验,但在研制中突破了我国长期沿用的设计规范,使运10机体国产化率达100%,航电和机载系统国产化率达96%。因此,运10试飞是件风险较大的任务。何文治没有参加运10的设计、制造全过程,心中没有底。担任运10试飞组长不仅责任大、风险更大,但他还是服从决定去了上海。在上海市领导的支持下,他详细了解研制情况,听取研究所及工厂的汇报,然后对一个个技术问题进行了严格的审核、检查、计算,夜以继日地连续紧张工作了20多天。经过认真审定后,何文治向部党组发出“运10飞机试飞工作一切准备就绪,请批准试飞,保证万无一失”的电报。这一电报表示何文治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信心,是一位知难而上、敢于负责的科技领导干部。运10飞机按计划于1980年9月26日顺利首飞上天,后来还飞抵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郑州、合肥、广州、昆明、成都,7次飞抵拉萨,到1985年为止,共飞了130个起降,170小时,没有发生过故障。运10飞机虽未能取得适航证,但给设计人员壮了胆,为日后自行设计大型客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5年4月,上海航空工业公司(简称上航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签订了在上海合作生产25架MD-82飞机的合同。上海飞机制造厂MD-82生产线将作为麦道公司MD-82飞机生产线的延伸。但上海生产MD-82须经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审查合格,取证成为这个项目的关键。美国FAA三次赴上航公司认证均未通过。为了尽快取得生产许可证,何文治亲自去了上海,组织落实取证工作。他深入到每个车间,每个角落,了解查看情况,从计量室的温度、水的净化到质控系统,结合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100多条,并一一落实,终于顺利通过FAA的审查,取得生产许可证。在此基础上,上航公司与麦道公司又合作生产了MD-83飞机返销美国,飞机质量在美国引起了轰动。美国FAA指出532项检查项目,上航公司一次检查合格率为95%,麦道公司只有51%,MD-82生产使上航公司基本形成了符合FAA要求的质量保证体系。
1981年底,何文治受命处理某型飞机事故问题。他带领有关人员亲自深入现场,动员当地群众搜集资料,请各方面专家一道分析事故原因,最终做出了正确的结论,采取针对性措施,消除了隐患,保证了飞行员的安全,充分体现了他对科学严肃认真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
1982年4月,何文治兼任运7试飞组长。他多次参加试飞,成功地组织完成了运7飞机单发起降试飞工作。
1983年,何文治被任命为空空导弹重点工程总指挥部总指挥,实行大系统矩阵管理,工程取得成功。
在担任歼8Ⅱ飞机型号研制总指挥期间,何文治大力推行技术、经济、进度“三坐标论证”和总设计师技术责任制、行政指挥责任制、经济承包责任制和质量检查责任制的“四坐标管理”,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沈阳飞机制造厂和几十个部内外配套单位、军队,步调一致,严格实行系统工程管理。为了明确权责,专门任命了型号总指挥、总设计师、总工程师、总质量师、总会计师,展开平行交叉作业,保证了飞机于1984年6月12日首飞成功。
何文治在兼任航空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期间,积极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院先后与世界上2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和发展了科技合作关系,推动了我国航空科技水平的提高。
何文治在航空工业工作期间,由他主编或参与主编的著作有《航空机载设备系统管理》、《海鹰1号系列与051舰上导弹武器系统文集》、《中国航空工业技术政策》、《中国共产党人思想宝库》、《道德建设》和《世界名人论科学技术》等。1992年9月,何文治做了肺癌手术,但仍钟情于我国的航空工业和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发表了《机载低空风切变探测告警回避技术综览》等很有价值的论文。还积极为我国宝钢、三峡、京九铁路等大型重点工程提供了系统论方面的咨询。1991年李鹏总理签发奖状嘉奖他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设中做出的重大贡献。1995年1月因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