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缺失的心理课
17542500000027

第27章 职场课——不畏浮云遮望眼(5)

他们并不知道自己驻守在草原上的意义,于是,每个人身上都沾染上了一种不得志的怨气。服役年限最长的班长,上级年年都说他有机会高升,结果年年都升不了,直到最后,老马还是要退伍回家。

许三多的到来并没有让原本懒散、随便的五班发生变化,他自己反而成为了众人取笑的对象,他的名字也从许三多变成了许木木。直到班长临走,对五班的所有人说了一句“别再混日子了,小心让日子把你们混了!”浑浑噩噩度日的人们才开始有了一些醒悟。

职场上的新人往往都带着好奇心和初生牛犊的激情,想象着职业生涯的未来,计划着自己的生活。可是,一旦在职场中的某个位置固定下来后,却又很快陷入混日子的工作状态。每天上班、下班,周而复始,被规律的生活限制了头脑,也消磨掉了上进的激情。

毕业后,吉姆进入了一家新兴的互联网科技公司。这家公司被报纸评为最适合工作的公司之一。吉姆正式入职后,才发现一切都超乎了他的想象。

公司除了工资优厚,福利好之外,工作环境更是令人赞不绝口。

身边的同事都是同龄人,让工作的气氛显得更轻松愉快,有时候,吉姆甚至会产生错觉,他不觉得这像他供职的公司,感觉更像是熟悉的大学校园。

在舒适的环境下生活太久后,人就会安于现状,也会变得懒散起来。令吉姆重新考虑职业规划的不是他本身的自觉,而是来自他人的友情提醒。

在毕业一周年的聚会上,吉姆见到了大学时期的好友。塞克在一家汽车公司做业务员,负责南方四州的业务,经常需要出差,不过他乐此不疲;道格拉斯继承了父亲的洗车行,正准备买下街对面的店面,扩展洗车行的业务;霍华德则在准备第三次的司法考试,虽然他已经失败了两次,但是依旧斗志昂扬。

吉姆和好友说起自己的工作,除了薪水被他们一再称赞之外,吉姆觉得自己好像退休在家,享受丰厚养老金的老头,工作上没有一点能够拿出来炫耀的。回想一下,事实也的确如此。他的工作不需要太费脑筋,也没有什么职业目标可言,除了让他觉得生活宽裕、日子轻松之外,没有一点让他觉得快乐的。

吉姆不想从25岁就开始混日子,从25岁就过起退休老人的生活。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他已经不敢想象,未来的几十年要怎样过。重新考虑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后,吉姆辞掉了工作。

一个人的人生目标决定了自己的职业目标,职业目标同时还会决定一个人的职业选择。作为刚刚毕业的学生,可能觉得人生有着无限的可能,可以做任何的选择。可是,时间慢慢过去后,你是否能够依旧保持年轻的心态,是否能够保持目标不变,继续跋涉在前进的路上。

童华今年40岁,站在人生最尴尬的时间点上,回望职场上摸爬滚打的20年,她不禁满腹感慨。转眼一瞬间,她从一个天真的小姑娘,变成了独当一面的职场老人,有收获,有遗憾,但是她从来没有丢失目标,没有放弃过努力。

20岁时,童华从技校毕业,进入一家工厂做技工。当时,她最大的目标之一就是从车间转入办公室,做管理层的工作。另外一个目标则是找一个体贴的老公,生一对儿女,过幸福的生活。为了从车间转入办公室,童华一边工作,一边念夜大,学习管理学的知识。

三年后,工厂的后勤部内部招聘,童华顺利考进前三名,从此告别车间,成为了一个在办公室上班的员工。与此同时,她也没有放弃过寻找生活中的幸福。她想要在本厂找一个技术工人,可以一起上下班,生活上也方便照顾。于是,在推掉几个其他行业的相亲对象后,童华遇到了未来的老公李晨。

结婚后,生活稳定了,童华却从来没有因为家庭琐事而放弃工作上的进步。有一次,由于工作需要,厂里需要一个速记员。由于速记是新兴事物,根本没有人接受过培训。此时,众多女员工都结了婚,每天工作家庭两边跑,原本就很辛苦,没有人愿意花时间去培训。

可能是童华的骨子里向来有一股拼劲,喜欢学习新知识,也喜欢迎接挑战。她说服了老公,利用业余时间去参加培训,没想到,仅仅两个星期的时间,她的速记水平已经基本可以应付会议记录了。当时,厂里正接待一批外宾,童华现学现卖的手艺也正好派上了用场。

直到现在,厂里进来了许多年轻人,童华依旧带着求学的态度和他们一起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管理理论,好像一切未知的事物都能引起她的兴趣。虽然老公一再说:“这么大岁数了,你再努力也赶不上那些年轻人的。”不过,童华依旧享受这种不松懈、不混日子的态度。

五年后,你在哪里——职业规划

十年前,苏珊在家乡的银行担任一名业务员,同时在城市那端的大学主修财务管理。忙碌在学校和工作之间,她每天除了睡觉,已经没有时间做任何事。这一切都是父母的安排,他们希望女儿将来能够协助哥哥管理公司的财务,而所有人都不知道,其实苏珊最喜欢的是写作。

因此,只要能够节省出来一分钟,苏珊都会拿出纸和笔,将写到一半的故事继续写下去。她知道自己缺乏足够的文学修养,也没有经过专业的写作训练,不过她是真心地喜欢写作。她最大的梦想,就是未来的某一天,自己的作品能够受到读者的赞扬。

一次偶然的机会,苏珊联系上了一个大学时期的学姐。她叫做玉瑾,曾经是校刊的副主编。当年,她曾是闻名整个大学的人物,刚刚20岁出头的她就开始在报纸上发表作品,还有一部小说得了奖。不过,她现在已经嫁为人妇,放弃了写作,专心地享受着家庭生活。

苏珊跟玉瑾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后,本来想要请她帮忙联系一些出版商,看看手头的这部小说能不能有销路。没想到,玉瑾突然冒出来一句话:“苏珊,你应该想象一下,五年后你在做什么?”

苏珊愣了一下,说:“我还没想过这个问题。”“那就现在想吧!在你的心中,五年后,你最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苏珊思考了一会儿,说:“五年后,我希望我的小说能够出版,然后获得读者的好评。”

听苏珊说完,玉瑾有些吃惊,“就这一个愿望?”“嗯,就这一个。”“好吧,那我们来规划一下你的生活。”玉瑾严肃地说,“如果第五年,你的小说要在读者间传阅,那么,你第四年就要将书稿完成,然后开始寻找出版商。这样的话,你第三年就要着手写作,第二年就要阅读完写作需要的材料,第一年就要选定你要描写的对象和题材。”

苏珊听玉瑾一年一年地规划着,如同坠入五里雾中。“好了,那么从现在开始,你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吧?”玉瑾笑着说。

到第二年春天,苏珊辞掉了银行的工作,从家乡搬到了北京。她一边做些文字的工作养活自己,一边完成手头上的小说。

苏珊将第一部小说完成时,花了两年的时间寻找出版商,结果销售成绩并不理想。从第三年开始,她重新构思了一部小说,用了八个月的时间成稿,不过,寻找出版商的过程依旧艰难。

说也奇怪,在第六年的时候,苏珊开始收到一些读者来信,称赞她的小说,并且期待她的新作品。在苏珊着手准备第三部小说时,她忽然想起了玉瑾说过的话,想象一下,五年后你在做什么?

可以说,任何一个有远见的人,总是在别人睡觉的时候就开始规划,当别人刚醒来的时候早已开始行动了。并不是一定要买别人不看好的邮票,然后收藏起来才算远见,对内心目标长久的规划也是一种远见。

当你工作迷茫的时候,当你觉得日子过得淡而无味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五年后,我应该在哪里?在做什么?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在这样的追问下,你会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会在迷雾中重新找到人生的方向。

不要带着功利心去想,五年后什么会赚钱,什么会变成流行的产业,什么能让你捞上一笔。社会的潮流永远在变,但是内心的方向是不会变的。在自己真正喜欢,或者真心想要做出成绩的领域做选择,这样的话,你不仅会收获五年后的成绩,更会享受与它相伴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