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你:带你走进心理学世界
17542400000032

第32章 打造下一站幸福(2)

可是现在,陆明的生活就像安排好了一样,只需按先后顺序一一执行。他每天早早起来,到公司开会,处理日常的事务,下午的时候,找两个商业伙伴喝喝咖啡,聊一聊行业动态,晚上如果没有应酬,就约上几个好友打牌到深夜。家里的事情基本不需要他来操心。儿子的教育一直都是老婆在管,一开始他还提点建议,后来儿子一见到他,就喊着说:“不要抱我,我不喜欢你!”他干脆就不再插手。老婆则一心扑在孩子身上,对他的关心就像例行公事的问候一样,两个人相处也没有了激情。而且,陆明为了孝顺父母,还把爸妈接到了身边,和他们一起住。可是,家里住的人多了,让他没有了自己的空间,搞得他每天宁愿在外边闲逛,也不愿意回家听老人唠叨。他自己也不禁要问:“难道,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其实,像陆明这般,一无所有的时候拼命努力赚钱,成功之后又开始迷失自己的人有很多。他们或许从没问过自己,除了名车、豪宅、人人艳羡的物质生活,内心中的理想究竟是什么?

在整个社会都在鼓吹成功,所有人都在盲目地追求成功时,你是否问过自己,你想要的成功到底是什么样子的?那些内心中没有自己的想法,毫无主见,跟在潮流后面的人,注定会迷失人生的方向,找不到人生的意义。

现代社会里,成功学的泛滥,让太多的人变成了“成功主义者”,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仿佛被洗脑了一般,跟随着为了房子、车子,年入百万而努力的潮流,不知不觉地以“成功”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将自己变成了一个钻营者、一个投机者、一个金钱至上的人,也因此,更多的人已经忘记,平平淡淡的夫妻生活是一种成功,给予孩子一个父母相伴、充满欢乐的童年是一种成功,让自己保持真诚、善良、纯净的内心,也是一种成功。

仔细想想,找寻人生的意义,不是比找寻名利,找寻成功,找寻鲜花和掌声更不容易吗?虽然生命中的任何需要,无论是生理上的还是安全上的,都值得被尊重,可是,应该没有人愿意永远停留在低级需要上,过一种外表光鲜、实则和蝇营狗苟的动物无异的生活吧!

离开是为了回来——完成生命旅程

当你在餐桌上,品尝着鲜美的三文鱼刺身时,一定不会想到,在三文鱼的身上,还藏着一个关于生命旅程的悲壮故事。

每年的十月份,在加拿大佛雷瑟河上游的一个河段,平静的水面都会因为成千上万条三文鱼的到来而沸腾起来。原本一身银白色的三文鱼,在逆流而上的过程中,会因为河水的冲刷,全身变成猩红色,因此,整个河段的水面因为有太多的鱼,最后变成了一片红色。这些逆流而上的三文鱼,来自北太平洋的大海深处,他们四年前在这里出生,从这里离开,如今,又重新回到这里,完成自己身上的重要使命。

像三文鱼这样的小型鱼类,几乎没有保护自己的方法,因此它们常以数量取胜。三文鱼的每条雌鱼,都会产下大约四千个左右的鱼卵,为了避免大量的鱼卵被其他鱼类和鸟类当作美味吃掉,雌鱼会想方设法将产下的鱼卵藏在卵石底下。幸存下来的鱼卵,就会安稳地在石头下度过冬天,并且在冰冻的河水里,渐渐发育成幼鱼。

当第二年的春天来临时,幼鱼就会顺流而下,进入河流下游的淡水湖中。它们将在湖中度过大约一年的时间,让自己慢慢长大,然后继续顺流而下,进入大海的深处。在淡水湖中,三文鱼也难逃被捕食的危险,平均每四条三文鱼,只有一条鱼能够战胜被捕食的命运,成功进入大海。

在广袤的大海中,危险并没有停止——应该说,更大的危险才刚刚开始。在无边无际的海洋中,小三文鱼们一边找寻杂鱼和杂虾,填饱肚子,让自己快快地长大,一边还要躲过鲸鱼、海豹和其他大型鱼类的捕猎。另外,还有来自人类的渔网和捕鱼船,在时刻威胁着它们的生命。经过长达四年的生长,小三文鱼会长成体重在三公斤左右的成熟的三文鱼,身体长成之时,也意味着它们要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从夏天开始,三文鱼就会集群行动,从深海进入淡水湖,然后逆流而上,浩浩荡荡地向着它们的出生地进发。自河口开始,他们就会不再吃任何东西,用全部的力气来赶路。逆流而上,长途跋涉,几乎消耗掉它们所有的能量和体力。为了闯过一个个急流和险滩,它们要不断从水面上跃起。有些三文鱼搞错了方向,不小心跃到了河岸上,只能变成其他动物的美食。有些鱼在快到目的地之前,体力消耗殆尽,气结而亡,和它们一起死去的,还有肚子里的几千个鱼卵。

四年前,雌鱼产下的四千个鱼卵中,只有两个能够活下来,在海洋中长大,并最终回到产卵地。到达产卵地后,它们顾不上休息,开始成双成对地挖坑产卵。在鱼卵受精完毕后,三文鱼会因为精疲力竭,双双死去,壮烈地结束这一次为了繁衍后代的生命之旅。冬天来临时,白雪覆盖了大地,整个世界被冷空气冻结,一片静谧,在寂静的河水下面,新的生命开始成长。

三文鱼的一生,充满危险和悲壮,让人不禁要感慨唏嘘。难道人类的一生,不是如此吗?在生命的最初,婴儿在父母的呵护下渐渐长大,等到羽翼渐丰,开始第一次、第二次……走出家门,向着远方漂泊。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艰难地成长,经历过湖泊的静默,也经历过大海的波澜,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使命要去完成,直到每个孩子开始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养育自己的孩子,然后看着孩子长大,看着他们到新的世界中拼搏,一代一代,将这样的轮回继续下去。三文鱼的悲壮,并不是一种自觉的精神意识,而是来自本能的驱使,是遗传基因使然。但是,人类的牺牲与奉献,却比这更令人感动,更令人思索和振奋。

在英国,有一个身患胃癌的妻子和一个深陷绝望的丈夫。当妻子得知自己罹患绝症时,她对丈夫说:“离开我,让你的生命更完整吧!”一时间不知所措的丈夫,在与妻子争吵后,当夜便离家出走。他离开伦敦,周游在欧洲的许多城市,靠为人裁衣的手艺维持生活。

在他出走的旅程中,他遇到了一个新的爱人,那是一个年轻的寡妇,热情、貌美,对他一见钟情,她邀请他留了下来,开始他们新的人生。一次,男子在为情人量身制作新衣时,想起了远在家中、生命垂危的妻子,于是他断然拒绝了甜美的爱情,放弃了崭新的人生,马不停蹄地回到了妻子身边。

丈夫回到家里,看着妻子面容憔悴,却还在开心地给孩子讲故事,为他们做好吃的曲奇饼干,顿时泪如雨下。他向孩子们道歉,向妻子忏悔,并且一直承诺说:“我将永远留下来,照顾孩子,照顾你!”看着风尘仆仆的丈夫,妻子淡然地问了一句:“你怎么回来了?”丈夫回答说:“离开,难道不是为了回来吗?”

重新融入家庭的丈夫,陪伴妻子度过了化疗最严重的时期,带着孩子一起走过他们成长中的点点滴滴。一年后,丈夫陪着妻子走完了生命的最后旅程。妻子弥留时再次问他:“离开半年,你定是找到了新的生活,为什么要回来?”丈夫说:“我在为他人量作新衣时,想到了对你的承诺——你的每一件衣服都是我做的,当然要包括最后一件。”

爱与情——寻找缺失的那一角

从前,有一个圆,它从出生开始,就每天行走在路上,体验着旅程中的生活。可是,它是一个缺了一角的圆,所以它行走缓慢,而且很不快乐。不过,它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仰——它相信世界上有一个和它正好吻合的角,可以让它变成一个完整的圆。于是它哼着歌,慢慢地滚动着前进,它时刻都在想着:“一定要尽快找到缺失的那一角,把我变成一个完整的圆。”

为了找到那个缺失的一角,它走了很多路,也吃了很多苦。一路上,有时要忍受日晒,有时要忍受冰霜,不过,它始终信心十足,相信一定可以找到缺掉的那一角。在不紧不慢的行进中,它时而停下来和昆虫说说话,时而伫立在花丛边,轻轻地闻一下花香,空中飞舞的蝴蝶、蜜蜂也喜欢落在它身上歇歇脚,渐渐地,蝴蝶和蜜蜂变成了它的好朋友。它穿过了森林和沼泽,又渡过了海洋,可是,找到的那些角没有一个合适的,不是太大,就是太小,有些太尖,有些又太钝了。

后来,它终于找到了与自己正好吻合的一角,它终于实现愿望,可以变成一个完整的圆了。它高兴极了,因为它再也不是一个走走停停的圆,它可以在任何地方快速地滚动了。于是,它开始滚了起来,越滚越快,快得都停不下来了。在快速滚动的路上,它没有时间和昆虫闲聊,也没有时间轻嗅花香,那些蝴蝶啊,蜜蜂啊,也因为跟不上它的脚步,而渐渐疏远它了。

这个完整的圆又开始不快乐了。后来,它决定将那一角放下来,重新做回一个缺角的圆。因为它已经习惯走走停停的生活,每天快速滚动的日子让它很不快乐,也让它失去了很多朋友。当它重新回到慢悠悠的惬意生活后,生命的残缺与否,对它已经不重要了。

谢尔·希尔弗斯坦在这个叫做《残缺的一角》的漫画中,用最简单的线条,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并不简单的道理。其实,那个缺角的圆,不正是我们的生命吗?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存在一个缺失的角,有人缺得多,有人缺得少。但是,这个缺角让我们开始了寻找的旅程,从清晨到黄昏,从初春到仲夏,我们在荒无人烟的草原上寻找,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寻找,直到有一天,有的人找到了,和那一角凑成了一个完整的圆,却也可能发现,圆满的生活并不适合自己,从而决定重新回到残缺的生活中,继续享受残缺带来的美好。当然,也有人终其一生寻找,也不曾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角,于是,在寻寻觅觅、忙忙碌碌的旅程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拿这个故事来比喻人世间的情与爱,依然觉得合适。在爱情里,也有类似的一个传说:在远古时候,两个爱人是连在一起的一个圆,后来,上帝发怒了,将他们劈开,变成了散落人间的两个半圆。于是,每个人来到世间的使命,就是努力寻找能够与自己组成一个圆的另一半。当然,有的人很幸运,兜兜转转之后,找到了失散的另一半,可是随着时间流逝,却也难免心生厌倦,觉得自己当初判断失误,可能在世界的另一端,还有一个更合适自己的人。有的人则很不幸,一路上打听问询,都找不到自己的另一半,于是在唏嘘与感叹中,度过了遗憾的一生。

或许,生命注定就是由一段又一段找寻的旅程组成的。在每一段的旅程中,我们都为了一个目标而存在,同时也在不同的旅程中,见识到了不同的人,欣赏了不同的风景。在旅程中找到爱情的人,是幸运的。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让你爱他(她),有一段时间你们共享,成为你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一份情感。或许,他(她)离开以后,他(她)背弃你以后,你会恨他(她),会既爱他(她)又恨他(她),带着复杂的情感,始终无法摆脱,那情感将终生相伴,仿佛与你的生命血肉交融。

然而,我们每个人在旅途中遇见,愿意结束彼此不同的行程,在某一个时间点上停下来,难道不是渴望找到一个使灵魂安定的地方吗?或许,有的人觉得找到了,于是决定痴心厮守;有的人觉得找错了人,于是不得不对过往的人报以伤感和道歉。时过境迁后,爱恨释怀的人,或许会幡然醒悟,爱过,恨过,伤害过,互相折磨过,也是为了寻找爱的主题而开始的一段旅程吧。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充满残缺,充满随机的可能,固执的人把爱当作信仰,穷其一生,只为了寻找自己认为对的人;有的人务实,不去羡慕神仙眷侣,也不愿忍受孤独寂寞,宁愿在红尘轮回中,抓住最后的那一缕温暖。谁又知道,到底有没有那么一个注定的半圆,当最后寻到那个半圆后,我们会不会像那只缺角的圆一样,流连残缺的生活,而不再喜欢完美?

缺失与否,到最后都已经不重要了。缺失的那一角,虽不可爱,却也是生命的一部分,接受它且善待它,生活会快乐豁达许多。也许,缺失真的能够放慢生命的脚步,让我们在旅途中寻得更多的乐趣,既然如此,我们何不真的放慢脚步,尽情地去体会由于缺失了一角而带来的旅途乐趣,怀着随遇而安的态度,期待爱情,等待幸福。

柴米油盐交响曲——婚姻经营之道

爱情和婚姻是创作者眼中千年不变的主题,也是尘世生活中,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人生阶段。有人说,爱情的极致便是婚姻,但是从婚姻里品尝到的,却不全是爱情的滋味;也有人说,爱情的坟墓才是婚姻,爱情从花前月下而来,却在柴米油盐的婚姻围城里死去。各种说法不一而足,然而,婚姻的失败或者不幸,不能怪爱情的生命力太脆弱,也不能怪海誓山盟的效力太短暂,只能说,处在婚姻中的男女,尚未学会婚姻的经营之道。

走入婚姻的男男女女,从歌颂爱情、崇尚爱情,传诵着挚爱箴言的痴男怨女,变成了终日讨论吃喝拉撒睡的凡夫俗子;风花雪月的爱情协奏曲,变成了柴米油盐的交响曲;原本圣洁的面孔,摘下纯情的假面后,露出各自真实的本性。这些从理想到现实的落差,乐观的人把它看作是梦幻到现实的过渡;悲观的人,则只看到幻想的破灭和现实的不堪。然而,生活中的真实就是这样,往往代表残酷,代表不完美,因此,婚姻的真实面目有时难免让双方心生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