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正为自己充实而忙碌的生活而感到自豪,商人却提议道:“我有个建议倒是可以改变你的生活。你可以每天多捕些鱼回来,这样你就可以攒下足够的钱去买一条大点的渔船。等你捕到了更多的鱼,赚到更多的钱,买了更多的渔船后,你就可以拥有一个捕鱼队。那时,你就可以将捕来的鱼直接卖给加工厂,而不是码头的那些鱼贩子。等你的捕鱼生意收获更多利润之后,你可以自己开一家罐头工厂。这样,你就可以控制整个行业,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然后你就可以离开这个渔村,搬到纽约那样的大城市居住。”
渔夫疑惑地问:“然后我要做些什么呢?”
商人继续为他规划道:“然后你可以让公司上市,将公司的股份卖给投资人,到那个时候,你就可以退休了。你可以找一个海边的渔村度假,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抓几条鱼回来,然后陪孩子们玩玩,再睡个午觉。黄昏时,还可以去喝点小酒,玩玩吉他。”
渔夫莫名其妙地看着商人,笑着说:“我现在已经是这样了呀!”
渔夫对自己生活的解释,充分地诠释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生活态度。商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人生,是为了金钱、为了利益、为了名利双收后的功成身退而活,渔夫则享受着此时的自在和惬意,自在游走,随性而活。
你为什么而活?我曾经向我身边的朋友们提出过这个问题。虽然他们对提出这一问题的我嗤之以鼻,我还是得到了各式各样的答案。“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要为了什么而活,我只是觉得,既然活着就好好活。因为你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因为我暂时不敢去死,所以尽管像大齿轮上一片微不足道的铁屑一样,
我依然要重复着悲催的生活。”“信念、未来,为了自己所追求的理想。”“为了责任,对家庭、亲人与社会的责任。”“你有什么想做的吗?有想保护的人吗?有想关心的事情吗?我正是为了这些而活!”也有人这样回答我说:“这个问题太形而上了,如果你想揣测男友对生活的态度,那大可不必用这种连哲学家都无法回答的问题来测试!”
在不同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身处在人生不同阶段的人,对自己的人生有着不同要求的人纷纷给出了他们心中的答案。然而,尽管我问过了很多人,对于这个人生的终极命题,我依旧在思考。或许,你也如同我一样,整日纠结在哲学家都无法完成的命题里,选择用一种形而上的态度来看待这个世界。
余华在《活着》中对“人为何而活”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这句话貌似过于抽象,并不能给人清晰的答案。然而,时间让我慢慢明白了这句话的深意。或许,活着只是活着而已,只是顺其自然的一种存在,并不一定要为“活着”这件事找到一个确切的理由,毕竟,它首先已经是一个既定的存在。就像不需要为了月亮为何圆缺而纠结,也无需为了庄稼为何生长而愁心。若能在这一既定的过程中做出些惊天地的大事,自当是一种幸运的赏赐,然而轻松惬意的一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经典的社会心理学实验
道德的起源
实验者将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的上头挂着一串香蕉。不过,这串香蕉挂在一个事先装好的自动装置上。实验者一旦发现有猴子去拿香蕉,就会马上向笼子喷水,使得五只猴子浑身都变湿。
一开始,有一只猴子想去拿香蕉,结果实验者向笼子里喷水,每只猴子都被淋湿了。另外几只猴子尝试后,也都是同样的结果。于是,猴子中间存在了一个默认的事实:不能去拿香蕉,否则所有人都会被水喷到。
后来,实验者释放了其中一只猴子,放进了一只新猴子A。这只猴子A一看到香蕉就本能地想要去拿,结果,它被另外四只猴子揍了一顿。因为那四只猴子知道,它去拿香蕉,一定会害得它们被水淋湿,于是动用武力制止了猴子A的行为。猴子A反复尝试了几次后,一直都被另外的四只猴子打,最后放弃了拿香蕉的想法。
这一次,实验者将另外一只原本存在的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B。这只猴子B进入笼子之后,和猴子A的反应一样——立刻去拿香蕉。当然,情况就像之前的一样,其他四只猴子也揍了猴子B。而且,之前多次挨打的猴子A下手最重。猴子B和猴子A一样,反复尝试了几次却依旧被打之后,它也就放弃了拿香蕉的想法。
实验者陆陆续续地换走了笼子里最初的五只猴子,全都换成了新猴子。可是,大家都不敢去拿香蕉了,它们其实并不知道为什么不可以拿香蕉,只知道拿香蕉就一定会被揍一顿。这就是道德的起源。
阶级的起源
实验者继续着这个实验,只是这一次他们更改了喷水装置。实验者一旦观察到有猴子去拿香蕉,马上就会用水喷那只拿香蕉的猴子,只喷一只,而不是全部。然后,实验者释放了其中一只猴子,换进去一只猴子C。不同以往的是,这只猴子C长得体格健壮,孔武有力。猴子C进入笼子之后的第一反应也是去拿香蕉,一如之前的情景,其他四只猴子也会走上前来,想要揍猴子C一顿。不过,这四只猴子没有想到,猴子C非但没有被打,反过来还打了它们一顿。猴子C无人能够阻止,于是它顺利地拿到了香蕉,当然,它的全身都被淋湿了。
猴子C一边顶着湿答答的毛发,一边吃着香蕉,心中非常开心。另外四只猴子虽然没有拿到香蕉,可是它们也很开心,至少自己没有被淋湿。后来,猴子C多次去拿香蕉,多次被淋湿,他就用武力要求最弱小的猴子A去拿香蕉。猴子A害怕被猴子C痛打,只好去拿香蕉,然后自己被淋湿。在一边观察的三只猴子过得没有猴子C愉快,但是至少比猴子A开心,这就叫作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于是,笼子中的五只猴子就产生了三个阶级:拿香蕉的猴子;吃香蕉的猴子;在一旁围观的猴子。阶级随着道德就这样产生了。
愚人的幸福——解读《阿甘正传》
剧情回顾
电影的第一个镜头,是一根在天空中翻飞的羽毛。它趁着风势自在地飘动着,飘过树枝,飘过人群,最后落在故事的主人公阿甘的脚下。此时,他正坐在一个长椅上等待公交车的到来。他将飘落的羽毛捡起,夹在了一本书中,然后开始向坐在他旁边的路人讲述他多年来的人生历程。
二战后,阿甘出生在美国南部阿拉巴马州的一个小镇。他出生后双腿无法正常走路,直到进入小学还需要带着矫正器行走。不仅如此,阿甘的智商只有75,处在弱智的边缘。面对这样一个孩子,阿甘的妈妈并没有放弃他,而是通过各种方法,希望阿甘能够像正常的孩子一样生活。她时常告诉阿甘:“相信自己,你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
进入学校后,阿甘认识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女孩——珍妮。阿甘和珍妮成为了好朋友,他们每天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一起分享各自家中的故事。阿甘知道珍妮的父亲经常虐待她后,他便开始时刻保护着珍妮。有一次,他们遭遇一群流氓的挑衅,惹火烧身的阿甘无计可施,最后在珍妮的鼓励下,开始奔跑起来。好像是上帝对这个弱智儿童的眷顾一般,阿甘带着矫正器踉踉跄跄地跑起来后,很快就健步如飞,将身后的流氓甩得远远的。凭借一双健壮的飞毛腿,阿甘跑进了大学,跑进了橄榄球的赛场,并且成为球场上最擅长奔跑的球员。为此,他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
大学毕业后阿甘选择了参军。在军队里,因为他的头脑简单,品格正直而成为教官最欣赏的士兵。其实,他并没有使用任何使自己出色的技巧,他只是刻板地服从一切命令,做任何长官要求他做的事。正是这种简单的服从,让阿甘在任何科目中都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期的士兵中,阿甘认识了一个叫布巴的朋友,并和他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与此同时,珍妮因为为杂志拍摄裸照而被学校开除,开始做起了裸体歌手。珍妮的生活圈子混乱而复杂,还会经常受到色狼的纠缠。有一次,阿甘去找珍妮,碰巧遇到她正在被一个陌生男人纠缠,阿甘帮助珍妮摆脱了困境,珍妮却说:“你不可能永远保护我!”得知阿甘即将前往越南战场,珍妮嘱咐阿甘说:“遇到危险就赶紧跑!”
战争非常残酷,每天都会有人失去生命。因此,阿甘的上司泰勒上尉告诉士兵说:“战场上的原则,就是保护好双脚,并且不能愚蠢。”在战场上,阿甘的好友布巴仍然对他的捕虾梦想念念不忘,并且已经做好计划——退伍后,他会买一条捕虾船,并且聘请阿甘作他的大副。有一次,阿甘所在的小队遇到了偷袭,阿甘听从了珍妮的嘱托,大步跑开逃离了危险。当他到达安全地带时才发现,只有他一个人逃脱了敌人的包围。于是,阿甘又返回丛林中,依次救出了受伤的战友和奄奄一息的布巴。最后,布巴因为受伤过重死在了战场上,阿甘也被敌人的子弹射中了屁股,而同样被阿甘救出的泰勒上尉却被截去了双腿。疗养期间,阿甘学会了打乒乓球,很快便技艺纯熟,甚至开始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