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天读懂五千年中国史
17545000000022

第22章 封建社会卷(11)

公元637年,十四岁的武则天入宫成为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起初对她甚为宠爱,赐名“武媚”,但不久便将她冷落一边。武则天做了十二年才人,地位始终没能提升,亦没为太宗产下任何子嗣。但是就在太宗病入膏肓时,武则天的人生出现了重大转机,她见到了前来宫中服侍父皇的太子李治。

武则天比李治年长四岁,青春貌美,多情妩媚。李治被她的美貌深深地吸引,更为她的聪明才智而心动。后来两人私会于宫廷,渐渐产生了感情。

公元649年,太宗病逝,太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而武则天和部分嫔妃则被送入感业寺为先帝守灵。虽然身在空门,但武则天并没有看破红尘。因为李治利用太宗周年忌日,以行香祈福为名,去感业寺看望武则天。这让武则天无比坚信:只要活着,就有机会。

高宗密会武则天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王皇后的耳中。王皇后因为一直没有生育,此时正和生有皇子的萧淑妃为争宠而闹得不可开交。为了博得高宗的欢心,王皇后干脆“以毒攻毒”,复召武则天入宫。这年武则天二十六岁。

武则天回宫后对王皇后毕恭毕敬,大献殷勤,而且也帮助王皇后迅速打败了萧淑妃。武则天回宫后的第二年,为高宗生下了儿子李弘,于是“母凭子贵”的武则天立即升为“昭仪”。这让生性好妒的王皇后嫉恨不已,于是她又和宿敌萧淑妃重修旧好,结成一派,对付武则天。而备受高宗恩宠的的武则天此时亦不满昭仪之位,动起了当皇后的念头。于是唐宫内部掀起了一股争宠内乱。

公元656年,武则天为高宗生下了一位可爱公主。一天,王皇后前往探视,结果王皇后前脚刚走,武则天便狠心将女儿扼死,然后又串通宫女诬陷是皇后所为。高宗闻讯大怒,随即将王皇后废黜,打入冷宫,立武则天为后。朝臣争相反对,结果均遭致武则天迫害致死。

几年后,高宗患病不起,朝政由武则天代为处理。自幼饱读诗书、涉猎广泛的武则天把国家大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她提出的“重农桑、薄赋敛、息兵革、省徭役、广言路、杜谗口、清吏治”的政策,使得她在朝臣中的威信大为提高,亦令病卧床榻的高宗大为满意。后来高宗无心政事,将朝政大权全部交给武则天,这使得武则天的政治野心大为膨胀。此后无论是平定叛乱还是立废朝臣,皆由她一人说了算。反对之人即被视为叛贼,或残杀或流放。总之,她的目的是擅权。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逝,其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而武则天以皇太后身份公开临朝执政。后来武则天因不满唐中宗重用皇后韦氏宗族,而将中宗废黜,改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睿宗一生淡泊名利,不喜国政,遂朝政还由武则天出面打理。

公元690年,唐睿宗、满朝大臣、宗室、从各地赶来的老百姓、少数民族首领、和尚、道士等六万人,一齐上表武则天,请求她登上帝位。

武则天苦心经营三十六年,称帝的时机终于成熟,于是下诏废黜唐睿宗,称帝立“周”,定都洛阳。这一年,她六十七岁。

趣味链接 男宠

公元690年武则天登基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皇帝。人们一说到皇帝,常常会首先想到“三宫六院”、“佳丽三千”,而作为一国之君的女皇帝武则天的男宠自然更让人们好奇。武则天掌握政权以后,在生活方面甚为荒淫,不仅公开设立男宠,而且还任其大肆发展。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称帝后,后宫设有诸多男宠。男宠就是供武则天享乐用的漂亮男人,等同于男性皇帝后宫的嫔妃。在武皇男宠阵营中,以张易之、张昌宗、沈南谬、薛怀义四人最受宠幸。不光是武则天,后来的太平公主、韦氏、安乐公主,都有自己的男宠。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历朝历代皆有男宠风气,而唐朝是男宠最为鼎盛的时期。

韦氏之乱——韦氏乱政欲夺权

公元705年的正月初一,病入膏肓的女皇武则天,度过了她人生中最凄凉的一个新年,身边只有她的两个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陪伴。女皇在元旦之日,强打起精神,用颤颤巍巍的手在龙床上签署了大赦天下和改年号为“神龙”的诏书。

女皇将死,朝臣们虽表面不语,但背地里却早已人心涌动,策划着政变。元旦刚过去二十天,宰相张柬之、崔玄纬与大臣桓彦范、敬晖、袁恕己等人,以恢复李唐为名,联合禁军发动政变,逼武则天让位于太子李显,恢复国号“唐”,一切礼仪制度均改依唐朝旧制。年过八旬的武则天根本无力反抗,只好答应。是年11月,被迁居到上阳宫的女皇在悲愤交加中走完了传奇的一生,终年八十二岁。而大唐王朝在女皇驾崩后又陷入了长达八年之久的动荡岁月。

当年,武则天废黜李显后,将李显及妻儿皆幽禁在房州,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们度日如年,备受煎熬。在十几年的幽禁生活中,尝尽了人间辛酸。而韦氏却在这十几年间对李显始终不离不弃。他们同甘苦,共患难,共同走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岁月。当李显复位后,立即封韦氏为后,并对韦氏提出的所有要求一律照办。比如说,韦氏想仿效当年武则天的样子,参与政事,李显居然想都不想就答应。韦氏虽出身名门望族,饱读诗书,但远没有武则天的才能和见识。李显在政治上毫无主见,对韦氏言听计从,无形中助长了韦氏的野心。

在皇后韦氏的安排下,韦氏家族成员纷纷进入中央政府机构。而当时的宰相武三思因惧于韦氏势力,主动投靠了韦氏,让自己的儿子与韦氏的女儿安乐公主喜结连理。如此一来,唐朝中央就形成了“韦武政权”。上位得势的武三思立即诬陷帮助中宗复位的张柬之、敬晖等功臣,对他们处以极刑。这使得“韦武政权”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由于韦氏无子,遂中宗在大臣们的压力下,立卫王李重俊为太子。这令韦氏大为恼怒,因为她想像武则天一样当皇帝;而且她想拥立自己的女儿安乐公主为皇太女,在她死后,由安乐公主继位为帝。既然武则天已经开辟了历史之先河,那么历史为何不能如此反复下去?这就是韦氏心中的“帝王蓝图”。因为“蓝图”不能实现,所以韦氏变得更加阴险狠毒,面目更加狰狞。她凭借自己在朝中的权势,不断排挤打压李重俊。而武三思亦对李重俊百般侮辱诋毁。被逼无奈的李重俊只能兴兵反抗,但是因随从士兵倒戈反叛,李重俊最终兵败被杀。自此以后,韦氏和武三思气焰更加嚣张,竟然大肆公开卖官鬻爵,贪赃枉法。

公元710年4月,定州人朗岌上书告发韦氏作乱,韦氏竟命令中宗将他乱棍打死。一个月后,许州司令参军燕钦融上书指责韦氏生活淫乱,干预国政,阴谋篡权。中宗诏其入殿,当面对质。结果韦氏竟指使其心腹兵部尚书宗楚客派禁军将燕钦融摔死在大殿之上。韦氏的残忍令人发指。

虽然这两次告发都过去了,但韦氏却从此开始惶恐,生怕其丑行暴露。而安乐公主这时正愁当不上皇太女,于是怂恿韦氏篡权称帝。这令韦氏顿时豁然开朗。于是,她们母女二人合谋,在中宗最爱吃的蒸饼中下毒,活活毒死了中宗。

中宗死后,韦氏因顾忌祖宗纲常以及相王李旦和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的势力,所以暂不敢称帝,而是立十六岁的温王李重茂为傀儡皇帝。她决定在铲除了相王和太平公主这两大障碍后,再自居帝位。

俗话说得好,没有不透风的墙,韦氏的阴谋很快就传到了相王之子李隆基那里。李隆基立即找姑姑太平公主商议,决定先下手为强。于是他们秘密联络禁军将领陈玄礼、葛福顺、钟绍京等人,于公元710年6月20日深夜抢先发动政变。他们从玄武门攻入皇宫,杀韦后、安乐公主,接着又用武力清洗了韦氏和武氏集团。

几天后,太平公主出面,废掉了少帝李重茂,立相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韦后之乱至此结束。

趣味链接 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胞妹。他生平极受父母、兄长的宠爱,权倾一时,被称为“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然而,太平公主的一生并不太平,她的血管里流动着的是她那极不安分的母亲的血液。从小,她骄横放纵,长大后更加凶狠毒辣。她野心勃勃地觊觎着那高高在上的皇位,梦想能像武则天一样登上御座,君临天下。当她联合李隆基铲掉韦氏后,政治野心更加膨胀,不仅积极培植党羽,还不断逼迫睿宗改立太子。睿宗试图说服她,但太平公主依旧不肯罢休。面对太平公主咄咄逼人的攻势,李隆基先发制人,命郭元振、李范、李业等人引兵入宫,斩杀了宰相常元楷和李慈,控制了羽林将军。太平公主发现形势不妙,连夜逃至圣善寺,三日后返回家中,最终被李隆基逼死。

开元盛世——大唐王朝的黄金时期

公元712年6月,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出谣言说:“根据星象,皇帝有灾,皇太子应即位。”显然,制造这个谣言的目的是为了挑拨唐睿宗和太子李隆基之间的关系。岂料睿宗听后淡然地说:“传位可避灾,我已打定主意。”一个月后,睿宗颁布诏令,传位于太子。

据古史记载,李隆基当时一边叩头,一边流泪拒绝。睿宗则心平气和地说:“难道灵柩前继位才算是孝?我是因你立功才能二度继位。现据星象,帝位有灾,只有圣德大功,才可转祸为福。现传帝位于你,你又何苦拒绝?”李隆基听后,只好点头应允。

二十八岁的李隆基登上皇位后决心励精图治,再创大唐盛世。

公元713年11月,李隆基自加尊号为“开元圣武皇帝”,改年号为“开元”;同时,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中书省为紫微省,门下省为黄门省,侍中为监。自此,拉开了开元盛世的序幕。

这时的唐朝已经历经百年。虽然经过八年半的乱政,国家经济受到一些破坏,但却未伤筋动骨。因为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的贞观盛世,已经给唐王朝奠定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基础;武则天虽然另立周朝,但在她的领导下,国家经济仍然稳步发展。这一切都为李隆基开创盛世提供了根本保障。

李隆基统治前期,积极整顿武后、中宗、睿宗以来的弊政,励精图治。他先后任用贤能姚崇、宋璟、韩休、张九龄等人,巩固皇权,加强统一;后又裁汰冗员,精简机构,改革食封制度;打击佛教势力,勒令伪僧尼还俗,禁止营建佛寺;销毁金银器玩,焚烧珠玉锦绣,抑制奢靡,提倡节俭;此外,李隆基还非常注重农业生产,限制土地兼并,兴修水利。他的一系列措施使得大唐人口激增,国势强盛,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昌盛的局面。史称“开元之治”,或“开元盛世”。

趣味链接 盛唐时期的诗歌及诗人

大唐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空前发展。这一时期,诗歌进入了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许多杰出的诗人,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如《将进酒》、《登高》等诗作,皆流传至今。唐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丰富内容,具有优美的艺术形式。继唐初诗坛“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之后,活跃在盛唐时期,即开元年间的着名大诗人有李白、杜甫、王维、王昌龄、高适、岑参、孟浩然等人。其中,李白、杜甫二人的诗备受唐玄宗的赏识。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就在唐王朝开创盛世局面的时候,社会上的腐朽力量也在逐渐膨胀。曾经励精图治的唐玄宗在其执政后期因醉心于杨贵妃,致使政事荒怠,奸臣当道。而安禄山就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此人貌似忠厚、憨直,实则阴险狡诈,善于逢场作戏。就连杨国忠这样的奸臣,也要与其虚与委蛇。自他登上历史舞台之后,对玄宗极尽谄媚之能事,玩弄权术于指尖,贪赃枉法,栽赃嫁祸,残害忠良。而曾经的英主却对此置若罔闻,他纵情于声色,无法自拔,终酿成了规模巨大的“安史之乱”。这致使强盛的唐王朝从此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一次,唐玄宗对“大肚子”的安禄山开玩笑说:“你肚里究竟装了什么,竟然如此大?”安禄山一本正经地回答说:“我肚里装的是对唐王朝的一颗忠心。”唐玄宗听后大悦,随即封给安禄山一座华丽的府第,还让杨贵妃收他作干儿子,让他在内宫随便进出,亲热得像一家人一样。其后,唐玄宗又在安禄山的种种迷惑下掉入陷阱,不仅将安禄山提拔为平卢节度使,而且还让他兼任范阳节度使和河东节度使。如此一来,安禄山就将北方边境的大部分地区牢牢控制在了自己手中。当他看到唐玄宗荒淫无度,关中防卫薄弱,“取而代之”的野心一下子就膨胀了起来。

公元755年,安禄山开始秘密招兵买马。他提拔了史思明、蔡希德等一批猛将,任用汉族士人高尚、严庄帮他出谋划策,又精选了八千名壮士组成一支精兵,磨砺武器,囤积粮草,伺机叛乱。这时,朝廷的一些大臣逐渐觉察到安禄山有不轨企图,多次提醒唐玄宗。可唐玄宗则认为,安禄山是最忠心的臣子,谁都会叛变,唯独安禄山不会。

是年12月16日,安禄山串通部将史思明,又联合同罗、契丹、突厥等民族组成15万步兵、骑兵于河北平原发动叛乱。当时全国承平日久,民不知战。河北州县官员逃的逃,降的降,安禄山几乎没有遭遇什么抵抗,就到达了关中。当唐玄宗得知安禄山反叛的消息后异常震怒,立即调兵遣将,增募军队,出兵平定。可是这时已抵挡不住叛军的攻势,安禄山率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占了长安。唐玄宗被迫携杨贵妃奔逃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