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心理自助
17543200000026

第26章 生命的救赎(4)

第一,校方应该加强大学生心理卫生教育。心理因素是导致大学生自杀行为的最主要因素,校方应该在大学生中进行各种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达到有效预防自杀行为的目的。比如,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课程,介绍相关心理知识,包括大学生心理特征、心理咨询等。帮助大学生了解、掌握人格顺应与情绪调控的基本规律和有效方式,传授一些心理适应技巧,尤其是情绪和压力的调节和释放技巧,使其更为关注自身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其应对挫折的承受力和耐力。

第二,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环境。校方应当大力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开展各类学术活动,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可以针对顺应人格发展和情绪调控,积极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环境:

1.给学生们提供一些表达和传递健康情绪的机会,使其不良情绪有个发泄的途径;

2.为其创造认识和了解社会复杂性的机会,增强其心理耐挫力;

3.建立并强化其健康心理防御机制,教会其自我保护的正确方式;

4.定期开展生命教育课或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可以通过讲述与生命相关的故事,让大家认识到生命的珍贵,轻视和轻易结束自己的生命,是对父母与其自身极度不负责的表现;

5.积极开办各类讲座,要求大学生参与讨论。该类讲座主要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情感挫折、恋爱关系、就业问题等方面进行宣讲和讨论,为大学生们解答心中的困惑。

第三,开设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大学生摆脱各种心理困扰,避免负面情绪的长期积压。如果有心理困扰的大学生具备寻求心理咨询的意识,就能够解决很多潜在问题。教育者在平时的教导中要强化大学生勇于面对心理问题和敢于接受心理疏导的意识,即便是出现了自杀的念头,只要及时咨询、寻求帮助,通过心理治疗也能够帮助其消除自杀的念头。最终通过系统的治疗,恢复心理健康。

第四,预防自杀工作是一场持久战。大学生自杀预防工作重在坚持。心理学家建议,校方可以委任心理学专业工作者或者是接受过心理培训的教师,承担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档案的任务,从大学生的智能、情商、人格特征、气质类型等方面加以观测,最好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建立档案,定期、持续观察并记录大学生行为和心理发展问题,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进行心理测试,在严格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及时对存在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避免悲剧发生。

第四节 中国式自杀高危人群

一、案例

案例一:

中国式自杀汇总:

2007年6月19日,在辽宁沈阳有一位年龄约在44岁左右的妇女企图在自家楼房上跳楼自杀,被赶到现场的营救人员救下。据了解,该妇女因为患有癌症,家里无力承担巨额医疗费,从而产生轻生的念头。

2008年3月份,在河南郑州有一位中年妇女坐在高压电线上试图自杀,在紧急赶到现场的警方的耐心劝说下放弃了自杀。而她自杀的原因是因为家庭土地纠纷。

2009年7月7日,在四川成都有一名男子把两岁左右的女儿倒挂在八楼的窗户外面,自己准备抱着女儿一起跳楼,所幸的是被及时赶来的营救人员成功救下。该男子因吸食毒品导致家庭破裂,一时想不开,就想和女儿一起自杀。

2010年8月9日,在安徽合肥某小区,一位患有精神疾病的中年妇女站在11层大楼上跳了下去,但幸运的是,她最终坠落在营救人员安置好的救生气垫上了,没有生命危险。

2011年5月17日,在吉林长春,一名22岁、身穿婚纱的年轻女子坐在七楼的窗沿上,试图自杀。而女子自杀的原因是感情受挫,和她相恋四年的男友在结婚前夕提出了分手,万念俱灰的她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发现该女子自杀后,社区积极组织营救,女子最终被成功救下。

2012年5月10日,在广州杨箕村,村民李某因为房屋拆迁的问题,一时想不开,跳楼身亡,她的儿子也因没有及时救下母亲而几欲轻生。

2012年8月14日,在广东湛江,有一位轻生妇女因为家庭纠纷而亲手杀害了自己的侄子,事后她爬上天台,试图自杀,随后亲属及营救人员纷纷劝说,但该女子执意要自杀。最后,一名营救人员借机抱住其大腿,其家属也纷纷上前营救,女子最终被成功救下。

2012年10月8日,在湖北武汉,有一个中年男子因经济纠纷而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并骑在大桥的护栏上,试图跳江自杀。后来被及时赶到现场的营救人员救了下来。

2013年2月27日,也是在湖北武汉的长江大桥上,两位年轻人先后跳江自杀,警方接到报警后立即展开搜索,但二人生存的希望渺茫。

2013年4月18日,在山东青岛,有一位中年妇女准备从自家的窗口跳楼自杀,现场的亲人和营救人员劝说无效,后来她果断地从楼上纵身跳下,就在跳下的瞬间,屋内的丈夫用力抓住了她,营救人员也趁机死死地抓住了她的胳膊,楼下的一名邻居也使劲拖住了该妇女的双脚。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该妇女被成功解救。

2013年5月27日,在陕西西安,一名男子全身上下只穿了一条短裤,他坐在电线杆上试图自杀,经及时赶到现场的民警劝说,男子愿意放弃自杀,但在爬下电线杆的途中,男子反悔了。后来,在其同乡的竭力安慰和劝解下,男子最终爬下电线杆并放弃了自杀。

案例二:

李某在19岁时就与丈夫结婚生子了,一起生活在一个小村庄里,丈夫是歌手,二人的生活一度幸福美满。但是,农村的日子并不怎么好过,结婚之后,他们渐渐感到生活的重压,丈夫为了养家糊口,也放弃了唱歌而专心务农。可日子依旧过得紧巴巴的,时常揭不开锅。后来,男方的父母相继生病,二人不但要养活两个孩子,还要负担两位老人的医药费,李某逐渐感到生活失去了希望。

在李某自杀的前几天,她和几个邻居在一起打麻将。临近中午时,李某因为玩得起劲而忘记了要为丈夫和孩子做饭,等到想起来的时候已经晚了。丈夫回家后非常生气,说了句让李某去死的气话。李某当即抓起窗台上的那瓶农药,毫不犹豫地喝了下去,然后平静地躺在床上等死。丈夫发现后立马将她送到了距离家仅有15分钟距离的小医院,经过医生的及时处理,李某脱离了危险。醒来后,李某还在念叨:我是真的想去死的。

第二天,李某就出院回家了。丈夫对她更好了,邻居们也纷纷送来了祝福和糖果。但李某知道,自杀并没有让她的生活出现任何实质性的改变,他们依然要过着经常揭不开锅的日子;而谈及她当初的自杀行为,李某说,农药真的很难喝,在医院的日子也不好受,更重要的是,自杀最对不起的是两个孩子,她不该那么意气用事和冲动。

事实上,李某的自杀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医院就在她家的附近。而且,她只知道自己自杀是因为感到生活没有了希望,却并不明白,自杀行为的产生是源自长期压抑的心理环境,和丈夫的争吵只是一根导火索。

二、中国式自杀高发人群为农村妇女

有资料统计,在全世界每年100万自杀身亡的人群中,超过四分之一是来自于中国。我国平均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另有200万人自杀未遂。这就相当于平均两分钟就有一个人自杀身亡。不过,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农村平均每年有303047人属于自杀身亡。

其中,农村妇女高达173230人,在每10万农村妇女中就有38.77人死于自杀;而在城市中,每10万妇女中有10.65人自杀身亡。这就意味着在我国,农村妇女的自杀率要远远高于城市妇女的自杀率,同时也高于城市男性与农村男性的自杀率。可以说,农村妇女是我国自杀的高发人群。

心理学家认为,农村妇女自杀率偏高的原因主要包括伦理、经济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原因。研究还发现,在自杀的农村妇女中,受教育程度、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家暴等因素也在其中起着不小的作用。可以说,生活中的应激事件是主要导火索,比如夫妻感情破裂、争吵、打架等,有些农村妇女会在一气之下做出自杀的极端行为。

心理学家经研究发现,容易出现自杀倾向或行为的农村妇女一般都具有下列人格特征:

一是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型,遇到突发事件容易大喜大悲,经常因一念之差而做出错误决定;

二是多愁善感,有抑郁人格,依赖性比较强,缺乏决断力,不堪忍受压力和挫折,遇事容易冲动,常以自我为中心,嫉妒心强,善于展示自己的躯体不适感和情绪上的问题。有时候也会在某种特定场合表现出自己的消极言行;

三是心态消极型,对人对事常持消极心态,喜欢从阴暗面观察事物,对负面事件感到焦虑不安,缺乏自我纠错能力,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就喜欢以死作为威胁。

以上三类人格的心理特征均容易引发自杀行为,而其早年的成长环境和后天所接受的教育是造成以上三类人格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农村妇女性格内向,社交圈狭窄,自我封闭意识强烈,对环境的适应力低下,心理耐挫力差,甚至患有抑郁和自闭症等心理疾病,这些都非常容易引发自杀行为。

三、中国农村妇女自杀行为的预防对策

一方面,加强中国农村妇女的心理救援工作,帮助她们走出自杀的误区。事实上,正如案例中的李某,自杀未遂后才后悔自己当初的冲动行为,很多农村妇女在实施自杀行为之后,都曾后悔过。她们有的被幸运地救下,而有的就只能彻底离开世界。

这种“冲动”的自杀行为实际上是农村妇女自杀事件最为普遍和主要的特征。无论是柔和温顺的女子,还是性情刚烈的女子,在特定事件的刺激之下,往往会在一气之下或万念俱灰的时候想到自杀。她们也许只是为了和丈夫或家人赌气,或者是为了威胁一下对方而选择自杀。殊不知,这种“冲动”式的自杀在给家人和社会带来冲击的同时,其实是以自己的性命为代价的!

可见,加强农村妇女的思想和心理教育迫在眉睫,定期、及时的心理辅导和救援工作是遏制其自杀行为的有效手段。心理学家建议,农村妇女应当重视心理健康,同时当地的政府机关和村委会也要积极行动起来,组织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对当地妇女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引导她们正确认识自身的心理状况,帮助她们答疑解惑,对有心理障碍的妇女要及时给予治疗,对有自杀倾向的妇女给予更多的心理关注,带领她们走出自杀的心理误区;并通过心理辅导和教育工作,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提高其心理承受力。

另一方面,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普及力度,提高农村妇女的思想文化素质。其实,在当今社会的农村地区,依旧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认为女孩子读书没有大的用处等。正是这样的思想导致大多数生活在农村的女人们缺乏自我认知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她们要么无法接受完整的、正规的义务教育,要么从未踏进校园的大门。因此她们在面对难题或感到绝望时,只会采取最为偏激的手段来解决。如果提高了农村妇女的思想文化素质,强化了心理健康意识,她们就知道运用知识去武装自己的大脑,尝试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