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让你内心强大
17544000000013

第13章 张弛有度才能内心强大(3)

第二,合理安排时间。在不同的时间里,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和疲劳情况是有差异的。比如上午九点到十一点是效率最高的一段时间。一个星期当中,星期二、三、四是状态最佳时期,星期一和星期五则比较懈怠,思维容易涣散。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能量时钟,根据这个时钟来安排工作,尽量让身体在最佳状态时做困难的工作,状态不佳时做轻松一点的工作。

第三,调节个人生活。除了非常时期,尽量不要将工作带回家。休息的时候将身体和大脑完全放空,置换在另外一个环境中。休息日的时候,除了足够的睡眠休息,还可以听音乐、登山、跑步、做SPA,利用各种方式,让身体得到更充分的修整和照顾。

宽恕别人——让斤斤计较不得近身

一家上市公司的总裁退休后,曾经接受记者的采访,讲述他职业生涯中的一些趣事。众所周知,他是一位倔强、坚持原则的人,年轻时候是,变成了孱弱的老人,依旧不改本性。

当记者问他:“这么多年的商场打拼,你是否非常在意别人的批评呢?”他回答说:“我年轻的时候的确如此。那个时候,我刚刚尝到成功的滋味,非常想要每个人都认可我,每个人都觉得我是一个天才,是个完美的人。可惜事与愿违,我的事业做得越好,就有越多的人出来指责我,挑我的毛病。于是,我就和他们针锋相对,所有对我不满的人,我都会想方设法为难他,在关键的时刻给他致命一击。后来,我对自己说,何必和那些人斤斤计较呢?只要我还是个天才,我还是个成功的企业家,就让那些不满的人指责我去吧。我只把精力放在需要努力的事情上。改变想法后,我受益匪浅。现在,我也会对我的孩子这样说——原谅那些人吧,你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

很多时候,无论我们做的对或者不对,做得优秀还是糟糕,总是会遭到他人的指责。陷入低谷的时候,有人会投来轻视、无视甚至蔑视的目光,落井下石地说些风凉话;为了梦想苦苦挣扎的时候,有人会“好心”地劝说,“耐心”地教诲,说“活在理想里的人是多么的愚蠢”。如果我们针锋相对地还击,或许能获得一时的释放,同时,在你来我往的计较中,我们也失去了理智,陷入了充满火药味的报复循环中。

以牙还牙的确是强者的表现,但是,损失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与谎言和污名恶战,实在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如果我们能用一种宽容的心态接受世界黑暗面的存在,任何邪恶的念头的强大的心灵面前都会败下阵来。

在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生活着一种大灰熊。它体型庞大,力量无穷,除了水牛和另外一种黑熊,它能轻易地击倒公园里的任何动物。但是,公园里的臭鼬却经常跑过来和大灰熊一起进餐。虽然灰熊屡次驱赶,臭鼬依旧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返回,继续分吃灰熊的食物。有游客问:“为什么大灰熊不用它那强壮有力的熊掌,将那只臭鼬拍死?”公园的管理员说:“灰熊其实非常聪明,因为他知道,那样只会让自己忍受臭气熏天的煎熬,一点都不划算。”

有时候,将自己培养成一个强者,并不一定是将声音放大,让身体变强壮,让手段变强硬。心理上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宽恕别人的罪过,包容他人的诽谤,与轻蔑和骂名共同存在,才是真正的强大。

当我们遇到不公正的指责,成为别人的笑柄;被他人欺骗,被朋友出卖;被人暗算,陷入不快乐的情绪时,不如时刻提醒自己,想想耶稣的遭遇——在耶稣最亲密的十二个门徒中,有人为了可怜的赏金出卖他,有人在他遇难时公开宣告不认识他,到最后,所有人都离他而去,剩下的只有肉体的疼痛和屈辱,无休止的拷问和孤独的死亡审判。

试问,现在的哪个人正在经受耶稣那般的痛苦经历呢?既然我们无法阻止别人的态度,也无法决定他人的行为,至少,我们还拥有自己行为和思想的决定权,可以自主地选择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那些不公平的事。

威尔·罗吉士说:“我从来没有遇见过自己不喜欢的人。”他说的当然是谎话。不过,他有能力将那些不喜欢的人变成喜欢的。

在罗吉士经营的农场里,养着很多牛羊。有一天,一头牛冲破了农夫家的篱笆,偷吃了农夫种植的玉米。农夫没有通知罗吉士,告诉他事情的原委,就擅自将那头牛杀死了。罗吉士得知自己养的牛被杀后,非常气愤,于是他带着助手一起去找农夫理论。

走了一段漫长而寒冷的路之后,罗吉士和他的助手终于到达了农夫一家居住的小屋。此时,农夫不在家,他的妻子热情地招待了他们。狭窄的屋子里,憔悴的女人在来来回回地忙碌着,在桌椅后面,还躲着五个黝黑、瘦弱的孩子。

不久,农夫从外面回来了。罗吉士本想开口和他理论,却又忽然打住了。因为不明两人来意的农夫正热情地和他们握手、拥抱、叮嘱妻子准备晚餐。晚饭上来了,只是一些便宜的豆子煮的汤。农夫充满歉意地说:“不好意思,天气太坏了,否则的话,咱们就有牛肉吃了。”听到农夫的话,躲在角落里孩子们显得非常兴奋,开始窃窃私语。

饭后,窗外依旧在刮着大风,打得房门嘎吱嘎吱地响。农夫大概是把他们当成过路的客人,于是邀请他们两人住下。盛情难却,罗吉士和佣人决定在农夫家里过夜。

第二天早上,他们又在农夫家吃了一顿丰盛的早餐,才告辞回家。在回家的路上,佣人问罗吉士说:“一晚上您根本没提过牛的事,难道您不是为了讨回公道而去的吗?”罗吉士笑着说:“我原本是想为了讨回公道的,后来我发现,人情味似乎比一头牛更少见,更不容易得到。”

身体的“灰色状态”——摆脱亚健康

刘贺今年35岁,是省内一所重点高校的讲师。每个星期他只有三天课,其他时间都可以用来搞自己的学术研究。看起来轻松的工作,他却整天精神不振,疲惫无力。看着手里的学生论文,没几分钟就走神了,有时候给学生上课也是心不在焉的。

妻子担心他患上了什么病症,赶紧带着他到医院检查。结果,没有查出任何器质性的病症。不过,医生也提醒他说:“这些症状证明你的身体已经进入了亚健康状态,如果不注意调整的话,早晚都会查出毛病。”

一直从事出租行业的张强多年来也有类似的表现。张强今年32岁,每天一睁眼,就得为了那份份子钱忙活。一天下来,无论是吃饭还是休息,整个人就窝在那个狭小的空间里。七八年都是这么过的,车来车往倒是没觉得怎么样。这段时间以来,却明显地感觉体力不支。即使没拉几个活儿,也是昏昏沉沉的,开着车在路上,还总想打瞌睡。张强一边操心着每天的收入,一边担忧着自己的身体——不知道哪里出了毛病。到医院检查后,医生也说他这是亚健康。

人们每天都在谈健康、健康,电视的广告上,政府的宣传上,连同事之间谈论的话题,也是如何保持健康。其实,健康并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没有虚弱的状况,而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一个完整的状态。

不过,很多人,尤其是城市中的白领、企业的管理者、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常常处于一种健康与非健康之间的灰色状态,也就是亚健康。这些人常常需要应对巨大的工作压力、商业应酬、人际交往和社会竞争等,生活节奏紧张,脑力劳动强度大。身体和心理长期地处于一种紧张的环境中,很容易就会进入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包括身体亚健康和心理亚健康,不过,身体和心理毕竟是相通的,很多问题都是同时产生,相伴而行的。如果身体长期劳累,得不到舒展和放松,就会引发心理上的不适;如果心理压力过大,焦虑、烦躁或者抑郁,同样会影响身体的表现。亚健康虽然一时间不会造成疾病,却是一个慢慢消耗身体和心理的过程。

另外,亚健康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会停留在一个固定的状态,而会自发地向疾病转化。当然,它也会向健康的方向转化,不过需要我们自觉地调理和改善。

在一家美体机构长年担任健康顾问的李娜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顾客。

马女士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性,和朋友一起经营一家瑜伽会馆,除了每天的日常管理之外,还需要参加许多商业性应酬。

因为过大的工作压力,马女士每个星期都会找李娜做身体调理。有时候会做一次全身放松按摩,有时候则会用精油泡澡。常常看见她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地来到美体中心,两个小时的调理后,马上就恢复了神色,人也变得有精神了。

李娜曾经开玩笑地说:“做女人还是要像您这样,既要关心自己的身体,也要懂得调理和保养。”马女士笑着说:“还真是。在没病的时候不好好照顾自己,一旦得上什么病,就不是泡个澡那么简单了。”

当然,摆脱亚健康的方法,除了像马女士那样定期做SPA,进行专业的身体调理之外,还需要我们从每一天的生活入手,在生活的细节中让自己的心理也能摆脱亚健康。

今年23岁的学生李颖总是在重大的考试期间心情低落、闷闷不乐。考试时间越临近,她的状态就会越糟糕,有时甚至干脆想放弃考试。

高考临近的那半年里,她的情绪陷入了有史以来的最低谷。为了不影响考试的状态,她每天都会出门跑步。在一点点地消耗掉身体的力气之后,满脑子的糟糕想法也会渐渐散去。等重新拿起书本,她的心已经慢慢平静下来,人也变得精神多了。从此,只要遇到情绪低落的时候,李颖就会选择跑步的方式释放心中的压力。多年来,跑步已经成为她自我调整的一大法宝。

今年34岁的张晶,和李颖一样选择了发泄的方式疏通心理积郁。只不过,李颖选择通过运动消耗体能来释放情绪,张晶则选择了出门看风景。她说:“每次出去逛一圈之后,心里就像做了一次大扫除一样,豁然开朗了。”

张晶从结婚后,就一直想要一个孩子。一开始因为她和老公各自忙事业,就一直把孩子的事往后推。可是,看着自己的年龄一年一年地增长,她心中的紧迫感也越来越强烈。有一次,她又因为孩子的事和老公吵架,一气之下她就摔门走了。

在小区门口拦下一辆出租车,然后绕着马路漫无目的地兜圈子。看着城市的晚间风景,烦躁的心情也渐渐趋于平静。原本充满脑海的消极情绪,也随着晚风悄然飘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