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解读王朝 王子卷
17551700000020

第20章 乱糟糟的“八王之乱”(1)

顾名思义,“八王之乱”就是八个王子作乱的故事。西汉有个“七国之乱”,那是七个王子反对朝廷,前文作过介绍。但“八王之乱”和“七国之乱”有很大的不同,那是因为西汉“七国之乱”的时间短,从开始到结束,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而“八王之乱”却哩哩啦啦地拖了十六年。其次是“七国”的目标一致,大家都是针对朝廷;而“八王”却是你打我,我打你,打来打去,错综复杂。所以才把这一章命题为“乱糟糟的‘八王之乱’”。

既然“乱糟糟”,叙述起来自然就要理好那个“乱”字。因此,请读者阅读的时候务必要抓住故事的中心线索,那就是一切为了“权”。其次,我想把主要人物列表作个介绍,这样就容易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了。

君主:

司马懿——晋开国后追尊为宣帝(高祖)。

司马师——司马懿长子,晋开国后追尊为景帝(世宗)。

司马昭——司马懿次子,晋开国后追尊为文帝(太祖)。

司马炎——司马昭子,晋开国皇帝,武帝。

司马衷——司马炎子,惠帝。

八王:

司马玮——武帝子,楚王。

司马亮——司马懿子,汝南王。

司马伦——司马懿子,赵王。

司马冏(jiǒng)——武帝弟司马攸之子,齐王。

司马颖——武帝子,成都王。

司马颙(yóng)——司马懿弟司马孚的孙子,河间王。

司马乂(yì)——武帝子,长沙王。

司马越——司马懿弟司马馗的儿子,东海王。

此外,还牵连到其他一些王子,由于不在“八王”之列,就不单拿出来介绍了。

公元265年,司马炎篡魏,建立晋朝,是为晋武帝。史书说:“帝惩于(鉴于)魏氏孤立之敝,故大封宗室,授以职任。”当时的封国有大有小,大国可以有兵五千人,中国三千人,小国则只有五百人。起初,诸王都不到封国去,在京师另行安排官职。但各国的长吏却都由诸王自行聘用。到武帝咸宁三年,采纳了卫将军杨珧的意见,让诸王之国,但大都兼领地方的军职,或为大将军,或为都督,于是诸王便都有兵有权了。

武帝的皇后姓杨,她生的儿子司马衷被册立为太子。这个太子又愚又傻。关于他流传着这样两个小故事。一个是,他在华林园中听到蛤蟆叫,就问左右:

“这叫的是什么?”

“蛤蟆。”左右回答。

“那是官蛤蟆呢,还是私蛤蟆?”

“官蛤蟆,”侍臣忍着笑说,“在官家的池塘里叫的,自然是官蛤蟆了。”

另一个则是,有一次,有人告诉他,由于灾荒的缘故,有的老百姓没粮食吃,饿死了不少人。他说:

“没粮食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就是这样一个傻瓜,将来要做皇帝,连武帝也觉得他不是材料。可是杨皇后向着自己的亲生儿子,坚持“立嫡以长不以贤”,就这样司马衷才终于入主东宫。

司马衷十三岁了,帝、后想给他娶个妃子。武帝看中了左将军卫瓘的女儿。可是侍中、尚书令贾充巴结皇帝,想把自己的女儿贾南风嫁给太子,托人去向杨皇后说情。贾南风那年十五岁了,比太子大两岁,不但长得又矮又丑,而且机诈狡猾。可是杨皇后却在武帝面前说贾女有淑德,于是就把这个母老虎娶来了。

泰始十年,杨皇后病了。当时镇军大将军胡奋的女儿胡贵嫔得宠。杨皇后怕自己死了之后,武帝立胡贵嫔为皇后,她若生个儿子,太子的地位就危险了。在弥留之际,她要求皇帝娶她的堂妹杨芷。武帝答应了。杨皇后死后,武帝果然把杨芷娶了来,并册立为后。还封杨芷的父亲杨骏为车骑将军、临晋侯。有人劝武帝,说杨骏为人小气,不可给他那么重要的官职,武帝不听。杨骏也因为自己做了国丈而骄傲自得,目中无人。

朝臣们都知道太子昏愚,不堪做嗣君。尚书令卫瓘几次想跟武帝讲,却又犹豫,怕讲出来不好。有一次,卫瓘在陵云台侍宴,他假装喝醉了,跪在武帝的床(胡床、坐具)前说:

“臣有话想跟陛下说。”

“你想说什么?”武帝问他。

卫瓘又在犹豫,吞吞吐吐老半天,才抚摸着床说:

“这个座位可惜了。”

武帝知道他是说太子的事,但又不好回答,只好说:

“公真是喝醉了。”把这件事敷衍了过去。但他心里也犯嘀咕:太子到底昏愚到什么程度?他想试验一下。有一天,他把东宫的官员们都召来,赐他们饮酒,表面上是对他们慰问,暗地里却拟了几个问题,避开他们,让太子回答。侍臣把密封的卷子送到东宫,交给太子。东宫的官员都让皇帝召去了,太子傻乎乎的不必说,就是那贾妃也不学无术,识字不多,打开卷子一看只能干瞪眼。不过贾妃心机过人,立刻让侍婢拿卷子去找她熟悉的外臣。当即有人代为答上了。不过代答卷子的外臣学问不错,要借机卖弄一番,不但满篇之乎者也,而且引用了不少典故。侍婢把答卷拿回来,交给贾妃。贾妃还不放心,再让给使(可以出入宫廷的官员)张泓看看。张泓看了后说:

“这不行,文绉绉的,太子哪里读过这么多古书?”

“那你说怎么办?”贾妃问。

“就照这答案的意思写,但要写得浅显一些,皇上才能相信。”

“那就由你替太子代答吧!将来不会亏待你。”

张泓写了个草稿,贾妃又让太子照抄下来,派宫婢送给皇帝。那时宴会还没散。武帝看到太子的答案,果然是儿子的亲笔,虽说文辞一般,可是道理却还讲得明白。武帝高兴了,拿来给卫瓘看,意思是你不是说太子昏愚吗,瞧瞧这答卷写得怎样?卫瓘不知贾妃做了手脚,觉得自己冒昧地听信传言而提了个不恰当的意见,不由得闹得面红耳赤。在座的官员才知道皇帝这场测验是作给卫瓘看的。事后贾充对女儿贾妃说:

“卫瓘老奴,几乎把你家给破了。”

太子虽然脑瓜不太好使,但生理机能却没毛病。有一次,贾妃看到太子的一个侍妾肚子大了,知道已经怀孕,悍妒劲上来,竟抓起一支长戟朝那侍妾掷去,“噗”的一声,侍妾的肚子被击中,母亲和肚子里的婴儿一齐毙命。贾妃还不解恨,抓一把短刀朝左右的宫女乱砍,嘴里大声骂着,要杀尽这些狐狸精。又有几个宫女倒在血泊之中。

武帝听说后十分恼火,要把贾妃废了,囚禁于金墉城。金墉城是一座小城,位于洛阳的西北角,是魏明帝建的,专为安置被废的帝王后妃。这时贾妃的父亲贾充已死,贾充的生前好友荀、杨珧替贾妃讲情,说:

“贾妃还年轻,嫉妒乃是妇女的常情,不足为怪。再过几年自然会好的。”

小杨后也对皇帝说:

“贾公闾(贾充的字)有大功于社稷,冲着他就饶了贾南风吧!”

这场风波便平息了。小杨后以婆婆的身份常常告诫和谴责贾妃,让她收敛些。贾妃不知小杨后是对她关心,反而认为是找她的碴,认为说不定在武帝前说坏话的也是小杨后,便对这位婆母怀恨在心,总想找个机会报复。

贾妃悍妒,但她自己又不争气,生不出儿子来。武帝后宫有个才人,姓谢名玖,武帝把她赐给太子。贾妃妒忌,谢玖怕她暗算,请求武帝准她再回西宫。武帝答应了。谢玖回去后生了一个儿子,起名叫司马(yù),留在西宫养活。有一天,太子到西宫见父亲,见一伙小孩在殿前嬉戏,其中一个三四岁的小孩跌倒了,太子将他扶起,拉着他的手。武帝从殿中出来,对太子说:

“这孩子你不认识吗?就是你的儿子呀!”太子这才知道这孩子乃是谢才人生的。

贾妃听说这件事,自然气得要命,但小皇孙在皇帝跟前,她也没有办法。而这个司马却很聪明。五岁那年,有一天宫中夜间失火,武帝带着他登楼看军士救火。这时火光闪耀,照得四外通明。司马扯着武帝的手把他拉入暗影中。武帝问他想干什么。他说:

“暮夜仓促之中,要防备非常的事,不宜让火光照见人君。”

武帝听了又惊又喜,觉得他小小年纪,竟然有此见识,对他越加喜欢。曾对近臣说,他不像他父亲,却像曾祖司马懿。武帝对太子的昏愚很失望,但想到将来有司马继承帝业,便又觉得安心。所以太子司马衷得以不废,跟司马有着重要的关系。

武帝虽然是晋朝的开国皇帝,但他跟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不一样,他不是靠自己的拼搏打下的江山,而是借父、祖的余荫当上了皇帝。早从祖父司马懿在世时,曹魏的政权就被他掌握。以后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一直是朝廷的主宰,曹家天子不过是傀儡而已。到了司马炎,这才水到渠成,顺顺当当地登上皇帝宝座。所以他这个开国皇帝是锦衣玉食长大的,没经受过创业的困苦艰难,因而免不了要染上许多皇帝都有的通病,比如说荒淫便是其中主要的一种。

那时晋朝已将东吴征服,吴宫中五千名宫人都被掳入晋宫。武帝平添了如此之多的南国佳丽,竟不知如何安排,便制作了一辆羊拉的小车,任凭那畜生拉着他在宫中跑。羊跑到哪儿站下,皇帝便在哪儿住宿。有些女人知道羊喜欢吃带咸味的草,便在青草上洒上盐水,放在宫门前,以招引皇帝驾车的羊——即此一端,也可知道这位皇帝的品性了。

荒淫的结果,一是把国事弄糟,二是搞坏了自己的身体。武帝五十五岁那年,终于一病不起。在这以前,他就不大关心国事,只图自己享乐,把大权交给他的岳父杨骏掌握。等到他病重的时候,皇后奏以杨骏辅政,他答应了,封杨骏为太尉、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诸军事、侍中、录尚书事。这五个头街,可以说把朝廷的军政大权都包括进去了。

不过武帝还是存了个心眼,在病中,他曾打算让叔父汝南王司马亮跟杨骏共同辅政。但诏书却让杨骏给压下了。武帝到要咽气的时候还在问:“汝南王来了没有?”

武帝死了。汝南王司马亮知道杨骏猜忌他,竟然不敢临丧。只在大司马(司马亮当时任大司马)府门外遥遥哭拜,便连夜奔回许昌(许昌是汝南都城)去了。

傻太子司马衷做了皇帝,是为惠帝,立贾南风为皇后,尊小杨后为皇太后。不久,又立司马为皇太子。

贾南风是个有野心的女人,她心甘情愿地嫁了一个傻丈夫,就是盼着有朝一日她当上皇后,替丈夫当家。如今皇后倒是当上了,但朝廷大权却掌握在杨骏手里;后宫的事务由太后做主,她的处境还是跟从前没什么两样。她又想起前些年几乎被废的事,却不知道小杨后其实是替她说过好话,反而疑心那是小杨后在背地搞她。不过目前毕竟和从前有所不同,从前是公公做皇帝,她连话都不大敢跟公公说。如今当皇帝的是自己的丈夫,而这个比她小两岁的丈夫对她一向是绝对服从的。人家曹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自己不也能“挟丈夫以令众臣”吗?想到这里,她心里一亮,想出一个制伏杨骏的办法,那就是引来外援以清君侧。

贾皇后跟心腹寺人监(主管东宫的太监)董猛商议。董猛说,殿中中部(宿卫宫殿的武官)孟观和李肇曾受过杨骏的斥责,对杨骏不满,有些事可以让他俩去办。贾后就把孟、李二人找来。商量的结果,决定去许昌请汝南王司马亮来对付杨骏。孟观去见司马亮,但司马亮胆小,不敢干。后来李肇对贾后说,都督荆州诸军事的楚王司马玮是惠帝的弟弟,年轻气盛,找他一定能行。贾后同意了,派李肇去找楚王。果然,楚王一听就满口答应。

元康元年二月,楚王司马玮入朝。跟贾后密谋妥当。三月辛卯那天,孟观和李肇夜间对皇帝说,杨骏打算谋反。有贾后在旁边敲边鼓,惠帝立刻降诏,派东安公司马繇率殿中禁卫四百人去讨杨骏,楚王率侍卫屯驻司马门作策应。一时兵甲行动起来,气氛骤然紧张。

杨骏这时也已得到消息,便召集众官到他府上商议。太傅主簿朱振说:

“宫中有变,定是一些不法的太监受贾后唆使干的,目的非常明显,是想不利于公。现在应该举火烧着云龙门(洛阳宫城的正南门),迫使闹事者自首。再打开万春门,调动东宫卫士和外营的官兵,请皇太子亲自率领平乱。宫中震惧,定会把闹事者捉了送去。不这样就危险了。”

杨骏本是庸才,素性怯懦,遇到这样的大事犹豫不决,不知怎么办才好,竟说:

“云龙门是魏明帝造的,花费了许多人工资材,怎么好烧掉呢?”

侍中傅祗见杨骏这么窝囊,便想离开这里。他向杨骏说,要跟尚书武茂进宫看看形势。杨骏同意了。傅祗又对其他官员说:

“大家枯坐着没用,还是到宫中看看吧!”于是百官纷纷退出了,只剩下杨骏一个人在那儿转来转去,心里焦急却想不出办法。

宫里也有一个焦急的人,那就是杨骏的女儿杨太后。宫里闹闹哄哄,卫士们奔走号令,便有她的宫女来报告说,皇帝下诏让楚王去捉太傅杨骏了。杨太后大吃一惊,想派人出去送信。但宫门已经戒严,不许出入。太后又想出一个办法,她找来几方黄绢,写上“救太傅者重赏”几个字,系在箭上,让宫中侍卫隔着宫墙射了出去。但已经毫无用处了。

还有一个要帮杨骏的人,那就是左军将军刘豫。他听说有人要不利于太傅,便点了一部分军士向太傅府开去。走到门口,遇见右军将军裴(wěi),便问他道:

“看见太傅了吗?”

裴骗他说:

“方才在西掖门(宫殿正门旁的边门)看见太傅,乘一辆轻车,有两个人跟着,向西去了。”

刘豫不知怎么办好,只好问裴:

“将军说我该怎么办?”

“我看你还是到廷尉自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