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微动作
17543700000010

第10章 说话之道(1)

点头和摇头是身体语言的一部分,也是口语交流过程中,配合语言存在的动作。人在说话时,头部动作很多,而且很随意,尤其是点头、摇头这两个动作,使用的频率非常高。不管什么人,什么场合,个人克制力如何,人们总会有意无意地点头或摇头。有时候,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会出现明显的点头和摇头,但大多数时候,这两个动作是不自觉的行为,当事人根本意识不到。

不出声的嘴唇

在人的面部器官中,嘴唇的目标比较大,位置比较显着。牙齿周围的口匝肌在幼儿学习说话的过程中被训练得非常灵活,因此它能不自觉地做很多动作,表达出丰富的感情。哪怕是非常细微的心理变化,也能通过嘴唇的动作表达出来。在五官的无声语言中,唇部动作的丰富仅次于眼睛。

岁月的痕迹留在鱼尾纹上,同时也刻在人的双唇上。在人际交往中,尤其通过口头语言交流时,嘴部动作可谓丰富多样。各式各样的嘴部动作和说话人的心理活动相联系,反映的是说话者的内心状态和情绪。

嘴部动作吸引了许多心理学家,他们对此感兴趣,并且做了大量的研究,为什么呢?因为不同的嘴部动作能够揭示人的心理秘密。人的脸部肌肉会根据感情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嘴唇四周的肌肉。根据嘴角弧度的不同,嘴部动作也分很多种。不同的嘴部动作反映了不同的心理活动。

医生会从嘴的大小、弹性、干燥程度看出一个人的健康、行动力和生命力。健康的嘴唇呈淡红色,圆润饱满而不干燥,没有溃疡、开裂和疱疹。如果嘴唇呈红色、深红色或紫红色,证明体内“火”大,即能量过多,颜色越深,“火”越大。如果嘴唇呈淡白色,说明身体内缺乏营养,可能是过度劳累所致,也可能是挑食、减肥导致的营养不良。

医生看的是人的身体,心理学家则看的是人的性格。心理学家会从嘴部的动作看出内心世界,西方古代的画家或雕塑家具有心理学家般的慧眼,能从双唇理解人的性格——如果一个人双唇薄而干燥,唇角下垂,说明此人性格忧郁;同样是唇角下垂,但是双唇富有弹性,较为丰满,此人必定性格暴躁。唇角如果经常翘起,此人应该性格活泼;双唇平直是恬静型的人,气质平稳,情绪没有大起大落。

嘴部有四种运动方式,张开闭合、向上向下、向前向后和抿紧放松。嘴巴动作最典型的就是笑,这也是嘴部最美丽的动作之一。嘴角上翘,露出牙齿的笑被看做是友好、善意的表情,这个表情在全世界通用,即使语言不通,一个咧开嘴、露出牙齿的微笑足以传递情感。

微笑时嘴唇合拢,这个动作和自然的微笑相比,持续时间更长,而且不会延伸到眼部,这是一种虚假的微笑,表达的是对内心不悦的掩饰,或者一种被迫的屈从认同。微笑时紧闭嘴唇,意味着窃笑或者保留内心的想法。嘴唇闭成一条直线,将牙齿藏起来,意味着有不想让别人知道的秘密,也可能表达不喜欢和不信任,是一种拒绝的信号。

咬嘴唇是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人们以此来表达内心的愤怒和怨恨,同时,咬嘴唇是自我谴责、自我解嘲,甚至自我反省的信号。当人们遭遇失败,却又无处发泄时,会做出咬嘴唇的动作,好像在为了失败而惩罚自己。这一动作来自婴儿期,和咬指甲、咬笔杆、嚼口香糖类似。婴儿时,人们通过这个动作来摄取生存必需的营养,还能帮助平复心情,成年后,人们依然期待这个动作有一样的效果。

犯了错误的小孩在面对老师或父母时,十分钟后要上台演讲时,都容易出现咬嘴唇的动作。感到愤怒时咬嘴唇,最明显的例子是赌场。当某位赌徒不幸拿到一手烂牌,他会轻皱眉头,上牙咬住下嘴唇,以示愤怒,毕竟,当前局势对他来说太不利了。运动员在遭遇失利时,也会咬住自己的嘴唇,除了表示焦虑,更像是自我惩罚。自尊心特别强的人在遭遇失败后有时会将自己的嘴唇咬出血,这是明显的自我惩罚的行为。被人误解或侮辱时,心存不满却又要强作隐忍,咬住下嘴唇能帮助控制自身的情绪,当然,这也可能是情绪爆发前的征兆。

不难看出,咬嘴唇的动作传达的多半是消极的情绪,即使做这一动作的人是无心的,无形中却透露了内心的真实情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希望改掉自己咬嘴唇的毛病,在工作面试、商业洽谈或者异性约会的场合,这个动作不仅看起来不雅观,还会让个人形象大打折扣。

人在口干舌燥的时候会用舌头不断地舔嘴唇,以使嘴唇湿润,在面临巨大压力时,人也会舔嘴唇。用舌头反复摩擦嘴唇,能够安慰不自在和内心的紧张,帮助自己镇定下来。人际交往中,舔嘴唇的动作会让人感觉不自信,不仅不会放松,还会更加紧张。

嘴唇向前撅时,表明此人心存不满或者不同意见,将嘴唇撅起来,代表着将不满的对象“拒之门外”。会议进行时,一个人如果不同意其他人的看法,会不自觉地做出这样的举动。撅嘴动作常见于女士,尤其是爱撒娇的女生。当撅嘴用来撒娇时,它不仅表达了内心的不满,还表达了对爱的需要,“人家就是要你陪嘛”,类似这样的感觉。

下嘴唇向前伸,嘴角下垂,这就是撇嘴的动作。当人感到不开心时,就会撇嘴。和嘴角上扬相反,撇嘴表达的是负面的情绪,如悲伤、绝望、愤怒、不屑和鄙夷等。克林顿深陷莱温斯基性丑闻和小布什因为伊拉克情报失误备受指责时,他们的脸上呈现了经典的撇嘴动作。

抿嘴是自我抑制的表现,大脑在说“紧闭嘴巴,不要让任何东西进入身体”时,人们会藏起或抿紧自己的嘴唇,这也是一种压力反应。当压力变得越来越大,丰满的嘴唇会变得扁平,最终成为一条直线。情绪和自信在此刻跌入谷底。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非常爱抿嘴,一旦感到压力,他就开始咬嘴唇。2001年,当小布什得知“9·11”恐怖袭击后,他咬嘴唇的动作非常明显,而且是下意识的。后来在许多场合,只要遇到有关“9·11”恐怖袭击事件的问题,小布什就会做出这个动作,在其他让他感到压力的场合,小布什也用这个小动作掩饰自己的焦虑。

将嘴抿成“一”字形,说明这个人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做某件事,不管付出多少努力。这种表情在运动场上很常见。经过了一场激战的运动员喜欢将嘴抿成“一”字形,它表达的是运动员内心坚定,再接再厉的决心。一名棒球运动员,站在比赛位置上,一边抿住嘴唇,咬紧牙关,一边注视着球的动作,他在向队友和观众传达坚强意志。

嘴唇的另一功能便是接吻,为此有人说,上帝赐予人类的嘴唇就是用来接吻的。在所有动物中,人类的嘴唇是唯一外翻的,露出里面的粉红色,对比大猩猩的嘴唇,便会发现,人类长了一双多么独特的唇。不过,人类不是唯一懂得接吻的动物,大猩猩也喜欢将彼此的嘴唇贴在一起,那是兴奋、喜爱或者和解的信号。

吻的方式有许多种,代表亲情、友情的吻多半吻在颊上;代表敬意的吻通常吻在手上;代表无上尊敬的吻一般吻在足上(个别文化中);至于“爱情之吻”,自然吻在口舌之间。至今,心理学家尚没有搞清楚人类接吻的原因,一个可能的答案是接吻来自人类喂养幼儿的行为。在一些文化中,父母在喂养幼儿时,会将食物嚼碎用嘴喂给孩子,孩子可能将嘴唇的接触视为爱的表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嘴唇的接触变成了表达爱、接受爱的文化传统。如今,接吻成为被全世界公认的表达爱的方式。神经生物学家的研究证明,接吻,尤其是激情的一吻能够产生催生素——一种让人产生联系、依恋感的化学物质。

小心被口头禅出卖

你有没有留意过,身边的朋友讲话时,总是带着口头禅。有的人断句时喜欢说“然后”,10句话里会出现8次“然后”;有的人则总是显得闷闷不乐,常年把“郁闷”挂在嘴上。奥巴马不管说什么,都要说个“恕我直言”;肯尼迪的女儿卡罗琳·肯尼迪则喜欢说“你知道”,有一次,卡罗琳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连续说了142个“你知道”。可见,不管贫富贵贱,文化水平高低,口头禅出现在每个人的嘴边。

口头禅的内容五花八门,有人喜欢说“郁闷”,有人喜欢说“随便”,有人喜欢说“神经病”,有人喜欢说“无所谓”。在一次针对国人口头禅的调查中,“随便”、“神经病”或“有病啊”和“不知道”排在了口头禅使用频率的前三位,进入前十名的还有“郁闷”、“我晕”、“无聊”、“不是吧”或“真的假的”、“挺好的”和“没意思”。美国的调查显示,美国人最喜欢说的口头禅是“Whatever”,即“随便”或“无所谓”,这是美国人说得最多,也最让人讨厌的口头禅,排在后面的是“你知道”、“总之”、“到头来”等等。

不同地区的人口头禅也有所区别。北京人喜欢说“你知道吧”,从言辞和语气中可以看出生活在皇城根下的人具有天生的优越感和好为人师的心理;广东人喜欢说“有没有搞错啊”,语气温柔,但是带有怀疑;台湾人喜欢说“不好意思”、“拜托”,在优雅之间带有不安,是一种矛盾的心境。

电视上的明星也有自己的口头禅。比如刘翔,他特别喜欢说“对”,用“对”来断句、过渡或停顿。这是一种肯定自己的心态,也会让自己更自信,起到正面暗示的作用。刘亦菲的口头禅是“不知道”,从中可以看出她本真的一面和内心的无措,这可能和她过早进入娱乐圈有关系,对人情世故抱有本能的抵触和逃避。

口头禅是怎么形成的?或许可以望文生义,从字面上入手解释。既然和“禅”沾了边儿,口头禅和禅宗难道有什么关系吗?的确,口头禅来自禅宗,原意指宗门和尚并不知道禅意,只会每日把玄而又玄的禅语挂在嘴边,哗众取宠,装得好像自己已经学有所成的样子,因此,人们将这样的禅语称为口头禅。

口头禅最初是一个贬义词,到了现代社会,口头禅的存在也没有什么实质益处,一旦人们养成了说口头禅的习惯,就会像上瘾了一样,说话时脱口而出,有时会让语言变得很啰嗦。同时,特定的口头禅还会彰显一个人的性格,反映其积极或消极的心态。

石小宝在办公室里非常受欢迎,他为人活络,左右逢源,刚到市场部一个星期,他已经和所有人都混熟了。小宝爱聊天,会讲俏皮话,大家都愿意和他聊天,而且,他聊天时,总是把“还不错嘛”挂在嘴边,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大家听到小宝说的“还不错嘛”,全身的神经好像都得到了放松了一般,仿佛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有一天,办公室的张姐气喘吁吁地跑进来,她拿着考勤卡,三步并两步地走进屋,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气喘吁吁地开始抱怨,“这什么天啊,大春天的下雨夹雪。天气不好也就算了,还碰上一特磨叽的司机,我今天比平常提前15分钟出门,结果那师傅把时间全浪费在等红灯上了,一路的红灯全让他碰上了,差点害我迟到——8∶29打卡,吓死我了!”张姐说了一大通,小宝从茶水间走出来,笑嘻嘻地说,“还不错嘛,张姐,差1分钟,看来那位司机师傅是算准了时间吧!跑几步也不错呀,权当锻炼了。”小宝说完,张姐也笑了。

这只是小宝用“还不错嘛”化解的众多“腐朽”之一。每一天,小宝都会在办公室里说上无数遍“还不错嘛”,遇到高兴的事,“还不错嘛”是锦上添花;遇到烦心的事,“还不错嘛”还能雪中送炭,同事们都把小宝当开心果,有什么好事儿都想着他。有闹心的事发生,找他说道说道,不一会儿,心情就好了。

如果口头禅真的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暴露人的心理,那么,石小宝应该是什么性格,什么心理呢?想必,他一定是一个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风趣、幽默,乐于与人交往,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他本人或许并不知道,一句简单的口头禅就让他在职场收获了好人缘,也让他获得了更多的机会。

根据统计,像小宝一样喜欢说“还不错嘛”的人并不多,相反,一些消极的口头禅,比如“真没劲”、“烦死了”、“你神经病啊”在日常生活中更为常见。这些口头禅反映了很多主观的情绪,它是人内心对事物的一种看法,也是外界信息经过大脑处理后形成的固定的语言模式。

喜欢说“说真的”、“老实说”、“不骗你”的人,性格急躁,内心常有不平。这种人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希望在团体中得到认可,希望获得朋友的信赖,因此才会不断强调事情的真实性。喜欢说“应该”、“必须”、“一定要”的人为人理智、冷静,做事时能够说服对方,令对方相信。但是,“应该”说的太多,也是内心动摇的征兆,长期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偏爱这一口头禅。

将“听说”、“据说”、“人家说”作为口头禅的人,说话、做事给自己留余地。他们见多识广,但是决断力较差,处事圆滑,时刻为自己准备后路。喜欢说“可能是吧”、“或许”、“大概吧”的人自我防卫心理比较强,不愿意暴露内心的真实想法,一旦事情明朗,就会说“我早就估计到了”。这类人处事待人都非常冷静,因此工作、人际关系处理得都很好。从事政治活动的人常常使用这类口头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