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宋氏家族全传
17551300000084

第84章 国之瑰宝(3)

“如一切事情要再重复一次的话,我还是愿意同样地生活”

1981年5月15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宋庆龄副委员长病情的公告第一号。这一举动在中国是前所未有的。公告全文如下:

宋庆龄副委员长患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经多方治疗,未见好转。曾多次出现发热、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等症状。5月14日晚,突发寒战高热,热度达摄氏40.2度,伴有严重心力衰竭。目前病情危急,正在积极抢救治疗。

尽管人们对于宋庆龄的病情恶化已有预感,但公告还是使各界人士极为震惊。寄往宋庆龄家里的慰问信件每天少则百封,多则数百封。曾被宋庆龄营救和资助过的老作家丁玲,写了一篇动人的散文诗《诗人应该歌颂您》——

诗人写过春天,写过盛开的花朵;但春天哪有您对儿童的温暖。任何鲜艳的花朵在您面前,都将低下头去。诗人写过傲霜的秋菊,秋菊经受的风风雨雨,怎能与您一生相比。几十年来,您都在风雨中亭亭玉立。诗人写过白雪,描绘它的洁白飘洒,但白雪哪如您的皎洁、晶莹……听到您病重,我们心痛、神痴。我们深深后悔,为什么不早早把您歌颂?未来还长,您的高风亮节,永远给诗人留下浓郁的芬芳。诗人都会歌颂您的,您会使诗情更加深重,诗意更加隽美,诗文永放异彩;您本身就是一首美丽、动人的诗篇。我们共产党员,善良的人民,优秀的诗人、作家,天真的儿童,都为您虔诚祝福,祈愿您永离病魔,恢复健康,永远长寿!

20日上午9时,宋庆龄同一直守护在她病榻旁边的廖承志做了一次相当长的谈话。这已经是她病情非常危急的时候了。她顽强地战胜病魔的冲击,一句话带两声喘地谈了足足20分钟。

廖承志的广东腔普通话,她常常听不清楚。她的上海腔普通话,讲起来也非常费力。于是他们只好用英文来交谈了。

“婆婆”,廖承志叫她。这是在上海进行地下工作,在香港组织保卫中国大同盟以来,廖承志和姐姐廖梦醒尊称宋庆龄的专用语。宋庆龄睁开眼睛,一直不停地望着他。

“觉得怎样?”

她开口讲话了,虽然舌头已有些僵硬,但是还可以听得很清楚:“你们为我所做的一切,我很感谢。”宋庆龄指的是成为正式党员和国家名誉主席的称号。

跟着,她喘了几口气,又说:“如果我有什么问题的话……”

廖承志很紧张地俯下耳朵去听。可是她喘了一阵之后,又重复说了两遍:“如果我发生问题……”她在急喘中挣扎着想再说下去。

廖承志感到不能再让她痛苦地勉强讲话了,便忍耐住心情的激荡,问她说:“婆婆请放心。我们将依照您的吩咐去做的。一切照您的意思去做。”

宋庆龄点头了。因高度体温烧得通红的面颊浮上了一丝满意的笑影,并且还一再点了头。那以后,她就处于半昏睡状态中,再也没有能力开口讲话了。

廖承志后来令人信服地向人们解释了“依照您的吩咐去做”的意思是什么:“原来,她病重之前,就向侍候在旁的邹韬奋夫人沈大姐再三说过,并且把同样的内容也向她的小保姆说过,如果她有‘什么问题’,要送到上海,埋在她父亲、母亲和已经逝世的同宋主席同甘共苦五十多年的李姐的墓旁。并且还向沈大姐说了墓地应如何安置,还画了简单图样。”

22日,宋庆龄唯一健在的弟弟宋子良从美国纽约发来慰问电。电文如下:

廖承志先生转孙逸仙夫人:

获悉你患病在身,不胜难过。为你的康复而祈祷。

宋子良

同一天,孙科的女儿孙穗英、孙穗华和她的丈夫张家恭,专程从旧金山赶来北京,看望了他们病中的祖母宋庆龄。25日,她们再一次看望祖母。孙穗英、孙穗华轻声呼唤:“好祖母,好祖母,我们从旧金山来看您了。”这时,宋庆龄睁开双眼看着她们,微微颔首。孙穗英姐妹又连连呼唤:“好祖母,好祖母,我们多爱您啊!希望您早日痊愈。”宋庆龄听后,面露激动之色,并再三颔首。

尽管人们都在心中默祷着使人心灵窒息的噩耗不要闯来,但人的生命毕竟是有止境的。大限终于来了。

1981年5月28日晚上11点多,宋庆龄已经恶化的病情开始急转直下。卫生部的领导和专家进行了紧急抢救。抢救工作持续了二十多个小时,终于无效。5月29日20时18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宋庆龄的孙女孙穗英、孙穗华,外孙女戴成功和其他亲属张家恭、林达光、陈恕、陈志昂、黄寿珍、陈燕,在抢救期间,都守候在她的病床前,一直到她停止呼吸。

中共中央、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决定举行国葬,党和国家领导人立即赶往宋庆龄的住宅,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向宋庆龄遗体志哀。

宋庆龄同志治丧委员会当晚分别打电报给宋庆龄在美国、台湾和香港的亲属,告知他们宋庆龄不幸逝世的消息,并表示沉痛的哀悼。这些亲属是:宋美龄、孙科的夫人陈淑英、宋子良和夫人、宋子文夫人、宋子安夫人、侄孙满和孙乾、蒋经国、蒋纬国、宋霭龄和孔祥熙的子女孔令侃、孔令仪、孔令俊等,长孙孙治平、次孙孙治强。同时发表公告,欢迎宋庆龄在台湾的亲属和好友前来参加丧礼。中华航空公司专机可到北京首都机场和上海虹桥机场降落,一切费用由本会支付。

遗憾的是,6月1日,台北电报局给北京长途电信局发来“加急业务公电”,表示“拒绝收受”。

6月2日下午,首都近百万群众伫立在长安街两旁,目送宋庆龄名誉主席的遗体移位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6月3日,首都万人集会,隆重追悼宋庆龄名誉主席。追悼会由胡耀邦主持,邓小平致悼词。邓小平对宋庆龄的一生作了高度评价,指出:“宋庆龄同志鞠躬尽瘁,70年如一日,把毕生精力献给中国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事业,献给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她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着坚定的政治原则性,威武不屈,富贵不淫,高风亮节,永垂千古。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跟随历史的脚步不断前进,从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

宋庆龄逝世后,世界各国领导人、政党、友好人士和团体的唁电、唁函像雪片般飞来,还有不少国家和地区举行了吊唁活动。

6月4日晨,宋庆龄的骨灰由邓颖超、乌兰夫、廖承志、陈慕华等护送,由专机从北京移送上海。当天上午在上海万国公墓的宋氏墓地隆重举行了安葬仪式。在哀乐声中,宋庆龄的骨灰安然放入洁白如玉的大理石墓穴。墓碑上镌刻着:

一八九三年——一九八一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之墓

一九八一年六月四日立

宋庆龄是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和战友,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却不愿挤进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分享孙中山先生的光辉,而心甘情愿地同她的父母和“李姐”葬在一起。她是人民的女儿,堪称万代楷模。

于是,诗人留下了这样的篇章——

巴黎有一座圣母院,

纽约有一尊“自由”女神,

但那些都是装饰品,

还带点宗教迷信。

在我们首都北京,

却有一个真正的圣母和女神。

——我们尊敬的名誉主席,

亲爱的同志宋庆龄!

宋庆龄生前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一切事情要再重复一次的话,我还是愿意同样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