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藏风情
17535100000077

第77章 基石

烟台对口支援的聂拉木县,优先发展什么?有人说,这里能源短缺,必须解决煤油电供应问题;有人说,这里道窄路险,要想富,先修路;也有人说,这里信息闭塞,确保通讯畅通是当务之急。而我和其他援藏干部却有不同看法。

聂拉木县城至今尚无中学,念初中,要跑到近千里的日喀则市上学,给学生、家长造成了极大不便。所以,在县城建设中学,培养人才,人不思迁,才是人心所向,也是保证边境稳定和发展的关键。

思想统一后,新来的县委姜书记非常焦急,半夜打电话给山东省及烟台团市委,联系团员青年捐资助学。县委副书记周波专程到自治区及地区有关部门申请立项,恳请拨发配套资金;主持县政府工作的常务副县长栾军波急令县财政局挤出专款,修建校舍,赶制桌椅,购置教学器材;刘文君副县长也几次往返日喀则行署,寻求支持……

烟台市领导看到团市委的募捐请示,全力支持。很快,全市团员、青年、学生掀起了捐资热潮。有的上山抓蝎子、收集空酒瓶卖了献爱心,有的拿出了父母、亲友给的压岁钱和零花钱,许多干部群众纷纷捐款,更有一些不在捐资之列的老人也慷慨解囊……家乡父老和兄弟姐妹的真诚令我激动万分,也想尽点微薄之力。这不,离举行“聂拉木希望中学奠基仪式”不足10天,独独缺少一块奠基石。如果到700多公里远的拉萨市订做,往返两次,要花费近万元。再说,时间也来不及。县委会议上,我主动提出:请建筑队用水泥、沙石、钢筋制作奠基石,我来刻字。

那天中午,快要下班时,奠基石做成了。我急忙拿着笔和刀子刻字。一些藏族同事来了,看我是否在吹牛。等我刻好“奠基”两个标准的宋体字,他们眼里方露出赞赏的目光。淄博籍的成希峰副县长回家炒了半把鸡蛋,请我去吃午饭。我担心水泥越来越硬,更难刻写。所以,顾不得咕咕噜噜的饥肠,婉言谢绝,专心致志地刻写“聂拉木希望中学”7个隶书字。中午,太阳火辣辣的,照在脸上,如同火烤,汗水湿透了衣衫,脸皮碎屑不断地往下掉。正刻着“山东?烟台团委援建”8个魏碑小字,3个在济南“西藏中学”度暑假的学生走来,见面就叫我“老师”,夸赞字写得棒。我着实谦虚了一番。刻毕,他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举行奠基仪式那天,天高云淡,碧空如洗。当日喀则地委组织部副部长徐福金、烟台团市委副书记段大伟、团干部姜萍等人步入会场时,掌声雷动,锣鼓喧天。姜必欣书记的话音响彻在会场上空:“兴建中学,意义深远,聂拉木县几代人的夙愿就要实现了。我们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每个单位、每个人都要为教育献一份爱心……”当天上午,共收到捐款3万多元。奠基石在鞭炮齐鸣、铁锹飞舞的欢乐气氛中埋入了一米多深的地下。看得出,县城的人们绽开了一张张笑脸,特别是县完小的学生们,更是欢呼雀跃。因为这里埋的不仅仅是一块奠基石,而是种着他们读中学的希望。

不久,烟台市政府拨出专款170万元,用于兴建希望中学。我得知这一消息,由衷地感到高兴。是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寻求发展,教育先行。我所刻的只是一块奠基石,家乡领导、父老乡亲的无私援助和所有关心、支持西藏聂拉木县教育事业发展的人们,不都是在为聂拉木县浇铸、刻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么。

(《烟台日报》连载之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