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自然景观,还包括自然保护区和林卡。在知名庙宇和特色庄园附近,以及城市郊区环境宜人的地方营造出成片树林和草地,供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休闲游览,这样的地方往往有山有水,环境优雅,交通和食宿方便,被称作“林卡”。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以及大小林卡打上了人工烙印,不再是纯天然的或者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但是自然元素是背景和底色。这样地方在西藏生态保护工程实施过程中,面积和规模还在不断增加。
别具一格的文化景观
有人说,旅游其实是一种文化消费和文化传播的行为过程,特色旅游意味着旅游者在直观感受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快餐形式消费多种个性化的文化产品。从另一个侧面看,民族文化是旅游消费和传播的核心内容,旅游则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行为和传播方式。随着旅游业内容的迅速拓展和游客对旅游期望值的不断提高,旅游的目的不再停留在“吃住行游购娱”,而是奔着精神之旅、心灵之旅的方向发展。
文化景观,简单地说,是指构成某个民族文化体系的相对独立的文化单元,或者是指民族文化内部结构及其外部形式有机统一的多样而具体的文化样态。文化景观的多样性决定了文化资源消费方式的多样性。比如希望了解藏族传统建筑文化,就需要实地考察西藏各地不同风格的民居建筑和寺庙建筑;有志于研究藏传佛教文化,就需要进入西藏博物馆或者有代表性的寺院,系统查阅相关文献、文物,尤其是像《大藏经》《四部医典》等名著;想全面了解一下藏族的民俗文化,就要深入藏族人民日常生活,尤其需要感受一下藏族传统节日气氛、观看藏戏、品尝藏餐,等等。由于普通游客受其旅游时间和旅游范围所限,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整而深入掌握一个民族文化,所以作为“过客”的游客,在有限的旅游日程中只能直观体验一下民族文化精神及特有的文化氛围,民俗文化产品可能会占据首位。
特别是,藏传佛教的宫殿和庙宇是很有旅游吸引力的文化景观。这些宫殿和庙宇,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性类型:一是以桑耶寺为代表的曼荼罗文化,反映着藏密文化特征的早期庙宇;二是以布达拉宫和扎什伦布寺为代表的反映活佛文化的后期庙宇,以及一些过渡类型的庙宇建筑。此外,雍布拉康偏于宫殿文化特征。
作为首府的拉萨,被网友推崇为“精神旅游的圣地”。这不仅因为拉萨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且处处洋溢着宗教文化神韵、淳朴热情的民风民俗、藏式建筑彰显的藏族建筑文化等。拉萨市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市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0余处,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拉萨游客占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的68%,多数游客来西藏旅游的第一站首选拉萨。拉萨核心旅游区包括南部宗教文化旅游区和北部自然生态旅游区,四个辅助性游览区包括尼木藏香文化游览区、甲玛沟游览区、德仲游览区和热振寺游览区,两个旅游中心是墨竹工卡县和当雄县。
拉萨之旅,布达拉宫“很值得进去一看”。布达拉宫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蓝天白云掩映下的古典建筑,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身,距今有1300多年历史,经过几次大规模改扩建,沉淀了深厚的藏族传统文化,镌刻着藏族传统文化嬗变的轨迹,成为藏族传统文化的象征。1961年被列为我国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初被确定为国家5A景区。游览布达拉宫旺季,每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每张门票200元;淡季,11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门票降至100元。布达拉宫对外开放以来,中外游客乘兴而来,惊叹而去。
藏族传统节日及现代文化旅游节。再没有什么能比传统节日更能淋漓尽致地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质了。西藏的藏历新年、雪顿节等传统节日,不仅彰显着藏族人民美好愿望、感恩之心、祝福亲友的个性化表达形式,而且折射出民族文化、民族信仰、民族精神特有的内含。其他的藏历节日及其庆典仪式,都渗透着藏族文化中浓重的民风民俗。
走进藏家,感受藏历年的年味。藏历新年,藏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佳节;藏历新年,藏族文化得以集中展示的隆重仪式。藏历新年要么与春节重叠,要么比春节延后一月或者一个月零一天。进入了藏历腊月,无论家境怎样,藏家都会陆续着手置办年货,牦牛肉、青稞酒、酥油、卡塞等是必备的年饭,洒扫庭院、装点门头,举行仪式、驱邪祈福等活动都不能落下。除夕之夜,更是忙坏了勤劳坚韧的藏族主妇。参加了正月十五的祈愿大法会,藏历新年就算过完了。游客如果愿意走进藏家,陪伴藏胞欢度藏历新年,既可以见识一下藏族的民风民俗,又可以见证当代绿色饮食在藏餐桌上的自然表现。
品尝藏餐,找回原本的饭香。无可争辩,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藏餐的烹饪方法和藏餐的花色品种都在日趋丰富,但是对于藏餐而言,无论是主食还是副食,也无论烧制藏餐所采用的主料还是辅料,藏胞习惯于原汁原味,注重饮食的天然品质。他们善于从天然的原料中找出美味元素,并巧用天然原料替代一些别的餐式中化学调味品。过去,藏餐中几乎不用酱、醋等人工合成的香料,即便现在家庭藏餐中也很少用到味精和鸡精,通常使用就地采摘的天然香料。诸如糌粑、清油、酥油、牦牛肉干、藏鸡蛋,以及当地林下的土特产等食料,不必说都是天然农产品,就是佐料中的夏廓唐杰和泼汝露,以及藏辣椒(西藏当地产的辣椒,墨脱辣椒以最香、最辣而著名)、加斗(藏茵陈)、者布(藏茴香的叶子)、果巴日果(当地产一种野蒜,头小、味道淡、清香)之类,绝大多数是无污染地道草本香料,且具有一定药效。
藏餐的这个特征,与藏族生活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很多农牧产品是在自然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基本上无农残,营养成分高;当地出产的天然香料不仅品种繁多,而且是随意长在山野间,待到成熟季节任人随意采摘来的。自然环境下出产的天然食材就保证了藏餐的天然品质,不存在非食用物质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食品安全风险因此很小。当然,由于西藏城镇对内地市场有一定依赖,蔬菜和肉食从内地调运来的较多,同时市郊瓜果蔬菜生产基地也在使用农药、化肥。如果城市消费市场上食品质量能把住关口,控制城市食品供应基地的农残问题,那么藏餐的传统品质和个性特色就能保持下去。
除了忙着张罗年饭、品尝丰盛家宴之外,藏家过年喜欢亲友聚会,互赠美食。尤其是看重亲朋好友串门“吃切玛”。切玛,精致木盒里装满精粮,上面遍插青稞等庄稼禾穗,居室不管多么狭小,都要腾出相对宽敞的空间摆放切玛,为前来“吃切玛”(拜年)的客人安排宽松环境,还备办一桌丰盛酒食作为招待。因此,藏历新年成为娱神和乐人、庆祝和祈福的民族节日,气氛热烈,习俗独特。
“去藏家过藏历新年”,目前成为各家旅行社重要的推介项目,在许多自助游网站上,相约来西藏过藏历新年的游客越来越多。2013年藏历新年期间(2月9日至18日“双节”公休假期),全区累计接待游客278485人(次),是2010年同期的2.4倍;实现旅游总收入20454万元,是2010年同期的2.6倍。
小贴士
藏民族过年的点心:卡赛(卡塞)。虽然原料只有简单的酥油、面粉、天然颜料,但是主妇们需要调动很大心思将之做成耳朵形、蝴蝶形、条形、圆形,而后涂以颜料,裹以砂糖,最后形成既是用作装饰的艺术品,又是款待客人的美食。因为制作技术含量较高,新年到来之时媳妇和姑娘们彼此串门,目光主要盯着这些“卡赛”暗自攀比,因此“卡赛”品种花色的丰富度,就成为女主人是否勤劳、智慧和热情的象征。近年来,藏历新年一个月前,拉萨市区大街小巷制作卡塞的店铺林立,作坊内外一派繁忙,并提前营造出浓郁的节日氛围。
秋季来拉萨,雪顿味正浓。若是选择中秋来藏,又能在拉萨待上一阵子,游客就有机会体验为时一周的“欢乐雪顿”了。虽然说在藏胞心目中,雪顿节的分量次于藏历新年,但是雪顿节临近秋收,处于拉萨天气最为舒服的时段,特定内容有良辰美景来烘托。拉萨正进行创意,把雪顿节当成“西藏旅游文化节”来过。
雪顿节,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的哲蚌寺宗教活动,故称“哲蚌雪顿”,意为喝酸奶的日子。17世纪后,由哲蚌雪顿、布达拉雪顿和罗布林卡雪顿逐渐演变与固定以藏戏会演、文艺娱乐同宗教活动相结合的拉萨雪顿节。拉萨雪顿节因文化内涵和独特品位,被国务院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先后获得“中国十大节庆”“中国十大民俗类节庆”“中国现代节庆十佳奖”“中国十大节庆品牌”等殊荣。
如今的雪顿节把民族文化与商业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市场运作来展现藏族文化特色及时代魅力。2006年以来,拉萨市把文艺会演、学术讨论会、汽车(房产)交易、花卉展销等活动安排在雪顿节期间。比如在2011年雪顿节里相关活动有28项,主要包括以哲蚌寺展佛、藏戏展演、锅庄歌舞和史诗说唱表演等传统内容,以传统马术表演、赛牦牛、抱石头、藏式拔河为主的体育竞技,以纳木错徒步大会、“甲桑古道”徒步游、当雄“当吉仁”赛马节、摄影展为主的高原旅游,以歌咏比赛、雪顿之星评选、模特儿大赛、啤酒节、过林卡为主的文艺休闲,以幸福城市市长论坛、中国藏茶论坛为主的学术交流会,以商品广告、招商引资为主的商贸洽谈会,等等。拓展了传统文化表现手法和范围,给现代商品打上了民族文化色彩。
雪顿节是藏族传统文化节日,如今发展成了当地各民族共度联欢的现代节日。过好这个节日,对于保护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增进西藏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时代意义。但是,雪顿节有自身特定的内容及韵味,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宝贵财富,不可能同普世的现代商业融为一体,如果是商业因素过多渗入其中,必定会冲淡原汁原味,甚至可能会喧宾夺主。因此,西藏现代商业活动可以以雪顿节为其运作的文化背景,却不可以以雪顿节为舞台,否则,独特的民族文化遗产将泯灭在现代商业大潮之中。
春天到林芝,欢度桃花文化旅游节。第11届“林芝桃花文化旅游节”2013年3月23日在林芝县嘎拉村揭幕,主题是“相约林芝,寻访美丽中国最美的春天”。本届旅游节传承了前十届桃花节自然、生态和传统的节日特色。桃花花季由3月15日持续到4月30日,在此期间来林芝可以欣赏雪域桃花恣意绽放的自然美景。
春游到林芝,桃花最可看。3 月的林芝,不同于西藏的其他地方,虽然还是春寒料峭,但是这里已经是桃花的海洋。林芝的桃树多为野桃,树干粗大而枝条遒劲,花朵娇小而繁富,漫山遍野层层叠叠,宛如朝霞落山、云锦铺地,在远处雪山冰川背景下,林芝的春天展现着纯粹的自然之美。林芝地区的桃花分布广、花期长,波密的桃花3月里开得最盛,大峡谷里的桃花4月才最俏。
传统文化和乡风民俗融入桃花节中。回放“西原回林芝”的历史故事,是今年桃花节的特色内容,揭秘藏汉关系上一段真实的爱情故事,再叙民族团结的佳话。百年前,清末军官陈渠珍,与林芝工布女子西原相爱相随,经历了生死别离,有情人终成眷属。本活动模拟西原出藏的路线,她和陈渠珍的雕塑从凤凰启程,途中绕广州,经西安,最终在桃花节开幕之时抵达林芝,在桃花节上揭幕。之后,西原和陈渠珍的雕塑并肩携手矗立在尼洋河观景台上,眺望远山和滔滔河水,祝福前来林芝的各对情侣爱情地久天长。
林芝地处藏东南雅鲁藏布江下游,境内既有莽莽的原始林海,又有繁花似锦的原野,平均海拔约3000米,气候湿润,风景秀丽,享有“生态绿洲,高原氧吧”,以及“西藏的江南,东方的瑞士”之美誉。古老的民族文化,与雅鲁藏布大峡谷、南迦巴瓦峰、巴松措,以及雅鲁藏布江、尼洋河等自然风光一道构成了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赴林芝的游客既可以体验到“世外桃源”(林芝版)的桃花仙境,又可以领略鲁朗、色季拉山、巴松措、雅鲁藏布大峡谷等多处风光。
林芝桃花文化旅游节始于2002年,2003年成功举办了第一届,2013年迎来了林芝桃花旅游节第11个年头。在桃花节期间,林芝相关部门组织文体活动,让游客体验工布响箭、马术表演、抱头石等传统竞技活动的魅力,举办以“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为主题的林芝摄影大赛,因此又是摄影爱好者的节日。游客可以去民俗村参加篝火晚会,与农牧民一起跳锅庄舞,可以走进桃花源中的农家,体验藏族的风俗习惯。
参加开幕式的新人和游客,在嘎拉村可以品尝到传统的藏家宴。桃花季期间,林芝的野生高原鱼正是肥美且营养丰富之际,八一镇路边特色鱼庄里的高原鱼是不可多得的原味美食,这个季节的鱼称为桃花鱼,以胡子鱼和棒棒鱼为主。另有西藏土鸡、鲁朗石锅鸡等著名生态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