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解读王朝 王子卷
17551700000018

第18章 孙仲谋的儿孙们(2)

经过这次失利,诸葛恪的脾气越发坏了,对部下文武官员动不动就加以罪责。进见他的人无不战战兢兢,深怕他发火怪罪。于是他刚辅政时赢得的那点好评,全被他自己消耗尽了。就连那当初一力推荐他的侍中孙峻,也想要除掉他。

10月,诸葛恪下令让军队整装,他又想出征青徐(指魏国的青州、徐州)。一天,宫中来人说吴主请他进宫饮酒。他乘车走到宫门,却又犹豫起来,因为昨天晚上他心神不宁,通宵没睡。这时散骑常侍张约和朱恩派人给他送来一封信,信中说:“今天宫中戒备非常,怕有变故。”诸葛恪却觉中途返回,示人以弱,有伤面子。这时孙峻从宫中出来,见诸葛恪的车停在宫门口,便上前说:

“是不是尊体欠安?那就以后再说吧,我去禀告主上。”

诸葛恪想,如果中途退回,岂不是怕了?便回答说:

“没什么,我力疾而入吧!”

诸葛恪进入宫中,见小皇帝孙亮坐在殿上,先去拜见了,然后就席。这时酒宴上来。诸葛恪怕酒里有毒,未敢就饮。孙峻说:

“使君身体不好,怕是不能饮普通的酒,如果带有药酒,可以拿出来代替。”

这时诸葛恪的随从把自带的酒拿出来。诸葛恪见了便解除了疑心。饮了几杯酒,吴主孙亮起身回到里面。而孙峻也借口去厕所,却在厕所里把长衣脱下,拿一把刀出来,说:

“有诏收诸葛恪!”

诸葛恪惊愕地站起,连忙拔剑,仓促中没拔出来。张约在旁边见了,挺刀去斫(zhuó)孙峻,砍中孙峻的左手。但孙峻右手的刀却把张约的左臂砍下。这时埋伏的卫士跑了出来,将诸葛恪杀死。孙峻让人把诸葛恪的尸体用苇席裹了,扔到石子岗上(建业城外的乱葬岗)。接着,又将诸葛恪的母亲、弟弟、儿子全部杀死。

齐王孙奋住在武昌,听说建业的变故,便率领齐国的军队沿江而下,来到芜湖观变。齐相谢慈谏他,被他杀了。但他兵力太少,见建业平静无事,又不敢进兵。不久,朝廷派来使者把他废为庶人,流徙到章安。当然,这都是孙峻的主意。

南阳王孙和的王妃姓张,是诸葛恪的甥女。丞相孙峻便派人夺回南阳王的玺绶,将南阳王流徙到新都,接着又矫诏赐死。孙和临死时跟张妃告别。张妃说:

“作为夫妻,吉凶理应相随,妾也不能独生。”便也自杀了。

孙和还有几个姬妾,生了四个儿子:孙皓、孙德、孙谦、孙俊。孙皓的母亲姓何。何姬说:

“如果大家都去从死,谁来养活孤儿呢?”于是就留下来抚育这四个孩子。

国政被孙峻把持了。史书说:“孙峻骄矜淫暴,国人侧目。”这就是孙权册立小儿子的后果。

公元256年,孙峻病死了,把政权交给他的堂弟偏将军孙。孙一下子挂上侍中、武卫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三个官衔,独揽朝政。

骠骑将军吕据原是孙的上司,如今孙突然高高在上,成了除皇帝外的第一人。吕据不服,便联络了滕胤想除掉孙。结果失败,腾胤被害,吕据自杀。孙便又给自己加上个大将军的官衔。

公元257年,吴主孙亮十三岁了。这少年皇帝要亲政(自己管理朝政)。他对孙的表奏故意挑剔。又选十八岁以下、十五岁以上的少年男子三千多人,组织成自己的亲兵。还选将门子弟中年轻而有勇力的,做亲兵的将领。天天在后苑中操练。他说:“我立这个军队,是要跟他们一起成长。”

有一天,孙亮吃生梅子,嫌酸,让一个太监去中藏(宫中仓库)取蜂蜜兑着吃。太监把蜜取来了,却发现蜜中有一粒鼠屎。孙亮用手指把鼠屎拿出来,捏一捏,便让人去把藏吏唤来。在给皇帝吃的蜜里发现鼠屎,这罪过可不小。藏吏吓得直叩头。孙亮阻止他,说:

“你不要怕。我问你,他,”说着用手一指方才取蜜的太监,“曾向你索要过蜜吗?”

“要过,但臣不敢私自给他。”

那太监不服,矢口否认私要过蜜。孙亮便让人把鼠屎剖开,发现里边是干燥的。孙亮大笑起来,对左右说:

“若是鼠屎先在蜜中,里外都应该被蜜润湿。如今这鼠屎外湿里干,是刚放进去的。一定是太监跟藏吏有隙,才故意放鼠屎害他。”

太监立刻跪到地上,叩头认罪。左右对这年轻皇帝的聪颖也莫不惊讶悚惕。

那时孙亮已经结婚。皇后姓全,父亲全尚是太常、卫将军。全尚的儿子全纪时任黄门侍郎。有一天,孙亮对他这位大舅哥说:

“孙专权,轻视孤幼小可欺,横行不法,竟敢擅杀功臣而不表奏,实不可忍。朕想除掉他。你父现为中军都督,你让他调一支军马,朕当亲自率宿卫虎骑和无难营的士兵去桥头伐他(孙的府邸在朱雀桥南)。”又嘱咐全纪说:“这是天大的机密,切切不可泄露。你当只对你父说,勿要让你母知道。女人既不晓大事,我还听说你母是孙的堂姐妹,如果一旦泄露,可误朕非小了。”

全纪遵嘱去对父亲全尚说了,并嘱咐他保密。可这昏庸的全尚还是无意中泄露出去,告诉了老婆。纪母派人去悄悄通知孙。

孙得信后抢先下手,先带兵围攻全府,把全尚捉了,然后包围皇宫。孙亮大怒,执弓上马要出宫厮杀。近臣和乳母拦住他,不让他出宫。孙亮骂全后道:

“都是你父昏庸,坏我大事!”又让人把尚纪找来。尚纪对来人说:

“臣父奉诏不谨,对不起皇上,我没脸跟皇上相见。”竟自杀了。

孙派光禄勋孟宗奉告太庙,废吴主孙亮为会稽王。又在朝堂召集群臣。孙说:

“少帝荒病昏乱,不可以居大位、承宗庙。我已告先帝将他废了。诸君如有不同意的,可以提出来商量。”

群臣眼见孙手按剑柄、横眉怒目,又见殿侧他带来的卫士个个虎视眈眈,哪个还敢反对,只好同声说:

“唯将军令!”

孙遣中书郎李崇进宫,夺来皇帝的玺绶。并让百官署名,发布文告,历数吴主的罪过。尚书桓彝不肯签字,孙便将他杀了。

皇帝废了,应该立个新皇帝。孙和大臣们商议。典军施正建议迎立孙权的第六个儿子琅王孙休。孙同意了,派宗正孙楷和中书郎董朝去会稽迎琅王孙休。又遣将军孙耽送孙亮到会稽就国。一迎一送,都在会稽,这也算是巧合吧!还有那泄露消息的全尚,孙却也不念他妻子通风报信的好处,先把他流徙零陵,接着又派人将他杀死。至于他的妻子——那个孙的堂姐的下场,史书里既无记载,此处也就不便乱说。

新皇帝孙休来到建业。孙派他弟弟孙恩率领百官,带着皇帝的乘舆和仪仗,到建业城东的永昌亭迎接。孙恩奉上皇帝的玺符。孙休先是三让,然后接受。群臣依次行礼唱名,拜见皇帝。皇帝坐上乘舆,百官陪着,走向城门。城门外孙率一千骑士接驾,拜于道侧。孙休下舆答拜。仪仗队吹吹打打,百乐齐奏,好一派肃穆和谐的景象!

新皇帝即位,大赦天下,改元永安。孙上疏,自称“草莽臣”,送还印绶和节钺(符节和斧钺,将帅的标志),请求避贤让位。这也算是例行的手续。皇帝也照例不准,加以慰喻,下诏封孙为丞相、荆州牧。孙原封永宁侯,这时再增他食邑五个县。封孙的弟弟孙恩为御史大夫、卫将军、中军督,封为县侯。其余“有功”官员也都封赏有差,不必细表。

孙休自然不忘他的旧人。他在做琅王时,左右督张布对他十分维护。孙休这时便封他为左将军、永康侯。还有故南阳王孙和的儿子孙皓,在他母亲何姬的抚养下已经长大,孙休便封他这个侄子为乌程侯。

孙自以为迎立有功,想跟皇帝套套近乎。有一天,他带着牛酒去见孙休,想跟皇帝喝一壶,却被孙休拒绝了。孙丢了面子,带着牛酒顺路去访左将军张布,两个人喝起酒来。孙酒喝多了,说出了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