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解读王朝 王子卷
17551700000047

第47章 对子女心狠手辣的武则天(1)

母亲疼爱孩子,这在世界文学史上被列为“永恒的主题”。所以人们总是把母亲称为“慈母”。唐朝的武则天一共生了六个孩子,四男二女。但其中的五个都程度不同地受到她的迫害,只有那个最小的女儿幸免于难。说起来真是令人难以相信。

这是为什么?

答案只有两个字:“权位”。或者说是政治的需要。她为了当女皇,就要扫除她前进路上的一切障碍——包括她亲生的子女在内。

让我们先从她的第一个女儿说起。

武则天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她十四岁入宫时,还是一个天真娇媚的少女,所以太宗赐给她一个名字,叫“媚娘”。才人在宫中的地位不高。按唐朝的宫廷制度,皇帝除了皇后之外,还可以有贵妃、淑妃等四名夫人;昭仪、充容等九名贵嫔;婕妤、才人等二十七名世妇;宝林、彩女等八十一名御妻。所以才人只能算是三等的宫眷,阶位也只有正五品。

武则天十四岁入宫,到太宗逝世时,她已二十六岁,地位依旧未变。而比她晚入宫三年的徐惠,入宫的时候也是才人,不久就升为婕妤,后来再升为充容。说明武则天在太宗面前并未得宠。贞观二十三年,太宗去世时留下遗诏,除徐充容等几位地位高的妃嫔外,其余宫眷全都送到佛寺去,让她们当尼姑。其中也包括武则天在内。

武则天在感业寺出家。伴着青灯古佛,她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新皇帝高宗李治的身上。原来武则天入宫时,李治才只有十岁。这个小王子当时还不解风情,但却被武则天所吸引。用一般的说法,这也许是一种“缘分”吧!后来李治逐渐长大,当上了皇太子,也有了不止一个妃嫔,但他对武则天始终未能忘情,每次见到总要投以倾慕的目光。被太宗冷落的武才人是何等聪明,自然看穿了李治的心思,少不了眉目传情,加以勾引。然而李治生怯懦弱,武才人名义上终究是他的庶母,他怕他的父亲,因而不敢越雷池一步。

这一切却被太子妃王氏看在眼里。李治登基后,太子妃做了皇后。可是王皇后很不如意,因为李治喜欢萧淑妃,不但因为萧淑妃年轻漂亮,而且还给皇帝生了一个儿子、两个女儿;王皇后却是膝下犹虚。后来王皇后的舅舅柳奭(shì)给她出主意,把后宫一个姓刘的彩女生的儿子李忠收养过来,并以李忠年长为理由,请皇帝立李忠为太子。但这也不能改变她和萧淑妃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王皇后恨极了,便想起了武则天,她劝皇帝把武则天接回宫来,让这个旧宫人来争夺皇帝对萧淑妃的宠爱。

王皇后的建议正是李治想要干的,他把武则天接回皇宫,这时武则天已经二十九岁了。以前的武才人一下子便被李治封为昭仪。昭仪是九嫔的首位,当时在宫中的地位仅次于王皇后和萧淑妃。

王皇后找来武则天这个帮手,两人合力,终于将萧淑妃排挤下去,打入冷宫。但王皇后万万不曾想到,武则天却翻转过来对付她了。武则天收买了皇后宫中的宫女和太监,随时掌握着王皇后的动静,然后添枝加叶地向皇帝汇报。不过李治念着和王皇后是结发夫妻,虽然听了谗言,跟皇后越来越疏运,却还没给她什么处分。

永徽三年,武则天生了个小男孩。说来也怪,武则天侍奉太宗十二年,从未生养过。而跟高宗仅仅一载,便生贵子。这又是她胜过王皇后的一着。这是高宗的第五个儿子,起名叫李弘,生下来不久便被封为代王。

过了一年,武则天又生下一个小女孩。小公主长得十分可爱,生下刚过百天,便会伸着小手让人抱抚,而且很少啼哭,总是咧着小嘴,两个圆圆的小酒窝盛满了笑意。高宗很喜爱她,要武则天带她住到太极宫里,下朝回来总要抱着她逗弄一会儿。

有一天,王皇后到太极宫找高宗请假,因为她母亲魏国夫人要庆五十大寿,她准备回家参加庆典。她来时高宗不在,武则天也不在屋里,王皇后转身往外走。忽然听到侧室里传来婴儿“呀呀”的学语声,奶声奶气,分外动听。王皇后自己没生育过,因此格外喜欢小孩,便不由自主地走进去,把小女孩抱起,亲热地逗弄了一阵才离开。过了一会儿武则天回来,乳母便把王皇后刚刚来过的事告诉了武则天。武则天的脑子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这正是陷害王皇后的好机会呀!她要用她亲生的小女儿的生命把王皇后打下去,然后自己爬上这皇后的宝座。

武则天借个因由把乳母支出去,自己来到小女孩床前。小女孩好像认识母亲,立刻伸出两只胖胖的小胳膊,笑着要母亲抱。可她哪里会想到,她妈妈的两只手却颤抖着扼向她的喉咙。小女孩窒息了,发出轻微的“咳咳”的声音,脸色也由红润转为青紫,终于渐渐地停止了呼吸。

武则天喘息一阵,拖过小被,把女儿的小尸体盖上,然后走了出去。过一会儿高宗来了,武则天高兴地迎接皇帝。两个人一起走进屋子。高宗掀开小被一看,小公主已经死了。武则天立刻号啕大哭起来。皇帝也惊怒了,查问左右,方才有谁来过?乳母和宫女都说,只有王皇后来过这里,于是王皇后便成了唯一的嫌疑犯。因为谁会想到一个母亲能杀死自己的女儿呢?

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后宠虽衰,然上(即皇帝)未有意废也。会昭仪(武则天)生女,后怜而弄之。后出,昭仪潜扼杀之,覆之以被。上至,昭仪阳(佯)欢笑,发被观之,女已死矣,即惊啼。问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适(方才)来此’。上大怒曰,‘后杀吾女’!”

于是王皇后到冷宫和萧淑妃做伴去了。

李弘虽然是高宗的第五个儿子,但因为他的母亲武则天做了皇后,根据封建法统“立嫡”的原则,李弘理所当然地做了太子,那年李弘四岁。

原来的太子李忠虽然只有十几岁,却颇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出身微贱,只是仗着王皇后收养才以长子的身份位居东宫。现在王皇后被废了,武昭仪做了皇后,李弘成了嫡子。自己如不让位,那将是后患无穷。于是他给父皇上疏,请求让位。高宗便封他为梁王,让他去做梁州刺史。

高宗换了太子,大赦天下。又将年号永徽改为显庆,以示庆贺。

以后武则天又生了三个儿子,依次是沛王李贤、英王李显、豫王李旦;最后生的一个是女儿,封为太平公主。(高宗常常给他的儿子改名,王号也常常更换,如李旦早先的名字叫旭轮,原来的封号是殷王。)

武则天做了皇后,但她并不满足,因为她看到高宗懦弱无能,难以有所作为,于是她就决心干预政治,实现她的野心和理想。为了她的封后问题,朝中的大臣分成两派。高宗当然是站在她这一边的。于是她凭借着皇帝的权力,逐渐地将反对她做皇后的大臣们一个个打下去,而把拥护她的官员提拔到重要岗位。她又嫌皇帝优柔寡断,索性亲自出马。东汉时期,皇帝死了,皇后做了皇太后,她们往往选择一些幼小的王子当皇帝,太后便好“垂帘听政”。高宗当然不是小皇帝,但武则天却也要来“垂帘听政”。上朝的时候,她在皇帝的座位后边挂一幅珠帘,自己坐在帘后,指挥皇帝怎么干。后来她又嫌麻烦,觉得这样“遥控”太吃力,便索性自己坐到前边来,跟皇帝并肩而坐。一切国事也全由她处理,皇帝也就成了傀儡。高宗觉得当这傀儡没意思,干脆借口眼睛有毛病,退了下去,让武则天直接执政。

于是武则天不叫皇后了,新创立一个称呼,叫“天后”。

武则天最怕有人反对她,就任用了一批酷吏,还设了告密箱,只要有人涉嫌造反,便会在酷吏的严刑逼供下屈打成招,连家族也受到株连。而那些拥护她的官员免不了要飞扬跋扈,横行霸道,为所欲为。其中有个叫李义府的人,原任中书舍人(中书省的普通官员)。他善于钻营,看出高宗宠爱武昭仪,便抢先上表,请立武则天为皇后,得到武则天的赏识,以后累升为中书侍郎,最后竟任命为中书令,也就是宰相。李义府小人得志,不但自己大肆搜刮,他的儿子和女婿也凭仗他的权势,到处横行。有一天,李义府进宫向天后禀事,出来时遇到高宗。高宗对他说:

“朕跟你讲一件事情,你该把你的子婿约束一下啦!”

李义府不高兴地反问:

“他们怎么啦?”

李义府的态度不逊,高宗很生气,便对他说:

“他们在外边做的那些不法的事,你不知道吗?”

李义府依仗天后的信任和宠爱,竟然顶撞说:

“陛下这是听谁说的?”

高宗气得做声不得,李义府却径自转身走了。高宗坐在那里生气。武则天走来问他。高宗便把方才发生的事情对她说了。高宗是她的丈夫,她怎么欺负他是自家的事,外人欺负可不行。于是她便找一个借口,把李义府和他的子婿俱都除名,并发配到嶲州等处充军。

事后,武则天问高宗,李义府父子不法的事是听谁说的。高宗笑着回答:

“是咱们的弘儿呀!”

武则天的心里“咯噔”一跳,小太子李弘今年才十三岁,而且在东宫读书,难道竟也这么关心国事了吗?

她隐隐地感到一种威胁——对她将来实现野心的威胁。

太子李弘一天天长大了,出落得潇洒英俊,博学多才,高宗十分喜爱他。而太子在接待群臣的时候也温文有礼,很受大臣们的拥护爱戴。上元二年,有一天太子在宫中的道上碰见两位女子,她俩见到太子,赶忙低头退避到一旁。太子觉得这两人有点面熟,站住仔细一看,原来是他的两个姐姐——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

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的生母是萧淑妃。萧淑妃被打入冷宫后,又被武则天派人处死。萧淑妃有三个子女,儿子李素节封为许王,外放到舒州担任刺史;而两个女儿则幽居深宫,已经过了三十岁了,武则天还不肯让她们出嫁。

太子跟两个姐姐在路上邂逅,见她俩身体羸弱,面容憔悴,由不得心头惊恻。对他的母亲武后,这位二十四岁的太子是了解的,知道如果向她替两位姐姐求情,那是非碰钉子不可。于是便去找他的父亲。他对高宗说:

“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都是父皇的女儿,她们的情形父皇知道吗?”

高宗摇摇头。

“儿臣在路上遇到她们了。见她们那种情形,儿臣十分心痛。因而来请父皇做主,给她们选合适的驸马,把她们嫁出去吧!她们可都三十多岁了。”

“这件事你去问你的母后,宫中的事该由她做主。”

“母后恨萧淑妃。听说萧淑妃临死的时候,大骂母后,还赌咒说下辈子她要变个猫,让母后变成老鼠,她要把母后吃掉。所以母后才迁怒于她生的女儿,不肯让她们嫁人。我去求母后,母后会答应吗?”

高宗叹口气,心想,这种宫中的丑闻发生的时候太子还在襁褓之中,如今过去二十多年了,仍然还会传到他的耳中,真是人言可畏呀!可是他又十分为难,因为他实在做不了女儿出嫁的主。

太子看出皇帝的心思,便拍拍胸脯说:

“父皇只要降旨就行了,一切由儿臣去办!”

高宗实在无法推诿,只好勉勉强强地写了道手诏,委托太子办这件事。太子找人打听,知道上翊卫(禁军)青年将领权毅和王遂古还没有妻子,便把两个姐姐许配给他们。一切都妥当了,太子才去禀告母后。武则天气得眼睛都红了,她盯着她的大儿子看了半天。然而婚事已经定出去了,无法再悔,武则天只好把两个公主马马虎虎地打发出去。

过了几天,太子在合璧宫得暴病死了。什么病?哪一位御医给诊治的?这些都不曾公布。

史书是这样记载的:“太子弘仁孝谦谨,上甚爱之;礼接士大夫,中外属心。天后方逞其志(想当女皇),太子奏请,数忤旨(违背旨意),由是失爱于天后……己亥,太子薨于合璧宫,时人以为天后鸩之(毒死)也。”

太子李弘是4月死的。6月,立雍王李贤为皇太子,大赦天下。

高宗有八个儿子,李贤排行第六;但在武后生的儿子中,他是老二。他继承了哥哥李弘的东宫太子的地位。那时高宗和武则天常住在东都洛阳,便叫太子在西京长安留守。朝廷的大事自然要报告武后;有些例行的公务便由太子处理。二十一岁的李贤挺能干,处理事情也很公正,朝臣们对他大加称颂,和故太子李弘一样地受朝野的欢迎。

李贤喜欢读书,也喜欢跟文人交朋友。他在做沛王的时候,府里有个年轻的修撰(修史的官员)名叫王勃。王勃文才很高,后来人们把他列为“唐初四杰”之一,名篇《滕王阁序》便是他的手笔——不过那是日后的事情。当时京城里盛行一种叫“斗鸡”的游戏。这种鸡是经过专门训练的,喜欢打架。斗的时候还要在鸡身上披彩,鸡爪上套上坚硬的金属套,两只鸡扑啄厮打,血羽横飞,人们看着取乐。小王爷们生逢盛世,锦衣玉食,无忧无虑,“斗鸡”便是他们的消遣。英王李显养的鸡最能打,李贤跟他“斗”了几次都败了。王勃开玩笑,便写了一篇游戏文章,题目叫《檄英王鸡文》,对英王的鸡进行书面讨伐。这篇文章生动有趣,一时风传开来。不料让高宗看到了。这位皇帝对国家大事迷迷糊糊,武则天怎么干他都不管,而对小青年的游戏却认真起来,说这是挑拨诸王不和,命令沛王李贤把王勃辞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