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哈佛逻辑课
17547000000016

第16章 应用篇(1)

LESSON 7

做人逻辑:“人”字很好写,做起来不简单

“人”字一撇一捺,写起来虽然容易,但是如果不明白做人的逻辑和技巧,想把人做好则十分困难。会做人,做好人,才能行得正、走得远,充分体现自我人生价值,这就是做人的逻辑。哈佛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现代语言先驱赵元任说:“品德是成功人生的基石。”即使你资历不深、毫无背景,只要你拥有良好的品德和修养,你便能够收获人脉、提升人气,潇洒自在地游走于各色人物之间。此外,你还要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只要你稍动脑筋,便可以经营出美好的人生。

不想处于弱势,就要学会示弱

海滩上生活的小螃蟹常常是海鸟们的猎物,它们一旦离开了大海,就会很容易被鸟类捕获,根本没有什么反抗能力,是海滩上的弱势群体。但是科学家却惊喜地发现了两种性格迥异的蓝甲蟹:一种喜欢逞能斗狠,经常就明目张胆地在海滩的沙地上横行霸道,往来厮杀,结果在交战中伤亡惨重,而暴露行踪之后又会被海鸟啄食一部分,所以这类蓝甲蟹最终濒临灭绝;而另一种却性格温和,懂得保护自己,远远地看见挑衅者,就会主动让开逃走,很少会发生冲突,而且看到海鸟时就会翻转身体装死,与沙滩混为一体一动不动,而不是张牙舞爪地反抗,所以它们常常可以躲过海鸟的利嘴,生命力始终非常旺盛,在自然进化中也堪称强者。

高耸云端的大树能够率先吸收阳光雨露,却也最容易受到大风的吹折;低俯的小草被压制在丛荫之中,却更能傲立风霜。强与弱从来就不是绝对的,强者通常要面临一山还比一山高的压力,弱者则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理优势。但是无论强弱,人们一定程度上都具有成为弱者的风险,都会在特定场合处于弱势地位,因此,人们必须学会保护自己,而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主动示弱,这样才能保证自己不会成为真正的弱者。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相信连小学生都懂得“不甘示弱”,哈佛大学的教师们也会经常教育学生,在做某件事的时候,不要落在别人后面,不要甘于表现出自己比别人差。但是,哈佛教师们的意思并不是让学生们逞强,与别人较量,炫耀才华、显露聪明都含有一些意气用事的意味,这对一个人的发展是没有好处的。相反,哈佛更号召同学之间相处时保持低调、学会示弱,这样才会更融洽。

维多利亚女王作为英国的最高统治者,虽然没有太大的实权,可地位无比尊贵,仅从这一点而言,她的丈夫阿尔巴特尽管是公爵的儿子,但是无疑比她还要逊色许多。不过维多利亚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她知道如何去维持家庭关系和夫妻关系,从来不会在丈夫面前展示自己强悍精明的一面,而是经常保持一个娇弱的妻子形象,这样就给予了丈夫更多的尊严。

某次两人因为政治观点上的分歧发生了激烈争吵,结果阿尔巴特生气地将房门反锁起来,等到维多利亚女王想休息的时候,丈夫始终不开门,还故意问门外的人是谁。一开始,疲劳的维多利亚女王随口说道:“英国女王。”结果门没有开,于是只好继续敲门,这次丈夫又问,她只能回答:“是我,维多利亚。”可是门依然没有开,维多利亚女王意识到自己言语的失当,锐气太重,于是丈夫第三次提问时,她娇弱地回答:“您的妻子。”结果门很快就打开了,丈夫也怒气全消。

聪明且强大的维多利亚适时地向丈夫示弱,就是一种糊涂做人的手段和境界,实际上以她的地位和声望,即便逼迫丈夫开门,也不是什么难事,完全没有必要低头服软,但是夫妻关系就此可能变得更加糟糕,维多利亚女王或许也就不会得到幸福美好的婚姻生活。

示弱是一种生存智慧,更是一种获取成功的手段。如果你是强者,适当地示弱,不但不会因此降低了身份,反而能够赢得别人的钦佩和敬重;如果你不是强者,适当地示弱,虽不过是一种真实的表达,却会让人觉得你很坦诚,从而变得欣赏你。所以,不管对什么人来说,偶尔的示弱都会使自己更“接地气”。

很多人进入一个新的工作单位,往往会急于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实力,希望能尽快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刮目相看,因而表现得太过锋芒毕露。这样做的后果,只会适得其反,让人觉得你很自负,从而对你感到厌烦。事实上,这种以自我为中心、个人至上的思想,无疑是人为地在自己和新同事之间设置了难以跨越的鸿沟。所以,在新的环境下,唯有适时示弱,把姿态放低一点,才能树立好的形象,赢得大家的好感与信任。

但是,示弱也是有底线的,应偶尔为之。经常性地或者时时处处都示弱会让人看不起,甚至让人嫌恶。虽然你不可能事事优秀,但总要有个拿得出手的才行,这样才会让人觉得你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聪明的哈佛人认为,人应该学会示弱,因为无论对于强者还是对于弱者,这样都会有所收获。谦虚低调、适时示弱是一种生存智慧,更是一种获取成功的手段。所以,不要表现得那么光芒万丈、咄咄逼人,而要做一个有柔软度的、亲和的“强者”。一旦你以弱者的姿态行事,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也会变得谦虚谨慎,对方也能乐意接受。如此一来,强者更强,弱者也能从中找到心理平衡。

遵循原则,也要适时变通

有位高材生去家乡的某个矿场面试,结果矿主是个大字不识的粗人,他没有上过学,对那些整天讲大道理的文化人非常反感,于是直接拒绝了高材生的请求。高材生知道了矿主的脾气后,立即想了一个计谋,他告诉矿主自己在学校里混了四年,其实什么都没学会,编完瞎话后,他还一本正经地让矿主千万要保密,矿主听了十分高兴,于是立即聘用了这个不喜欢上学的高材生。高材生不惜损毁名誉、刻意贬低自己,来满足矿主的畸形心理,最终成功得到了工作。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展现出最完美的形象,但是过分维持这种好形象,反而会使自己的发展受到牵连。一个人想要得到更多,就必须懂得适时放弃一些小的细节,必要的时候,给自己制造一些“污点”,并不是什么坏事,只有努力打破常规思维的束缚才能有更大的突破。

每个人为人处世都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底线。这是正确的,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的原则与底线,那么他也不能真正地立足于社会。但是每个人的原则与底线是不同的。你不在意的事,在别人看来也许是很重要的事,反之亦然。有的人认为利大于名,于是求利重于求名,有的人则认为名大于利,则求名重于求利。因为立场与观念不同,所以原则与底线也会大不相同。但是有的时候,不管是名还是利,都是可以转变的。所以,如果一个人只是死守自己的原则,往往会得不偿失。

一位犹太商人走进了花旗银行信贷部说:“我想借一些钱。”经理一听,便说:“可以,但是您要在我们这里贷款的话需要拿一些东西抵押才行,不知您押一些什么?”

“要抵押可以。您看这个,”犹太人说完就把手里的箱子拿了出来,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金银珠宝和各种股票、债券等等,“我这箱子里的东西大概可以值500万美元。”经理一看,这箱子里的东西都很值钱,于是就毕恭毕敬地问这位富翁:“您到底要贷多少钱?”犹太人想了想说:“我想贷款1美元。”经理一听这话十分惊讶,抵押500万美元的东西只贷款1美元,这个人肯定是疯了。但是他转念一想就明白了,这个犹太人肯定是位大客户,要拿1美元的事考验我们的信誉和效率,还有办事能力呢!于是他十分殷勤地说:“没问题,这1美元我们绝对贷给您。”之后将手续一一办好,目送富翁离开。

几个月后的某一天这位犹太人又回到了花旗银行,他拿出了1美元对经理说:“今天我就是来还这1美元的,你把之前我抵押在这儿的东西还给我吧。”经理把东西如数交给了犹太人之后,犹太人起身说了一声谢谢后就要走。经理一把抓住了他问道:“难道您没有什么事要办了吗?您借这一美元是出于什么目的呢?”犹太人微笑着说:“其实我是想到国外去旅行,但是对家里值钱的东西实在是不放心。本来想在你们的银行办理一个保管业务,可一算每个月的保管费就需要花掉几百美元,太不划算了。但是像现在这样多好,我拿这些值钱的东西去贷1美元,几个月之后还款也就是1美元,而且我的东西还被你们保管得很好。”经理终于明白,原来犹太富翁只是想让他们给自己保管物品。

犹太人的精明是举世闻名的,他们的精明有时就是表现在他们的善于变通中。因为银行保管需要花很多钱,而如果用这些东西作抵押去贷款则会花费很少,于是他便去贷款1美元。富翁的做法自然给银行添了不少麻烦,事后必定会遭到银行经理的鄙视,但自己的贵重物品得到了保管,而且还没有花1分钱,这才是真正的实惠。

做人会不会变通,会决定人生是否成功。会变通的人做什么都轻而易举、易如反掌,将所谓的难事变成易事;不会变通的人做什么都四处碰壁、孤立无援,所谓的易事也会便成难事。所以,坚持原则的同时,每个人都要学会灵活变通。

人应该学会灵活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来达成自己的目标。当然,变通处世最基本的原则是不违反正确的立身之本,即一切的变通都应建立于道德的基础上,在这一基础之上的变通才是正确的、才能够使个人生活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哈佛第27届校长萨默斯曾经如是说:“每一个哈佛学子,都应坚守自我人生的原则,但与此同时,懂得变通也是极为必要的处世之道。”在坚持基本立身原则的基础上,以改变自己为途径,让自己更轻松地与他人交流,才是成功者最基本的处世要求。

别让他人的舌头左右自己

越是成功的人越容易遭人妒忌,很多从哈佛大学走出来的成功人士都免不了受人非议。如何锻炼学子们面对各种各样的流言、非议便成了哈佛教育中的重要一项。有关这一点,那些深谙世事的智者们只给了所有学子一句建议:“不要让他人的舌头左右你的人生。”

有人的地方便会有流言,而且相同的信息重复接收便会让人产生信任感,正所谓“谎言千遍成真理”,流言的口口相传令其可信度不断提升。流言不仅会对个人幸福造成破坏,还会演变成社会信念大厦上的蛀虫。它会诱发群体冲突,导致不信任,从而使社会矛盾激化。对于个体而言,流言会直接导致其愤怒的不良情绪。

切尔·威廉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从哈佛毕业以后,他一直在加利福尼亚经商。几年后,他开始将工作重心投向政界,并准备竞选州参议员。由于威廉本身极有资历,再加上多年经商期间,他一直热心公益,所以在竞选中有着极大的优势。

但此时,竞争对手们也开始在暗地里进行操作,期望以此来降低威廉的信誉度。很快,一个极小但极有影响力的谣言渐渐在选民中散开了,谣言的内容很简单,说威廉在毕业后到某个学校担任过一段时间的老师,并在此期间与一位年轻的有夫之妇保持了暧昧的关系。

有逻辑思维的人一看便知道,这完全是竞争对手在故意干扰选民的视线,希望通过这种手段来降低威廉未来赢得选票的可能。而对手的意图也非常简单,就是一旦谣言传播开来,人们便会质疑威廉的生活作风问题,威廉必然会因受到了凭空的诬蔑而怒不可遏,就会迫不及待地想要站出来为自己的清白进行辩护,如此一来,人们便会对此事抱有更大的怀疑。

刚开始的时候,威廉的确上钩了,他气急败坏,并一度想要召开新闻发布会,为自己辩解,还准备对那些谣言传播者进行严厉的谴责。有那么一段时间,他完全失去了自己本来的风度。

幸而,在威廉准备采取行动时,他在大学的导师听说了此事,并及时给他打电话说:“若你没有做,你根本不需要理会。你为什么要让别人的舌头来左右你的人生?”导师的话让威廉迅速冷静下来。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他一直保持着轻松的心态,若无其事地参加各种派对,与同事和选民们谈笑风生,而对谣言之事绝口不提。这下,谣言制造者们开始着急了,他们不知道威廉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很快,选举的日子到了。面对广大选民,竞争对手当众将谣言搬出,指责威廉缺乏必要的道德观念,根本没有资格担任人民的代表。对方的先发制人,威廉却只是风趣地回应道:“不知道是谁走漏了风声?只不过那位女士那时并未成婚,还是单身,我为了追到她可吃了不少的苦头!如今,她早已是有夫之妇了,而且她的丈夫正在对着你们说话。我不得不承认,现在的记者真的很厉害!”

威廉幽默的话语使他轻轻松松便度过了危机,随后,在竞选中,他毫无悬念地赢得了最高票数,成功地进入了参议院。

很多人在面对不实的指责时,总是会抱着“清者自清”的信念,只要有人过问,总是采取“无可奉告”的态度。但是,由于人类所特有的“补空心理”,世人总会对不确切的事情抱以格外的关注。沉默不语往往会让公众对沉默者产生不确定感,令人们误以为当事人试图掩盖什么,或者有什么“难言之隐”。所以,当你发现自己被谣言缠身时,你可以暂时沉默,但是在最适当的时候,你应该在公众面前进行最直接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