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生活
17543600000027

第27章 从心认识自我与世界(3)

精神病院里单调、枯燥的生活让麦克墨菲难以忍受,于是他向护士长提出观看棒球比赛的建议。于是,护士长选择了一种看似民主的方法让所有人共同做出决议。第一次,麦克墨菲当场提出想法后,只有3票赞成。第二次,在麦克墨菲的争取下,已经有了9票。然而,护士长最后告诉麦克墨菲,房间里一共有18个病人,他需要争取到过半的票数。实际上,除了参加会谈的9个人,其他人都是病情严重、无法正常交流的病人。

麦克墨菲千方百计地动员大家投票,当他争取到齐弗的举手表决时,护士长却以谈话时间结束为由拒绝了麦克墨菲的提议。忍无可忍的麦克墨菲对着电视机讲述了一段并不存在的比赛画面,让病房里的其他人也跟着欢呼雀跃起来。

在麦克墨菲决心对抗精神病院的制度后,有一天,他翻墙而出,用医院的公交车带着10个病友去海上放肆了一回。麦克墨菲以为,经过这件事之后,医院会把他放回劳改农场。护士长却在会议讨论中建议将他继续留在医院。

当麦克墨菲得知自己并非暂时留在精神病院,而是永远无法出去时,他萌生了逃跑的想法。当得知齐弗并非聋哑人之后,麦克墨菲提议齐弗和他一起逃出去。虽然齐弗对逃跑这件事并没有信心,他还是同意了麦克墨菲的建议。

在圣诞之夜,麦克墨菲趁护士下班后,贿赂了看守的护卫,带着病房里的几个人又唱歌又跳舞,将医院闹了个天翻地覆。为了满足比利对凯蒂的爱意,麦克墨菲安排他们住在了一个房间里。等待比利尽兴后,他准备带着比利一起逃跑。可惜,一场狂欢之后,所有人都喝醉了。

第二天,当护士长看到病房的一片狼藉之后,马上带着医院的护卫清理现场,并且询问真相。护士长看到了比利和凯蒂睡在一起,威胁比利说会把这件事告诉他妈妈,比利非常恐惧,说出了麦克墨菲的名字。比利一直恳求护士长,没有得到她的同意,后来情绪激动的比利被护卫带到了另外一个房间。当比利用碎玻璃割破了颈动脉后,麦克墨菲被护士长彻底激怒了。他用双手紧紧地扼住了护士长的脖子,想要把她掐死。最终,麦克墨菲被从他背部袭击的护卫打昏。

当病房里重新恢复秩序时,麦克墨菲却接受了惨无人道的治疗——额叶切除手术。当他重新回来后,原本正常的人变成了一个彻底的白痴。齐弗满心期待地走到麦克墨菲面前,想要叫醒他一起逃跑,却发现麦克墨菲已经不认识他了。内心充满悲伤和愤怒的齐弗用枕头闷死了麦克墨菲,然后抱起了沉重的饮水池,砸坏了医院的铁窗后,向着朝阳升起的方向走去。

电影赏析

《飞越疯人院》是一部于1975年在美国上映的电影,在该年度的奥斯卡颁奖礼上,它一举获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编剧本五项大奖,使得它成为美国电影史上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并且被称为“影视表演的必修课”。电影剧情中对当时社会现状的隐喻,对自由和制度的探讨,使得这部电影完全具备了社会学的研究价值。

在当时看来,这是一部明显讽刺当时政治现状和社会制度的影片,几十年后再看,仍然需要还原当时的社会背景。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接连爆发了反战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女权主义运动、性解放运动等一系列社会运动。这些运动引发了一股反对传统、反对秩序、反主流的文化思潮,这些思潮深深地影响了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其中包括电影原着小说的作者肯·克西和电影导演米洛斯·福曼。电影中的男主角麦克墨菲则将当时年轻人心中对狂野放任的想象,对自由执着追求的幻想和成为一个纯粹的反叛者的内心期待融为一体,成为一个典型的个人主义代表。

说到麦克墨菲其人,我们根本无法将他和“优秀青年”联系到一起,他可能是深夜偷走别人摩托车的家伙;可能是在街上调戏小妹妹的家伙;可能是整天在公寓里酗酒赌博,吵得邻居整夜无眠的家伙。对于这个人的一切行为来说,至多评价他是一个有点小聪明的混混。反过来说,混混就没有拥有自由的权利?混混就不应该像所有人一样接受人道的对待吗?

整个剧情中,麦克墨菲代表的个人自由和护士长代表的社会体制变成了根本对立的两面。麦克墨菲的到来让原本死气沉沉的病房变得充满欢笑和乐趣,而他的行为却惹恼了整日带着制度化表情的护士长。对麦克墨菲来说,他不过是在追求纯粹的自由。任何阻碍他、剥夺他自由的人他都要反对,因此他想尽各种办法,用聪明、具有说服力的口才和亲切感努力达到自己的目的。对护士长来说,麦克墨菲的一切举动都是对她权威制度的挑战。在她面无表情的叙述和生硬刻板的语调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真心为病人着想的护士,而是时时刻刻在维护制度、保持权威的管理者。

精神病院作为一个巨大的隐喻,既是代表一个制度全面的组织,也是代表一个法律健全的国家。在制度化的社会环境中,生活着像麦克墨菲一样追求个人自由的先驱者,也生活着像护士长一样坚决维护制度的保持者,游离在中间状态的那些人,比如自愿走入精神病院的中年男人、整日沉默不语的齐弗、感情受挫的比利,还有那个喊着“我很累”的人或者那位迈着凌乱舞步的舞者……这种人生百态的精彩呈现,是不是很像我们正常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呢?

在社会中,制度由约定俗成的社会文化和具有强制力的法律标准共同组成。那些与正统的观念冲突、不受社会主流文化认可的人就会被界定为“精神异常”或者“疯癫”。他们会被送入精神病院,接受“正统思想”的治疗,甚至遭受不公正的待遇。

福轲说:“精神病院是现代文明的重要一环。”其意义在于,现代人可以成为真正的上帝,判定一个人怎样才是正常人?什么样的人可以被剥夺自由?什么样的人可以像行尸走肉一般生存下去?然而,谁会有这样的资格呢?

我们能够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别人身上吗?

麦克墨菲对自由的向往是每一个正常人都有的,只有在精神病院生活了太久,思想被异化的那些病人才会觉得新奇。当我们从护士长的口中得知,除了麦克墨菲和另外两个人之外,所有人都是自愿住进精神病院的,顿时哑然失笑。原本的他们可能神经敏感,可能情绪易激动,可能生活受挫,但远远不是精神病人。可是,时间久了之后,他们竟然将外加的制度内化为自身的限制,安然地过着被约束、被管制的生活。甚至当麦克墨菲向齐弗提议逃跑时,他竟然会信心不足;当麦克墨菲承诺带比利一起走时,他竟然会说“我还没有准备好”。

就像邪教的信仰宣传一样,当事人将它作为外界事物时,会觉得备受折磨和限制;当他们已经将一切制度内化为一种习惯甚至是生活所需,摆脱这种信仰就会成为一种罪恶和逃脱。

齐弗举起水槽那一刻,象征着对制度的挑战和对桎梏的粉碎。然而,当齐弗迎着朝阳走向新生时,我们知道,病房里还有很多人正在昏昏欲睡。他们会因此而觉醒,走上寻找自由之路,还是继续过着规律的生活,在他人的意愿下生活下去?我们无从得知。

影片信息

中文片名:飞越疯人院

英文片名: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导演:米洛斯·福曼主演:杰克·尼科尔森,路易丝·弗莱彻

片长:133分钟

上映时间:197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