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东西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终于结束了19年的流亡生活,返回晋国接任国君大位,是为晋文公。
一行人到了黄河边上,对岸就是故土了。为了给臣民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重耳下令把用旧了的食具、睡具统统丢掉,又命令随员中那些手脚磨出了老茧、面孔晒得黝黑的人退到队伍后边去。
狐偃听说了这件事,晚上哭了起来。重耳皱起眉头说:“我在外面逃亡19年,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回到晋国。您倒好,不高兴不说反而啼哭不止,您还想不想让我回国了?”
狐偃说:“笾(biān)豆是用来盛食物的,席蓐(rù)是用来睡觉的,而您却抛弃了它们。手脚长了老茧、面孔黝黑,是劳苦功高的人,而您却命令他们退到后面。我的手脚也磨出了茧子,脸也变黑了,看来我也必须退到队伍后面去了。为了使您能够重返晋国,我曾多次采用欺骗手段,连我本人都讨厌起了自己,更何况您呢?”说罢,拜了两拜,请求告辞。
重耳连忙止住狐偃,道:“谚语说:‘为土地建立神坛,撩起衣服竖立社神,穿上礼服、戴上礼帽进行祭祀。’现在您为我取得了国家,却不与我一起治理,就如同我们共同树立起社神,却不跟我共同进行祭祀,那怎么可以呢!”
重耳解开拉车的左边的那匹马,把它沉入黄河,对着河神发誓,决不忘旧。(《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知 的报答
晋、楚两国交战,晋国大夫知(yīng)被楚军俘获。晋国提出用楚国重要人物的尸体换回知,楚国答应了。
国君楚共王为知 饯行。问他:“您一定怨恨我吧?”
知 说:“我没有本事,被贵国俘虏。您的部下没有杀掉我用血来祭祀战鼓,而是放我回晋国去受刑,这是国君您的恩惠,臣又敢怨恨谁呢?”
“这么说您感激我了?”共王接着问。
知 说:“晋、楚两国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希望能够解除百姓的战乱之苦,为此释放俘虏,以示友好。我只是这步棋中的一个棋子,又敢感激谁呢?”
共王又问:“您回到晋国后,准备拿什么来报答我?”
知 说:“我既没有怨恨,也没有感激,不知道要报答什么。”
共王看了知 一会儿,说:“即便如此,我还是想知道你的心思。”
知 说:“托君王您的福,我这个当了俘虏的人,只要能把骨头带回晋国,就是被敝国君主处以死罪,我也知足了;假如君主赦免我,而我的父亲荀首在家庙里杀死我,我也毫无怨言。如果我有幸活下来,按照规定,我将担任重要军职,率领所属军队守卫边境。要是遇上了您的将军,我不敢回避。那时,臣将竭尽全力,战斗到底,直到牺牲性命,绝不敢有别的想法,一定为敝国尽忠。这就是我能够用来报答君王您的东西。”
楚王隆重款待知,送他返还晋国。(《左传·成公三年》)
子臧和季札
曹国君主曹成公得位不正,他是杀掉太子而登上君位的。
晋国借着会盟诸侯的机会,逮捕了曹成公。各国诸侯推举曹成公的弟弟子臧为国君继承人,让他前去进见周天子以取得国君资格。子臧辞谢说:“古书上这样说:‘最高尚的是通达志节,其次是坚守志节,最下等的是丢失志节。’(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做国君这件事,不符合我的志节。虽然我做不到最高尚的通达志节,怎么敢去做最下等的丢失志节呢?”于是逃到宋国去了。(《左传·成公十五年》)
吴国君主寿梦去世,三年丧期已满。长子诸樊按照父亲的遗愿准备立弟弟季札为国君。
季札拒绝了,说:“不久前,诸侯和曹国人都认为曹成公不义,打算拥立子臧为国君。结果子臧逃离了曹国。君子把他的行为叫作‘保持志节’。君位的继承有严格规矩,谁敢篡改它?享有国家不符合我的志节。我虽然没有才德,但愿意追随子臧之后,不丢失志节。”
诸樊不听,执意立季札为国君。季札抛弃了家产,跑到乡下种地去了。(《左传·襄公十四年》)
无宇
楚康王有个儿子,叫熊围,他担任楚国令尹(相)的时候,打猎中使用国君的旌旗。驱赶野兽的官员叫无宇,上前一刀砍断旌旗上的飘带,说:“一个国家有两个君王,谁能受得了?”
后来,熊围继承君位,为楚灵王。他在外地建造了一座别宫,取名章华宫,里面接纳了不少逃亡者,其中就有无宇手下看大门的人。不知无宇用了什么法子,在章华宫里抓住了他,但守卫不放行,押着他们去见楚灵王。
楚灵王正准备喝酒,一看又是这小子。
无宇说:“天上有10个太阳,人分10个等级。所以王统治国君,国君统治大夫,大夫统治士,士统治皂,皂统治舆,舆统治隶,隶统治僚,僚统治仆,仆统治台。马匹有养马的圉(yǔ)人管,耕牛有放牛的牧人管,国家设置了各种职务管理各个方面的事务。现在,我手下看门的逃到了大王的宫里,守卫对我说:‘你怎么跑到王宫里来抓人?’我不到王宫抓人到哪儿抓人呢?从前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罗列他的罪状,其中一条就是指认商纣王是天下逃犯的窝主,是罪犯的渊薮(sǒu),所以人们冒死攻打他。大王怎么看这件事呢?”
楚灵王摆摆手说:“得,抓了你的手下赶紧走人吧。”
无宇带着守门人出了宫。(《左传·昭公七年》)
两位勇士
东郭书与犁弥都是齐军中的勇士。
齐国与晋国开战,攻打晋国的夷仪(在今河北省邢台市西)。东郭书头一个登上城墙,犁弥紧紧跟在后面。犁弥说:“你往左边去,我往右边走,等大家都上来后,我们再下去。”东郭书听从了。
战斗结束,休息的时候犁弥又碰到了东郭书,说:“是我先登上城墙的。”
东郭书系紧衣甲,喝道:“从前你就抢过我的功劳,这回还想这么做,没门!”
犁弥赔笑说:“我跟着你,就像是拉偏套的马跟着驾辕的马,哪就抢得了先?”
后来,齐国君主齐景公赏赐犁弥。犁弥说:“有一位勇士最先登上城头,我在后面跟着他。”
齐景公问:“这个勇士是谁?”
犁弥说:“我说不上他的名字,只记得他的牙齿白森森的,长得很整齐,喜欢披一件狸皮斗篷。”
齐景公叫来东郭书,问:“是不是他?”
犁弥说:“正是此人,赏赐是属于他的。”
东郭书推辞道:“不,应该把赏赐给予他,因为他不是齐国人却为齐国打仗。”
于是齐景公把赏赐给了犁弥。(《左传·定公九年》)
交绝不出恶声
燕国大将乐毅攻占齐国,支持他的燕昭王去世,新君燕惠王无端怀疑他,乐毅逃往赵国。赵王封乐毅于观津,对他十分尊宠,希望通过他来防备燕国和齐国。
燕惠王派人去见乐毅,希望缓和关系。乐毅回信答复说:“自己遭到诽谤,从而使先王的英名蒙上耻辱,是我最害怕的。但因为蒙受不白之冤,就为了新东家的利益去谋算老东家,是我在道义上绝不会做的。我听说古代的君子,与人绝交不出恶言;忠臣被迫离开故国,也不去洗刷自己的冤屈。(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我虽然不成器,也曾多次从古代君子身上得到教益。谨请大王明鉴。”于是燕王让乐毅的儿子继承他的封号,乐毅也恢复了与燕国的来往。(《资治通鉴》卷4)
御史大夫晁错
西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因诸侯王势力过大,威胁到中央政权,主张削减王国封地。他修改的法令有30章,诸侯王纷纷反对。
晁错的父亲听说后,从颍川老家赶到京城,对晁错说:“皇帝刚刚即位,你当权处理政务,便侵夺削弱诸侯,疏离汉室骨肉,舆论都怨恨你,你为什么这样做呢?”
晁错说:“本来就应当这样做,不这样做,天子不尊贵,国家不安宁。”
父亲说:“这样做刘氏的天下倒是安定了,但晁氏却危险了(刘氏安矣而晁氏危),我离开你回去了!”父亲便服毒自杀,临死前说:“我不忍心见到大祸降临到身上!”十多天后,吴、楚等七国就以诛杀晃错为名一同举兵叛乱。
事情闹得太大了,晁错被判决斩首示众。后来朝廷才明白,诸王要求诛杀晁错不过是借口,本意在于维护他们的利益,景帝后悔不迭。最后叛乱被平息,诸侯国的势力开始逐步削弱。(《资治通鉴》卷16
交往的原则
东汉和帝时,大将军窦宪连破北匈奴,和帝下诏,命令窦宪到长安会面。窦宪到达时,有官员提出要向窦宪叩拜,伏身口称“万岁”。尚书韩棱正色道:“同上面的人交往,不可谄媚;同下面的人交往,不可轻慢。(上交不谄,下交不渎。)礼仪上哪有对人臣称‘万岁’的道理!”倡议者无不感到脸红。(《资治通鉴》卷47)
不做好好先生
东汉顺帝时,虞诩上书,保荐左雄,说:“我看到,当今公卿以下官吏,大多属于专会拱手作揖而不敢说话的好好先生,把到处讨好广结关系的人视为贤能,把为国尽忠尽职的人视为愚蠢,甚至互相告诫说:‘不可做洁白的玉璧,大家一团和气才能享有福分。’( 白璧不可为,容容多后福。)我认为议郎左雄,具有作为朝廷大臣必须具备的忠直气节,应该提拔到关键岗位上,一定会对匡正朝纲和辅佐朝政有所裨益。”顺帝任命左雄为尚书。(《资治通鉴·卷51》)
唐朝德宗时,柳浑与张延赏一起出任宰相,议政时两人因意见不同发生争执。张延赏让人对柳浑说:“相公是有德望的老臣,只要在朝堂上少说话,宰相这一要职便可长久保留。”柳浑答:“你替我向张公道歉吧,我柳浑的头可以被砍下,舌头讲话却是不能够禁止的(柳浑头可断,舌不可禁)!”(《资治通鉴》卷233)
怎样做下级
东汉桓帝时,颍川郡太守高伦任用陈寔为功曹,掌管人事。宦官请托高伦给一个人安排吏的职位,高伦任命此人为文学掾。陈寔知道此人不能胜任,便拿着高伦签署的命令去见高伦,说:“这个人不能用,然而宦官的要求也不能违背。请你同意由我来签署任命,这样就不会使你的德行蒙受污点。”高伦听从了。结果舆论哗然,奇怪陈寔怎么用这么一个人,陈寔一句辩白也没有。直到高伦离职,才把事情的真相和盘托出,说当时自己这么做是因为畏惧宦官势力,赞扬陈寔是一位“把善行归于主君,把过错归于自己的人(善则称君,过则称己)。”但陈寔仍旧坚持是自己的过失,听到的人无不叹息,自此天下人都佩服他的品德。后来陈寔担任太丘县令和沛国相,官吏和百姓都很怀念他。(《资治通鉴》卷53)
小吏朱零
东汉桓帝时,汝南郡太守宗资任用范滂为功曹,非常信任他。范滂正直刚毅,疾恶如仇。外甥李颂没有德行,很不受他待见。李颂走宦官的门路,宦官让太守宗资安排李颂为吏,范滂将公文搁置案头,不肯照办。宗资大怒,迁怒于书佐朱零,挥拳捶打他。朱零抬头对宗资说:“这是范滂的公正裁决,今天你就是打死我,我也不违背这个决断。”宗资这才作罢。(《资治通鉴》卷55)
盖勋
东汉灵帝时,武威郡太守违法乱纪,凉州从事苏正和检举他的罪行。凉州刺史梁鹄很害怕,想杀死苏正和,以免连累自己,便去征求汉阳郡长史盖勋的意见。盖勋与苏正和有仇,有人劝他借机报仇。盖勋说:“借上司向我征求意见的机会谋害人才,是不忠;乘人之危,是不仁。”他说服了梁鹄,苏正和得以保全。苏正和听说后,前去向盖勋致谢。盖勋根本不见他,说他这么做为的是上司而不是苏正和。盖勋对苏正和的仇恨丝毫未减,一如当初。
羌人叛乱,包围了护羌校尉,盖勋等人率兵前去救援,遭到阻击。盖勋剩下不足100人,身上三处负伤。他指着路边的木牌说:把我的尸体就放在这里。羌人首领滇吾手执武器阻拦羌众杀害盖勋,说:盖长史是贤人,如果杀死他会得罪上天。盖勋骂道:该死的叛乱贼子,知道什么,快来杀我!羌人震惊,面面相觑。羌人钦佩他的忠勇,滇吾把马让给盖勋,随后把他送回汉阳。后来盖勋被保举为汉阳太守。(《资治通鉴》卷58)
经学大师郑玄
东汉经学大师郑玄一直在注释《左传》,做了多年没有完成。他有事去外地,住进一家客栈,刚好学人服虔(qián)也入住这里。两人不认识,这时服虔在外面的车子上跟人谈起自己注释《左传》的想法,郑玄听了许久,发现他的很多见解跟自己差不多,便走到车前对服虔说:我早就想注释《左传》了,听了方才的谈论,大多和我相同,现在我把成果全部转让给您。这样才有了服氏注释的《春秋左氏传解谊》。(《世说新语·文学》)
没有遗憾
东晋成帝时,苏峻叛乱,朝廷责成御史大夫卞壸(kǔn)率军征讨。卞壸背部痈肿刚好,伤口尚未愈合,支撑着身体率领左右侍卫苦战至死,两个儿子卞眕(zhěn)、卞盱(xū)紧随父亲身后,也一起战死。他们的母亲抚摸着尸体痛哭说:“父亲是忠臣,儿子是孝子,还有什么遗憾呢!”(父为忠臣,子为孝子,夫何恨乎!)(《资治通鉴》卷94)
不言公事
南北朝梁武帝时,徐勉出任南梁吏部尚书。徐勉精力过人,虽然文案上堆满了公文,宾客满座,他却应对如流,同时手中的笔不停地批阅文件。他熟悉各个士族的情况,与其成员交往能够避免触犯家讳。徐勉曾经与门人在夜晚聚会,有个客人上门请求,希望得到詹事五官的职位。徐勉正色道:“今晚只可以谈论风月,不可以涉及公事。”(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可及公事。)时人无不佩服他的无私。(《资治通鉴》卷146)
南北朝梁武帝时,南梁与北魏交战,南梁的湛僧智在广陵包围了北魏的元庆和,梁将夏侯夔前来助阵,元庆和率全城投降,夏侯夔请湛僧智出面受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