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你:带你走进心理学世界
17542400000022

第22章 洞察人格发展(3)

她刚刚搬到一个新的住处,就遇到了一系列诡异的事情。房东说,他的妻子和儿子死于暴雨后的泥石流,于是她在衣帽间的镜子里,看到了两个满身泥水,面目狰狞的人影;洗澡时,她会看到一个男人冲着她大声地哭泣;房间里的水管每天半夜,都会叮叮作响……这一切恐怖的事件,让原本敏感脆弱的章昕,陷入了疯狂的境地。

在表姐的介绍下,章昕来到了阿占的心理诊所,想要借助心理医生的帮助,解开一直困扰自己的心结。在阿占几次细致的问询下,章昕的少年往事,也开始显露无遗。原来,在她幼小的时候,父母离异后将她抛弃,先后移民,留下她一个人孤独地生活。从小经历人情的冷漠,生活的惨淡,让她渐渐变成了一个闭塞而自卑的女孩。她总是想要在男朋友的身上寻找依靠,可是她强烈的占有欲和霸道无理,却又让身边的男孩子心生畏惧,一个个地离开她,重新去寻找爱情。每一次的恋爱、分手,都让章昕原本脆弱的内心备受打击。经历了太多情感的大起大落,让她几经崩溃,甚至逃避现实,想要自杀。

阿占在细心的观察后,很快找到了章昕的症结所在,并从国外请回了她的父母,帮助她解开了多年的心结。章昕一点点地乐观起来,灵异的图像再也没有出现过。可是,章昕的童年经历,却引爆了阿占心底一颗沉浸许久的炸弹。

阿占是心理学专业的留学生,工作敬业,专业一流,可是,他却从来都是独来独往,既不参加同事的聚会,也不看望旧日的好友,他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用来研究病人的档案,分析病例报告,俨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

近日来,在治愈了章昕的病症后,他开始看见多年前的影像——一个年轻的女孩,画好了妆容,躺在棺材里,在众人的簇拥下送去入殓;一个穿着白衣的少女,如影随形地跟着他,出现在盥洗室的镜子里,出现在大楼的橱窗里,出现在游泳池的水底,出现在任何阿占出现的地方。

那个一直跟随他的女孩,就是阿占多年前死去的女友。他们在中学时代恋爱,女孩默默地为他等待,为他付出。可惜,年少的感情总是像暴风雨一般,来去匆匆。当阿占提出分手时,情绪激动的女友,受不了情感的打击,用剪刀划开了自己的手腕后,从学校的高楼跳下,不幸身亡。

多年来,阿占没日没夜地学习,毕业后又没日没夜地工作,希望可以借助身心的疲惫,逃避痛苦记忆的鞭笞。可惜,他对章昕产生的爱意,再次引发了他对前女友的愧疚。那个缥缈的影子,在不停地质问他,追逐他,直到将他逼上大楼的天台。阿占哭诉着对她说:“一直以来我都没有开心过,一直以来,我都不能接受任何一个女子,这都是因为你。你死了那么久都不开心,我有什么权利开心。如果我死了能令你满足,让你开心,我会做。”就在阿占绝望地看着地面,想要纵身一跃,以死赎罪时,站在背后的章昕叫住了他——原来,一切都是幻觉。

其实,章昕和阿占两人的恐惧来源,都可以从他们童年期的经历中找到答案。章昕从小被父母抛弃,并且错误地认为,父母的不幸和她的不幸,都是自己的过错。多年来她孤独地成长,让她时刻体会着不安全感,也让她比任何女生都依赖男友的情感,强烈地占有着男友的全部,害怕自己再次被抛弃。因此,她多疑敏感,在幻觉中看到有人来伤害她;当男友提出分手时,她常常以死相逼,来逃避被抛弃的痛苦。

阿占则始终在逃避自己内心的愧疚。他选择忙碌的工作,选择孤单一人的生活,当他发现自己爱上章昕时,选择否认这份感情。那些恐怖的影像、凄惨的声音,全部来自他的内心深处,由他对章昕的爱引发了压抑在他心中多年,始终不敢面对的愧疚感。

很多时候,来自内心的痛苦,要远远大过来自外界的痛苦;由遥远记忆引发的痛苦,会大大超过今日为生活奔忙的痛苦。每个人都是伴着过去的记忆,一路坎坷走到现在的。当我们还很弱小的时候,无法避免地遭受到外界的各种打扰,在空白的生命中,留下异常深刻的痕迹。这些痕迹变成了日后生活的雏形,如果它是健康的,成年后便可快乐地生活;若它是负面的、消极的,则会给成年后的我们,带来更多的痛苦。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即使拥有童年的创伤,只要坦然接受,一切心结还是会一一打开。就像阿占一样,直面令自己害怕,甚至是永远无法面对的那份愧疚,对当时的她说出内心的感受,只要在痛苦的根源上得到解脱,一切都会平复,一切都会过去。

民主型还是专制型——教养下的人格

一个人乐观自信,不怕失败,活跃而有创造力,我们就会说:“这个人具有健康的人格。”若是一个人常常没有安全感,常常自卑,或常常主动攻击他人,我们就会说:“这个人可能有人格障碍。”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一定会拥有不同的人格发展路径。

人格分为性格和气质两个部分,气质是天生就注定的,但是,人的性格形成却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虽然这其中也有遗传和社会文化的影响,但主要影响仍在于后天的家庭环境。人格一般在一个人的幼儿和儿童时期形成,很多父母都认为这个时候的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殊不知,这时正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

父母组成的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也是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打下深刻烙印的外部环境。一个装修奢华、物质充裕的家,并不一定会给孩子带来快乐、充满阳光的童年;相反地,一个房屋简陋,但整洁有序、健康向上的家,却能帮助孩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因为,家庭的温暖气氛、亲人间的轻松交往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来说,才是最宝贵的东西。

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会导致孩子形成不同的人格。按照一般的分类,家庭教养方式分为四种,民主型、专制型、溺爱型和放纵型。民主型的父母会鼓励孩子独立,温和地询问孩子的意见,在悉心引导中,帮助孩子作出独立的决定。因此,在民主型家庭成长的孩子,会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平等待人的意愿。

专制型的父母,对待孩子,就像古代的帝王对待臣子一样。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一旦犯错,就用严厉的惩罚解决,非打即骂。这种教养方式,通常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和归属感,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他们不会觉得父母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甚至会故意疏远。在专制型家庭长大的孩子,常常孤独,不合群,找不到自信,严重时,还可能性格执拗,对外界充满敌意,有些神经质。

放纵型的父母有些不负责任,他们将孩子放在一边,不闻不问,放任自流。这样的孩子,由于从小就没有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因此情感冷漠,无法与人建立亲密的关系。而且,还会因为无人关心他们的行为,而形成自由散漫的性格,很难有所成就。

溺爱型的父母与放纵型恰恰相反,他们往往对孩子过分关心,过分关注,对孩子的一切要求又是百依百顺。爸爸妈妈从未拒绝他们的要求,因此,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自私、任性、过分依赖他人,而且懒惰,蛮不讲理。

小周是一个十八岁的男生,今年上高中二年级。身材挺拔、长相清秀的他,小时候特别招人喜欢,邻居家的叔叔阿姨都夸赞他活泼,聪明,还特别懂事。可是,自从上了高中之后,他不仅经常翘课,还开始迷恋网络游戏。从一开始的每周去网吧玩,发展到每天晚上偷偷溜出去玩,如今,已经发展到逃学,骗父母的钱,整日沉溺在网络虚幻世界里的地步。小周为何从小时候聪明懂事的孩子,变得如此叛逆不羁?从他的成长环境中,或许可以找到些端倪。

小周出生在一个普通的职工家庭。一开始,父母都是工厂的工人,每天按时上班,按时下班,妈妈每年晚上都会辅导他的功课,一家人欢欢笑笑,其乐融融。可是,父母双双下岗后,开始做水产生意,小周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因为爸爸妈妈每天做生意特别忙,不是出差洽谈生意,就是出门应酬客户,于是,小周小学三年级时,就搬到爷爷奶奶家,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爸爸妈妈周末去探望他一次,给他买最好的学习用品,最新款的运动鞋,给他留下大把的零花钱,可是永远只打听他的学习成绩好不好,有没有和别人打架,和小周之间从来没有过深入的交流。

小周升入初中后,有一次,因为小事和同学动起手来,被打得不轻。周妈妈接到电话,在百忙之中赶到学校,可是,还未搞清楚事实的周妈妈,劈头盖脸地训了老师和打人的同学,还扬言要到医院验伤,要求学生家长和学校赔偿。经由老师的一番解释,才知道是小周误会别人拿他的东西,先动手打人的。临走时,周妈妈偷偷地告诉小周说:“以后有人欺负你,不要害怕。谁打你,你就把他打趴下。”

升入高中后,小周和一群不良少年成为了朋友。他们的共同爱好就是逃课,打架,玩网络游戏。后来,小周上网成瘾,经常整天整天地逃课,还向同学借了很多钱。妈妈得知后,帮他还了学校的债务,并且在爷爷家,给他留了一台崭新的电脑,“如果你要上网玩游戏,放学回家玩就行,何必到外面去呢?”说着,她给小周留下一笔钱,继续忙她的生意去了。

直到高二的一天,小周和身边的几个同学,连续一个星期在家里打游戏,既没有上课,也没有请假,被学校开除之后,小周的父母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从小周的成长过程中可以大概了解到,小周父母的教养方式属于溺爱加放纵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如果只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毫不顾及孩子的心理感受,在长时间的放纵和忽视下,很可能让孩子形成孤独,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还可能因为亲情上的冷漠,而交到损友,走向自我堕落的迷途。

在众多的教养方式中,最可取的就是民主型的父母。民主的家庭氛围,会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环境,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归属感。如果一个人在家庭中,无法感受到爱与被爱,那么他成年后,也很难去爱人和尊重他人。另外,民主的家庭环境,会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做法,让他在人格中慢慢建立起自尊和自信,这样的孩子情绪稳定,感情丰富,能与人和睦相处,也较容易实现目标。

老大最聪明吗——出生顺序与人格

每当谈起家中哪个孩子成绩最好、哪个孩子最会照顾人、父母上年纪后可以依靠哪个,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老大;而提到最任性、最会闯祸、最让人不放心的那一个,多半是指最小的弟弟或妹妹。当然,无论你是家里的老大还是老幺,本身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但是,却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家庭中的出生顺序会对一个人的人格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中国有句俗话说:“老大傻,老二奸”,就是说老大比较笨,老二比较聪明。其实,这个“傻”,并非真的说老大没有老二聪明,而是相较于外向活泼、机灵聪明的老二,老大要显得忠厚老实一些。通常,家中的老大都是做事踏踏实实,富有责任感,没有那么多窍门儿和鬼点子。当然,这一性格的养成,和父母对待他的方式,与兄弟姐妹间的相处都有一定关系。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最早提出,出生次序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他认为,长子和长女会享有家中独生子女的优越身份。因为,当家中还没有其他弟弟妹妹时,老大会被父母当作独生子女对待,用高涨的热情来迎接家中第一个孩子,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关注他和教育他上面。一项调查显示,在一个多子女的家庭相册中,老大的照片要远远多过其他孩子,而在第二个孩子出生后,家里的照片数量则开始减少。

在弟妹未出生前,老大独享父母全部的爱,习惯了成为注意的中心,当弟妹出生后,老大会力图保持自己先前的特权。有的老大能够在弟妹间,行使教育、管制和活动指挥的权力,自然而然地变成团体中的领导,因此老大做事更像成年人,成年后做事会考虑得更周全,更有责任感,而且能够顺利地适应社会压力,成为组织中的领导者。

随后出生的第二个孩子,一出生就要与哥哥分享父母的关注,会产生内心的不平,会感觉自己被哥哥夺走了所有的荣耀。因此,老二往往与老大站在对立面,不过,这种对立并不意味着两人关系不好,生活中处处为敌。可能在整个人生中,第二个孩子都会将哥哥当作自己的第一个榜样,永远在试图超越哥哥,因此他会更有创造力,取得更大的成就。不可避免地,他也会一直生活在哥哥的阴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