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你:带你走进心理学世界
17542400000004

第4章 触摸心理学——生活中的奇妙心理(3)

一日,他请来一位远道的朋友,到家里喝酒。简短的寒暄后,两人分别落座。主人给朋友倒上了酒,给自己也斟了一杯后,便开始分享近来的读书心得。两人学问很高,互相交流,甚是欢喜。聊到畅快处,口干舌燥的朋友想要借助酒水清清嗓子。他低头一看,只见一条小蛇在酒杯中游走。他生性怕蛇,看着杯中晃动的影子,心里越来越害怕,身上也开始冒起冷汗来。他本想放下酒杯,奈何主人盛情,不忍心推却,最后只好硬着头皮把酒喝下去。喝完酒后,客人顿觉胃部不适,仿佛有条小蛇在胃中游走,咬噬内脏。客人不敢继续停留,借口家中有事,匆忙告辞。

回家后不久,这位朋友就病倒了。他一直觉得小蛇仍在体内停留,于是整日担惊受怕,忧思过度,近来已经高烧不退,卧床不起了。乡绅听说朋友生了重病,连忙收拾行囊,亲自去朋友家探望。朋友向他详细地讲述了一遍当天的情形,乡绅忙解释说:“我怎么会在杯中放入小蛇?恐怕这其中有些误会。”

为了弄明白这其中的原因,乡绅回到家中,仔细检查了一遍,都没发现蛇的踪迹。最后,他来到了当初两个人闲谈的房间。他坐在朋友曾经坐过的位置上,摆好酒杯,斟满了酒,等待小蛇的出现。过了一会儿,杯子中间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小蛇游动的影像,乡绅回头一看,发现那小蛇,原来是墙上的弯弓在酒中形成的倒影。

乡绅查明原因后,急忙来到朋友家中,告知真相。朋友了解了事实后,知道自己腹中并没有小蛇,没过多久,身上的病全好了。

这个《杯弓蛇影》的故事,相信你一定听过。乡绅的朋友重病在床的原因,就是他错误地感知了杯中的影像,将墙上弯弓的倒影当成了蛇,由心理上的错觉,引发了身体上的疾病。这类事情,和那些误以为怀孕的女人有些雷同,都属于生理性的错觉反应。

张莉刚刚结婚两年,却一再被婆婆逼着要孩子。每天服用种类繁多的“送子秘方”后,却一直都没有反应。焦急无奈的婆婆和有苦难言的张莉,将家里的气氛搞得紧张兮兮的。

上个月,张莉的生理期推迟了两个星期,她就以为自己怀孕了。得知消息后,丈夫和婆婆都非常兴奋。婆婆问她,有没有觉得恶心,或者想吃酸的,有没有想吐?结果,她从第二天开始,就整日地恶心难受,看见饭菜也没有食欲,更看不得油腻的食物,甚至腹部开始隆起,渐渐嗜睡。

一家人都关心宝宝的状况,于是婆婆带着张莉到医院做了妇科检查。结果,医生告诉她们,张莉并没有怀孕。她的生理期延后,只是因为过度焦虑,神经紧张,导致了内分泌失调。诸如恶心、呕吐、想吃酸食这些妊娠反应,不过是心理错觉导致的。

好多天过去了,张莉都无法从“假怀孕”的阴影中走出来。虽然医生说,这种错觉和她的紧张状态有关,她却觉得,自己好像得了心理疾病。

有一句古话叫做“眼见为实”,可是,心理学家却一再声明:你看见的东西并不一定存在,只不过是你的大脑认为它存在罢了。各种身体上和心理上的错觉,让我们的眼睛和感觉都变得模糊起来,看不到清晰的世界,事实的真相也常常被忽略了。

正是因为各种迷离的错觉,我们才会在电影院门口焦急地等待时,将迎面走来的一个路人,认作是自己的恋人;贾宝玉才会听紫鹃说“明年春天,家里要来接林姑娘回去”后,将湖中的石舫当做接林妹妹的船,在梦中大呼:“把船开回去,把船开回去。”孔子才会遇到因为“日中日大”还是“日初日大”而争论不休的两个小儿。

虽然生活中众多的错觉,总是让我们失落、沮丧,不过有些错觉,也能带给我们愉快的享受。比如在穿衣打扮方面,身材瘦小的女孩子,可以穿一些暖色系并且宽松肥大的衣服,让自己看起来丰满一些;皮肤灰暗的女孩子,尽量不要穿鲜艳的颜色或是纯色的衣服,搭配冷色调,或是调和色的衣服,会让整体的颜色有些改观。在室内装饰上,错觉也被巧妙地应用到各个角落。比如,窄小的居室,粉刷上浅颜色的墙壁,就会看起来更宽敞。墙壁上悬挂一面镜子,还会让人产生放大空间的错觉。

所有利剑都有两个刃,就像所有事情都有两面性一样。迷离的错觉掩盖了真相,我们却也可以利用错觉的效应,帮助生活增添乐趣。

口误的真实意图——冰山下的无意识

生活中,你是否也有出现过口误的时候?就是将原本想说的话、想用的词语,在不经意间,变成了一句违背本意的话,或是换成了一些不恰当的词语。比如,明明心里想说的是“恭喜恭喜”,结果却说成了“攻击攻击”,或者原本想说的是“喜欢”,最后却说成了“稀饭”。

许多电视台的主持人,也常在直播节目时犯下口误的错误。有的播音员在新闻开播时,把“各位好,这里是中央电视台”说成了“各位好,这里是中央气象台”;有的主持人,则把“移动联通小灵通的用户请发短信至……”说成“移动联通的小用户们请发短信至……”。这些口误,有的是由于情绪紧张,有的是因为内容相近而发生的联想,但是,生活中的大多数口误,属于“弗洛伊德口误”,即口误并非偶然,口误的内容往往是一个人内心真实想法的反映。

弗洛伊德将人的意识比喻为漂浮在大海上的一座冰山。冰山浮出水面的少部分,代表着人的意识,而埋藏在水面以下的大部分,代表着人的无意识。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只有少部分由意识控制,其他大部分都由无意识主宰。我们日常所见的口误,就是由无意识主宰,在平常言语中流露出来的内心声音。那些用一个词语代替另一个词语、用一个名字代替另一个名字的现象,都在表明一种真实存在的情感。只不过,因为现实的原因,这种真实情感常常被隐藏在内心深处,不能完全表达出来。

罗杰和他的初恋女友小米是大学同学。他们从恋爱到准备结婚,一直走得都很顺利。虽然罗杰是一个工作狂,整日沉迷在动植物研究中,而且个性呆板,不善言辞,却依旧让小米深深地爱着他,寸步不离地待在他身边,悉心地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帮他处理工作之外的生活琐碎。在所有人眼中,他们都是一对神仙眷侣,是让世人再次相信爱情的模范。罗杰和小米也许下了海誓山盟,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紧张地筹备之后,第二天就要举行盛大的婚礼。罗杰心里是既兴奋,又紧张。为了舒缓罗杰紧绷的情绪,朋友们决定帮他举办一个“告别单身之夜”的午夜party。在婚礼酒店的天台上,罗杰和他从小一起长大的哥们儿,尽情地狂欢,尽享终结单身前,专属于男人的畅快。

第二天,从酒醉迷离中醒来的罗杰,发现时间已经到了下午两点——他的婚礼是上午十点半。罗杰飞快地奔跑到酒店大堂,却发现宴席早已散去,亲戚朋友早已离开,现场只剩下几个收拾残局的服务员。最重要的是,小米也不见了踪迹。心中充满悔恨的他,悔恨着昨晚的疯狂,又挣扎在不知所措的当下。他错过了自己的婚礼,又找不到自己的新娘,看着一片狼藉的婚礼现场,他突然感觉,这一切好像是上帝跟他开的玩笑。

罗杰的生活中,再也没出现过小米的身影,他开始了自己的单身生活。后来,一个叫小一的女孩走入了他的生活,代替了小米的角色,像小米一样,每天看着他认真地摆弄标本,为他准备精致的饭食,听他诉说工作中的喜乐和悲伤。罗杰觉得自己重新开始幸福起来,有了钟爱的事业,也有了快乐的生活。可是,唯独一件事他一直弄不明白。有时候,沉迷工作的他,总是会不经意地抬起头,对着空气说:“小米,帮我把打印机打开。”或者,在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时,习惯性地对着厨房喊一句:“小米,老公回来了!”为此,小一多次和他吵架,他每次都用诚恳的哀求,挽回了她受伤的心。

和小一交往三年后,小一终于答应了他的求婚。同样经过忙碌的筹备,伴随着紧张的心情,不过,这一次罗杰不再去参加什么“告别单身之夜”了。他们的婚礼定在一座朴素的教堂中举行,没有太多的宾客,参加的每个人都带着最真挚的祝福。

在悠扬的乐曲中,小一跟着牧师宣誓说:“我,小一,将把罗杰当成我的合法丈夫,无论贫穷与富有,健康与疾病,都将厮守一生,不离不弃。”轮到罗杰宣誓时,他有些恍惚地说:“我,罗杰,将把小米……”在场的亲友顿时大惊失色。罗杰马上改口,将誓词说下去:“将把小一当成我的合法妻子,无论贫穷与富有……”没等罗杰说完誓词,小一掀开了脸上的头纱,伤心地说:“你终究还是忘不了你的初恋!”小一丢下了手中的头纱,哭着跑出了教堂。

上帝又跟罗杰开了一个玩笑。

大脑的休整时间——睡眠

睡眠就像是空气和水一样,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睡眠甚至比吃饭还要重要。有科学家验证过,如果让一只狗停止进食,它可以活一个月左右,可是,如果对一只狗剥夺睡眠,它最多可以活十二天。人类也是一样,在地震或者矿难这种非常情况下,人可以不吃食物,存活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如果不睡觉,最多只能活十五天。

有一个叫彼得的美国人,自告奋勇地参加了一个二百小时不睡觉的实验。如果在实验中获得最终的胜利,他就可以募得一份数额不小的善款。

实验的前三天,一直没有合眼的彼得,身体状况一切正常,除了有些劳累外,没有出现任何不适。从第四天开始,他出现了异常的状态。彼得看着身边一点都不好笑的事情会捧腹大笑,听到一些并不悲伤的社会新闻时,会蹲在地上号啕大哭。而且,他的头上没戴任何帽子或者饰品,却一直嚷着说,头上的东西太沉,压得他呼吸困难,脖颈酸痛。

到了第五天,彼得开始歇斯底里地大叫,一会儿说别人的衣服是一只巨大的、正在蠕动的毛虫,一会儿又说自己的房间着了火,吓得他到处乱跑。

再往后,他时时刻刻都在经受着类似精神病的折磨,陷入了近乎疯狂的状态。实验结束后,他在其他人的帮助下,躺在了床上,沉沉地睡去。九个小时之后,彼得从睡梦中醒来,身体和精神,都恢复了正常。

很多实验已经证明,睡眠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经过白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思考和来回奔波之后,一次舒适完整的睡眠,可以让大脑得以充分的休整。就像一辆跑了五千公里的汽车,需要停下来,找家4S店,更换轮胎等重要部件。一辆原本可以跑五十万公里的汽车,如果不经常维护的话,可能刚刚跑到十万公里,就要宣布报废了。人也一样,当人的身体肌肉、骨骼和神经系统始终处于紧绷状态时,就会陷入长久的亚健康状态,继而引发失眠、焦虑等严重的神经症状。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当身体感到劳累、精神不振时,睡眠是快速消除疲劳的最佳途径。当然,每个人的睡眠时间长短不一。有的人每天只睡四个小时,醒来依旧可以神采奕奕地工作,像爱因斯坦,他时常连续工作几个小时,感觉累了、困了,就会小睡十几分钟,起来后继续工作。一天积累下来,他一共才睡三四个小时而已,并且他睡得特别沉,睡眠质量也非常高。而有些人每天要睡到十个小时,甚至更久,白天醒来时,还是困顿不堪,无精打采。实验证明,人的睡眠时间经过训练之后是可以缩短的,关键是要迅速地进入梦乡,并且深度睡眠所占的比例要大。

经过一夜充足的睡眠之后,身体感到能量充足,心情会变得轻松愉快,精神也得以重新振奋,有的人还可以在愉快的梦境中,享受现实中不曾体验过的乐趣。从梦境中醒来的人,常常喜欢和身边的朋友讨论梦中的情景,分析梦境的含义。不过,有的人却一再说明:“我没做过梦,从小到大都没做过。”

难道,真的有人从来都不会做梦吗?当然不是!人类的睡眠分为很多个阶段,只有在快速眼动的睡眠阶段,人才开始做梦。如果一个人醒来时,刚好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他就会记得梦中的情景,如果他是在睡眠的其他阶段醒来,梦中的情景已经遗忘,他就会说自己没有做梦。研究发现,如果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将梦中人叫醒,并询问他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所有人都能够肯定地说,自己刚才在做梦,并且能够像讲故事一样,将梦中的场景复述出来。

睡眠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对于紧张忙碌的都市生活来说,拥有良好的睡眠,才能让大脑得以充分的休整。如果睡眠时神经紧张,或者白天里过度焦虑,很容易在睡眠时做噩梦,导致睡眠紊乱,质量下降。在睡觉前,如果将一天的事情处理得干干净净,然后洗个热水澡或者用热水泡泡脚,就会让我们全身放松,自然入睡,达到舒适睡眠的效果。

似真似幻的梦境——用心理学解梦

从前,有一个住在山里的猎户,他和妻子在山脚下盖了一座茅屋。那里环境优美,景色秀丽,日子虽然过得清贫,但是两个人都在努力地经营着幸福的生活。丈夫白天外出砍柴打猎,将柴火和猎物送到集市上卖掉后,买回来生活所需的米和油。妻子则在家里织布、浇园、喂养孩子。

一日,天色已晚,丈夫伴着月光,兴高采烈地回到家里。妻子正要埋怨丈夫的晚归,只见丈夫手里拿着一盏精致的油灯,兴奋地说:“看,我买回来了什么?”

妻子错愕道:“你哪来那么多钱,买这么好的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