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结束后,阿甘因为在战场上救出了自己的战友而成为了战斗英雄。约翰逊总统授予他国会勋章。后来,阿甘作为乒乓球使者出访中国,参与了“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回国后,阿甘成为了电视明星,并且和当时最火的乐队主唱约翰·列侬一起参加电视采访。随后,他偶遇了曾经的上司泰勒上尉。阿甘决定亲自实现布巴的心愿——买一条捕虾船,他还找来泰勒上尉作他的大副。可惜,满腔热情的出海尝试却让他们一无所获。不久后,一场意外的龙卷风使得他们大赚了一笔,阿甘因此发了财,成为了百万富翁。
阿甘在母亲生病后,放弃了手中的名利,回到家乡做了一名割草工。珍妮也回来了,他们在一起过了一段轻松愉快的日子。珍妮不告而别后,阿甘穿上珍妮送的跑鞋,开始了持续三年的奔跑。三年中,他跑遍了美国的每一个角落。奔跑的途中,他还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追随者。直到有一天,他觉得累了,便决定返回家中。
后来,阿甘找到了生命垂危的珍妮和他们的儿子。陪她度过一段幸福的时光后,珍妮最终离开了他们,只剩下阿甘和儿子两人依偎着生活。
影片赏析
看过影片的人都会习惯性地给它下一个定义:这是一个励志的故事;这是一代美国人的成长缩影;这是一部震撼心灵的经典佳片……当然,更多人看到的不过是一个“傻子”的成长历程。在二战后特殊的政治背景下,导演将一个智商只有75的人放置在当时各种热门的历史事件、文化事件和商业事件中,呈现给观众一个充满爱与善良、真诚与执着的“傻子”。
也许会有人问,为什么一个傻子可以成为矫健的橄榄球队员?成为一名功勋累累的士兵?成为一个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一个影响全美国的奔跑者?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一个至死不渝的爱人?在很多人看来,要做成这些事情,恐怕只有聪明的头脑、高超的智慧和精心的规划才能做到。然而,阿甘在做这些事情时,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做好现在的事。因为他不够聪明,他整天都在跟人讲“妈妈说……”(mom said……),按照妈妈的嘱托做事;因为他的一根筋,他任何事情都不会多想,一次只做一件事,一次就做好一件事;因为他执着地坚持着从小的情谊,他从未放弃过对珍妮的爱;因为他对于名利、地位没有具体的概念,所以成就了他传奇性的人生。
这样看来,谁又能说聪明人一定比傻瓜过得好呢?聪明人就是因为太聪明了,凡事想得多、算计得多,当然,顾虑得也多、烦恼得也多。聪明人又是都聪明得过头了,世界在他们眼中纷繁复杂,充满想象力和诱惑力,因此聪明人的行为会受到情绪、环境和他人的影响,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
因此可以说,阿甘代表的是一种脚踏实地、认认真真活在当下的那种人。与阿甘相比,他的好朋友布巴整天计划着未来的生活,他想要退伍后回家买一条捕虾船,然后赚很多的钱,可是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会被战争永远留在了远方;他的上司泰勒上尉不堪忍受身体的残疾,回国后一直过着放纵的生活,他后悔自己没有光荣地死在战场上,整日诅咒着不公平的命运,他也不曾想到,自己会在一场龙卷风过后成为亿万富翁。就像影片中那句经典台词说的:“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个吃到的是什么味道。”(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nna get.)未来总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变数,与其像一个聪明人那般整日担忧、忙碌计划,还不如像阿甘一样,只想眼前的事,尽力做好当下的一切。既享受着当下的生活,又对未来抱有希望,这难道不是惬意的人生吗?
生命本身充满了许多的未知和不确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许此刻的你正在唾骂上帝,诅咒自己不公平的命运,下一刻便可和上帝和好,感谢生命中曾经遭遇过的一切。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盒属于自己的巧克力,其中的滋味,不管是好的、坏的、甜的、酸的,只有慢慢品尝后才会知道。
电影信息
中文片名:阿甘正传
英文片名:Forrest Gump
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
主演:汤姆·汉克斯,罗宾·莱特·潘
片长:142分钟
上映时间:1993年
自由就是摒弃一切——解读《搏击俱乐部》
剧情回顾
杰克是一家汽车公司的车祸调查员,他有着稳定的职业与收入,住在舒适的公寓里,享受着名牌和一切,算是一个物质非常富足的中产阶级。可是他又非常讨厌自己的生活。在失眠六个月后,他偶然地参加了一次睾丸癌治疗团体的聚会,回来后竟然不再失眠。为了能够更多地接触人群,能够在别人的痛苦经历中寻找宽慰,杰克开始奔忙在各种疾病治疗团体之间。虽然他什么病都没有。
在一次睾丸癌治疗团体的聚会上,杰克遇到了和他一样的玛拉。玛拉的存在让杰克觉得内心不安,于是他们约好分开参加活动。不明原因之下,杰克和玛拉一起逃离了活动现场,两人之间开始滋生感情。
在一次外出旅行中,杰克遇到了一个肥皂商人泰勒。两人提着相同的公事包,而且都有一个糟糕透顶的父亲。杰克回家后发现自己的公寓被炸毁了,于是他向泰勒求助。泰勒收留了杰克,让他住进了自己的家里。两人因此成为了好朋友。
在泰勒家里,泰勒突发奇想,于是他和杰克来了一次小型的搏击。一场互殴之后,虽然各自鼻青脸肿,但两个人都感觉非常痛快。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这项活动,杰克和泰勒决定成立一个“搏击俱乐部”,即在毫无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双方以互殴的形式搏击。参与其中的人把一切不快乐的情绪发泄出去,从而获得心理的快感。
随着参与的人越来越多,“搏击俱乐部”也发展成一个全国性的地下组织。泰勒被所有成员视为神只,对他的话言听计从。随后,泰勒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互殴,他开始煽动俱乐部成员破坏社会。成员们开始组织暴动,并且炸毁建筑物。杰克一直对泰勒的疯狂举动无法忍受,当他去阻止俱乐部成员的破坏行为时,他惊奇地发现,泰勒和他竟然是同一个人,也可以说,泰勒一直以来都是他想象出来的人物。在屡次阻止自己不成之后,他决定自我毁灭——只有杀死了杰克,泰勒才会随之消失。在一幢即将被毁灭的建筑当中,杰克和泰勒剧烈地争论着,杰克试图说服泰勒,停止俱乐部的一切行动,但是泰勒依然固执己见。无奈之下,杰克拿起了枪,对准了自己的脑袋。
轰然倒塌的巨大建筑掀起了浓烈的烟尘,在透明落地窗前,杰克牵起了玛拉的手对着冲天的火光说:“我们相遇的时候,正是我人生最诡异的时刻。”一切纠葛消失在毁灭中。
影片赏析
固执的大卫·芬奇一如既往地在电影中展现着他对黑色的偏好,黑色的背景、黑色的主题、黑色幽默。整部电影看下来,除了对暴力的深度解读,还充斥着大量的象征、隐喻、人格分裂与末世情绪。在残暴、血腥的情节之间,导演也在渐渐地揭示着影片的主旨——人性本恶。
弗洛伊德对于本我和自我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本我是马,自我是马车夫。马是驱动力,马车夫给马指方向。自我要驾驭本我,但马可能会不听话,双方就会僵持不下。”影片中的杰克和泰勒正是处在这种僵持不下的状态。杰克是自我的表现,他过着中年独身的生活,在社会上有体面的工作,住着高档的公寓,享受着物质丰富带来的快感。可是,他也有苦闷和难过的时候。在公司里,受到老板的欺压却不敢吭一声,想揍他却始终不敢动手;他频繁地买名牌家具,生活过度依赖物质而毫无节制;失眠六个月后只能通过聆听他人的痛苦解脱自己……在看似美好的表象之下,杰克面无表情,脸色苍白,整天惶惶不可终日。泰勒则以一个完全相反的方式呈现:他从事的行业本可以让他过上同样体面的中产阶级生活,泰勒偏偏住在烂房子里,穿着邋遢的衣服,整天都在讲脏话,诅咒父亲和上帝。
其实,这个全身散发着摒弃中产阶级价值观的泰勒,正是杰克的本我所在。在杰克身上,这两种人格同时存在,却在背道而驰的路上向前行进着。在主流的社会标准、价值观和艺术取向下生活的杰克,并没有体会到这种制度带来的快乐,于是他渴望解放,渴望能够摆脱各种道德的束缚,追求纯粹的自由。然而,他本身的怯懦让他只能委身在这样一个社会体系之下,压抑着自身的欲望,在消费主义弥漫的日子里渐渐失去存在的意义。于是,内心中所有的力量转向自身——他幻想出一个极具破坏性、反抗性的另一个自己,由他来完成自身所不能完成的事情,以达到内心的满足。
泰勒组织成立了“搏击俱乐部”,并且将其发展为规模宏大的地下组织。俱乐部成员将其看作新的上帝,对他的话言听计从,这既是杰克内心控制欲的释放,同时也让他的内心从懦弱走向强大。对于参加搏击的人来说,“搏击俱乐部”起到了像宗教团体和疾病治疗团体同样的慰藉作用,而且还给那些内心压抑、充满空虚和绝望的人提供了发泄的机会,正是如此,所有的成员才对泰勒产生了一种近乎宗教信仰的虔诚。
看到了杰克的人格分裂,那么之前所有离奇的事件也得到了解释。炸掉公寓的是杰克自己,和玛拉上床的是自己;指挥俱乐部成员四处破坏、甚至炸毁大楼的也是杰克自己。作为反抗的目的,他要获得真正内心的自由。自由的前提,就是毁灭一切,一切物质、一切道德规范、一切既成的枷锁和束缚。但是,毁灭真的能够带来自由吗?导演在影片的最后并没有给出他的答案。
当一幢大楼轰然倒下之后,代表本我的泰勒死去,代表自我的杰克牵起了玛拉的手。这是代表一切的反抗都是虚无,还是社会的约束战胜了原始的冲动?姑且放弃对终极答案徒劳无功的追寻,至少这部电影在提醒我们,在争取自由之前,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电影信息
中文片名:搏击俱乐部
英文片名:Fight Club
导演:大卫·芬奇
主演:布拉德·皮特,爱德华·诺顿
片长:139分钟
上映时间: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