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微动作
17543700000030

第30章 吸引力的秘密(5)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习惯,张爱玲的穿衣心得或许不能被所有人接受,但不能不承认,她说的话有一定的道理。看一个人的穿着,就可以知道他的经济状况、生活层次和个人品位,从衣服中还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质。穿上不同的衣服,在社会上扮演不同的角色,演绎着不同的人生,衣服就像是一种语言,能够从中读出许多信息,包括心理上的。

穿什么样的衣服,你往往就是什么样的人。而衣服对女性的意义甚于男性。对女人来说,衣服不再是生活所需,而已经成为女性身体的一部分,和皮肤一样重要,因此衣服素来被看做是第二层皮肤,是将自己与外界隔绝的界限。人们为了遮盖身体而穿衣服,有时却因为对衣服的选择将内心暴露在外。

想要增强界限感的人,喜爱穿着与众不同的衣服,衣服越贴身,越能强化界限感。对自己的身份非常满意的女性,会身着华服到处走,随处散发女人味。不考虑身材,将宽松、舒适作为选择服装的标准,是不喜欢赶流行、能够掌控自己步伐的人,他们能守住自己的价值观,同时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研究发现,穿的衣服过大的人对自己身材的认知有偏差;喜欢穿中性服装的人,且不喜欢戴配饰,则陷入了心理惯性,不想改变,害怕一个小小的改变就偏离了以往熟悉的生活方式;穿得太过年轻或者太过老气,体现的是自己的心理年龄,而不是当下所在的年龄;全身名牌的人,很明显,他在传达“我很富有”这个信息;总是穿着工作服的,希望通过工作上的成就来评价自己。

购物、服饰搭配,这些被人们忽视的行为,其背后都有深层次的心理原因。尽管衣服并不能代表种族、阶级,但衣服绝对是经济和社会地位的一种标志。主妇们互相聊天时,就常常借用名牌或设计师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好像那些服饰、配件足够定位自己以及帮助自己战胜她人。尽管男人对服饰的热情没有女性高,男人凑在一起也喜欢炫耀自己的Armani西装和Hermès皮带。

有的人喜欢让别人从衣服上看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有的人则反其道而行之,即使功成名就,也能将几十块钱的衣服穿上身。其实,这里边有一个心态的不同。有些仍然在奋斗期的人,尚未获得成就,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就希望通过外在的东西来证明自己;功成名就的人,即使穿着价值低廉的布鞋也不会觉得掉价,反而会获得低调的赞美。

笑笑的穿衣风格是淑女风,而她买的衣服总是认准几个固定的品牌。在公司里,她不是最时尚、最抢眼的那个,却从来不显得落伍,很少穿着名牌,却也不是任何质地粗糙的衣服都往身上穿。笑笑的穿衣风格和她本人的性格特别像,说起话来轻声细语,温柔而有礼貌,做事也是不温不火,同事从来没见过她和谁翻脸,也没见过有人对她表达不满。年长的同事都非常喜欢她,不是希望自己的女儿像她一样,就是希望有一个像她一样的儿媳妇。

和笑笑同在一个办公室的洁儿则和笑笑的风格完全不同。她总是时尚的、多变的,身上带着各种流行的元素,前年流行铆钉,她就穿上镶满铆钉的鞋子;去年流行波西米亚风格,她就穿了一身吊带长裙,配上大大的耳环和夸张的项链;今天流行橙黄色外套,她就披上了一件单一橙色的风衣,走到哪里都抢人眼球。她的穿衣原则是“我穿的就是个性”,而她也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这句话。

不过,有时候穿衣也可能是相反的。走淑女路线的人未必没有内心狂野的一面,波西米亚风的人也有可能是心如止水,如果拥有足够的气质,像安娜·卡列尼娜一样穿一袭黑衣,也能在花团锦簇中震慑全场。这些倒没有什么问题,至多让别人发现,除了衣服展现的个性之外,还有另一个内心。最可怕的是将自己变成马戏团,狮子老虎轮番上演,没有个性,反而降低品位。

与人碰面后,从衣服上就能看出一个人喜欢的色系,而一个人喜欢的颜色会直接显露性格,或者这样说,他希望变成何种人,希望别人怎样看待他,他就会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喜欢穿鲜艳色调的人,开朗、健康、性格热烈、奔放,但以自我为中心;喜欢穿纯白色衣服的人高贵、纯洁,潜意识里带着冷漠,与人有距离感,让人产生可远观而不可亲近之感。

喜欢穿红色衣服的女性富有冒险精神,追随流行时尚,但其性情变幻不定,让人捉摸不透;喜欢绿色衣服的女性安于现状,行动慎重,但是害怕冒险和超前,在感情方面羞于主动;喜欢颜色比较重、比较复杂衣饰的人比较有自信,爱支配别人;喜欢浅色服装、简单衣饰的人性格比较内向,缺乏自信,依赖性比较强;喜欢暖色系的女性内心不安,对生活怀有不确定感;而喜欢高亮度服装的人内心的不安程度更大,颜色艳丽的服装是为了弥补内心的不安。这样的分类过于简单,因为一个人喜欢的颜色常常有很多种,不可一概而论,不过,知道一个人喜欢什么颜色,多少可以帮助了解其内心世界。

刘娜在工作之后,仍然保留着逛童装专卖店的习惯,对那些可爱的、颜色鲜艳的童装款式爱不释手。因为她长得很瘦弱,个子小,身材单薄,大号的童装就能把她装进去,而且,鲜亮的颜色和可爱的图案还能显得她天真烂漫。在办公室里,年纪大的姐姐们都叫她“娃娃”,因为她总是穿着大号的童装,架着一副全框眼睛,好像刚从学校里走出来的孩子一样。

由于穿衣习惯的关系,同事、朋友总是觉得刘娜年龄小,不成熟,妈妈也是这样认为的,姑姑问刘娜的婚事,妈妈总是不以为意地说:“我家娜娜还是小姑娘呢,等几年,等几年哈。”整天抱着Hello Kitty走来走去,难怪妈妈总是觉得自己的女儿长不大。

乐此不疲地过了四五年,有一天,刘娜终于意识到问题了。工作以来,老板从来不将重要的工作交给她,谈项目时,刘娜都是和其他组员一起去,最少的时候身边也要有一个人跟着,其他组员都获得过单独面对客户的机会,只有她没有。一开始,刘娜还以为老板是按照进入公司的先后顺序给机会,后来发现新来的员工都开始跃跃欲试了,她还在原地徘徊着,不知所措。好在她头脑聪明,做事认真,还有一股子机灵劲儿,每次都能轻松搞定客户,否则的话,可能早就被辞退了。

刘娜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做“大龄儿童”了,否则的话,即使内心已经成熟了,别人也会将自己当成小孩子,没有信任度,没有独当一面的能力。现在,她都有些不好意思将全身都是卡通图案的衣服穿进办公室了,可是,一时间她也没有找到合适的风格。是像隔壁航航那样,走端庄大方的淑女路线,还是像秦总监那样,走果敢干练的女强人路线?这还真是一个问题。

职场是比拼个人能力的地方,也是女性争奇斗艳的地方。办公室里如果女孩子居多,你就会发现,每天都有花枝招展的蝴蝶在自己的眼前飞。不过,随着女性逐渐深入职场之中,想要在职场里做出一番成绩,更多女性选择偏中性化的衣服,女性穿衣出现了一种中性化的趋势。

女性穿着中性化的服装,是为了显示出男性化的心理——她希望自己像男人一样工作,同时像男人一样以实力同他人一决胜负,而不是靠展现女性娇媚的特质来取胜。这类女性在职场上会特意消除自己女性化的特征,穿着严肃的套装或者裤装。日本曾经在office lady中做过关于女性穿衣选择的调查,在裙装和裤装的选择上,70%以上的女性选择了裤装,因为裤装代表干练、沉稳,显得具有自主决断力。

偏好穿裤装的女性对工作充满了热情,有上进心强,有自己的主张,富有竞争意识,但有时会缺乏协调性,容易与人发生冲突。离开职场后,她们往往会重新变为妩媚动人的女人。平时穿裙装、工作时也会穿女性化衣服的人,是将自己作为女性放入职场的,有时候,她们会利用女性的特质以求获得职场的生存机会。

而且,衣服是能够影响人的心理的。研究人员曾经将实验室的白色外套发给实验参与者,告诉其中一组人说,这是医生的白大褂;告诉另外一组人说,这是漆匠的工作服,然后要求他们完成相同的任务。结果,那些穿着“白大褂”的人更为专注,很显然,他们的行为被身上的衣服影响了。

面对衣服,女人一直有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永远找不到一件合身的衣服。换了外套,发现裤子不搭配,换上裙子,发现腰还有点粗,于是不停地试,不停地换,却总是试不出最满意的效果。对于女人的这种表现,为人夫的一般很难理解。“家里偌大的衣柜,大部分都是太太的衣服,春夏秋冬,棉麻丝纤,正装休闲,应付各种场合已经足够,而且每个月都有新货加入,甚至有些衣服连标签都没有剪掉就被淘汰了。搞不明白为什么女人总是抱怨没有衣服穿!”女人总是希望吸引他人的注意,不仅吸引男性,也吸引女性。与其说女人永远少一件衣服,不如说永远少一句赞美。

相比之下,男性的服装相对较单一,衣柜里摆放的不外乎衬衣、T恤衫、牛仔裤和西装,无论何时,随时搭配,拿来就可以穿,完全不像女人那样麻烦,仅仅搭配一个衣服就要花掉几个小时的时间。不过,男性在穿衣上炫耀的不仅是美、样式多变、时尚新潮,而且是衣服的品质和品位。

林朝初到一家电子公司任职,不知道同事们都是什么穿衣习惯,为保险一点,他选择了被他视为正装的西装。首先,穿着西装显得很正式,人也会变得精神许多;其次,穿着西装证明他对工作环境非常尊重,对这份工作很看重。

报到时,林朝一身笔挺的西装给培训主任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小伙子,精神头不错啊,好好干!”每次岗前培训时,主任都会跟他说这番话。有了主任的信任,培训期间,林朝又帮同事们做了不少事,到正式入职,林朝在公司里已经获得了很高的知名度。

经过观察发现,公司里的前辈们穿得都很随意,几乎没有人穿着正式的西装上班,人事经理也说:“只要不穿脱鞋,不穿短裤来公司,其他的没有硬性要求,穿平时的衣服就行。”不过林朝还是暗自欣喜,庆幸当初的明智选择为他带来了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