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心理自助
17543200000002

第2章 不良情绪管理(1)

健康而稳定的心理素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而不良情绪无疑是最大的干扰者之一。对于情绪,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它的种种不好,但事实上,情绪的奇妙就在于人们如何去看待和管理。你知道一个人的哀伤会为其带来什么吗?怎样看待难过,它才会由一种负面情绪转化为另外一种积极的能量呢?你知道当你被焦虑感和恐惧感控制的时候,其实那是你自己所做的选择吗?你相信愤怒也会爆发出正能量吗?无助感令你抓狂,罪恶感使你无助,你知道如何彻底消除无助感和罪恶感吗?下面就带着这些疑问,翻开本书的第一章吧!

第一节 哀伤和难过的力量

一、案例

娜娜是一只美丽可爱的小猫,美琪是它的主人。在娜娜八个月大的时候就来到了美琪的身边,那时美琪一个人在广州打工,刚毕业没多久的她就发现了生活的巨大变化,同学、朋友渐渐都疏远了,她一度感到悲凉。是这只叫娜娜的小猫给了她一些安慰,在很多个独自下班回家的夜晚,娜娜都是房间里唯一肯等着她的伙伴。

后来美琪搬家了,娜娜也有了个玩伴,是邻居家的小白猫阿达,主人是一个长相帅气的IT工程师。再后来,娜娜和阿达经常一块溜达,工程师说:“它俩一定是恋爱了。要不我们也恋爱吧!”美琪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但从此之后,俩人就经常一起出门,逛夜市。

五年之后,娜娜成了一只可爱的大猫,美琪搬家了,带走了娜娜,阿达还留在工程师的身边。那天工程师笑着送走了美琪,他说:“其实我家阿达是从小就被去了势的,所以他这辈子都做不了一只真正的猫了。”美琪假装不在意的样子:“我说呢。以后我们还是好朋友吧?”工程师点点头。

离开了工程师,美琪居然没有难过,因为在她心里,除了父母,娜娜才是她永远的亲密伙伴。倒是娜娜看起来好像很忧郁的样子,不像以前那么爱闹了。美琪重新过上了“独行侠”的生活,此时,她也成了酒店人事部门主管。两年后,美琪发现娜娜经常独自蹲在小窝旁边,四处张望。有时候还会在屋子里慢慢地踱着步子,看上去像一个年迈的老人。

美琪抱着娜娜去了医院,兽医的诊断结果是,娜娜失明了。美琪跑遍了整个城市,找到了最有名的宠物眼科专家,希望帮助娜娜恢复视力。医生给美琪开了药,说是很灵,给猫拌在饭里,按时服用就行。一年之后,娜娜果然又是活蹦乱跳的了,美琪高兴坏了,还特地给娜娜举办了一个派对。

但是好景不长,半年之后,娜娜开始整天不吃饭、不喝水,还时不时地发出几声哀鸣。它的舌头因为太久没有进食已经干燥了。兽医诊断后说猫得了癌症,已经没救了,并建议美琪将娜娜留在医院。美琪走后,医生就用一针注射,结束了娜娜的痛苦。

但从兽医院出来之后的美琪似乎也开始和娜娜一样了,她没有任何食欲,请了长假,整天待在家里不想见人;每天夜里都难以入眠,时不时地还号啕大哭一番。这样持续了几个月后,美琪决定去找心理医生。在医生的心理疏导之下,美琪经过一年之久才渐渐好转。

后来,经家里人介绍,美琪认识了一个摄影师,他们经常在假期一起外出摄影、旅行,美琪曾经闭锁的心开始慢慢打开,曾经一度不愿接受任何人的她也在慢慢学习如何去关爱别人。不久之后,美琪就与摄影师结婚了,生活出乎意料地美好,她感叹,因为自己曾经的封闭错过了多少美好的事物啊!她说,要感谢娜娜,是娜娜带给她的哀伤让她学会如何处理情绪,如何去适应周遭千变万化的环境。所以,她再也不会去害怕或者拒绝生活中的难过与哀伤了。

二、哀伤与难过的力量

每一个甜蜜的开始都避免不了一个哀伤的结局,即便中间有美好。美琪和娜娜的故事也许很多人都曾经有过,我们或许也有类似的情绪经历,由最初的难过到哀伤,再到后来的治愈,这其实是一种很普遍的情绪体验过程,只不过每个人持续的时间不同而已。

生活中,我们会因为失去而难过,因为受到冷落而痛苦,因为生离死别而哀伤……有的人甚至连短暂的分别都接受不了。其实,仔细想想,很多事情有开始就有结束,有悲伤也有成长,你在得到的同时总会失去,有顺利的时候也会有不顺的时候,这个世界需要我们用一双辩证的眼睛去审视。

同样,难过与哀伤的情绪在给人们带来悲痛的同时,也在磨炼着人的意志力和适应力,这就是心灵的力量,也是负面情绪转化的积极力量。心理学家认为,情绪具有转化作用。难过的情绪经常会和其他的情绪联系在一起,比如愤怒、害怕、羞耻、内疚等,但这些情绪并不完全就是坏的。当一个人在难过的时候,他很可能会很认真地去做一件事情,很珍惜眼前的机会,甚至开始去改变他以往的态度,去努力适应困境并尝试改变现状,这就是难过转化而成的力量。

难过是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我们难过,是因为我们还有羞耻心和责任心,还有怜悯心和内疚感。这会促使我们更加珍惜现有的一切机会,否则难过就会成为一种单纯的负面情绪而对人的心理和生理造成伤害。这就需要我们找到自己难过的理由是什么,被老板炒鱿鱼了、被朋友欺骗了,为什么会难过?因为我们的责任感失去了表现的机会,我们对友情的忠诚失去了价值。

所以,责任感和忠诚是我们内在的宝贵财富,我们难过可以,但难过以后还是要去寻找表现责任感和付出忠诚的地方,比以前更努力上进,更加有责任心,更加珍惜朋友之间的友情,用一个全新的姿态去迎接全新的事物。久而久之,我们就不会再难过了。

哀伤和难过的联系很紧密,可以说难过只是哀伤的初期,当难过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转变为哀伤。最为常见的例子就是挚爱之人或事物的离去,案例中的美琪其实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娜娜的离去令她陷入难过的情绪之中,然后变成哀伤,以至于不愿见任何人。但最后的情绪转化是向正面发展的,她开始意识到力量的存在,感悟到生活的真谛,千变万化的世界总是需要人去适应,而不是世界来适应我们。

所以,活着的时候就应该好好活着,调整心态,一切的情绪变化都不要去刻意控制和压抑,自然发泄,适可而止。面对失去,如果说哀伤和难过没有用,是不对的,因为它们确实很有用,但需要掌控一个度,也就是适可而止。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哀伤过度会导致心理问题,也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与其如此,还不如将它们转化成另外一种力量,在悲痛中学会坚强。所以,当我们再次遭到难过和哀伤情绪的困扰时,不妨提醒自己:我为我今天的难过和哀伤感到开心,因为我还可以做得更好,更好地去适应这个千变万化的社会,最终迎来美好的生活。

第二节 别被焦虑和恐惧操控

一、案例

小周是2009年从四川某警校毕业的,后来被分配到农村地区的派出所工作。三年之后,他开始单独处理一些比较复杂的治安案件。有一次,小周在处理一起治安案件的时候,遇到了一些困难。当时村里的群众因为受到个别不法分子的挑唆,对当地民警进行公然辱骂和围攻,还有好几个民警被打伤了,警方发出最后通牒,但依旧不能控制群众激烈的情绪反应。而小周,作为该派出所的主要负责人,看到这种情况时,脑海里一片空白,只是愣愣地站在原地不动,不知所措。大概十几分钟之后,小周才如梦初醒,浑身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透了。

这次事件之后,小周就对办案产生了心理阴影,每当轮到他值班时,一听到报警的电话铃声响起来,他就像看到炸弹爆炸一样,顿时紧张万分,陷入恐惧状态,迟迟都不敢接听电话,害怕再有案件发生。随后的大半年里,小周几乎每天都处在焦虑之中,害怕这个,害怕那个,对报警的电话铃声尤其敏感。每当快要轮到自己值班时,他都会在前一天就感到紧张和恐惧。

由于长期被这种焦虑和恐惧的情绪困扰,小周担心自己患上了心理疾病,就找到了心理医生进行咨询。

心理医生听了小周的自述,并在一系列对话之后初步诊断,小周是因为产生了恐惧心理,神经过度紧绷,造成持续性焦虑,需要进行心理调适。

其实,任何人一旦想象到危险情境或自己不能应付的情况时,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焦虑和恐惧情绪,这是一种正常反应。适当的心理紧张有助于帮助人们集中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但如果过度紧张,就成了焦虑和恐惧了。这是不良情绪,属于过度的情绪体验,需要及时调整心理,防止情绪进一步恶化。小周之所以害怕出警,内心焦虑,一方面是因为他所工作的地方要求高,工作突发性过强,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小周的心理素质不佳,极度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

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人对他周围的环境能够做出合理解释和评估的时候,就不会出现焦虑或恐惧心理;而一旦对周围环境难以做出解释和评估时,焦虑和恐惧的情绪便会产生。小周正是因为无法对报警事件做出准确的评估和判断,才会出现情绪问题。

而当一个人缺乏自信心时,同样会导致以上局面的出现,不但难以对周围环境做出解释和评估,同时也抱有过高的期望值,担心和害怕自己的行为会遭到别人的拒绝或耻笑。这样一来,即便尽力去做了,还是会因为患得患失而产生自卑感,加上以往失败经历的作用,焦虑和恐惧就产生了。

针对小周的情况,心理医生给了他几条建议:

1.保持良好心态,顺其自然。对于出警之前的紧张情绪不要过分在意,把目标放在眼前该做的事情上,这就需要当事人在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后,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千万不要试图掩饰,将长处一并抹杀,这样只会加剧焦虑和恐惧情绪的恶化。要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顺其自然,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不良情绪就会慢慢消失。

2.接受焦虑和恐惧。克服焦虑和恐惧情绪的最好办法是经历,即让自己置身于这种情绪体验之中,多次尝试体验之后,便能够慢慢克服恐惧感。这种方法也叫暴露疗法,心理医生建议小周多参加一些警务实践工作,在实践中慢慢适应;多接触各种类型的案件,见多识广,自然就不会有过多的担忧了。

3.采用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又叫交互抑制法,也就是通过诱导当事人暴露在引起自己心理焦虑和恐惧的情境下,再借助心理放松疗法进行治疗,直到消除这种情绪体验。心理医生建议小周针对出警工作中所惧怕的某种情境,首先把自己出警活动中遇到的恐惧对象,按照恐惧的程度由轻到重依次排序,分别想象着自己正在身临其境,一旦出现恐惧就立即停止想象,做全身放松运动。反复尝试训练,将想象和放松交替着进行,直到对该情境不再惧怕为止。小周还可以在出警中跟随比较有经验的老民警,在现场进行抓捕训练,逐步达到治愈恐惧以及焦虑的目标。

4.平时要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这也是提升自信心的途径,民警的工作任务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发生了变化,综合素质不仅仅是知识,更包括实践能力和心理素质。随机性、突发性等工作特点需要民警具备十分强大的心理素质,去适应环境和应对问题。所以,心理医生建议小周,有必要学习一些公安业务知识以及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加强情绪调适,提高工作效率。

二、焦虑和恐惧源自人的选择

事实上,小周的例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比如有的人会因为上班路上车子坏在半路而焦虑,经历过一次中途抛锚之后的人会特别惧怕再次遇到类似的情况,于是每次坐车时都胆战心惊的。车子只要一停下来,他就认为是车子坏掉了,整个途中他都神经紧绷,过度焦虑,严重时还会出现和小周类似的情况。

这种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内心体验导致焦虑和恐惧,于是每天都是充满危险的。而如果我们反过来想想,是不是每天你所焦虑和恐惧的情况都会发生呢?不是的,是你自己选择了焦虑,选择了恐惧感,而不相信安全;如果你选择相信,选择平和,那你就会舒服很多,而那些不好的情况也根本不会发生。所以,这种情况说是庸人自扰,杞人忧天,一点儿也不为过。

可见,不管是焦虑还是恐惧,都是自找的,是自己选择的。如果感到不安、紧张,往往是越想越不安,越想越紧张,这对事情的结局一点好处都没有,反倒徒增了很多负面情绪的困扰。一个人如果顾虑太多,想得太多,那就很难做大事;反之,如果什么都不顾虑,也注定做不成事情,适度的紧张感和担忧也有好处,应当适可而止,不然过了这个度就会走向负面,难以正常生活和工作。

我们害怕失去,害怕受到伤害,害怕受到排斥和挤兑,还害怕遭遇意外,然后渐渐演变为恐惧,越恐惧,内心就越焦虑,但是很多事情害怕是没有用的。工作上的表现优劣,我们可以控制,要想更好的表现就要努力,而别人的思想和看法、别人的选择和好恶,甚至天灾人祸,都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所以,焦虑和恐惧的存在无可厚非,但我们要学会让自己不受它们的控制,学会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

要学会“轻得失”。一个人如果过分看重得失,那他就会陷入焦虑和恐惧之中,为尚未到来的结果惴惴不安,害怕失败,害怕被人瞧不起,害怕损失太多,或者在得知结果的时候想,如果当初如何,结果会不会更好。这就是过分看重得失导致的焦虑和恐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