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17542900000014

第14章 心理自助——告别病态心理(3)

这场看似闹剧的事件,让李某的家人和老师都多了个心眼。在老师眼里,李某平时很低调,很少见他与同学们一起出行,基本每次见他都是一个人,一个人去上课,一个人去食堂吃饭;而在李某的母亲看来,儿子在家还是很乖的,经常帮忙做家务,但就是不喜欢和家人谈心,也从来不在他们的面前抱怨什么。

但实际上,李某如果不是极度心理压抑,又怎么会深夜一个人跳进湖心呢?专家认为,李某必须及时缓解压力,找到正确的倾诉和发泄途径,不能再继续压抑下去,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一个人受挫后,把一些不被自己接受的冲动或念头统统抛在记忆之外,并在不知不觉中压抑到潜意识里,推迟满足需要的时间,或者是主动将自己的不幸和痛苦忘掉,以便轻松地去迎接下一次的考验,进而起到暂时避免焦虑、紧张和冲突的作用。表面上看来并没有什么不妥,但那些被抑制的负面情绪却没有得以消除,而是变成了一种潜意识,让人的心态和行为变得消极,甚至古怪起来。也就是说,压抑其实是一种病态社会心理,和自私一样具有危害性。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究竟压抑有哪些行为表现以及压抑都有哪些危害和特征,正在遭受压抑的人要如何及时地做好心理调适。

首先,关于压抑的行为表现及其危害性,心理学家认为,挫折和压抑两者之间基本互为因果关系。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压抑心理,个体的压力和挫折令其产生自卑、沮丧、自我封闭、焦虑、孤僻等病态心理和行为,如此循环,压抑感也会更加强烈。压抑的行为表现及其危害性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抑郁情绪。产生抑郁情绪的人会感到忧心忡忡、失眠、注意力难以集中、性格孤僻、不合群,甚至开始自我封闭。这类人常常感觉不到自身价值的存在,对前途备感渺茫。

2.优柔寡断。意志力薄弱,缺乏主见,做事常犹豫不决,没有自信。

3.厌倦情绪。对生活失去信心,做事效率低下,对任何事情或人都打不起精神,总是一副懒懒的样子,成就动机急剧下降,不愿意承担社会工作与义务。

4.躯体化焦虑。长期压抑的人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感,并以躯体不适的形式表现出来,譬如肠胃不适、头疼等;也有些人会将这种焦虑情绪发泄在食物上,常常暴饮暴食,结果引发肥胖症。

5.社交障碍。不愿与人打交道,懒得说话,表情呆板或敏感多疑等,都会给人际交往带来影响。

6.改向行为。消极的思想和情绪会转化为一种潜意识,而这种潜意识又会以动机的形式表现出来,形成某种行为的驱动力。那些被压抑的情绪或思想最终会以改头换面的方式“爆发”出来,譬如上述例子中的李某,在学习和社交上产生的负面情绪让他觉得愧对父母,但又无法在父母面前表达或发泄,只好压抑下去,并最终独自一人选择在湖里发泄对父母的自责和惭愧之情。

其次,压抑心理的特征主要有内向性、消沉性和潜意识性。内向性主要是指当个体开始与外界发生冲突时,个体的反应不是与之进行积极的沟通和调节,而是选择逃避和退缩,回到自己的主观世界之中,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以求获得安宁。而消沉性是指那些被压抑下去的情绪并未真的消除,还隐藏在潜意识里,使人越来越消极,越来越没有精神,失去最初的动力,变得不知所措。潜意识性即是说那些被压抑的消极情绪转化而成的潜意识力量,变成驱动行为的内在思想动机。

最后,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思想、行为长时间进行过多的压抑,势必会导致心理和行为发生异常。所以,压抑心理必须要消除,当事人需要找到一个正确的缓解压抑情绪和克服压抑心理的调节方法。而在介绍调节方式之前,我们也有必要对压抑心理的成因做进一步的探讨。

研究发现,压抑心理的产生是外界因素和个人心理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单就外界因素而言,主要有以下三大原因:

一是当事人受到的约束过多。在当今社会,行为规范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这也是约束个人行为的一大标准。但内心压抑的人遭受的约束可能更多,比如家庭的过高期望、学校的管束和纪律规范、工作单位的严格要求等,这些约束同时作用,会给当事人造成不小的心理压抑和负担,加上这些情绪很难及时得到处理,便会导致其越来越压抑。

二是人际关系不佳或紧张。有部分人很重视友谊,喜欢人与人之间有近距离的心灵交流,但有时不可避免有摩擦产生,或者得不到他人的真心接纳,也或者是多年好友关系出现紧张等。一系列疏远的人际关系令其社交需求得不到满足,自信心下降;多年的好友关系出现紧张,会导致当事人精神和社会方面的需求难以获得满足;人际关系处处受挫,都会引发挫败感和孤独感,而当事人无力改变,只好采取回避的形式自我消化。

三是工作量繁重或学习任务过重。工作和学习是伴随人一生的活动,小时候要学习,长大后要工作,而人们在从事这些活动时所取得的成绩是与其能力相适应的,如果个体期望很高,却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心里难免就会有落差。如果长期面临这种情况,内心的焦虑和挫败感得不到及时清理和正确的发泄,就会越来越压抑,学习成绩或工作效率也会因此而下降。

了解了压抑心理的成因,我们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着手调节,做好心理调适工作。

1.给自己列一份简短的清单。关于任务,我们可以尝试着给自己制定完成任务的计划,但切忌贪多,在一份计划书中如果满满都是你的目标,那就很难按时完成了,完不成反而会给自己徒增许多压力。所以,从现在开始,不要贪多,每天坚持做到两件或三件事即可,一个星期积累下来也不少。

2.每次只做一件事。如果你试图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多项任务,那是不大可能的,不仅做不好,压力也会很大,注意力也难以集中。所以,当你意识到现在需要做某件事时,那就专心去做,不要企图用两只手端起四只碗。

3.做不完也不要太苛求。在你的清单里有那么两三件事情是今天的目标,但你发现生活有时候并非如我们预期得那么顺利,会有很多干扰因素。当你因此而受到影响,没有能够完成这些任务时,也不要过分苛责自己。你没做,世界不会毁灭,太阳明天还是会照样升起,所以,根本没有必要如此严格要求自己。

4.避开令你压抑的灰色空间。这里的灰色空间是指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混淆地带,比如,你在单位没能及时完成工作,想带回家处理,或者把家中的不良情绪带到了办公室里,尽管这种情况有时候很难避免,但最好尽量避开,因为它们确实会给你带来不小的压力。所以,如果你想克服压抑心理,远离压抑带来的所有危害,那就要坚决做到下班后不工作,工作时不要再想家中的事情。

5.充分享受当下。避开了灰色地带后,也千万不要再去思前想后,心不在焉,这样就不能做好眼前的事了,比如工作时就好好工作,在家休息时就好好休息,多与家人聊天,尽情享受闲暇时候的轻松。也就是说,当你全身心地投入到你正在做的事时,集中精力从事当下的任务,你会体验到来自心灵深处的愉悦感。

6.早点出门。每天出门上班或上课,大多数人基本上都要经历一段路程,浪费一段时间在路上,但有的时候汽车拥堵,你不得不迟到了,或者你在路上因为买早餐耽误了时间,这些都有可能导致你迟到,压力也就在无形中加大了。所以,为了更轻松一点,你不妨早点出门,路上的时间虽然有点长,但因为时间充裕,你也不至于过于匆忙。试一下,一段时间以后,你肯定会感到压力减轻了不少。

此外,不妨按照以下建议试着改变一下自己的思维或习惯。

1.转变以往看待世界和社会的观念。这个社会上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更没有绝对的光明或阴暗,所以,不要完美主义,更不能把社会想象得过于理想化。你应该允许有一些不公的现象出现,也应该允许有人天生“命好”,这些外在的因素不应该成为阻碍你开心和积极起来的理由。

2.全面正确地看待自己。没有人会比你更了解自己,所以,你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哪怕有人提出质疑和否定,他们并不了解你;此外,你要接受来自身边的亲人和好友的鼓励和肯定,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更好,有自信的人是永远不会落后的。

3.积极从事富有建设性的活动。压抑会使人变得没精神和懒散,你越是任由其发展下去,便会更加无精打采,情绪也会更加压抑。所以,现在不妨行动起来,去做一些可以提高你的积极性的事情,重新想想你的兴趣爱好,然后列出一份工作、学习、娱乐、消遣等活动的清单,并在做这些事情时充分享受其中的乐趣,找回自信心。

4.坚持锻炼。心理学家发现,很多精神压抑的患者都会借助体育锻炼去缓解心理的疲劳感,出了一身汗,浑身上下便会倍感清爽,似乎毛孔全部被打开了,内心的压抑感也随之被释放,可谓是获得了身心的彻底放松。所以,如果你还没有体育锻炼的习惯,那不妨从现在开始为自己制定一套锻炼身体的计划,用跑步、散步、骑自行车或登山等体育运动赶走焦虑和压抑的情绪。

5.打开心门,拥抱快乐。心理学家已经发现,一个人的行为会影响其情绪,转变行为也会顺利地转变情绪。要知道,一个人如果过于封闭自己,总是埋头于工作和学习,长此以往势必会感觉枯燥无味,思维变得迟钝,心情也愈发沮丧。所以,赶紧改变一下这种工作和学习方式吧,每天除了做这些事情,其实你还有很多可做之事,比如和朋友一起聚餐、郊游、看电影等,这些社交活动不仅会拉近你们之间的关系,还能将你心中的压抑彻底赶走。

6.回归大自然。大自然有一种很神奇的力量,比如当一个满腹心事的人面对高山、大海时,他(她)会顿时释怀;一个忧心忡忡的人一旦走进丛林,

感受一下那属于自然界的静谧时,便会顿觉身心舒畅;有时候哪怕就是那么一声鸟鸣,都会令整个人为之一振。所以,真的感觉很郁闷时,不妨去公园走走,有条件的话,最好是去田间地头走一走,或者在河边、竹林中待一个小时,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里去,对压抑心理的调适会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怀旧也是一种“心理病”

人人都会怀旧

当下,怀旧俨然已成为一种再正常不过的人类反应和社会学现象了,很多成年人在追忆着小时候的美好时光,年近半百的人也开始默默悼念自己逝去的青春年华,人们的怀旧似乎不再局限于个体对自身的一种回忆,还是一种对流年似水的感叹。怀旧除了鲜明的个人特征之外,还带有很普遍的社会意义。

许多媒体针对怀旧心理推出以怀旧为主题的影视大碟或音乐专辑,大多会深入人心,比如,电影《山楂树之恋》一经播出,触动了许多观众的心,其中的爱情故事也被大家誉为“最干净的爱情”。男女主人公一个真挚,一个单纯,纯美得令人羡慕,令人怀念那个虽然贫穷但充满理想的年代。

所以,每当人们看到荧幕里的清纯形象时,总是不禁要为之感动,为那些逝去的往昔而感慨,但一回眸,却发现身边的清纯已经不再,社会再也无法变得如同最初那般清澈,美好童话中的琉璃球落地粉碎。

怀旧,其实是一种心理需求,甚至已演变为一种文化。那么,怀旧究竟是什么?它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潜入人们的大脑的?怀旧起源于希腊语中的nostos与algia两个词,前者有“返回家园”之意,后者有“痛苦”的意思,即渴望回到家乡的一种痛苦的状态;后来被引入到病理学,最初表示的是思乡之病,也包括抑郁情绪,甚至还有自毁等极为负面的情绪;再后来,怀旧就逐渐脱离了医学范畴,走进社会。与此同时,怀旧的含义也有了更为广泛的延伸,不仅成了具有个人特征的意识,还成为社会的一种文化趋势。

怀旧心理之所以产生,有一定的社会因素,普通的、正常的怀旧心理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生命历程,并没有十分特定的人群和年龄区分,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但在人到中年或退休之后这段时期表现更为明显,尤其是在某些过渡阶段尤为强烈,怀旧心理在这个阶段会给人带来安慰和情感支持,更快地从恐惧感中寻找到安全感和掌控感。站在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人们在经历一些重大人生转变的当口,需要有怀旧心理的保护,用过去的那份感知来唤起原来的自己,可以说是人类自我感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外,在如今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年代里,怀旧往往给人舒适和亲切之感,成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庇护所,抚慰着那些焦躁不安的情绪。

当然,怀旧也有一定的心理因素。怀旧本身就是一种心理现象,在怀旧里,人们感知着过去的甜蜜和温馨,甚至放大着以往的美好,有些不由自主的幻想成分,给人心灵上的愉悦和满足。正因为怀旧怀的总是美好的,而不是噩梦,所以人们才如此愿意怀旧。

因此,怀旧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情感记忆,而并非认知记忆,即便其中也有悲伤或失落等负面情感,但总体上还是正面情绪居多,是个体借怀旧将那些不愉快的因素加以过滤,并获得自我认同的不断强化的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