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三天读懂国学
17544600000018

第18章 文学长河,流光溢彩(2)

陆机:字士衡,西晋着名文学家、书法家,和弟弟陆云一起合称“二陆”。出身于世家大族,祖父是东吴名将陆逊,父亲是东吴大司马陆抗,因为曾经做过平原内史,所以世称“陆平原”,死于西晋的“八王之乱”。

他被称为“太康之英”,是西晋最有名的文学家,主要文学作品有《文赋》、《拟古七首》等,他的书法作品《平复帖》是我国存世最早的古代名人书法真迹。

陆机的文章音律谐美,讲求对偶,还使用了很多典故,开创了骈文的先河。他所作的《拟古诗》是太康诗歌的代表,对南朝山水诗的发展以及声律、对仗技巧的成熟有促进作用。

潘岳:字安仁,所以又叫潘安,我们常说的“潘安之貌”说的就是他,西晋文学家,中国古代有名的美男子。据说他每次出游都会有很多女子牵着手围着他的马车,向车里投掷鲜花(另一种说法是投掷水果,所谓“掷果盈车”),这就是“满载而归”这个成语的由来。他后来死于“八王之乱”,代表作有《悼亡诗》三首,写的哀怨缠绵,催人泪下。

左思:字太冲,西晋时文学家,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他的《三都赋》被时人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因为本身不属于世家大族,所以备受压抑,代表作有《咏史诗八首》、《招隐诗》等。

1.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招隐诗》

2.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咏史·其二》

谈玄理,咏游仙——盘点东晋大文人

东晋的文学值得一提的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郭璞的《游仙诗》和孙绰和许询的“玄言诗”。

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王羲之,字逸少,他是我国着名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出身于东晋世家大族,唐朝诗人刘禹锡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来形容王家的权势和富贵。本家伯父是东晋名臣王导。16岁时,他被东晋太尉郗鉴选为“东床快婿”,因为曾经担任过右军将军,所以世称“王右军”,文学方面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3.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兰亭集序》

2.郭璞的《游仙诗》

郭璞,字景纯,东晋着名学者、文学家、训诂学家、道学术数大师和游仙诗的祖师,因为力阻王敦(东晋权臣,王导的族弟)谋反,被王敦杀害,代表作有《游仙诗》十四首和《江赋》,他还花了18年的时间去注释我国现存最早的词典《尔雅》。所谓游仙诗,是道教诗词的一种体式,具体指的是歌咏仙人漫游之情的诗,其题材多为五言,句数或十句、十二句、十六句不等。

3.孙绰和许询的“玄言诗”

玄言诗是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盛行于东晋,特点是以玄理入诗,以诗为老庄和佛教哲学说教和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孙绰,字兴公,东晋诗人、书法家,代表作有《天台山赋》和“玄言诗”。他是玄言诗的大师和一代文宗;许询,字玄度,东晋诗人,清谈家,终身不仕,喜欢游山玩水,经常和王羲之、谢安(东晋名臣、世家大族的代表)一起游宴、吟咏诗歌,与孙绰同为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

“骨灰级驴友”——谢灵运与山水诗

谢灵运出身于东晋谢氏家族,是东晋名将谢玄(在淝水之战中打败苻坚)的孙子,小名“客”,人称“谢客”,又因为袭封康乐公,所以又被称为谢康乐。着名的山水诗人,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鲍照)之一,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他的代表作有《登池上楼》,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句传世。

谢灵运善于运用富艳精工的语言去记述游赏的经历,描绘自然景物,多有形象鲜明、意境优美的佳句。

从谢灵运开始,山水诗成为中国诗坛的一个大流派。所谓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歌,虽然诗歌不一定全部描写山水,也可有其他的辅助内容,但是诗歌一定会呈现出耳目所及的山水状貌声色之美,这是诗人创作的主要目的。

大谢和小谢:“大谢”指的是谢灵运,“小谢”指的是南朝齐时的着名山水诗人谢朓,字玄晖,所以又叫谢玄晖。他和谢灵运是同族,是“竟陵八友”之一,因为曾做过宣城太守,所以又被称为“谢宣城”。他和沈约等人共创“永明体”,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物,有时候也直抒怀抱,诗风秀丽清新,圆美流转,时有佳句,而且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唐代律绝之先河。代表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传世佳句有“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和“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等。

“采菊东篱下”——陶渊明和田园诗

中国古代的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人的劳动生活为题材,由陶渊明开创。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名将陶侃是他的曾祖父,世称靖节先生。他是东晋末年刘宋初年的着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的开创者。

早期的时候,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后来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歌的主要题材,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等。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归去来兮辞》

4.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五柳先生传》

5.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

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杂诗八首·其一》

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读山海经》

南北朝的两位文学大腕——鲍照和庾信

鲍照是南朝刘宋时期的着名文学家,元嘉三大家之一,出身贫贱,年轻时在临川王刘义庆那里做官,随后又做过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后来在临海王刘子顼(xū)的叛乱中被乱军杀死。

他在文学创作方面比较擅长乐府诗,代表作《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自己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深深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愤懑和理想幻灭的那种彻骨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少部分诗描写了边塞战争和征戍生活,为唐代边塞诗的萌芽。另外还有骈文作品《登大雷岸与妹书》、《芜城赋》。

庾信,字子山,南朝梁的着名文学家,一代宗师,后来奉命出使北朝时又被留在了北方,受到重用,所以他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

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庾肩吾(南朝梁文学家、书法理论家)出入简文帝萧纲的宫廷,后来又和徐陵(南朝梁着名文学家)一起成为“宫体诗”的代表作家,滞留北方期间,渐渐受到北朝文学的影响,终于成为一代宗师,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代表作品有《哀江南赋》。他早年的诗文轻艳流荡,富于辞采之美,到北朝后他的诗文大量地抒发自己怀念故乡的情绪以及对身世的感伤,风格苍劲、悲凉,所以杜甫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1.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

2.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惟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

——《哀江南赋》

盛唐气象,初露峥嵘——初唐四杰与陈子昂

“初唐四杰”是指唐代初期的四位诗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简称“王杨卢骆”。“初唐四杰”之所以齐名,是因为他们在诗文创作上都致力于改变当时的文坛风气,虽然他们的诗文并没有摆脱南朝齐梁以来的绮丽的风格,但是已经初步扭转了当时的文学风气。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了人生,开始关注生活,题材比较广泛,风格也比较清俊,是唐初文坛新旧过渡时期的代表人物。

王勃:字子安,他的祖父是文中子王通(隋末着名学者),他年轻时写的《滕王阁序》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传世名句,去世时年仅27岁。

王勃反对唐初以上官仪(唐初宰相,上官婉儿的爷爷)为代表的“上官体”,主张改变诗风。他创作出了“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杨炯:唐初诗人,以边塞征战诗闻名于世,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代表作《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从军行》中的“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为传世佳句。

卢照邻:唐初诗人,一生命途多舛,最后投水自尽。他擅长七言歌行,推动了七言古诗的发展,被杨炯称誉为“人间才杰”。代表作《长安古意》,全诗纵横奔放,富丽而不浮艳,为初唐脍炙人口的名篇,但仍然没有摆脱南朝诗风影响。

骆宾王:初唐诗人,7岁能诗,据说《咏鹅》诗就是这个时候写的,早年担任一些小官,后曾跟随徐敬业(唐开国功臣英国公李绩的孙子)公开反对武则天,失败后不知所终。代表作品有《在狱咏蝉》、《讨武氏檄》、《帝京篇》等。

1.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2.神人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

3.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4.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讨武氏檄》

初唐诗坛上还有一位值得一提的人物——陈子昂。陈子昂,字伯玉,初唐着名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代表人物之一,为人刚正不阿,后来被武三思陷害,冤死狱中。代表作有《感遇》诗38首、《登幽州台歌》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针对初唐的浮艳诗风,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他自己的诗歌风格朴质而明朗,格调苍凉激越,标志着初唐诗风的转变,被后人称为“诗骨”。

“诗仙”与“诗圣”——李白与杜甫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被称为“谪仙人”,被后世尊称为“诗仙”。他是盛唐时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创造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又一个高峰。他批判和继承了前人的传统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为唐诗的繁荣与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李白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他的歌行体和七绝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李白的诗大多以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在诗歌中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李白的出生地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四川绵州,一说是中亚的碎叶城。他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半个中国。李白年轻时到处漫游,结交社会名流,希望被推荐,有朝一日能够实现自己的政治梦想,后来他终于被唐玄宗召到长安,供奉翰林,当时他的文章名满天下,可惜虽然被唐玄宗所赏识,但是却因为得罪了高力士、杨贵妃等人,在长安呆了三年就被赐金放还。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后来因为李璘和唐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到牵连,被流放夜郎,经郭子仪(唐朝名将,平定安史之乱的第一功臣)求情,终于被赦免,晚年漂泊于东南,最后病死在安徽当涂。代表作品《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等。除此之外,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他和杜甫之间的友谊,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友谊为后世称颂。

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2.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3.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4.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6.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8.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9.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1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乐府·将进酒》

1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1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盛唐时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他的诗歌是“诗史”。杜甫经历了唐代由盛到衰的过程,亲身经历了安史之乱,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老百姓困难生活的同情。他的代表作是“三吏”,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即《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他的诗歌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影响深远,算得上是“百代宗师”。

杜甫青年时期曾四方游历,结识了比他大十一岁的李白,从此成为至交好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中年之后,杜甫在长安困顿了十年,安史之乱爆发后他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一次还被叛军俘虏了,脱险后当了几任小官,晚年在湖北湖南一代漂泊,最后病死。

1.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赠花卿》

2.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前出塞·其六》

3.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