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三天读懂管理学
17544200000002

第2章 管好自己,再管别人(1)

世界上有两大难事困扰着我们,一是改变自己,二是改变别人。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不管理好自己,就难以成为统帅千军万马的领导者。由于管理好自己是有效管理团队的基础,所以,那些表面上总能掌控员工的管理者,其管理质量也就值得担忧了。

搞清楚应该在一屋之内扫去什么,才是进行自我管理的关键所在。

我们之所以会作出错误的判断,是因为我们经常被自己的主观意识蒙蔽了双眼。看待任何事情都比较喜欢用主观的意识来判断,其实是个人性格上的盲点。要提升管理能力,就意味着必须改掉这一习惯。管理者觉悟程度的高低,对提高管理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管我们在企业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都应该或多或少地具备一些领导能力。具备领导力,才能让我们在分析问题时以宏观的角度和全局的利益为出发点,坚定不移地保持自己的既定目标和使命不变;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具备一定的领导力,可以让我们更从容地突破一人一事的局限,转而用整体化的、较为均衡的思路去解决问题;领导力不仅可以让我们关心自我的需求,还能让我们更无私地替别人着想,以更加平等、更加坦诚以及更加有效率的方法来解决沟通过程中产生的矛盾。

让自己时刻保持最佳状态

没有什么比失去热忱更使人觉得垂垂老矣,精神状态不佳,一切都将处于不佳状态。

——美国自然科学家、作家杜利奥

杜利奥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是对待自己的工作还是生活,都要保持积极的态度。积极的思维是成功的基础,拥有成功的信念比拥有过人的才能更重要。

我们也许已经注意到,成功的人总是面带笑容,充满着自信,而那些碌碌无为的人则总是无精打采,抱怨自己的无能。领导者在管理自己的企业时,要记住这样一句话:“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就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别人怎么评价你并不重要,关键看你怎样评价自己。把一件事看得越复杂,就越不容易做到;对自己说些不吉利的话,这种不吉利往往都会成为现实。正如佛语中说的一样:“境由心造、相由心生”。

我们身边存在的机会,总喜欢把自己伪装成困难和挑战。面对这样的困难,我们必须让自己坚强起来,告诉自己“我能做到!”只有积极的心态,才能把自己由平庸者变为成功者。

案例

美国企业家克罗克刚出生时,西部淘金运动就已经结束了,这无疑让他和一个可以发大财的时代擦肩而过。

他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却遭遇了1931年美国经济危机。时运不济的他不得不选择辍学去搞房地产,刚干了没多久又闹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有钱人纷纷卷起铺盖四处逃命,根本没心思买房置地。美国的房地产生意瞬间土崩瓦解,这让克罗克备受煎熬。

从那以后不幸就没离开过他,迫于生计,他先后做过司机和推销员,但终究还是不顺利,养家糊口都成了问题。

尽管如此,克罗克始终没有气馁。1955年,闯荡半生的他空手回到了家乡,把家里原有的小产业变卖掉后,开始学着做其他生意。当时他注意到,麦当劳开办的汽车餐厅生意火爆,于是就想进军餐饮行业。

52岁的他准备从头做起,开始到汽车餐厅打工,学做汉堡包。他的做法遭到家里人的反对,像他这个年龄应该准备退休享乐,但克罗克信心十足,精神饱满得像个小伙子一样。

几年后,他向银行贷款270万美元,毅然决然地买下了几家餐厅,开始专做麦当劳。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他带领的麦当劳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快餐公司,在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开了7万多家连锁分店,年销售额超过200亿美元。人们称克罗克为“汉堡包王”。

点评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并不大,只是有些人是积极的,有些人是消极的,积极的人能获得成功,而消极的人注定会失败。作为企业领导的你,应该乐观地对待自己的企业,每天保持充满信心的最佳状态,把困难当成一种动力,在风高浪急的海上自由航行,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不要总对下属指手画脚美国历史学家伯恩斯曾说过:“下属在工作中越是觉得自己有能力和有效率,则在完成工作时就越不想听到命令和指挥。”这句话后来被称为“伯恩斯定律”。这条定律讲的是员工的独立性和能力、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它要求管理者对个人能力较强的员工,尽量少做命令或指挥。

最成功的上司往往不需要对下属过多地指手画脚,最优秀的下属也通常是不想要命令和指挥的下属,这是一个成功的现代企业上司和下属之间的关系。这种企业中的工作,一般是管理者通过默示得到员工的默契,从而让他们主动来完成的。

服从上级的命令,一直都是组织内部下级员工的天职。但这并不代表管理者不管什么事都要手把手地教员工,实际上管理者也是不可能做到的。“伯恩斯定律”较好地揭示了这样一条规律:需要上司指挥越少的下属,其能力也就越高。

所以,当企业管理者遇到凡事都唯命是从的员工时,就要提高警惕了。不要误认为自己的管理能力多么高超,因为你的这些手下们很可能并不优秀甚至很差。

这些忠厚老实的下属,还很容易让管理者滋生出迂腐的长官陋习。

对待这些下属,有些管理者通常满足于好为人师的虚荣中,上了瘾一样动不动就对下属说三道四。长此以往,上司和下属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当中——领导们越来越自以为是,受其管教的员工们也变得更加无能。上司疲惫不堪,整个组织也跟着受到一连串的病态传染,企业的效率开始下降,甚至会瘫痪。

案例

在不少体育赛事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两队的比分很接近,比赛马上要结束,观众们捏着一把汗。这时候暂停的哨声吹响了,教练开始做最后的战略部署,给队员们加油鼓劲。遗憾的是,假如某一队的运动员本来综合素质就差,这时候采取暂停战术反而会导致他们情绪败坏、垂头丧气,到最后照样会以失败告终。

而另一队则恰恰相反,明智的教练了解队员们此刻的心情,知道自己的队员已经做好了一决雌雄的准备,他们信心十足、精神百倍,不需要在这种关键时刻再作战术上的变动,那样反而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该队的教练说的都是些鼓励的话,让其士气再提高一个层次,最终化险为夷,赢得比赛。

点评

怎样来衡量一个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呢?除了要看他的职业素养外,还要留意他的下属能否具有较好的独立性。正如“伯恩斯定律”所讲的那样,“下属在工作中越是觉得自己有能力和有效率,则在完成工作时就越不想听到命令和指挥。”职业素养较高的管理者,通常会培养员工的这种独立性,让他们在工作时更加有自信。

偶尔出点丑的人更可爱

在人际交往中,有一种很有趣的效应,叫做“仰巴脚效应”,指的是某人不小心摔个跟头,惹得哄堂大笑,以“自我牺牲”换取其乐融融的气氛。我们都知道,一个各方面都不突出的人,不会受到别人的仰慕;但找不出任何缺点的人,也不一定会被人喜欢。人缘好的人,往往是那些既聪明又稍带些缺点的人。

相对于那些几近完美的领导而言,下属们更喜欢不仅优秀而且真实可信的人。信赖感十足的领导,即使不小心犯些小错误,也不会让员工对他的印象大打折扣,有时反而会更喜欢他。但前提是,这样的领导在平时就要表现得非常优秀并且受人尊敬。假如平日里,员工对你的印象就不好,一旦你当众出丑,他们会加倍地嘲笑你。

整日高高在上、耀武扬威的管理者,很难得到员工的崇拜。不要总是追求完美无缺,允许自己偶尔犯点无伤大雅的小错误,人们反而会觉得你更可爱,更值得信任。

案例

一位着名的心理学教授做过一个实验,他采访了四个人,并把这些采访录像放给受测试的人观看:

第一段录像里,被采访的是一位商业大亨,在当时颇有影响力,很多人都知道他。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现得非常有自信,并且谈吐优雅风趣,台下的观众掌声热烈。

第二段录像中,接受采访的同样是一位成功人士,不过他性格比较内敛,表现得有点紧张,谈到自己取得的成就时,竟然一不小心滑落了手中的咖啡,撒在主持人的腿上。

第三个被采访的人,虽然也在其行业领域内有过出色的表现,但不像前两位那么成功。在接受采访时,他一点也不拘谨,但也没什么吸引人的地方,整个访谈的气氛显得平淡无奇。

出现在第四段录像带里的,是个普通的老百姓。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他显得异常地紧张,台下的观众们面露倦怠的表情,似乎并不愿意听他说话。不一会儿他也出丑了,弄倒了桌上的水杯,整个访谈显得非常的尴尬。

看完这些录像带,教授要求观看者分别选出两个人来,一个是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是令人讨厌至极的。很显然,第四个被采访的人肯定是最让人讨厌的,几乎所有人都选了他。但最受欢迎的人选却出人意料,有95%的人选择了第二段录像里出现的那位,而不是第一个成功人士。

点评

人们之所以选择第二段录像里的成功者,是因为他已经获得了突出成就,打翻咖啡杯这样的小失误并不影响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而第一位商业大亨,在整个访谈过程几乎表现得无可挑剔,但也给人一种刻意表演的感觉,观众的掌声更多是出于对他的尊重,并不是由衷地喜欢。

因为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人,你越是想表现得最出色,就越容易让人们对你产生距离感。

管理者如何应对攻击

一个新上任的管理者,会有极大的可能受到他人的攻击。在企业的正常经营中,管理者也常会遇到有敌意的人对自己进行攻击。如何应对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对管理者的一个考验。那么,管理者应当怎样应付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冲突呢?

1.坚持自己正确的立场

当管理者以诚恳、直接并且恰当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要求、观点和感受后,攻击者的攻击行为一般便会出现两种消极的反应——反击或者逃离。因此,在面对他人的攻击行为时,自己切不可盲目地进行反击,因为你的攻击行为可能导致新的攻击行为的出现,并且不论管理者的攻击行为是否出于自卫,都会导致手下部分员工的不满,甚至使员工们的士气下降。因此,这种行为不能帮助你实现与员工的协调合作。管理者在扞卫自己权利的同时,要注意采取稳重灵活的方式方法。

2.表达主见

通常,如果管理者表现出有主见的行为,便可以对他人造成影响,并且使他人产生积极的反应。而有主见的陈述往往具备以下特征:简洁、明快且切中要害;以决定的口气表述自己的主见,例如使用“我认为……”、“我相信……”、“我觉得……”一类的词句表达你的观点。

同时,提出问题可以让你更好地了解他人的观点,掌握对方对你的行为的反应方式,从而合理且有说服力地指出对方的错误。还要注意坚持自己的主见,不要让自己被过多的意见所左右。

在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时,要表明你并非不能认同不同的观点,只要对方的观点是正确的。如果有必要,还要以平心静气的态度告诉对方:他的行为在你的身上产生了负面的感受,然后向他提出建议,告诉对方自己会喜欢哪种行为。

最后,向对方礼貌并且坚定地指出他们的行为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表明你的权威是不容蔑视的。

3.对付攻击

面对他人的攻击时,首先要平静下来,不要冲动。要清晰、富有条理地表达出你的意见。如果这时攻击者仍然不肯终止攻击的话,作为管理者的你千万不要揭攻击者的短。当人们认识到你并没有以攻击的方式进行反击,并且感到自己原本的行为并不合理时,他们通常会反省自己的鲁莽行为。

如果所有的方法都失败了,那么建议管理者先暂时将这件事放一下,采用冷处理的方法,等对方冷静一段时间后再重新讨论。

4.影响攻击者

管理者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行为,并且毫不犹豫地、自信地表达这些观点,以此改变攻击者的态度,影响他们。通常影响攻击者的方法有以下四种:

(1)强调。清楚地表达你的看法。

(2)说服。采用事实、逻辑、推理来表达自身的观点,用理性说服别人。

(3)植入。首先引出对方的看法,表明自己可以理解他们的想法,赞扬他们好的主意和建议,并且在适当的时机将你的观点加进去。

(4)吸引。热情地表达自己的主意,让别人感到他们处于一个令人振奋的项目之中。

案例

张辰是某公司新任市场总监。在一次部门会议上,他提出了下一季度的工作规划,但一位老员工当面反驳说,他的规划并不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这样的当面顶撞让张辰一时手足无措,阴沉着脸,一言不发。

之后,张辰开始给这名老员工穿小鞋,对他总是一副不温不火的态度。其他员工都加薪、升职,就是没这个人的份。这个老员工几次向张辰抗议,但他都置之不理。几个月后,对方被迫离开了这家公司。

点评

作为一名管理者,尤其是新上任的管理者,对可能发生的冲突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保持冷静的头脑,从容地应对针对自己的各种攻击行为。这种情况,考验的是一名管理者的应变能力和驾驭下属的能力。只要应对得体,非但不会恶化上下级关系,反倒有助于树立自己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