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藏风情
17535100000062

第62章 夜游大昭寺

拉萨市中心的大昭寺,外观秀丽,闻名于世。

大昭寺建于公元7世纪,是西藏最早的木构建筑。传说文成公主进藏后,到卧塘(今大昭寺地段)观天察地,认为这里是女魔的心脏,必须建寺镇之。然后,她根据五行相克的原理,采用白羊背土,填塘建寺,矗立于卧塘之上,因而使大昭寺成为西藏的圣地。白天,我们无暇光顾寺内,只能利用晚上,前去观看。

晚饭后,我们一行几人走进寺内,只见上百个僧人席地而坐,在大经堂内闭目念经,秩序井然。来到主殿,灯光幽暗,殿内供奉着文成公主从大唐带来的释迦牟尼像。一旁的松赞堂内,供奉着松赞干布、唐朝文成公主、尼泊尔赤尊公主的塑像,引得游人纷纷叩拜。我走上前去,敬献了哈达。仔细瞧瞧,个个神态和蔼,可亲可敬。看看周围的墙上,绘满了壁画,色彩艳丽,生动有趣。内容主要包括佛经故事、骑马的文成公主及其随从赴藏途中的场面和汉藏工匠齐心协力修建大昭寺的情景。殿内的廊殿间、殿门、梁架、廊坊上,雕刻着各种图案,精细美观,风格特异。这里还保存着各类佛像、唐卡、法器、供器等宗教艺术品,其中一幅刺绣的“胜乐佛”,系明朝永乐皇帝所赐,国内罕见,十分宝贵。大殿内还有与敦煌石窟相似的飞天浮雕柱头,在初檐与重檐间,有半圆雕的人面狮身伏兽作为承檐,雕梁画栋,光彩夺目。这时,从外面进来一些宗教信徒,他们匍匐着磕头朝拜,穿越天井,一直磕到佛祖身像的脚下,齐齐站定,诵读佛祖颂词和“嗡玛尼呗咪哞”六字真言,加重了这里浓厚的宗教氛围。

来到二楼的“曲节祝波”,只见墙壁上绘有大型“坛城”及“护国药叉”、“金钢萨”、“叶度母”等密宗佛像。画面以“坛城”为主,周围布以众佛,参差错落,各具神态。东壁画着妙音、观音菩萨和密迹金刚。妙音头稍偏右,眼睑垂下,身上飘带对称而起,显得端庄、美丽;观音体态纤细优美,几乎裸身站立,飘带随意飞舞,给人以舒坦、洒脱之美感;金刚两腿盘坐,体型夸张,重心稳定,六臂对称伸开,手持不同法器,尤显威武庄重。“曲节祝波”外墙的东北壁上,残存着文殊、供养天、千佛等吐蕃时期的壁画,构图均衡、饱满,色彩厚重、朴实。北壁的“绿度母”残像,上身倾斜,突现了婀娜妩媚之态。这些壁画,使我看到了大昭寺的精华所在,顿觉眼福不浅。

接着,我们又观看了寺内的一些收藏,有文成公主带进西藏的古朴乐器、羊头壶等文物,也有唐朝医药、历算、制造工艺等书籍。陪游的藏族司机介绍说:文成公主在西藏与松赞干布齐名,深受人们的敬仰。她不仅给我们藏族人民带来了农作物优良品种和种植技术,还传授了农具制造、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冶金等生产工艺和文明礼节、先进观念。

夜游大昭寺,使我对文成公主肃然起敬,缅怀之情油然而生,为我们汉族有这样一位心灵手巧、聪明能干、贤淑豁达的女性而骄傲。她激励着我紧密团结藏族同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抓实干,在雪域高原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烟台日报》连载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