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你:带你走进心理学世界
17542400000031

第31章 打造下一站幸福(1)

我对神许愿:愿你永远快乐。神说:不行,只能四天。我说: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神晃了晃头,笑说:两天。我笑:那是黑天和白天。神最后吃惊地说:只有一天!我笑:那就是生命中的每一天!其实,幸福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要你在爱情来临时,尽情地爱,在健康还在时,痛快地笑。幸福不一定天涯海角,只愿日日相伴,生死相依。

心灵重生——逃离象牙塔的安逸

每每说到大学,都会有一组灵动的画面浮现在脑海里——鸟语花香的校园,绿树成荫的小径,风格各异的院系装潢,一群永远开心、活泼的同学……大学,永远承载着每个人的青春回忆,永远记录着每个人年轻时对于生活和梦想的美好图景。

当然,大学也被称作象牙塔,被看作是与世隔绝的梦幻境地,是逃避现实生活的世外桃源,是不愿面对真实残酷的隐居之地。的确如此,象牙塔里的孩子们,青春年少,衣食无忧,手里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也有无限的自由,可以让自己追逐理想,可是,过于安逸的生活,给了很多人懒惰的理由;毫无限制的人生,也会成为生命空虚的源头。即使是时刻认真地行走,真实地过活,有时候也难免让自己沾染逃避的习气,面对纷扰的世界,心生怯懦,不敢面对。

吴哲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大学生,在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的大学生活里,没有风花雪月的爱恋,也没有放肆恣意的享乐,因此,他的大学生活比别人更像是象牙塔。

他一直觉得,以后离开学校,就再也找不到像大学这般与世隔绝,可以保持内心单纯清净的地方了。于是,他将大学里的生活变成了中学生活的延续,封闭、单纯,在更多的闲暇里,能够自由安排时间,按照自己的意愿,为自己寻找乐趣,享受生活的惬意。

或许,大学里,每个人的生活色彩都差不多,但是内容还是会千差万别。吴哲与他人的不同之处,就是他变成了一个十足的乖学生。上课从来不逃课,而且不会迟到,也不会早退,上课不会开小差,更不会睡觉打瞌睡。认真记笔记,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准备导师布置的每一次论文,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没逃过课,没挂过科的大学生活,根本不算完美的大学经历,可是,对吴哲来说,他的心中有另外一种完美的定义。学习已经变成了他的生活,无须考量他人,也无须自我标榜。

除此之外,他还不喜欢打游戏和逛街,除了上课之外,最大的乐趣就是泡在图书馆里,借来一摞一摞的书,弥补高中时无法尽情看书的遗憾。而且,他还非常挑剔,对于金庸的武侠小说或者琼瑶阿姨的言情小说通通不感冒,他喜欢阅读艰深难懂的哲学书籍,《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道德情操论》、《存在与虚无》是他经常翻看的。这些书在外人看来,卷帙浩繁,枯燥乏味,全都是需要消耗太多脑细胞的文字,而它们却成为吴哲生活中的重要角色。

他还有一个爱好,强烈到足以让他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都不出校门一步,那就是礼堂每个星期都会放映的电影。学生处有一位年轻的辅导员酷爱电影,因此每个星期,他都会从电影资料馆借出拷贝,给学生放映一些经典的片子,让同学们可以在怀旧的影像中游弋,在喧嚣中寻找宁静。

这个爱好,从本科一直跟随吴哲到研究生毕业,七年的时间,算下来,也有了上千部电影的阅历积累。吴哲甚至觉得,在光影的世界里,他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感人、深刻的故事,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艺术的品鉴。在空旷的放映厅里,他可以完全忘掉外面的世界,暂时抛开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和不快,尽情地去体味别人的人生。有时候,好像看着别人的悲欢离合,自己的生命也变得丰满起来。

轻松美好的生活,转眼间从身边飞过。不知不觉中,吴哲就要开始面对就业的现实了。学校生活的惬意,让吴哲养成了处事平和、不喜与人竞争的性格,在面临就业时,他顿时感觉诚惶诚恐。虽然自己是从本科直接保送研究生,可是三年下来,虽然他的专业知识有所长进,处事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却并没有因为学历的升高而有所提高。看着周围的同学一个个开始自谋生路,他也变成了一只惊弓之鸟,小心翼翼地开始谋划未来了。

可能,每个人对人生的定义不同,对大学这短短四年时间的定义也不一样。有的人,在压抑闭塞的三年高中生活后,把大学当作一个放松的空间,当作一个能够呼吸新鲜空气的场所;有的人,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即使在他人放纵的时候,依然能够坚持自我,不断学习;有的人,用四年时间来鉴证一段爱情;有的人,用四年时间来寻找人生的方向。无论怎样,拒绝过分安逸的生活,依然是大学生涯的明智之选。

鲁迅先生有句话说:“生活太安逸了,人就会为生活所累。”生活就像是攀登高山,登上一座高峰后,还会有另外一座高峰,而安逸的生活,就像是温柔的陷阱,让人不知不觉地陷入不思进取的行列,停滞不前,没有前进的动力,也没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对生活也会渐渐没有激情。

羽化成蝶——撕裂般的社会化过程

所有人都不喜欢毛虫肥厚、笨拙的身躯,看着它在斑驳的光影下,穿行于繁茂的树叶、绿色的草丛时,每个人都会面露厌恶。相反的,所有人都偏爱翩然飞舞的蝴蝶,它身穿彩色的衣裳,挥动着一双美丽的翅膀,骄傲地飞翔在娇艳的花朵之间。可是,有谁知道,今天流连在花丛间的蝴蝶,正是笨拙、丑陋的毛虫羽化而成?有谁知道,为了拥有今天的华丽,毛虫在羽化成蝶的过程中,褪下了多少层皮,经历了多少次撕心裂肺的痛苦?

对于我们来说,成长中的每一次转折,都是我们蜕皮、羽化的过程。就像我们第一次离开妈妈,独自去上幼儿园;第一次离开家,住到集体宿舍里;第一次出远门,来到远方的大学;或者,第一次迈出理想的步伐,将自己放置在社会中,开始全面社会化的过程。所有的第一次,都是记忆犹新、刻骨铭心的,因为那里有痛、有泪,还有成长的代价。

琳琅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是音乐学院的教授,母亲则是乐团里着名的小提琴手。在家庭气氛的熏陶下,琳琅从小开始接触音乐,除了跟随妈妈学习小提琴,她还弹得一手优雅的钢琴。多年的音乐熏陶,让她拥有了端庄、淡雅的好气质,在家里是一个安静、懂事的乖乖女,在学校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高中毕业后,琳琅满心期待地报考了维也纳音乐学院,希望能像妈妈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小提琴手。可是,在她遇见裴元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她的生命旅途也开始转弯。一天,在放学的路上,琳琅见到有人在打架,被打的人被一群人围起来,已经躺在地上无法动弹。琳琅站在角落里喊道:“警察来了,警察来了!”听到喊声,打人的一伙儿被吓跑了,被打的人则因此获救。这个人,就是改变琳琅生活的裴元。

裴元是一个孤儿,从小被父母抛弃,一个人在孤儿院长大。离开孤儿院后,他做过很多不同的工作,有时候要一天打好几份工,才能勉强养活自己。小小年纪就开始自己谋生的裴元,经常受到小混混的欺负,有时被抢走辛苦赚来的钱,或者像今天一样,被一群人毒打一顿。

琳琅和裴元,原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琳琅从小在富足的家庭中长大,从来不知人生疾苦,更无法体会到,裴元内心中时刻隐藏的不安全感。对于琳琅来说,裴元就像是来自外星球的一个人,带给她无限的新奇和刺激,让她见识到另外一个世界,看到了和自己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于是,与裴元熟识后,琳琅就经常参加他的朋友聚会,渐渐地开始喜欢这群心地善良、待人诚恳的朋友。她每天放学后,都会到裴元工作的餐厅,有时送餐,有时帮忙招待客人,在进一步的了解中,她也看到了裴元积极生活、乐观向上的一面,两个人渐渐彼此吸引,爱上了对方。

没过多久,琳琅的父母知道她和裴元的交往,将她拉回家里,训斥她说:“马上就要到维也纳参加面试了,你怎么可以荒废学业,还整天和那些不三不四的男孩子在一起?”琳琅争辩说:“裴元和他的朋友都不是不三不四的人,而且,裴元对我很好,我也很爱他!”琳琅爸爸一气之下,打了她一个耳光,琳琅感到委屈和愤怒,连夜离家出走了。

不再练琴的琳琅,搬到了裴元家里住,同时也加入了裴元的朋友阵营。她像裴元一样,每天打两份工,早上给人送牛奶,下午则到快餐店当服务员。从小娇生惯养的琳琅,第一次过上靠自己工作赚钱,自己养活自己的生活,虽然也有委屈,也很辛苦,却在裴元的陪伴下,渐渐地坚强起来。

裴元看着心爱的琳琅放下了优雅的小提琴,在劳累的工作中,将原本娇嫩的一双手磨出了厚厚的一层茧,心里特别难过,更加愤怒于自己的无能。于是,他找到了一个船家,决定跟随渔船出海捕鱼,这样可以快速赚钱,让琳琅过上好一点的生活。为了防止自己一去不回,裴元将一年的薪水都预支出来,存在了琳琅的户头上。

不告而别的裴元,没有想到,这是他第一次出海,竟然也是最后一次。三天后,到处寻找裴元的琳琅,接到了渔船触礁的消息,所有的船员都丧生大海,包括裴元。伤心欲绝的琳琅哭了三天三夜,一度想要跳入大海,为裴元殉情,却因为情绪过于激动,一瞬间昏厥过去。

醒来后,医生告诉她,她已经怀孕两个月,应该注意身体,控制情绪。父母劝说她:“把孩子打掉吧,明年你还可以继续申请维也纳音乐学院,你的人生并没有出轨。”

经历了爱恨生死、生活困境之后的琳琅,更加感激裴元对她的一份爱。于是,她没有继续去念音乐学院,而是选择了一份钢琴教师的工作,她说:“我会把孩子生下来,将他抚养长大,然后告诉他爸爸对妈妈的爱。”

在成长中的我们,有人得到了太多的温暖,有人却经历了太多的痛苦。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人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过渡到社会生活的过程,也因为这样,这个过程会变得复杂而难解。一段残酷的经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一份炽热的爱情,也会给贫瘠的心灵无限的安慰。成长的困难在于如何将昨天天真无知的自己,变成今天成熟、沉稳的自己,勇敢地承受一切撕裂的痛,坦然接受一切惨痛的爱。

人生意义——别迷失在喧嚣中

对于很多奔四的人来说,事业有成,有房有车,老婆漂亮,孩子乖巧,是一个近乎奢求的愿望。那些为了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日日奋斗的房奴,为了一部能让自己自由来去的车子天天攒钱的车奴,如果哪天拥有了这样的生活,一定会乐不可支的。可是,这些对于陆明来说,仍然远远不够。

大学毕业后,陆明就进了一所建筑设计院,如愿地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刚刚开始工作的他,带着一腔的热血和满脑子的理想,扎在办公室里,一丝不苟地构思、画图,每天想着设计出一座历史性的建筑,将自己的名字写进建筑史。可是,那个时候,他带着女友租住在狭窄的老楼里,原本就不宽敞的两居室,还要和一对年轻夫妇合租,生活上诸多不便,让原本工作平静的他,每天都要接受女友的抱怨。当时,陆明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快拥有一所自己的房子,可以和女友舒舒服服地生活在里面。

为了能够尽快赚钱买房子,陆明放弃了在设计院朝九晚五的铁饭碗,在一个朋友的建筑公司当起了副经理。名义上是叫副经理,其实不过是一个干杂活的,大到建设批文、材料选进,小到员工住宿、同事纠纷,都要他身体力行地解决。虽然官小事多,但是陆明却样样都做得不错,两年下来,他在公司里完整地做下来一个工程,也收获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和女友结婚后不久,他就按揭买了属于他们的第一套房子,一年后,还买了一辆小排量的汽车,生活上大大改善。老婆怀孕后,陆明将工作重心转移,想要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事业。在房地产市场摸爬滚打五年后,他拉上两个同样学建筑的同学,开起了自己的建筑公司。一个朋友专门负责工程制图,另一个朋友则和陆明一起,负责公司中的大小事宜。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渐渐成熟的人脉关系,让陆明的事业发展顺利,很快,一个草创的工作室就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十几名员工的小公司,在业界的声誉也渐渐传播开来。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陆明的建筑公司发展成为一个大型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全国各地设计开发了多座商业中心和步行街。年近不惑的陆明,也享受到了有钱人的生活。可是,事业成功之后,他却开始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富足的生活除了让他随心所欲地满足一切物质需要之外,并没有让他得到真正的快乐。

回想年轻的时候,工作上每走完一步,他都非常清楚地知道,下一步应该怎样走,可能会有哪些困难,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些困难。那个时候,他每天忙忙碌碌,特别辛苦,最忙的一次,他连续在公司住了一个星期,不知情的老婆以为他失踪了,甚至打电话报警。那时,即使每天都特别紧张,劳累辛苦,却忙得特别起劲儿,生活也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