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17542900000031

第31章 应激障碍——谁能从容面对?(2)

这个理论中的A指的是诱发情绪的事件,B指的是个体对该诱发事件所产生的信念,也就是对这件事情本身做出的解释和评价,C则是指个体因此而产生的情绪结果以及行为。一般情况下,多数人会认为是由A直接导致了C,即诱发事件本身直接导致了个体的情绪结果与行为,但殊不知,两者中间其实还有B的存在,而情绪的调节,即由A会引出什么样的C,关键是B在起作用。

失恋之后,你能够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吗?也许很多人都会说不能很好地控制,尤其是当情绪处于低潮的时候,就不由自主地心情不好,没有什么兴趣去做别的事情了。但正如上述ABC定理所说的那样,事情并不会必然导致情绪的负面效应,关键是在B的环节上,你是怎么看、怎么做的。

上文中的小伙子被女友甩了,他觉得是自己的付出被忽视了,是对爱的绝望;而有的人则认为,其实分开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或许命中注定的那个人还没有出现呢!这就是区别。再比如,一个屡遭挫折的人,或许他会觉得命运如此的不公,为什么老是和自己过不去呢?于是情绪低落,垂头丧气;但有的人会认为这是对自己的磨炼,注定要经历过艰难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于是越挫越勇,这也是区别。

所以,一件糟糕的事情A,是不是一定引起一个人不好的情绪结果C,关键在于由诱发事件A产生的信念B,不同的B就会诱发出不同的C。可见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对诱发事件做出的解释和评价是多么的重要。当事件A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转个方向,还有那么多的路口可供选择,既然这条路不通,何必非要撞个头破血流呢!你的心境其实是可以选择的,除非你自己不愿意,悲观或乐观其实就在一念之差。

面对人生逆境

人的一生中总是会有很多悲欢离合,或患难,或欢乐,或顺境,或逆境,不可能完完全全处在风平浪静的避风港里,真正的强者多半都是从暴风雨中走出来的。日本松下幸之助有“经营之神”之称,在他小的时候,曾看见过农民洗甘薯的过程那天他见到一个农民把一根扁平的大木棍放进一只大大的水桶里用力搅拌,而甘薯在里面忽而沉落,忽而又漂浮起来。这种场景使他开始感悟人生,浮浮沉沉,互有轮替,正如人的一生,有浮上水面的时候,也有沉落水底的时候,所以,人不会总是沉在最低处,也不会总是春风得意。

如今的松下幸之助已经在商界声名显赫,很多人看到的都是他光鲜的一面,却很少知道他一生中的坎坷和不幸。11岁辍学,两年后父亲逝世,在他17岁那年,松下幸之助掉进水里差一点丧生,20岁母亲离世,他也在同一年身患肺病,几近丧命,中年时期的他结婚成家,有了唯一一个儿子,但仅仅六个月大的小宝宝却意外夭折……这些挫折和打击在他眼里就像是农民淘洗甘薯,上下浮沉不定,所以,他没有被这些不幸的遭遇打败,而是在逆境中学会了应对厄运的心态和方法。

其实,与松下幸之助有类似经历的成功人士有很多,这也真正印证了困境造就人才的道理。但如果一个人在困境中只知道一味地逃避,不肯面对现实,甘愿堕落下去的话,就不可能有精彩的未来。

心理学家认为,逆境使人生的挫折和失败感持续存在,对人的生活、工作和心理等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困扰和痛苦,甚至使人一蹶不振。但它又不是一无是处的,研究发现,逆境在带给人们痛苦的同时,也赠予了人类非常宝贵的历练。

第一,逆境会带给人类时间优势。只有经历过逆境或者正身处逆境的人才能真正感知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而能够成功从逆境中走出来的人几乎都已深深懂得了时间的价值和意义。他们能够完全抛却那些被世人冷眼旁观的凄凉和落寞感,集中精力,一心一意地完成自己的人生追求,为今后的规划作出十分准确和到位的安排,懂得珍惜人生中的每一分钟时间,化逆境为顺境。

第二,逆境让人类更清醒和客观地了解自己。正因为逆境带给人时间优势,所以,他们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更容易做到客观和冷静地分析一切事物。

第三,逆境让一个人拥有他人难以拥有的意志力。如果你长期身处逆境,别只顾着自怜自艾,而是要抬头看看天空,好好审视一下上天赐予的宝贵财富——意志力。告诉自己,只要坚强挺过去了,你就拥有了可贵的意志力,一个拥有了坚强、耐力、韧性和悟性的人,还担心什么?还惧怕什么?

第四,逆境让人生的各种必备素质组合的速度加快了。人生存在这个社会上,必定需要一定的素质才能适应环境,创造生活,逆境会使这些必备素质更快地在这个人身上得以组合,使其更加从容地面对今后的风雨,更加坦然地迎接一切挑战。

面对逆境,我们该如何选择?如何在逆境中做好心理调适工作?心理学家在这方面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管是什么样的困境或挫折,都不会恒久不变,都是暂时的,只要你想摆脱,就没有摆脱不了的困境。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逆境中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社会和生活。

2.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挫折和失败是在告诉你问题和不足,如果你直接忽视,或许下次还会继续失败。所以,当你冷静下来后,要好好从自己身上反思失败的根源究竟是什么,而不要一味将罪责推卸给外界,也就是说,你分析得到的结论,要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共同存在。比如多元化的社会价值取向、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内心深处的不平衡感等。

环境可能会引发人们的心理变化,尤其在自信心不足、相互猜忌、缺乏信任和沟通等心理环境的作用下,挫折会很容易产生。当然,生理上的缺陷、自身能力的不足、目标选取的不适当、性格上的急躁等缺陷也都是造成挫折的重要原因。在分析挫折和失败发生的原因时,要善于大胆解剖自己,客观而理智地分析环境因素的作用程度,这样才能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帮助自己重新振作,走出困境。

3.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辩证认识挫折。人生的意义存在于对苦难的超越和对艰难险阻的勇敢挑战。每个人都有低谷期,也有高潮期,谁也不可能永远站在最高峰,所以,当身处顺境时就应该做好应对困境的心理准备,并且在困境降临时要带着感激的心反省自己,是它让你更清楚地认识了自己,更加成熟地面对生活。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为什么有的人在逆境中就能够做到不为所动,依旧坚持理想不放弃?而有的人却一遭遇困境就感到手足无措,甚至一蹶不振了呢?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每个人面对逆境的心态不同,对逆境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虽然这也与挫折本身的严重程度有关,但一个人的性格、意志力、自我期待水平、气质状况等是起主导作用的,只有提高了心理承受能力,方能做到从容应对。

4.重新树立目标。目标的确定很重要,过高的目标如果与一个人的真实能力脱节,那么挫折会成为必然,而一个恰当的目标则会帮助一个人建立自信。所以,如果你身处逆境,不要先急着抱怨,不妨在冷静之后考虑一下你的目标,不是说要你改变,如果这个目标就是你的理想,就更应该继续坚持,但也要客观而理智地考虑它是否能够在短期内完成,如果不行,试着分解,制定小目标,然后再沿着这些小目标一步步向上攀登。

5.在逆境中寻求心理补偿。尽管逆境会给人生带来益处,但身处逆境中的人难免情绪低落,不能开心、轻松地生活。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情绪的低潮状态中,必然对身心健康无益。所以,心理学家建议,身处逆境中的人们不妨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寻找心理补偿。心理补偿其实是指,当人在某方面遭遇挫败,心理产生缺陷和失去平衡时,另外一个方面的情感安慰会令其暂时忘掉这种失衡的感觉,起到补偿的作用。处于逆境中的人们可以从以下四点进行心理补偿:

其一,树立正确生活目标。一个人如果在追求理想目标的过程中遭到挫败,要懂得变通。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确立一个终身追求的奋斗目标,但通往目标的途径不是一成不变的,一种道路行不通,还有另外一条道路,要懂得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