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天读懂五千年世界史
17544700000009

第9章 世界上古卷(8)

战争第二阶段(公元前415年-前404年)以雅典发动西西里远征开始。当时西西里岛最大城邦叙拉古与斯巴达为盟,雅典想以空前规模的海上远征夺取叙拉古,结果事与愿违,全军覆没。更糟糕的是,此时斯巴达借助波斯的资助,已经建立起来强大的海军,雅典陆海军完全处于劣势。公元前405年的羊河之役,雅典海军被全部歼灭,雅典只好屈膝求和,被迫签订了苛刻的条约。条约规定:解散提洛同盟;雅典只能保留十二艘警卫用的舰只;拆除长垣通道和海港防御工事;加入伯罗奔尼撒同盟。

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了,雅典降为俯首听命于斯巴达的二等城邦,斯巴达则成为整个希腊的霸主。然而胜利者的日子也不好过,这次战争牵涉之广、损失之大、杀戮之残酷,均为历史罕见。此后希腊历史进入城邦危机阶段,希腊古典文明亦由全盛走向衰落。

趣味链接 斯巴达的下场

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斯巴达成为整个希腊的霸主。然而此时的斯巴达也已筋疲力尽,不久被其昔日的盟友底比斯打败,其后再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从此走向衰亡。公元前192年,斯巴达被亚该亚同盟吞并。而亚该亚同盟不久亦为罗马共和国所灭。斯巴达沦为罗马共和国的领土,从此不再以独立城邦的姿态出现。

亚历山大帝国——世界历史上第二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前336年-前323年),由亚历山大大帝开创,是历史上继波斯帝国之后第二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其疆域东自费尔干纳盆地及印度河平原,西抵巴尔干半岛,北从中亚细亚、里海和黑海起,南达印度洋和非洲北部。

亚历山大帝国起源于马其顿王国。马其顿地处希腊东北边缘,南接贴撒利,中隔奥林匹亚山,西为伊利里亚,东邻色雷斯。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在腓力二世时期强大起来,成为巴尔干半岛的军事强国。南部希腊城邦内争犹酣,腓力二世趁机把势力伸到希腊北部地区。马其顿的南进使雅典极为不安,它联合底比斯企图抵抗,却被腓力二世打败。公元前337年,腓力二世在科林斯城召开全希腊会议,成立了“希腊联盟”。从此,希腊城邦实际上失去了政治独立地位。

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遇刺身亡,其子亚历山大继位。亚历山大上台伊始,即以铁腕手段镇压了希腊人反马其顿运动,马其顿国内的政敌也被无情地清除。后方安稳下来,亚历山大于是在公元前335年组建起一支由三万步兵、五千骑兵构成的远征军,渡过赫沦斯滂海峡,开始了历史性的东侵征程。

亚历山大首先轻取整个小亚细亚地区。继续进军途中,在叙利亚的伊苏斯平原遭遇波斯大流士三世亲率的十万余波斯军。两军会战,由于大流士三世怯阵脱逃,致使波斯军全线溃败。大流士三世的母亲、妻女都成了亚历山大的俘虏。

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进攻腓尼基。由于腓尼基南部城邦推罗的抵抗,亚历山大7个月后才占领该地区。同年11月,亚历山大进入埃及,兵不血刃占领上、下埃及,祭司们称他为“阿蒙神之子”。亚历山大在尼罗河口建造了一座城市,命名为“亚历山大城”。

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东渡幼发拉底河,同号称百万的波斯军决战于高加米拉原野。大流士三世再次带头逃跑,致使全线崩溃。波斯从此丧失抵抗能力,大流士三世也在逃亡途中被部下杀害。大流士三世之死标志着波斯帝国的灭亡,亚历山大以波斯帝国的当然继承人自居。

公元前329年,亚历山大率军穿越现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处的兴都库什山,直至中亚锡尔河一带。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被富庶的印度所吸引,进入印度西北部。当他想要继续东进时,部下表示强烈反对。亚历山大无奈,只得于公元前326年秋率军西返。公元前325年,亚历山大率军回到巴比伦,十年东侵至此结束。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突然病亡,时年三十三岁。由于他留下的权力真空无人能够填补,中央权力迅速解体,各地总督拥兵自立,为争夺亚力山大的遗产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最后亚历山大帝国分裂为托勒密王国、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

趣味链接 希腊化时代

公元前334年至公元前1世纪,希腊文化在北非、西亚广泛传播,希腊文化和东方文化广泛交流。因此在历史中,自亚历山大帝国崩溃到最后一个希腊人统治的王国——托勒密王国灭亡为止的这段时间被称作“希腊化时代”。

古希腊哲学——人类宝贵的智慧之学

古希腊留给后人诸多的宝贵财富,哲学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

古希腊哲学于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出现在希腊本土以及地中海沿岸,是西方哲学最初发生和发展的阶段。古典希腊哲学在很多方面为现代哲学与现代科学铺设了道路。早期希腊哲学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从未间断,从早期穆斯林哲学到文艺复兴,再到启蒙运动和现代的普通科学,都深受它的影响。

古希腊哲学的产生,源于人们对自然的思考。太阳东升西落、斗转星移、海水的潮涨潮落、万物的出生和死亡,令希腊人开始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是什么。同时,由于处于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各地的文明都在这里交汇,使希腊人的思想更为活跃。这些都促使了哲学的产生。

古希腊众多的哲学家中,有两位堪称巨擘,他们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古希腊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哲学家。师从苏格拉底,并教导了亚里士多德。他最着名的作品是《理想国》,书中描绘了他幻想的“完美”国家。他也写了《律法》和许多对话录。柏拉图在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了苏格拉底的学生,而且参加了对他老师的审讯。柏拉图积极传播自己的哲学观点,并留下相当多的手稿。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也留下了很多的作品。亚里士多德重视从感观获得知识,因而相对地更多地获得了经验主义者的称呼。亚里士多德为后来的科学探索做了最初的准备。但他的大部分作品并未被发行,如今遗存的亚里士多德作品以论文的形式出现。最重要的包括了物理学、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和很多其他的作品。

二人相比,柏拉图写下了很多哲学对话录(以谈话的形式来辩论,通常由苏格拉底以参与者身份出现)和少量信函。虽然早期的对话录主要是关于获得知识的方法,而且大多数是关于公正和实际的伦理,但他最着名的作品陈述了一个关于伦理学、形而上学、推论、知识和人类生命的概要观点。其突出的思想包括,通过直觉(感观)所获得的知识总是会留下困惑和不纯的观点,而且对所谓“沉思的心灵能从世界中获得‘真实’的知识”感到厌烦。只有灵魂能掌握知识的结构、事物的真实本质,我们看到的世界仅仅是一个充满瑕疵的复制。这样的知识不仅有伦理的重要性,而且有科学的重要性。我们可以把柏拉图视为一个唯心主义者。这一点,和亚里士多德的经验主义很不同。

除了这两人之外,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等人也都是着名的古希腊哲学家。

趣味链接 古希腊神话与哲学

希腊人最初是以神话来理解和反映他们周围的世界的,他们构造的神话在各民族的神话中最为完整和系统,很多神话情节带有哲学意味。希腊神话的特点是:1.把自然力和社会活动都人格化;2.神话中,神和人同时出现,在外形和性格上差异不大;3.神话中,存在着狂热的宗教精神;4.对现实社会的产生,在神话中做了想象。公元前6世纪左右,希腊第一批哲学家开始寻找比神话世界更为合理的自然观和道德原则,于是有了哲学。

古罗马文明

罗马建城传说——一只狼缔造的神话

罗马城,意大利的首都,位于台伯河下游平原,是意大利政治、历史、文化和交通中心。罗马城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世界灿烂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已有二千五百余年历史。关于罗马城建城历史,这里有一段传说。

特洛伊战争时期,安基塞斯王子与爱神阿佛洛狄忒的儿子埃涅阿斯逃脱出来,他们坐船漂流到意大利半岛上,在中部台伯河出海口附近定居下来。许多年后,这个地方聚集了越来越多的特洛伊人,他们就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亚尔尼龙伽。

亚尔尼龙伽有一位国王宅心仁厚,却被他阴险的弟弟阿穆留斯谋杀,并篡夺了他的王位。阿穆留斯让他唯一的侄女去了寺院,防止她生有后代。不料,战神玛尔斯与这个女子相爱,并且生下一对孪生子。听到这个消息,阿穆留斯又吃惊又恼怒,他下令处死侄女,并将孪生子扔到台伯河去,以防止他们长大后复仇。

汹涌的河水没有带走两个孩子的生命,反而把他们冲到岸边。孩子的哭声吸引了正在河边饮水的一只母狼。这只母狼慈性大发,不仅没有伤害他们,还用自己的奶救活了这两个孩子。

后来一个牧羊人发现了这对孩子,将他们带回家去抚养,给他们起了名字,哥哥叫罗慕路斯,弟弟叫勒莫斯。兄弟俩从小苦练武艺,长大变成了健壮、勇敢、武艺出众的青年。牧人告诉了他们的身世,兄弟俩决心复仇。

阿穆留斯的统治黑暗,人民受苦受难,大家早对他恨之入骨。两兄弟同心协力,率领一群牧羊人、流浪者和逃亡的奴隶举行起义,并最终杀死了不得人心的阿穆留斯。兄弟俩决定在母狼救他们的地方建造一座城市来纪念它。不幸的是兄弟俩为确定新城市的名字和新城市的统治者而争吵起来,终于发生了互相凶杀的惨案。哥哥杀死了弟弟,自己成了新城市的最高统治者。他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市为罗马。据说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753年的4月21日,因此古罗马人把这一天作为开国的纪念日。

在罗马博物馆里,现在仍保存着一尊很特别的青铜像:一只母狼圆睁双眼,露着尖利的牙齿,正警觉地注视着前方。在它的腹下,有两个可爱的男婴,正抬头吮吸着母狼的奶头。据说这尊铜像已保存四百多年了,它生动地表现了罗马人民对自己祖先的怀念之情和对母狼的感激之情。

趣味链接 罗马的城徽

到现在,母狼育婴的图案还被作为罗马的城徽。城徽上母狼哺乳的两个婴儿中的一个,就是传说中的罗马城第一任国王罗慕路斯。每年4月21日建城节,全城还要举行庆祝狂欢活动。罗马城徽母狼哺乳婴儿的图案是个奇特的图案,第十七届奥运会会徽的主要标志就采用了罗马城徽,其历史涵义无疑是丰富而深远的。

塞尔维乌斯改革——罗马走上奴隶社会

从公元前753年到前509年,罗马进入了王政时代。这一时期,罗马社会分化进一步加深。贵族利用特权侵占大量公有地,垄断公共职务;破产的公社成员和被释放的奴隶以及被征服的部落居民纷纷投靠贵族,变成依附于他们的被保护人,受尽他们的剥削;还有平民阶层,不能担任公共职务,而且大多数处于贫困境地。王政时代后期,罗马社会的这些矛盾的日益加深,阶级斗争愈演愈烈,国家处于危险境地。

王政时代后期,为了适应当时社会发展和对外扩张的需要,增强罗马的实力,调整内部关系,第六王朝塞尔维乌斯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内容如下:

(一)建立新的地域部落,取代以前的血缘部落。针对血缘部落在选举中拉帮结派、把持公共职位的弊端,塞尔维乌斯重新把罗马城分为四个地域部落,依附于罗马的乡村分为十五个乡村部落。塞尔维乌斯宣布,凡是在地域部落登记入册的自由民都获得公民权。于是,大量的平民、外来移民和被释放的奴隶等,踊跃加入地域部落,大大增加罗马公民的人数,壮大了罗马公民集体的力量。

(二)按照财产多寡重新划分公民等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批有财产者,他们或者因为经商而致富,或者因为经营田地而发达。但是他们“平民”的身份地位低下,不能担任社会公职。尤其是当他们被一个拥有贵族头衔的穷光蛋蔑视的时候,这种不平感更加突出,于是这部分新的有产者强烈要求改变这种不平等状况。塞尔维乌斯顺势改革,对公民及其财产进行普查,在此基础上按财产多寡把公民划分为五个等级,并确定其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据说,五个等级的财产资格分别为10万、7.5万、5万、2.5万和1.1万(或1.25万)阿司。财产低于第五等级的列作等外,称为无产者。

(三)创设森都里亚大会,作为新的公民大会。塞尔维乌斯毕竟是代表奴隶主阶层的,所以他尽最大努力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森都里亚大会实行集体投票制,每个森都里亚只有一票表决权。第一等级公民是奴隶主阶层,占罗马总人口少数,却拥有超过一半的森都里亚。一项决议,如果他们投票一致,表决即告终止。因此,罗马上层权力牢牢地控制在奴隶主的手里。

塞尔维乌斯改革把原始社会的罗马带进了奴隶社会,标志着罗马国家的产生。恩格斯这样评价塞尔维乌斯改革:“这样,在罗马也是在所谓王政被废除之前,以个人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古代社会制度就已经被破坏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新的、以地区划分和财产差别为基础的真正的国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