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解读王朝 王子卷
17551700000026

第26章 石勒和石虎的后代(3)

石宣回到东宫,下令将昨夜在东明观跟石韬一起饮酒的参军郑靖、尹武等人捉起来,准备杀了他们抵罪。

石虎怀疑是石宣派人杀了石韬,要召他来,但怕他不服从。东宫那时统辖的军力有十万多人,如果石宣领着闹起来,可不得了!石虎想了个办法,派杜后宫中的太监去找石宣,骗他说杜后由于悲伤过度,性命危险。石宣对母亲还有点关心,便随着来到宫中。刚进宫门就由殿中卫士留住,软禁起来。

接着,就有一个名叫史科的人向朝廷告密。原来史科跟东宫卫士长杨杯家认识。昨天晚上,他在杨杯家借宿,半夜上厕所,见杨杯和五个人从外边回来。其中一个说:“大事已定了,但愿大家(指君主)寿终,我等何愁没有富贵呢!”几个人说完便进屋了。史科知道自己面临着危险,如果杨杯发现他知道了秘密,就非杀他灭口不可,赶忙找个暗处藏了起来。果然不一会儿杨杯和两个人出来找他。史科藏得好,没被找到。等杨杯再次进屋,史科便翻墙跑了出去。天亮后听人说石韬被杀的事,料定是杨杯等人干的,便向朝廷告发。

石虎听说后立刻派人随史科去捉杨杯,但杨杯和牟成都跑了,只捉到赵生。宫中卫士把赵生押回来,严刑拷问,赵生便把一切都招认了。

石虎的怀疑得到证实。他又悲又愤,拿着杀死石韬的凶器,舔着刀箭上沾着的石韬的血迹,一边舔一边大声哀号,连宫殿都震得“嗡嗡”响。他大骂石宣是“畜生”,让人用铁环从石宣的下巴穿过去,拴上一根锁链,逼他像猪狗一样在木槽里吃食。

第二天,他在邺城北面的一片空地上堆起一堆木柴,中间竖一根长竿,上面挂一具辘轳。让人把石宣牵来,先叫石韬的亲近太监郝稚和刘霸拽着石宣的头发拉到柴堆上,砍断他的手足,挖出眼睛,剖开肚子,跟石韬的死状一模一样。再用辘轳把他绞上竿顶,然后把柴堆四面点着。一时烈焰腾起,浓烟滚滚。石虎这时却在宫里的中台上遥遥观看,昭仪以下随观的有上千人。至于邺城的百姓,围观的更是无数。

火熄以后,石虎叫人把灰烬撒到各宫门的交叉道口,让来往的人践踏。还把石宣的妻、子等九人全都杀死。东宫官员三百人、太监五十人。被车裂肢解,残尸抛于漳水之中。东宫所辖将士十几万人谪戍凉州。更把东宫洿(wū,挖掘的意思)了,用来养猪养牛。

石虎的几个大儿子个个勇猛过人。就以石宣为例,公元338年,石宣率步骑二万人出击朔方的鲜卑军队,打了个大胜仗,斩敌人的首级就有四万多个。所以过去一提起儿子,石虎就有一种自豪感。

然而自从发生了上述两次变乱,石虎的自豪感没了,转而又产生出一种无可奈何的自卑感。他对群臣说:

“我要用纯灰三斛洗一洗我的肠子,为什么我专生恶子,年龄一过二十就要杀父亲呢?”他这样说是有用意的,因为他下面接着说:“那就以齐公石世为太子吧,他今年才十岁,等他到二十的时候,我已经老了。”

在这以前,石虎和大臣们商议过立太子的事情。太尉张举提出两个人,一个是燕公石斌,一个是彭城公石遵。张举说:

“燕公有武略,彭城公有文德,陛下从他们两人中选一位做太子就行了。”

可是戎昭将军张豺却说:

“燕公的母亲出身微贱,燕公本人以前还曾有过错,而彭城公的母亲郑后已经废了(石遵和故太子石邃同母,石邃处死后郑后被废),如果立为太子,难保他们心中没有余恨,陛下应该仔细考虑。”

“那你看谁好呢?”

“陛下再立太子,定要看其母亲的出身。以前不熟思这一点,致使孽子祸乱相寻,因此要选择母贵子孝的才好。”

石虎点点头说:

“你不必多说了,我知道该立谁啦!”

当初,张豺随石虎征伐前赵,攻破上邽(guī)。张豺俘获了前赵主刘曜的幼女安定公主,把她献给石虎。那年安定公主只有十二岁,但她长得聪明美丽,博得石虎喜欢,便留作侍妾。过了几年,生下了石世,刘氏得封为昭仪。刘昭仪很感谢张豺,因为是张豺把她从乱军中救出,又将她献于石虎的,因而她和张豺仍有来往。也就因为这个缘故,张豺才建议立石世为太子。当然,张豺也有私心,他看到石虎不但老了,而且精神上连受两次打击,身弱多病,怕是不久于人世。假如石世以幼立登基,刘氏成了太后,临朝称制,自己不也就能够辅政了吗?就这样,才发生了前边所述的石虎准备立石世为太子的那一幕。

石世被册立为太子了,刘昭仪也做了皇后,石虎拜太常条攸为太傅,光禄勋杜嘏(gǔ)为少傅,使他们辅导太子。

石虎常常闹病,病因是处死石宣时引起的。石宣有个小儿子,还在怀抱中。小娃娃伶俐可爱,石虎很喜欢这个小孙子。等到石虎下令处死石宣的妻、子的时候,这小娃娃当然也在其内。小娃娃不懂事,见到爷爷就扑到石虎怀里,要爷爷抱他。石虎想单独把他赦了。可是那时命令已下,行刑甲士过来从石虎怀中把小娃娃抱走。小娃娃哭着不肯,扯着石虎的衣带,竟将衣带扯断了。石虎也不由老泪纵横,眼看着心爱的小孙孙死于血泊之中,他两眼一阵发黑,因而得病。

石虎的病时好时坏。公元349年正月,他觉得病已大痊,便正式登上皇帝宝座,改元太守。诸子都恢复了王位。

等到4月,石虎的病又重了,下诏以彭城王石遵为大将军,镇关右;以燕王石斌为丞相,录尚书事;以张豺为镇卫大将军、领军将军、吏部尚书,让他们三人辅政。

那时,三人中只有张豺在京师邺城,其余二人石斌在襄国,石遵在幽州。张豺怕石斌回来夺了他的权,便和刘后商议,派使臣对石斌说:

“主上的病已大好了,大王如果有事,暂不去邺城也可以。”

石斌是个猛将,打仗勇敢却缺少心眼,他又喜欢打猎饮酒。听京中来使这么说,就不再回邺城,只顾天天饮酒打猎去了。刘后和张豺便以这个为借口,矫诏说石斌没有忠孝之心,只图享乐,将他免去官爵,派张豺的弟弟张雄率龙腾卫士五百人监守他。不久,又矫诏将他杀了。

石遵从幽州回到邺城,张豺却又逼他回去,石遵只好哭着走了。

暴君石虎终于死了,太子石世即位,尊刘氏为皇太后。皇帝幼小,太后临朝称制,封张豺为太保,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又要拜张豺为丞相。张豺辞而不受,却建议以彭城王石遵、义阳王石鉴为左、右丞相,这是为了安抚石氏子弟的缘故。

然而张豺的安抚没起作用。石遵听说父亲已死,张豺擅权,便率领所辖军队向邺城开进。在京城和一股大军相遇,这部分军队是由大将军姚弋仲、蒲洪和征虏将军石闵等人率领,去镇压起义戍卒后班师的。两部军队会师后,决定共同向邺城开进,讨伐张豺。两军合起来达九万人,石闵做前锋,浩浩荡荡,直抵邺城,沿途无人阻挡。邺都许多守城将士纷纷出逃,不肯为张豺卖命。张豺没法,只好让刘太后下诏,以石遵为丞相,领大司马、大都督,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加黄钺、九锡——总之一句话,把所有最高的职位和荣衔都给石遵加上了。这可真是“临时抱佛脚”,当然毫无用处。石遵大军开到时,张豺无力抵抗,只好出城迎接。石遵入城,首先将张豺斩了,并夷其三族。然后逼小皇帝退位,石遵自己做了皇帝。接着就把石世和刘太后杀了。石世只做了三十三天皇帝。

石遵的皇帝是自封的,他的弟弟沛王石冲不服,起兵来争夺帝位。由于石遵掌握着朝廷,兵多将广,石冲被打败杀死,士卒三万余人也被坑杀。

石遵在京城发兵的时候,派征虏将军、武兴公石闵为前锋。这个石闵并不姓石,原来姓冉。他的父亲冉瞻十二岁时被石虎收为养子,改名为石瞻。所以论起来石闵是石虎的养孙。石闵虽然年轻,但勇猛善战,所以石遵让他当前锋,并对他说自己没有儿子,将来入继大统之后,就以石闵为太子。可是后来有人对石遵说,石闵终究是异姓人,不应该做皇储,于是石遵改变主意,改立石斌的儿子石衍做了太子。

对石遵的食言,石闵自然怀恨。石遵也察觉了,跟诸王商议准备把石闵杀了。不料义阳王石鉴却偷偷告诉了石闵。石闵率甲士三千人进宫,杀石遵于琨华殿,拥立石鉴为皇帝。

石鉴对石闵也不放心,联络几个旧臣姚弋仲、蒲洪等共同来对付石闵,但都被石闵打败。石闵回邺后,把石鉴杀了,接着又大杀石虎的子孙,史书说:“杀赵主虎二十八孙,尽灭石氏。”

石闵即了皇帝位,恢复原姓,改叫冉闵,定国号为大魏。

不过前引史书说“尽灭石氏”是不正确的,因为那时石虎还有两个儿子在,一个是石祗,占据襄国称帝,并曾攻打过邺城,但后来被部下刘显杀了,将首级献给冉闵。还有一个则是汝阴王石混,他在乱中带领妻妾逃过江去,投奔东晋,被斩于建康。史书说:“石氏遂绝。”这次说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