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一个家,每个家里摆放着不同的家具,床柜架格、桌椅板凳,它们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主人则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偏好选择它们,再按照自己的需求和喜好用不同的方式陈设。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的人,对家具有着不同的要求。正是由于家具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一件件家具,被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如果我们仔细地观察,就会发现,它承载着久远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反映着时代的风尚。
隐藏在古典家具背后的历史文化
一个普通的家具拍卖会上,家具动辄几十万、几百万,人们为什么会花这么多钱去买它呢?或许它已经不再是一件家具,而是一件艺术品、一件古董、一件投资品,或许它已经将四者集于一身了。
不管把它当作什么,古代的家具都不可能再增多,而喜欢的人却越来越多,这些传世的家具的确有着它们精美的一面,而财富的积累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加入这竞购的行列,这些家具的价格越来越高,这也让一些投资者将它视为盈利或者保值的商品,但是这些家具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值得人们如此痴狂?是谁制造了这些家具?它们的造型又从何而来?它们的材质是什么?它们的工艺特点又在什么地方?是怎样的阴错阳差使它们得以保存到了今天呢?透过这些古老的家具,我们能否清楚地还原古代人的生活场景呢?
时至今日,很大一部分的古典家具,尤其是它们中的精品都被海外收藏家和博物馆收藏着。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战乱人祸,使我们无力保存这些器物。而家具作为日常用品,一直以来也并不为大多数人所关注。反倒是西方人看到了中国家具的独特魅力,近百年来不断地搜集着。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封闭已久的内外交流也随即展开,新一轮的家具外销热开始了。这时,香港成了古典家具出口海外的集散地。很多人都是从做生意的角度开始接触到了古典家具。
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是美国最著名的艺术博物馆之一,以收藏精美绝伦的中国古代艺术品尤其是中国书画作品而著称于世。纳尔逊艺术博物馆的中国艺术品可能是中国以外最完善的收藏之一。
收藏人的故事
马可乐先生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进入这个行业的。
马可乐先生1979年移居到香港,那年他三十一岁。到了香港以后,因为要谋生,而祖辈和父辈都是做古董家具这一行生意的,对他有一个启示的作用,所以也开始接触这个行业。他说,刚开始,并不是因为喜欢这个行业来做的,而是出于一个非常现实的考虑,但是当他做了一年之后,就开始觉得这一行的生意里边,有太多的东西是需要去学习和了解的,而且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
马先生所说的未知的东西,就是隐藏在这些家具背后的历史、文化、工艺技术等的方方面面,以及那些生产者和使用者的情况。
伍炳亮先生是另一位在那个时期加入古典家具买卖这一行业的。
中国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的伍炳亮先生说,刚开始做古典家具买卖时,一般收一件完整的家具,最多是赚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利润。但是这些残缺不全的老家具经过自己修理以后,就会产生百分之五十、百分之百甚至百分之两百的利润。他从1979年开始做这个行业,到1981年就挖到了第一桶金,成为了万元户。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为了鼓励个体经营,号召人们争当万元户。所谓万元户就是年收入能够达到一万元,这在当时大学毕业后年薪仅有六百元左右的中国,是一个很具有挑战性的数字。
也正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生活的逐步改善,精神和文化生活变得更加重要,收藏渐渐成为了一个热点。就是在这个时期,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珍赏》出版了,这本书的出版使明式的家具一下子成了世人关注的重点。
关于这本书的出版,王世襄先生说:“要点是对它的理解,知道它在文化上的地位,它是怎么制作的,来解释中国的工艺,来解释中国的文化,来解释中国的历史。这样就更有意义,而不是占有。”
王世襄先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近乎痴迷,尤其是对明式家具的研究,到目前仍没人能超越。他从学术的角度规范了家具研究的方法,统一了古典家具的命名方式和工艺名称。
在他收藏的家具中,有一件被称为重中之重的器物,就是如今被收藏在上海博物馆的紫檀大画案。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赏》以及后来的《明式家具研究》这两本书都是在这张大画案上完成的。
这件当年享誉京城的大画案,是由紫檀木制成。紫檀木家具,从明中晚期开始就成为了奢侈品。它在一百多年前一直属于王公贵族和达官显贵的专用品。
紫檀
珍贵的紫檀,被用来彰显皇家的威仪和奢华。它之所以名贵,是因为其生长极为缓慢,成材就需要三百年左右,五百年以上的大料更是极为难得,因此,它的气干密度非常大,超过了每平方厘米百分之一。和普通木材不同,紫檀是沉入水中的。这种在今天被称为小叶紫檀的木材,产于印度南部原始丛林中。它的木质坚硬,纹理细密;色调深沉静穆,庄重大方;质地紧密含油量大,稍经打磨,即出现如绸缎般的光滑和玉石般的温润光泽;尤其是紫檀纤维紧致,无论横向还是纵向用刀雕琢,都不会造成纤维的崩碴,形成粗糙不可修复的缺憾。因此,紫檀木适合细腻的雕刻,即使细若游丝的纹饰,它也能体现得淋漓尽致。
人们今天所说的传统家具,基本上都是清代以来的,而清之前的家具保留下来的并不是很多。随意走进一家家具生产厂或家具城,人们都能看到很多很多的仿古家具,它们当中清式的居多。我们不妨再看一下自己身边的家具,有没有三十年前、五十年前的,就不难明白了。社会的动荡、时代的变迁,要保留一件四五百年前的家具相当不容易。搬家通常是丢掉老家具最直接的原因。上百年不搬家的,也许只有皇帝和少数贵族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家具都是紫禁城里的宫廷家具。
宫廷家具能够得以保留下来,除了上述原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的质量。清代的朝廷几乎把全国顶级能工巧匠都招募进来为朝廷服务,这样做的结果是,它的质量和形式都是当时最完美的,而民间想要追赶时尚,唯一能做的就是仿效宫廷。
紫檀 豆科、紫檀属乔木,是世界名贵木材之一,主要产于南洋群岛的热带地区,其次是交趾。印度的小叶紫檀,又称鸡血紫檀,是目前所知最珍贵的木材,是紫檀木中最高级的。常言十檀九空,最大的紫檀木直径仅为二十公分左右,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黄花梨
如果说紫檀的沉穆雍容被皇亲国戚所青睐,那么清雅闲适的黄花梨,则是文人雅士的最爱。它清晰明快的自然纹理,呈现出优雅的画卷。有的像山峦叠嶂,有的如涓涓细流,还有的似流云飞霞。恍若一幅幅苍天绘就的秀丽山河。黄花梨木,古代称作花梨或者花榈木,用黄花梨来做家具大概是从明中晚期开始流行。
由于黄花梨木生长的速度非常缓慢,一棵近百年的黄花梨树,芯材部分仅仅大拇指粗细。要长成用来制作家具的材料,起码要上百年。因此,黄花梨的质地非常坚硬,制作家具时榫卯结构部分才能够精细和坚固耐用,更能经受虫蛀的考验而不腐烂。
我们看到许多明末清初的黄花梨家具,其拆开的榫卯大多完好,全凭黄花梨木坚硬的质地。同时,坚硬的木质,保证了家具雕刻得精细入微,这些特点是其他软木所无法比拟的。黄花梨纹理的自然优美,让明末的文人们认为是最好的装饰。因此,古代匠师在制作家具时,往往精挑细选出最美的木材,用在家具最明显的部分,而不再使用其他雕刻。这种制作手法,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古人崇尚自然之美的心理。
黄花梨家具最让人动心的是它行云流水般的纹式。
眼前这件插肩榫酒桌,就是以黄花梨木制成的。它宽厚的牙板,优雅而有力的 门曲线,是明式家具的典型特征。剑形腿足的中央,两柱香式的阳线下延至底足处,扭转之后向上而行,分别沿着牙板的边缘延展开去,形成完整而连贯的曲线轮廓。起线饱满圆润,均匀挺括,手法精到老练。
这种看似简单的线条,实际上却是最体现功力的地方。在那个没有现代化工具的年代,没有常年累月的磨炼,是不可能做到如此精确的工艺。而工具的进步也使得这一工艺成为了可能。
作为实用器物,方便快捷的使用,是家具设计的原则之一,有些家具甚至需要经常搬动和收放,可折叠、可拆卸的家具便应运而生了。
这件插肩榫酒桌,从外观上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它的奇异构造,隐藏在看不见的内部。当我们拨开案面下两侧的插销,就可以轻易地将四足拆下,这时你会发现,原本直立的牙板,是可以折叠平放的,使得拆开的案面也变得扁平。这是由于宽厚的两侧牙板,分别有伸出的轴头,纳入到侧牙板内,就如同门轴一般,使牙板可以开合。
拆开的案子,变成三组框架,可以折叠在一起存放,仅需小小的空间而已。需要的时候,不用一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安装完毕。
这样的奇思妙想,并非一朝一夕完成的。它是历代匠师心血智慧的凝结,是中国古典家具榫卯结构的精彩体现。而这只是众多精妙榫卯的点滴呈现,当我们有机会打开中国古典家具的内在世界,我们唯有叹服和倾慕古人的聪明才智了。
这件折叠酒桌是用黄花梨木制成的,而更多的家具则是就地取材,用普通的榆木、榉木等制作,因此大多数这样的家具需要上漆,就是人们所说的漆木家具。上漆的原因,一是因为漆制品,比如漆器在战国时就已经有了,它的用途广泛;二是古代制作家具的平面处理的工具还不完善,比如刨子还没有出现。同时,也是因为有抹灰披麻布髹漆的原因,家具的表面并不需要非常平滑。
紫檀也好,黄花梨也好,都是古典家具收藏的一部分。保留到今天的古代家具,值得收藏的远远不止这些材料制成的,还有石材、竹子、鸡翅木、铁力木、乌木、楠木、榉木、榆木等等。
这套椅子一共有七把,经过了几百年的世事变迁,它们还能够聚集在一起,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造型艺术
古典家具除了材质珍贵、造型优美、工艺精湛以外,还为我们保留了更多的历史文化信息。
岁月更迭、时光荏苒,我们被巨大的时间车轮推动着前行,偶尔,我们能在遗存的古画中窥见些许,却几乎无法真切地感受到,只有遐想。我们更无法想见古人的生活方式。
比如,这件小条桌,是迄今为止不多的,接近那个遥远时代的实物。猛然看见它,就会联想起宋代绘画上的生活场景。
八百多年前的两宋时期,民风温雅,尚文不尚武,是士大夫盛行的年代。他们的审美情趣也决定了生活方式的主流,中国家具在那一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完善,为后来中国家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代文人的清雅闲适,宁静内敛,追求简约平淡,却高尚精致的生活方式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起居生活的细微之处。家具的设计纤细简练,不尚奢华,已是简单到了不能再简。
而在这简单的外表下,却非常讲究线条的修饰。让你不由地联想起芭蕾舞中的足尖,亭亭玉立。这些细微的修饰,使得小条桌简单的外表下,蕴含着精雅和精致,这就是那个时代的高雅生活吧。
其实家具首先是实用器,要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生活方式的改变会影响到家具式样的变化,一种新型家具的出现也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而这一切都是源于家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