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让你内心强大
17544000000016

第16章 坚信理想才能内心强大(3)

随着戈达德的目标一个个地实现,他也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很多年轻人都以他为榜样,努力地追寻着自己的梦想。当有人惊讶地问他“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你实现了这些目标”时,他微笑着回答说:“当我的心灵首先到达那些地方时,我的身体便充满了力量。我需要做的只是走到那里,完成它就行了。”

当你拥有一个目标时,就要马上想办法实现它;当你实现了这个目标时,就马上设定新的目标,然后开始在新的征程上努力。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因此,想获得更高人生价值的人,就需要不断地追求更高的理想,在远大理想留下的巨大空间下,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燃起心中的渴望。

在行动中实现理想——敢想也要敢做

在二战期间,一个年轻的战士在战场上学会了一件事,那就是将想法付诸行动,在行动中实现理想。

当时,战事情况不明,没有人知道战争将持续多久。他整天都在忧虑自己的安全,害怕自己命丧此地,因此,他患上了结肠痉挛。和战争的血腥与残酷相比,疾病带给他的痛苦更加真实而迫切。

在生病的同时,他还需要每天完成自己的工作。他的工作就是到战后烧焦的土地上搜集士兵的尸体和物件,然后将个人信息登记在案,以便送回后方,留给士兵的家人或者亲人。在他被身体的疼痛和耳边的炮火折磨得憔悴不堪时,他最担心的还是自己的生命。

他害怕被流弹击中脑袋,也害怕被炮火掩埋,害怕再也见不到妻子和不满一周岁的儿子。他时刻渴望着健康和生存,为此他整夜失眠,担惊受怕。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下,他被送到了医院,接受医生的全面治疗。

最后,当他来到精神科时,医生对他说:“很显然,你的身体没有病变,一切症状都是由你的精神状态引起的。”医生请他坐在窗前的沙发上,然后对他说:“或许,你可以试试我这个建议。我们不妨把每天的生活,比喻为一个不停流逝的沙漏。那么,沙漏下端的沙子代表我们已完成的事,上端的沙子代表未完成的事。沙漏在不停地流逝,也是一粒一粒地漏下去的,我们不也应该一件事一件事地,慢慢地朝着心中的理想行动吗?”

听过医生的一番话,他幡然醒悟了。他每天的忧愁本身就是毫无用处的,既不能马上付诸行动,又会影响当下的状态。不如先做好眼下的事,慢慢朝着目标行进。

从医院回来后,他每天都在回想医生的话,尤其当他在战场上收集烈士的尸体时,他都在用沙漏的故事来提醒自己。不知不觉地,他重新恢复了健康,结肠痉挛的毛病消失了,他也不像之前那样沮丧了。当盟军对德军的反攻胜利后,他知道,自己很快就可以回家,见到妻子和儿子了。

有一句说:“一张地图无论多么详尽,也无法帮助他的主人前进一步。”当我们拥有了目标,并对目标进行了适当的规划之后,我们需要做的是什么呢?没错,是行动。倘若我们仅仅是坐在椅子上,凭空想象着理想、计划、未来,成功是不会自己跑来找你的。只有一点一点地行动才能让头脑中的想法变成现实。

李想不是“海归”,也没有令人艳羡的高学历。在行业专家的眼里,他的创业故事显得另类。毕竟,那些排名靠前的专业IT网站,几乎都是靠强大的资金支持做出来的,只有李想一家,凭借自身不断滚雪球方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发展成为拥有一百多位员工的专业网站。

李想出生在石家庄市,从小就喜欢电脑,当家里有了第一台电脑后,他更是对电脑完全着了迷。

那时他才上高中一年级,他花了八千块,按照自己的要求组装了一台电脑。当时家庭电脑非常少见,都是拨号上网,价钱昂贵,而且非常不方便。幸好,从小就是计算机发烧友的李想一直在报刊上发表作品,他的稿费已经足够支撑家里上网的费用。

到了高三,所有同学都在为了高考而忙碌时,他却每天躲在家里,搞起了自己的网站。他每天花七八个小时来上网,根本没有时间复习功课,老师和家长也觉得非常头疼。无奈之下,他在高考和计算机之间做出了选择。他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做什么,于是他放弃了高考,专心在家里搞自己的网站。

退学后,李想开始正式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他把自己喜欢的电脑硬件产品都放在网上,于是有很多人上网和他交流,慢慢地就有了访问量,几个月后访问量达到每天一万多次。这时候,广告商就找上门来。

一个广东的老板说要给李想寄推广费,他都没当真,结果对方就真的寄来了六千多块钱。当时他甚至还没构思好如何进行网站的商业化运作。每个月六七千块的广告收入,对于当时一个高三的学生来说,简直太奢侈了。

到了2000年,李想与人合作成立了泡泡网。在石家庄找不到发展机会,他决定来北京创业。2001年,他在北京林业大学旁的一所民居驻扎下来。半年后,网站开始有了访问量,新的客户也找上门来。

作为一个身家过亿的“80后”CEO,李想最初创业的目标就是赚钱。可是,当赚得越来越多的时候,钱反而变成次要的东西。他现在的想法是带领团队去实现新的目标。

其实,实现理想并不难。难点是,有的人甚至不曾去想,想过的人又不敢去做。不曾去想的人每天浑浑噩噩地度日,不敢做的人则前怕狼后怕虎,担心失败,害怕风险。所以,这些人最终都一事无成。

一个人只有在敢想敢做的时候,才能将自身的才能发挥到极致,全速地前进而放下后顾之忧。那些在晚上想一千条路,早晨起来原地踏步的人注定与成功无缘。如果你决定要做什么,马上就行动吧。每一天都努力一点,才能在行动中实现理想。

坚持主见——听人劝不代表跟人走

春天到了,老鹰在森林的高处找到了一棵粗壮的树木,它又高又大,长得枝繁叶茂。老鹰对这个筑巢点满意极了,于是决定在此定居下来,为即将到来的繁殖期做准备。

住在洞穴里的鼹鼠听到了这个消息,壮着胆子向老鹰建议说:“这棵树并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它的根子马上就要烂光了,随时都会倒掉。听我的话,你还是到别的地方筑巢吧。”

老鹰看着趴在地上,找不到眼睛的家伙说:“我知道如何选择巢穴,不需要你来提醒。”

鼹鼠说:“我是真诚地提醒你,这棵树随时都会倒掉的。”

听着鼹鼠的话,老鹰越发地不高兴了。它在空中盘旋着,对鼹鼠吼道:“不要再啰唆了,你这个生长在泥土里的家伙,小心我把你扔到天上去。”

老鹰把好心的鼹鼠吓跑了,然后开始动手筑巢。几天后,它产下了卵,并开始孵化幼鸟。很快,幼鸟破壳而出,一个个大声地叫着,喊着要吃东西。老鹰每天飞来飞去,辛苦地喂养着巢里的小家伙。

一天早晨,老鹰再次出门觅食,在回来的路上,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挡住了去路。当暴风雨过去,老鹰急急忙忙地赶回家时,却发现筑巢的那棵大树真的倒掉了。巢穴中的幼鸟也摔死了。

看到破败的巢穴和幼鸟的尸体,老鹰伤心地离开了。此时,躲在洞中的鼹鼠说:“说我是住在泥土里的家伙!正是因为我每天都在地底下打洞,每天在树根身边经过,它是好是坏,没有谁比我更清楚了。”

任何人都有短处,也有长处。无论他是一名普通的工人,还是一位企业的管理者,都有值得借鉴和赞同的地方。即使我们的能力再强,也不能自以为是,目空一切,不听他人的劝告。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的雄才伟略,在他人看来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所以说,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永远都不会错。

但是,听取他人的建议时,也需要充分考量自身的想法,不能完全按照他人的方式来安排自己的生活。所谓听人劝不代表跟人走,他人的建议只能用来润色我们的决策,在原本有瑕疵的地方进行填补。在关键的时刻,我们依旧要坚持自己,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工作和生活。

很早以前的欧洲,当地人认为番茄是有毒的。所有人都不吃番茄,并且对其避之不及。

有一天,一个小男孩在野外看到了红彤彤的番茄,样子特别诱人,看得他都要流出口水了。他想,这一定是某种美味的东西吧,于是他想要摘一个尝一尝。这时,身边的人告诉他说,它是邪恶的东西,是有毒的,不能吃,吃了会死人的。

男孩听从了大人的建议,没有去碰那只番茄。回到家后,他开始想念那只番茄,连做梦都会梦见它。他想,那么诱人的小东西,应该不会有毒的。一天晚上,他一个人偷偷地跑到了野外,摘下了心仪已久的那只果实。一口咬下去的时候,他心里紧张极了,担心它是苦的,或者酸的。当果肉和果汁充盈在口腔时,酸甜的滋味涌上了舌尖。“真好吃!”他在心中发出了由衷的感慨。

尝过番茄的美味之后,小男孩回到家中准备睡觉。虽然他也在担心番茄会夺走他的生命,但是美妙的滋味早已胜过一筹,占据了他的脑海。第二天醒来,他一点问题都没有,还像往常一样活蹦乱跳的。于是,他将自己的体验告诉了身边的人。大家将信将疑地去尝试,发觉番茄果然是一种美味的果实,后来,它就成了大家餐桌上的食品了。

鲁迅说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最勇敢的。其实,在第一个人吃螃蟹之前,一定有许多人考虑过,甚至想要尝试一下,不过都因为他们听从了他人的意见,认同了“螃蟹是有毒的”、“螃蟹肉会让人生病”之类的想法,从而错过了“敢争天下先”的机会。

在生活中,我们要适当地采纳他人的建议,同时也要坚持自己的主见。过分依赖他人的想法,做什么事都没有自己主见的人,只能变成墙头草。别人说往东的时候,他就往东,别人说往西的时候,他就往西,做什么事都会半途而废。

有自己主见的人,不会盲从,更不会在自己的构想上朝令夕改。他们认为自己能行,所以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拒绝活在他人的影子里,而是坚信自己的理想,一往无前去寻找目标,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