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17542900000006

第6章 提问环节——让我们走进未知的心理世界(5)

神经科学家已经证实,压力应当包括愤怒、焦虑、悲伤、自我否定等负面的情绪,促使大脑出现寻求“肯定”的状态,于是随着压力的不断增大,这种寻求“肯定”的渴望就会越来越强烈。比如,一个改邪归正后的扒手在与家人或朋友发生摩擦时,甚至只是回忆起,那么,在他的大脑中就开始极度需要这种“肯定”,并确信只有这样才是唯一能够使自己快乐起来的方式;此时大脑还会释放出压力荷尔蒙,大大提高多巴胺神经元的兴奋度,这种兴奋意味着,在他面前所有的诱惑都比平时更加难以抵抗。

也有经济学家对类似现象做了研究,发现那些原本就对自己的经济能力感到担忧的女性,往往会选择通过疯狂购物来排遣内心的焦虑和不安。为什么会是购物?这不是加重了她们的经济负担吗?焦虑情绪最终无法得到彻底缓解。但是大脑认为,这是使她暂时获得快乐的最佳途径。

当一个正在减肥中的人经过长期的努力依旧没有明显效果时,他们会感到挫败和自卑,而这些人往往很难继续坚持,而是再次回到以前的生活状态,用暴饮暴食来抚慰自己的情绪;而一个患有拖延症的人面对远远落后的进度时,他感到极度焦虑不安,这种焦虑的情绪会促使他继续拖延,而不是奋起直追。在无数个案例中,压力总是会摧毁自控力。

可见,过度的压力确实会严重损害存在于大脑之中的高级执行区域的特有功能。美国心理学家协会调查发现,缓解压力最为常见的方法就是激活大脑的“奖励”系统,由此使大脑感受到被肯定的快乐,比如吃东西、抽烟、购物、打游戏等。

耶鲁大学教授做过一项动物测试,研究表明,在紧张的状态下,前额叶皮层中的神经元信号发生改变,会快速切断前额叶皮层的功能。而与此相反的是,大脑深处的区域会在这个时候发挥更为强大的控制力,多巴胺被传送到大脑深处的一系列结构之中,并调节着人们的日常欲望、情绪以及运动反应等。这会让我们在做某件事情时不至于出现意外,但同时也会让我们对一些喜欢的事物上瘾。

前额叶皮层通过一种锥形细胞组成的庞大的内部网络来实现其功能,与其距离较远的大脑区域相连接。由压力引起的应激反应会促使前额叶皮层功能减弱,甚至关闭,也就是说,当大量的神经递质或应激激素刺激到神经元时,会促使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发生中断,抑制神经元的活性。

我们的大脑高级功能被抑制时,原始的神经回路就会在危险的时候及时站出来制止,或者让危险中的人们快速逃走。这就好比人们在面对迎面飞速而来的轿车时,本能地躲到路边一样。但专家指出,假如人们长期处在这样的状态下,前额叶皮层的功能会逐渐减弱,严重影响人体机能。

现代社会,持续不断的压力给年轻人带来超乎寻常的心理重压,逻辑思维减弱,甚至丧失,当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人际关系处理不好,文稿写不出来,演讲失败,或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工作任务时,情绪上的一系列负面效应就会接踵而至,郁闷、紧张、憋屈、思维停顿、焦虑、抓狂,甚至抱头痛哭、大声尖叫等。

实际上,寻求心灵解脱和追求快乐原本就是一种很正常并且健康的生存机制,可是当得到这种快乐和解脱之后,人们还是会陷入无休止的恶性循环之中。美国心理学家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做了一项关于压力的实验,结果发现,那些被认为最常用的解压方式恰巧是当事人觉得最没有效果的。那些选择在情绪焦虑时吃东西的人,只有16%的人觉得有效;女性在感到抑郁时吃巧克力,这也是她们用来解压的重要途径,但事实证明,她们在吃完巧克力之后产生的罪恶感更加强烈。

面对这种情况,科学家为了保持神经控制中心的平稳运行设计了一些方案,并提出在大脑从“思考型”向“反射型”退化的思维模式中寻找治疗应激障碍的有效方法。研究证明,那些服过兵役或接受过急救训练的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求生必需的反应,也就是说,这类训练可以让大脑深处的一系列神经结构(也叫做基底神经节)或其他的大脑结构学会求生的自发反应;动物实验还表明,小动物们如果在青春期就能够从容面对一般性压力,那么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往往就能处理好各类压力;而在针对人类的研究中,发现小孩子如果在压力中不断感到挫败,那么他们在长大之后对压力就会格外的敏感,在负面情绪的干扰下就很容易难以自拔;那些政治家如果在听众面前从容不迫,那么当他们公开做演讲时就会很兴奋,但其他人往往会感到惶恐不安,甚至脑袋一片空白。

科学家们分析出几种治疗手段,比如一种叫哌唑嗪的药物,它本来用于治疗高血压,可以阻止去甲肾上腺素的负面影响,科学家正在用于测试,成功后或许能够用来防治嗜酒后的强迫购物症。近期,美国耶鲁大学雪莉·麦基做了一项研究,发现胍法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压力带来的反应。胍法辛是另外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它可以使前额叶皮层神经网络的功能加强,帮助那些在压力状态下产生烟瘾的人加强自控力。

面对压力失去自控力的人很多,也有不少人因为承受不了长期的巨大压力而选择结束生命。曾有专项调查显示,医生的自杀率超出常人3.4倍,其中女医生的自杀率高达5.7倍;12%的医生患过抑郁症,在众多护士中,67%经常感觉心情不好,58%会有挫败感,49%有焦虑情绪。

我们如何才能成功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受负面情绪的摆布呢?科学家指出,或许应该了解一下大脑在压力状态下的反应模式,这有助于加强自我控制感。美国心理学家发现,有效的解压方式有很多,比如参加体育锻炼、阅读、娱乐、外出散步、与家人一起聚聚、按摩、冥想、瑜伽、祈祷或参加宗教活动等;而最没有效果并会带来恶性循环的解压方式是抽烟、酗酒、购物、赌博、

上网打游戏、暴饮暴食。

专家解释说,有效与无效的解压方式中,最大的区别在于,增加大脑中的改善情绪的化学物质,譬如血清素、y-氨基丁酸等,这些都是能够使人感到情绪良好的催产素,并让大脑不再对压力产生反应,减少人体内的压力荷尔蒙;而释放多巴胺常常使人兴奋,给人造成错觉,以为这种兴奋正是人们所追求的快乐。

所以,在面临压力的时候,最好的办法还是提醒自己究竟什么才会让你长久快乐,而并非短暂的兴奋。

当然,面对压力时,也并非所有人都会被欲望控制,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面对工作、生活压力,也有人懂得巧妙地调节自己,并且依旧活得轻松快乐。科学家对这种现象也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不仅受性格的影响,甚至与遗传因素也脱不了干系。

研究发现,遗传因素或曾经的巨大压力都会使人变得更加脆弱。正常情况下,当前额叶皮层掌管高级认知功能的神经回路被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关闭”时,人体中的酶会将其分解,并使这种关闭状态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但科学家发现一种基因突变会削弱这种酶的分解能力,那么,携带有这种突变基因的人便会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严重时还会罹患心理疾病。此外,类似于铅中毒这种环境因素也会使人变得比平时脆弱。

美国西奈山医学院的约翰·莫里森及其同事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压力会影响前额叶皮层的功能,而一旦压力消失,所有功能还可以恢复正常。但如果压力过大或长期持续,那么前额叶皮层的恢复能力就会下降,直至消失。

也就是说,当前额叶皮层遭受长期巨大的刺激,前额叶皮层就会萎缩,人们也就失去了自控能力。研究还发现,性别其实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它决定着面对压力的应对能力。专家解释,女性在压力面前会表现出比男性更高的敏感性,这很有可能是受到了她们体内的雌性激素的影响。

内向是性格缺陷吗?

一直以来,内向性格的人都不大受欢迎,那些不了解内向者的人,总是会认为他们不友好,难以接触,不合群,交际能力欠缺,沉默寡言,不适合现代城市生活,更适宜过隐居生活;有些人甚至认为,内向是性格缺陷,内向的人大多都有心理问题等。事实上,内向者有着众人所不知道的潜能和优势,那并不是性格缺陷,而是上天赋予的一项特殊才能。他们安静,喜欢沉思,与那些健谈、喜欢大声说话、喜欢热闹的外向者比起来,确实是人群中不容易被注意到的个体。

有研究发现,世界上有57%的人是内向者,此外,也有部分持不同意见的研究,认为世界上的内向者有25%或50%。虽然数据不统一,但至少我们确信,世界上绝不仅仅只有你一个人是内向者;即便内向者并不一定都是具有天赋的人,但至少我们知道,在那些天赋超凡的人中,绝大多数都是内向者。

内向与害羞其实是两回事。害羞的意思是尴尬和不舒适,在有人的场合不适应,而内向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在人多的地方依旧感觉很舒适,只是他们一般都选择沉默和倾听而已。内向和外向也有区别,内向的人在独自一人时会感觉精力充沛,而在人多时却感到疲惫;而外向的人在人多时反而异常活跃,但在独自一人时会感觉疲惫和无聊。

所以,那些伟大的发明家、着名的艺术家、思想家,包括作家,多数都是内向者,因为他们可以在独处时拥有动力和精力,思维活跃,在自己的思想领域中探索新事物,发现新世界,而不是如外向者般感觉无聊和颓废。当然,很多内向者也从事了那些需要与众多对象打交道的工作,比如传媒工作、汽车销售等,这也证实了内向者的交际能力并非如很多人想象得那么差。

在《内向者的优势》一书中,作者马蒂·兰妮博士指出,内向者一般是很享受独处的时光,对交情较深的朋友不失关怀,不拒绝参加一些活动,在活动上即便表现活跃,也不失淡定和沉静,三思再言,是一名很不错的倾听者。而他们在回家后会感到筋疲力尽,但不久后又会恢复精力,享受一个人的独处时光。而外向者就比较喜欢在公共场合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喜欢结识新朋友,善于闲聊,说话做事前基本不会思考。

而在该书中重点阐述了内向者的某些优势,她认为,内向者独立、自省、责任感强、具有创造力、灵活聪明、做事容易集中精力并愿意刻苦,与内向者交朋友,友谊更深也更持久,与之共事时关系融洽。

可见,内向者拥有外向者无法比拟的优势,内向并不是性格缺陷,他们与外向者的最鲜明区别就是内向者的动力源于自己,而外向者的动力源自外界。如果你是一名内向者,你应该为自己的天赋而感到开心和欣慰,并积极去发挥这方面的优势。这样的话,你的朋友不会比外向者少,甚至可以拥有多个知己,这是外向者很难做到的。

如果你是个外向者,那也没关系,因为很多内向者还是很羡慕你的,并且你的潜能也是一座宝库,值得继续开发,而且你们会活得很自在、很轻松。试想,如果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内向者,那世界也未免太静谧了,而只有外向的你才能起到这种平衡的协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