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初到西藏聂拉木县,打电话与藏族干部联系工作,头一句往往习惯地问一声:“您贵姓?”弄得藏族同志很难回答。
原来,藏族人名一般没有姓,有姓的多取自房名、籍贯,如噶尔、雪康、德格等,和汉族的姓不大相同。一般藏族干部群众多以4个字为一名,如扎西多吉、次仁旺堆等。为了便于呼唤,往往称呼两字,如多吉、旺堆等。
由于无姓,所以藏族人同名较多。如聂拉木县委办3个女打字员,都叫次仁多吉。县政府办行政科中有3人分别叫索朗、索朗坚赞、索朗加央,按习惯,均可称为索朗。为了便于区分,就只有分别称之为索朗、索坚、加央了。
知道了藏族人名的特点后,我们打电话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请问您是谁或请问您叫什么名字?”如此,藏族干部群众接电话时,就很好回答了。
(二)
西藏的地名含义更为丰富,具有明显的特点,大都与它的地形、地貌、环境等有关,且非常贴近实际。如闻名于世的喜马拉雅山,藏语意为“雪 的家乡”;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藏语意为“圣母”;雅鲁藏布江,藏语意为“从最高顶峰流下来的水”;烟台对口支援的聂拉木县,藏语意为“通向地狱之路”。后来,当地群众觉得不太好,又说聂拉木藏语意为“坐落在大象脖颈内”。但只要你到过聂拉木县城至樟木镇,那飞流直下、奔腾咆哮的波曲河水,那蜿蜒崎岖、绕山而转的中尼公路,那沿途的绝壁悬崖、嶙峋岩石、飞禽走兽、原始森林,还有那变幻莫测的特异气候,就会令你感到,当初藏族人民把聂拉木称作“通向地狱之路”,并非任意夸张。而今,改革开放的大潮已把聂拉木县城、樟木镇变成西藏唯一的国家一级陆路通商口岸,中尼公路上各种车辆来往如梭,前来旅游、登山、经商的中外客人络绎不绝。因此,聂拉木已不是什么“通向地狱之路”,取而代之的却是通向富裕之路、“天堂”之路。
(三)
藏族人的称呼形式一般跟我们汉族同志差不多,常用的称呼有:普(小弟)、普姆(小妹)、阿佳(大姐、大嫂)、阿久(大哥)、桌普(朋友)、跟啦(师父)、波啦(大爷)、莫啦(大娘)等,现在很多时候也都爱用书记、县长、主任、局长等职务称呼。如果是熟人,就直接叫名字;如果是你比较尊敬或喜爱的熟人,就在名字的后面加个啦字,如聂拉木县县长叫同珠,我与其见面时,常称呼为:“县长同珠啦,您好啊。”他听后往往也会这样称呼我:“你也好,小权啦。”在西藏任何地方,称呼人多说这一个“啦”字,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增加一份友爱和信任,有时甚至会使产生矛盾的双方化干戈为玉帛。
(1996年《烟台日报》)
美丽的聂拉木
1995年,我们一行从依山傍水的烟台来到西藏聂拉木县。耳边失去大海涛声,眼前却展示出雪山草原的雄浑与辽阔,世代生活在这里的藏族同胞,以其特有的生活习俗,将美丽的聂拉木装点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