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让你内心强大
17544000000027

第27章 让阳光住进心里(2)

曾经有人问过他:“你曾经为自己看不到这个世界而感到遗憾吗?”金元辉平静地回答说:“当然遗憾。但是,缺失了眼睛,我却拥有了一对更加灵敏的耳朵,我已知足。”

有时候,满足现状不失为一种自我解脱。人能够常常看到自己所拥有的,才能在取得一些成绩之后,或是遭遇困难之时,保持乐观的心态,自动过滤掉那些压抑和沉闷,对烦躁和喧嚣泰然处之。

让内心快乐起来——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有人说:“把你的快乐拿出来分享,那么你的快乐就增加了一倍。把你的烦恼拿出来分享,那么你的烦恼就减少了一半。”所以说,懂得对他人敞开心扉,分享忧伤和喜悦的人,能随时随地地获得快乐、抛却忧愁。甚至有时候,只需要放下顾虑,放下自身的负担,天地万物都会给予我们快乐。

阿呆整天都闷闷不乐的,和朋友相处不开心,对身边的一切都不满意。他考试成绩不好,老师叫爸妈去开家长会,他不开心;同桌的女生长了一脸的雀斑,嘴里还缺掉了两颗门牙,她还总是喜欢将胳膊放在阿呆的桌子上,他也不开心;爸爸是一个清洁工,每天在学校门口推着垃圾车接阿呆放学,阿呆觉得面子上难看,更加不开心了……时间长了,阿呆变成了一个不快乐的孩子。

阿呆有时候觉得,这一切是不是老天在故意和他作对呢,把世界上美好的东西都收走了,把所有讨厌的、不堪的东西都留给他了。这样一想,他更加觉得生活无趣,命运不公了。有一天,他听说南面的一座高山上住着一个快乐女神,只要能够找到快乐女神,就能找到快乐。于是,不快乐的阿呆决定去寻找那位传说中的快乐女神。

阿呆背起行囊,开始向南走,走啊走,走过了无数个丘陵和河流,终于来到了高山上。山上长满了繁茂的树木,各色野花漫山遍野地开着,仿佛一幅天上的画卷飘落到人间来。可是,如此美景并没有让阿呆内心喜悦,他只想快点找到那位快乐女神,让自己马上快乐起来。

他寻遍了几个山头,都没能找到类似神仙的人,筋疲力尽之时,倒是一座破破烂烂的小屋映在了他的面前。阿呆心想:“先进去歇歇脚,再继续找快乐女神吧。”阿呆走进了小屋,看到了一位正坐在桌子旁的老婆婆,她相貌丑陋,衣衫褴褛,脸上堆满了沟壑纵横的皱纹。阿呆问:“老婆婆,这山里不是有一个快乐女神吗,到哪里才能找到她呢?”老婆婆笑着说:“你真的是来找快乐女神的吗?”阿呆点头答应。老婆婆哈哈地笑起来说:“我就是你要找的快乐女神。”

阿呆狐疑地看着她,不相信眼前的人就是自己苦苦寻找的快乐女神。阿呆说:“可是,你长得又老又丑,穿得衣服又脏又破,还住在这个又破又小的房子里,怎么可能是快乐女神呢?”老婆婆回答说:“我虽然老,可是我比别人经历过更多快乐的事;我丑,可是我的皱纹线条明快,富有艺术感;我的衣衫褴褛,正是因为它们经过了大自然的洗礼,吸收了大自然的精华;我的房子虽然破旧又矮小,可是它小巧玲珑,就像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阿呆用惊异的眼神看着这位奇怪的老婆婆,禁不住感慨道:“为什么一切东西在你眼里都是快乐的呢?”“因为我想得到快乐。不管是什么东西,你用悲伤的、忧愁的眼光去看它,它就是灰暗的,丑陋的;但是,如果你用快乐的眼光去看它,用快乐的心情体会其中的美好,任何事物都是令人快乐的,你也会变成一个快乐的人。”听完老婆婆的话,阿呆会心地笑了。

佛陀说:“没有人能给我们痛苦,只有自己给自己痛苦。”这句话反过来同样有道理:没有人能给我们快乐,只有自己给自己快乐。有智慧的人随时能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期待他人给予自己快乐的人,结果往往就像歌中唱的一样,“等待着别人给幸福的人,往往过得都不怎么幸福。”

快乐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自己寻找的。当我们放下了执着和烦恼,开始学着欣赏自身和周围的一切,接受它们,包括美好的和不美好的存在,从此就会少了烦恼,多了快乐。

古希腊时期,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途中却遇到了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于是,他们请教苏格拉底说:“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在你们寻找快乐之前,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年轻人答应了苏格拉底,暂时将寻找快乐这件事放在一边。他们找来了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掉了一棵高大的树,然后把树心抠空,造成一条独木船。

独木船下水那天,年轻人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他们一边合力撑桨,一边齐声歌唱。苏格拉底问:“孩子们,现在你们快乐吗?”年轻人齐声回答:“快乐极了!”苏格拉底说:“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一个明确的目标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到。”

的确如此,当我们紧紧地盯着“寻找快乐”这一目标,在旅途中奋力地寻找快乐时,难免会忽略掉周围的美丽风景。相反地,如果我们放下心中的这一目标,将自己注意力放在一个具体的事物上,则这个事件本身就变成了快乐的源泉。

人们常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开心快乐这个东西也是一样。它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总是因为太多事、太多顾虑和追求而忽略了它的存在。有时候,清晨的一缕阳光就会带来快乐的体验;有时候,一个滑稽的表演也会带来快乐的心情。快乐其实很简单,平凡而真实的生活,就能让内心快乐起来。

停止抱怨——牢骚永远比不上行动

史密斯太太的房子坐落在公路的限速带附近,那是车辆从时速二十五英里变成五十五英里的交界路段。所以,通常驶过门前的车辆都正在加速中,往往嗖的一声就蹿到前面去了。史密斯太太原本对这些飞速行驶的车辆并不反感,可是,自从丈夫因车祸去世之后,她开始对那些“飞车党”深恶痛绝。

一般情况下,当公路上的汽车飞驰而过时,史密斯太太都会站在草坪旁,对着车里的司机大喊,甚至挥动手臂,叫他们不要开那么快。可是,让她非常恼火的是,那些车辆几乎很少减速,甚至连看都不看她一眼。其中有一辆黄色的跑车最可恶,每天在史密斯太太的门前过好几次,无论她高声尖叫还是用力挥手,那个年轻的金发女孩都是飞速行驶。

为此,史密斯太太经常和女儿玛丽安抱怨,“现在的年轻人一点公德心都没有!明天我就去立一块标牌,要求过往车辆减速慢行。”玛丽安无奈地说:“妈妈,你一定要招来警察才满意吗?这件事你不要担心了,交给我来解决。”

有一天,史密斯太太在后院割草,玛丽安在前面种花。那辆黄色的跑车逐渐驶入了变速区,速度依旧飞快。这一次,史密斯太太什么都没做,因为她知道,不管用什么办法都是白费力气,“金发女郎永远高速行驶。”

然而,当车子经过门前时,她注意到黄色跑车的刹车灯亮了一下,车速放慢到了安全的程度。史密斯太太非常惊讶,这是她第一次看到那个不要命的女孩减速行驶。史密斯太太立刻关掉了除草机,走到前院去,她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那个女孩减速的。

原来,玛丽安正站在院子里,对着车辆微笑、挥手,像对待一个老朋友一样。这时,史密斯太太才真正了解到,为什么自己几个月来的担心和努力都白费了。当她一边抱怨着这群“飞车党”,一边在除草机的噪声下用高声的尖叫、愤怒的表情来批评他们行驶过快时,呈现给对方的只是一个愤怒的主妇,一个在草坪上乱发脾气的蠢家伙。但是,玛丽安则用一种浅显易懂的方式,让对方准确地收到了信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