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绿色西藏
17549900000007

第7章 绿色文化时代来临了(3)

《寂静的春天》揭开了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序幕。美国克林顿时代的副总统阿尔·戈尔在为《寂静的春天》作的序言里说,“当1964年春天蕾切尔·卡森逝世时,人们已经明白她的声音是不可能被掩盖的。她唤醒的不只是我们国家,还有整个世界。”他把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同哈丽特·比彻·斯陀的《汤姆叔叔的小屋》相提并论,预言《汤姆叔叔的小屋》引发了美国历史上的废奴运动,那么《寂静的春天》将成为“当代环境保护的起点”。

《寂静的春天》在美国社会的影响日益扩大,催生了美国第一个民间环保团体,标志着生态环境保护运动在美国初成气候,迅速向全球范围内扩展。世界各地环保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并且把环保任务提到各国政府面前,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6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大会”,各国代表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正式开启了人类环保事业。

“绿色和平”与环保运动。20世纪60—80年代,西方社会兴起了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反对核试验、维护世界和平为中心的群众运动,总称世界环保运动。该运动是在地球生态退化、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核试验频繁进行、核军备不断升级、人类生存受到威胁情况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运动规模在一国就达几十万人,参加者在数国之间协调行动。运动中出现了以绿色为目标的组织,其中绿党在许多国家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运动对于唤起世人的环境意识,进而采取环保行动,以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发挥了积极作用。

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简称为“绿色和平”(Greenpeace),承担着世界环保运动的宣传和推动工作。绿色和平是在国际群众运动趋于高涨的背景下诞生的,由一位加拿大工程师戴维·麦格塔格发起,1971年9月15日成立于加拿大,总部设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目前在全球41个国家设有办事处。绿色和平,是一个独立的民间环保组织。为了保持自身独立性,该组织不涉足政党及政治立场,不接受政府、政党以及公司的帮助或者资助,资金来源依赖全球300多万支持者的长期捐助和独立基金会的财政支持,每年会费就有1亿美元;主要成员来自各种领域,包括环境问题专家、通讯领域媒体专业人士、政经部门中的老手,以及来自英国和乌克兰两个科学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等,使得其诉求和建议更加具有可信度;“绿色和平号”船只航行于国家和地区之间,以强调地方的环境问题;发起人戴维担任过绿色和平的主席,他获得过联合国颁发的“全球500佳”奖。

绿色和平积极作为,世界环保运动成果丰硕。绿色和平最初以使用非暴力方式阻止地下核试验和公海捕鲸著称,后来转为关注其他环境问题,包括水底拖网捕鱼、全球变暖和基因工程等问题。它宣称自己的使命是:“保护地球、环境及其各种生物的安全及持续性发展,并以行动做出积极的改变”;最终目标是确保地球得以永久地滋养其上的千万物种。对于有违以上原则的行为,都会竭力加以阻止。对待科技成果的态度是,站在保护环境与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决定科技成果是否采用以及应用的范围,希望在科技发达的时代确保地球村能拥有一个更为绿色、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绿色和平派出“彩虹勇士号”旗舰驶往南太平洋,反对法国进行核试验;派出“天狼星号”船封锁直布罗陀海峡,阻止苏联的捕鲸船队通过;举行新闻发布会,揭露一些国家把有害废弃物越境转移至他国的真相;在关注战争带来的环境危机、主张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曝光工业公害事件、反对基因改良食品等方面做出了努力,在使用“公众舆论”唤起人们反对污染、保护环境,敦促有关国家及企业采取控制污染措施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在倡导制订一项联合国公约为世界渔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于南太平洋建立一个捕鲸禁区、50年内不开采南极洲矿藏、禁止向海洋倾倒放射性物质以及工业废物及废弃的采油设备、全面叫停核武器试验等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均扮演着独特角色。

绿色和平同中国建立了合作关系,意味着它开始就某些重大项目积极寻求与国家政府合作,标志着世界环保运动有了新发展。

绿色和平中国分部,建立于1997年2月,活动空间覆盖了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国内的项目涉及生物安全、可持续农业、电子废物、气候和可再生能源、森林保护等五个领域。关注的领域和行动计划,都是基于对中国环境议题和社会发展的理解与尊重,致力于同中国政府和人民一道,共同寻找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推动中国和全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让中国发展成为一个公众生活富裕、环境安全优美的国家。

北欧发展清洁能源。绿色和平的环保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在北欧诸国转化为积极行动,开发利用新型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这方面的生产技术是真正的绿色技术。北欧国家大都处在北极圈及其附近,作为全球最靠北的一个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对能源的需求显得更加突出。以瑞典为例,每年用于供暖的能源消耗,约占总能源消耗的24﹪。因为需求的巨大和独特的地理气候特点,瑞典同其他北欧国家一样,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国特点的新能源开发利用之路,并发展为目前世界上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样板地区。

沼气成就了瑞典低碳排放。瑞典把“节约能源和替代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并把替代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能源政策的重心。在这一政策指导下,瑞典政府大力推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突出的成就是充分利用“沼气”,实现了节能减排。在一些国家还在为《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争执不休的时候,从1990—2006年,瑞典悄然实现了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递减9﹪。与此同时,国民经济在这一时期实现了44﹪的增长。瑞典二氧化碳排放量甚至比《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标准还低4﹪,促成这一成果的重要因素就是使用沼气作为动力燃料。在瑞典,沼气被应用于列车、城市公共交通和私人出租车。有的城市还把垃圾收集和公共交通系统联结起来,以便更好地使用沼气。2005年10月,世界上首列沼气火车在瑞典投入运营,时速达到130公里。

瑞典政府还大力推进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瑞典成功地把地热和废热作为供暖的全部能源,生物质能产业已经形成规模。有些生物燃气企业以林木加工的废弃物和生活垃圾为主要原材料,致力于生物燃料生产、热电联产,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不仅让林木物尽其用,而且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冬季漫长而寒冷的北欧,生物质能逐渐成为当地居民和市政供暖的首选燃料。有的公司还进一步开发新的生物质能源。如EON公司目前已经完全掌握了把废油变成生物燃料的技术,从工业废油到家庭及餐馆的食用残油,经该公司新技术处理后,都可以变成生物柴油。在生物燃料公司附近,省政府规划并建立了多个专为环保车提供生物燃料的“加油站”,以及用以储存生物燃料的专用大型仓库。这些公司生产的生物燃料除了供当地居民使用,有相当一部分出口到挪威和丹麦。

丹麦合作社推动风能普及。作为“生态村”理念的首创国,丹麦是世界上能源问题解决得最好的国家之一。丹麦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中首推风能,在其制订的最新能源计划中,明确提出到2030年能源构成将为风能占50﹪、太阳能15﹪、生物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35﹪,其中风能在2025年将占到电力供应总量的75﹪。届时,丹麦成为靠风“驱动”的国家。在丹麦推广风能的过程中,私人投资和风机合作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15万个家庭是风机合作社的成员,私人投资者安装了丹麦86﹪的风机。同时,丹麦政府按照地区就近的原则进行风能推广。

另外,秸秆热电技术丹麦领先。秸秆发电堪称丹麦的杰作,人们称赞丹麦创造了“新童话”。在1992年和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出台前后,丹麦就开始为建立清洁发展机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大对生物质能和其他清洁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力度。在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下,丹麦由MWE公司率先研发秸秆生物燃烧发电技术。在这家欧洲著名能源研发企业的引领下,丹麦1988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座秸秆生物燃烧发电厂。在丹麦王国能源署等部门的努力下,目前丹麦已经建立了100多家秸秆发电厂,秸秆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占了全国能源消费量的24﹪以上。目前,秸秆发电技术从丹麦走向了世界,被联合国列为重点推广项目。

芬兰发展生物能源独辟蹊径。芬兰本是一个能源小国,煤、石油、天然气均缺乏,而其木材加工、化工、造纸等基础产业是耗能大户。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芬兰充分利用国内丰富的森林资源,走出了一条生物能源开发利用的成功之路。生物能源主要是指利用植物的废弃物,比如木屑、树皮和森林落叶等,发出的电和释放出的热。生物能源既是可再生能源,又是无污染或者低污染的绿色能源。芬兰生物燃料的主体为森林废弃物、人造能源林,以及木材造纸加工业的副产品和残余废物,而另一类生物燃料包括泥煤和一些非食用生物等。如今,芬兰已经建立起了配套完善的生物能源商业链。全国大约有400个大中型能源工厂使用生物燃料发电供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2007年5月,世界上首座第二代生物柴油加工厂在芬兰南部建成投产,年产量达到了17万吨。生物柴油是利用植物油或者动物脂肪等可再生资源制造出来的新型燃料,具有清洁环保、可再生等优点。第一代生物柴油主要以菜籽油为原料,第二代生物柴油还可以使用棕榈油、大豆油、动物脂肪等原料,比以往的生物柴油更加清洁。

芬兰在利用森林资源大力发展生物能源的同时,加大了对国内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比如芬兰法律规定,林主在对成熟林进行砍伐时,要向银行预交营造新林保险金(造林费),同时,必须于两年内在采伐地上重新造林。新植树木经过政府部门验收合格后,林主方可领回预付的造林费,否则,国家将动用这笔款代为造林,林主还必须无偿参加营林劳动。在政府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下,芬兰的森林资源越用越多。

挪威借风发展“氢经济”。2001—2006年,挪威连续六年被联合国评为“全球最适合居住的国家”。

挪威是在世界上第一个把风能和氢气结合起来发电的国家。2004年,挪威在西海岸修建了尤兹拉风力发电场,该发电场把平时风力发电产生的剩余电力用于分解海水,通过水分子电解产生氢气后,把它储存在一个大的容器里,再注入常规的氢发生器或者注入燃料储存室里,一旦由于没有风或者风力过大风车不能转动时,人们就可以用储存的氢获取所需的电力。风力发电场所在的尤兹拉岛,因此实现了能源自给自足,成为世界上“氢经济”示范区。

挪威还尝试了水下潮汐发电,利用海洋中的潮汐推动建于水下的涡轮发电机产生电力。第一座水下潮汐涡轮机于2002年底安装,在2003年9月并入了电网。

冰岛拥有地热而不再依赖石油。紧邻北极圈的冰岛,在2007年成为“全球最适合居住的国家”。冰岛充分利用大自然赋予它的清洁能源——地热,成为全世界最干净的国家。

冰岛全国共有800多处热田,是世界上热田最多的国家之一。热田有高温和低温之分,高温热田分布在新火山活动带,其地下热能温度在200—300摄氏度之间,适合于发电和其他工业用途,目前开发了不到10﹪。低温热田遍及全国,温度在100摄氏度之下,适合于房屋取暖、温室种植和养鱼等,被普遍开发。

同时,冰岛正努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不使用化石燃料的国家,摆脱对石油的依赖。1999年一个名为“冰岛新能源”的协会成立,该协会提出了冰岛进入“氢气时代”的发展规划,准备在2015—2020年间生产使用氢气的汽车和船只,并开始全面的技术市场化。2008年冰岛第一艘氢动力商船在首都雷克雅未克附近航行,冰岛还计划在2050年前把整个交通系统改造成氢动力系统。

世界地球日,是人类共同保护地球的节日。世界地球日(World Earth Day),即每年的4月22日,1970年发起于美国,内容是组织一场世界环保运动,目的是创造一个清洁、简单、和平的生活环境。

至20世纪90年代,世界地球日取得了国际意义。由于环保运动越来越成为国际政治的热点,1990年地球日活动组织者决定,要使1990年的地球日成为第一个国际性的地球日,以促使全球亿万公众都来参与环保运动。为此,地球日活动的组织者致函中国、美国、英国三国领导人和联合国秘书长,呼吁以1990年4月22日为标志日期,举行高级别环境议题会晤,为缔结多边条约奠定基础;同时呼吁全世界愿意致力保护环境、进行国际合作的政府,在本国举办地球日20周年庆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