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你:带你走进心理学世界
17542400000003

第3章 触摸心理学——生活中的奇妙心理(2)

飞行员的工作涉及暗适应。飞行员暗适应能力的好坏,会直接关系到夜间飞行的安全,因此,在招募飞行员时,暗适应能力成为一项必查的科目。

与暗适应相对应的,就是视觉的明适应。当我们从黑暗处,一下子进入明亮处时,会觉得眼前白茫茫一片,即使最普通的光线,也会觉得特别刺眼,一瞬间什么都看不到。一分钟左右之后,等眼睛重新适应了环境,又可以像平常一样,看清楚东西了。比如说,搭乘过山车,从黑暗的山洞冲出时,人们总是会发出震耳欲聋的尖叫声,就是因为人们从暗处到达亮处,一时间无法适应光亮的世界,产生了短暂的眩晕感,所以才在心理无助的情况下大声喊叫。

虽然明适应需要的时间较短,但是对那些长时间处于黑暗环境中的人,比如地震后被困在废墟中的人,或者长期待在黑暗的房间里的人,为了保护眼睛,走入光亮之前,都需要将眼睛蒙上后,到微暗的环境下暂时停留一下,再全部曝光在强烈的阳光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四川大地震中,从废墟中被抬出来的人,脸上都是蒙着毛巾或者衣服。

二、后像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盯着天花板上的灯,持续盯着看三十秒之后,将目光移动到墙壁上白色的区域,此时,竟然看到墙上有灯泡在发光。你是否还这样做过?盯着正午的太阳看一会儿,然后闭上双眼,就会感觉到眼前出现了一个通红的圆圈,就像天空中的太阳一样。如果这两个实验你都做过,那么,你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吗?

其实,无论是盯着灯泡看,还是盯着太阳看,墙上闪闪发亮的灯泡和眼前通红的圆圈,都是视觉后像造成的。这是因为,当我们的眼睛看到一个事物后,会像照相机一样,将它的样子留下来,只不过,眼睛保留的时间没有照相机长久,图像只能停留很短的一段时间。因此,当时间过去一两分钟后,墙上的图像和眼前的光亮就都不会出现了。

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尝试这些实验:用眼睛盯着一朵红色的花朵,过一会儿,当你看向白色的墙面时,墙上不会出现一朵红色的花,反而会出现一朵绿色的花;如果你看的是一朵黄色的花,那么在白色的墙面上,你就会看到一朵蓝色的花。这是不是很有趣呢?

三、闪光融合

潮湿燥热的天气里,坐在一台呼呼作响的风扇前面,吃着爽口甘甜的西瓜,是夏天里最惬意的事了。每天看着呼呼打转的风扇,你有没有注意到,当你站在风扇的正前方,高速旋转的叶片连成了一个闭合的圆,早已无法将每一个叶片单独分离。当你换个位置,站在风扇侧面时,转动的风扇就不再是一个连续的圆面,开始有了断断续续的感觉。

这就是生活中最简单的闪光融合现象。当我们注视一台低速旋转的风扇时,一会儿会看到叶片,一会儿会看到间隙,可是,当风扇从低档调到高档时,高速旋转的叶片给眼睛的感觉,就会变成一个连续的叶面。就像平日里常见的日光灯一样,由于它闪动太快,根本看不到它在闪动,这都是闪光融合带给我们的视觉感受。

舌尖上的奥秘——味觉的适应性

《说苑·杂言》中记载:“与善人居,如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讲的是我们的鼻子,进入一个环境后,就会适应环境里的气味,时间久了,甚至分不清气味的香臭。与鼻子异曲同工的,还有我们的舌头。

一向以爆辣着称的四川菜,初次尝试的外地人,总会被辣到鼻涕、眼泪萧萧下,而四川本地人却因为每天都在吃,并不觉得辣。在四川生活一段时间后,外地人也会慢慢适应这种辣味,并且能够尽情享受川香火锅和麻辣水煮鱼,这就是味觉渐渐适应的过程。与嗅觉适应性相似,味觉适应需要更长的时间。

我们经常听到朋友说:“某某特色餐厅的菜,没有以前好吃了。不知道是厨师的手艺出了问题,还是我的嘴巴越来越刁了?”这是很多食客经常遇到的问题,同时,也是让饭店的主厨头疼的问题。这不,一家饭店的大厨吴林此时也面临着这个问题。

吴林在这家百年老店已经做了近十年。从一名跑腿打杂的学徒工开始,他每天停留在厨房的时间,比任何地方都长。他跟着师傅,从最简单的刀工开始学习,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学会了师傅菜谱上所有经典的菜肴,也在师傅正式退休后,晋升为饭店的第一大厨。

正式掌勺后,他像终于找到人生目标一样,工作更卖力,也更用心。吴林不是那种每天混日子的人,他打算在厨师行业创造自己的历史。因此,每天上班时,他一边依循师傅的菜谱,向客人提供店里传统的招牌菜,还会抽出余暇的时间,摸索着开发属于自己的新菜谱。他待在厨房里的时间比以前更多了,一遍一遍地尝试,不断改进菜品。终于,一年后,这家百年老店第一次换了新菜单。上面除了延续老店老汤的传统,还增加了吴林自己开发的十道菜。

功夫不负苦心人。吴林推出的新菜谱,很快得到了客人的认可,甚至有人专门到店里光顾,就是为了品尝他的新菜。客人的评价让吴林更坚定了信心,要在推陈出新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可是,过了几年,饭店的菜却开始陆续受到客人投诉。有的客人声明有几道菜的味道不对劲,有的客人反映说菜不如从前好吃了。经过了解后才发现,经常被投诉的那几道菜就是吴林开发出来的新菜。面临质疑的吴林,开始紧张起来。他将所有的菜按照标准流程,重新做了一遍,结果客人依旧觉得不满意。他几次在菜谱上尝试突破,都没有成功,苦恼无助的吴林,只好求助于他的老师——孙师傅。

来到孙师傅家,吴林刚刚坐定,孙师傅就问:“说吧,有什么事?”

吴林诧异地看着孙师傅,说:“您怎么知道我有事找您?”

“臭小子,我还不了解你吗?如果不是特别严重的事,你是不会来找我的!”

被看穿心事的吴林,将饭店里近来发生的事一一向孙师傅说明。孙师傅听后,并没有急于帮他解决问题,而是讲述了一个故事。

“以前,有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从师傅那里学到一身的好厨艺。他很快就走上了事业的高峰,成为一位远近闻名的名厨,并且受聘在一家顶级的餐厅,担任主厨。可是,这个人太年轻了,心浮气躁,总是想要得到更多的名声。于是,他终日埋头厨房,做菜,尝菜,开发新菜单,然后去参加各种厨艺比赛。直到有一天,比赛不再颁奖给他,客人也开始纷纷投诉,他才发现,自己做的菜已经开始走味儿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的味觉适应了菜的咸味和油腻,普通的青菜被他炒得又咸又腻,连他最拿手的黄鱼也变得又咸、又涩、又腥。”

“很多年过去了,年轻人渐渐走入中年,他经历了婚姻失败、事业挫折,直到他的味觉完全退化,只能依靠熟练的技艺炒菜,不得不混迹在不知名的小餐馆,靠炒一些家常小菜维持生活。”

听到这里,吴林开始有所感触,看着眼前的孙师傅,疑惑地问道:“那位年轻人,就是师傅吗?您是因为味觉退化,才决定退休的吗?”

“对,就是我!”师傅说,“当我发现自己完全失去味觉时,不得不选择退休——我们做厨师的,都有天生的一条好舌头,比别人的舌头敏感,可是也比别人的舌头脆弱。每天太多的油盐酱醋、各种调料在上面过,它适应得了酸咸,也适应得了苦辣,可是,如果不能善待它,终有一天,再灵敏的舌头都会疲惫,做出来的菜也就走味儿了。”

听过孙师傅的故事,吴林回到饭店,辞掉了第一主厨的职位,他开始了遍尝世间美食的旅程。他说:“人要放假,舌头也要放个假嘛!”

厨师失去味觉,如同战场上的士兵失去了武器。在枪林弹雨中,除了抱头等待,就是在某一个瞬间失去生命。因此,所有厨师都会“爱舌如命”。

其实,不仅是厨师,每个人都要好好珍惜自己的味觉。老子说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讲的就是一种过度消耗的后果。过多的颜色令人眼前纷乱,过多的声音让人感到嘈杂,过多的味道也会让人味觉败坏。我们都是靠味蕾来辨别味道的,但是,如果长期食用浓烈刺激的食物,或者抽烟喝酒,就会降低味蕾的灵敏度。味蕾疲惫后,任何山珍海味,尝起来都会像生土豆片一样,惨淡、无味。

对象,还是背景——纷繁的知觉选择

我们身边的世界纷繁复杂,包罗万象,可是,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并没有因为需要同时应对过多的事物,而乱了阵脚。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大脑知觉的选择性。每时每刻,我们需要应对的外界信息那么多,根本无法同时接收,更无法同时分析大量的数据。因此,聪明的大脑只选择接收其中的一部分,将这一部分作为对象,而其他事物,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对象后面的背景,就像影院墙上,那块无人注意的幕布。

在大街上,我们可以在嘈杂的广告声、汽笛声和行人的交谈中,听到朋友的话语;在商场里,我们可以在炫目的灯光、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找到中意的一条裙子,也是缘于大脑的选择。最经典的例子,就是“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景象。众多的绿色树叶、草木都变成了背景,我们眼睛看到的只是红色的花朵,这都是知觉选择的功劳。

一件精致的工艺品,如果摆在洁净的桌布上,它看起来就是那么漂亮、那么完美,可是,如果将它丢在一堆杂乱的工艺品中,我们的视线就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最终忽略掉它。如果“万绿丛中一点红”,满眼的绿色换成了满眼的紫色或者粉色,在混乱又缺乏重点的场景中,我们的眼睛一定无法发现那朵小红花了。

在自然界,很多动物天生就具有知觉选择的天分,因此他们懂得变换身体的颜色,借助环境的力量来保护自己。生活在绿草地上的青蛙,全身都会变成翠绿色;生活在山林里的林蛙,会像蝶娥和毛虫一样,多数是接近树皮颜色的黄褐色;生活在沙漠上的动物,比如蜥蜴和蜘蛛等,都具有沙漠的微黄色;而北极雪地上的北极熊,则披上一层厚厚的白色。按照对象和背景的关系,如果将一只北极熊放在南非的沙漠中,它定会瞬间变成狮子猎杀的目标;如果将美洲豹放在北极一望无垠的冰川上,也会成为茫茫雪原中最醒目的标志。

动物充分地认识到知觉选择的优势,在进化中为自己找到了一把保护伞。可是,聪明的人类却常常因为只看到对象,忽视周围的背景,而酿下苦果。这不,一位义愤填膺的先生,一怒之下,将一个无辜的人送进了医院。

一位刚刚和老公吵架,离家出走的女士,从一个房产经纪的手中,租下了一套房子。这是一套临近铁路的房子,不过房产经纪保证隔音效果好,最重要的是,价钱实惠。她准备在这个美丽、宁静的小镇里,住上一段时间。一来,她可以享受一段难得的单人假期,二来,还可以躲开让她焦头烂额的老公,忘掉家里的烦心事儿。

可是,在房子里刚刚睡了一晚,她就无法忍受街边轰隆而过的火车,打电话到房产经纪那里投诉。“你们根本就是骗人。说什么,虽然临近铁轨,但是房子隔音效果特别好,不会影响睡眠。都是骗人的,我要退房,我要退房!”女士怒不可遏地咆哮着,宣泄着她的不满。

耐心细致的房产经纪人态度谦和地问:“女士,您先别发火,慢慢说。请问,房子哪里出现问题了?”

女士继续说道:“你们租给我的破房子,本来地方就不大,质量差,隔音也差,晚上火车从街边呼啸而过,整个房子都在动,我都要从床上摔到地上去了。这叫人怎么睡觉?我一整个晚上都在做噩梦。”

听过客户的抱怨后,房产经纪耐心地解答起来:“我非常理解您的感受。您选的房子的确离铁路有些近,不过,我们公司是一个专业的团队,火车的鸣笛声或许会影响到您的休息,但是,经过我们精确的测算,火车经过时,房子不会震动,您也不会从床上跌落,这个您大可放心。”

“你的意思是,我在撒谎,是我在骗你喽?我告诉你,事实就是,火车一经过,房子就会像地震一样摇晃,床也会动,不信的话,你自己过来看好了。”女士在电话里吼道。

房产经纪听到这话,只好无奈地回答说:“那好吧,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尽快赶到现场,麻烦您稍等。”

半个小时后,经纪公司的员工来到铁轨旁的一幢房子门前,敲开了紧闭的房门。“刚才接我电话的是个小姑娘,怎么换成你来处理啊?”女士看到站在眼前的彪形大汉,诧异道。

大汉不理会她的诧异,径直走到房间里,问:“房子真的会动,连床也会动吗?”

女士说:“当然,如果你不相信,躺在上面体验一下好了,正好十五分钟之后,会有一列火车经过。”

于是,这名六尺大汉,就直挺挺地躺在了女士的大床上,等待着火车的来临,女士则站在房间里,焦急地看着手表。

就在两人焦急等待的时间里,女士的老公风尘仆仆地走进屋内。他费尽周折,才找到老婆的所在地,态度诚恳地来道歉,却看到了如此场景。看着表情木讷的老婆和躺在床上的陌生男子,他的眼里先是充满了惊诧,继而转为凶狠的愤怒,他立刻走上前去,一把抓住了男子的衣领。男子解释说:“先生,如果我说,我躺在这里,是为了等火车经过,您会相信吗?”

真相常常被忽略——迷离的错觉

很久以前,小镇里住着一位乡绅,他喜欢广交朋友,而且非常好客,经常邀请志趣相投的朋友到家里做客,一起谈天说地,吟诗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