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藏风情
17535100000034

第34章 酒歌轻拂聂拉木

烟台市对口支援的西藏聂拉木县,双方人员交流和接触逐年增多。为了增进汉藏民族的友谊,让家乡人民进一步了解西藏民俗风情,我在这里介绍一下藏族酒歌与酒文化。

由于藏族人民大都生活在高原的寒冷地区,为了御寒,藏族独有的青稞酒,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

西藏有两种青稞酒,一种是低度酒,多为民间酿制,不宜久存,只供短期内饮用。另一种是用蒸馏法加工而成的35度青稞白酒,则可装入密封的容器内,长期存放。由于酒度不同,也就形成了饮用习惯上的差异。在聂拉木县,盛行喝10度左右的低度青稞酒,人们多用喝啤酒的杯饮用。

在西藏,无论是藏历新年、庆丰收的望果节,还是婚丧嫁娶、生孩子满月,最不能缺少的就是青稞酒。现在,人们办酒席的名目很多,不仅迁入新居要请亲友饮乔迁酒,而且孩子考上大中专学校或到内地上学,也要请酒,此外还有接风酒、欢送酒等。

和藏族同志一起喝酒,是有很多习俗和酒制的。在众人同时饮酒时,一般是向德高望重的长者或职位高者敬献青稞酒,然后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敬酒,反之则不许,这是规矩。敬酒者一般应用双手捧杯举过头顶,敬献给受酒者。而受酒者则要用双手接过酒杯,然后用左手托住,再用右手的无名指轻轻地蘸上点儿杯中酒,向空中弹3下,如此反复3次。有的人口中还要轻声念出“扎西德勒彭松措”等吉祥的祝词,然后再饮。

饮酒时,要遵循藏族人的“三口一杯”制:受酒者先饮一口,敬酒者续满酒杯;受酒者再饮一口,敬酒者又续满酒杯;受酒者第三次再饮一口,敬酒者第三次续满酒杯,此时受酒者则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滴酒不剩者,才是最有情意的。

敬酒时,敬酒者要唱酒歌,在聂拉木县,我们惯唱的敬酒歌词是:“闪亮的酒杯高举起,这杯酒里盛满着情和意。祝愿朋友吉祥如意,祝愿大家一帆风顺。欢聚的时刻虽然是这样的短暂,美丽的花朵却开在咱们的心里,幸福的回忆永远留在咱心里”。

若不唱,受酒者可以拒绝饮用。敬酒者敬上酒,受酒者接过酒杯,即可要求敬酒者唱酒歌。有时敬酒者斟满杯中酒,走到宾客前即开始唱歌,唱到一半时,再将酒杯敬上。

在西藏,常流行罚酒制度,一般可以分作“较羌、过羌、涕羌、佐羌和乐羌”等形式。所谓较羌,意为快酒,即在敬酒者唱完歌之前,受酒者将杯中酒过快饮干。唱酒歌时,杯中无酒是不礼貌的,故而需罚酒一杯。所谓过羌,意为慢酒,即在敬酒者唱完歌之后,受酒者没饮完杯中酒,被视为反应迟钝,也要罚酒。所谓涕羌,意为滴酒,即在敬酒者唱完歌之后,受酒者正好把杯中酒饮掉,若杯中能滴出几滴酒,就要罚酒。不饮酒的人,可说明理由,一般不会强迫饮酒的。但在敬酒者唱完酒歌后,你若偷偷地将酒倒掉,将被视为极端无礼的行为,会招致更为严厉的处罚。以上罚酒是对饮酒者而言的。若敬酒者将歌词唱错或忘记歌词,也要罚酒一杯,这称为佐羌,算是因出丑而罚酒。有时,敬酒者唱歌极其出色,让在座者愉悦备至,受酒者可接过酒杯后,反过来向敬酒者献酒,表示对敬酒者唱歌的赞赏,这杯酒则称为乐羌。

藏族民间的酒歌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祝福、赞美及称颂等形式。听到这美妙的歌声、吉祥的祝福,面对喷香的青稞酒,又有谁能不开怀畅饮呢。

为了让对方喝下敬献的青稞酒,藏族同志还常把手中的美酒比作甘露,真情地唱道:“我手中的甘露美酒,是神仙降下的美酒,是大地酿造的青稞酒。愿青稞在汉藏境内丰收”。

这样的酒歌在藏族地区到处可以听到,它保留着传统的内容与风格。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受群众欢迎的流行歌曲也经常作为酒歌的替代品出现在酒宴上。如《九月九的酒》、《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这就扩展和丰富了酒歌的内容与形式,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如今,进藏的汉族干部、工程技术人员逐年增多,在欢迎与欢送等酒宴上,还非常流行这样一首标志着汉藏民族团结、不带酒字的祝酒歌:“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它们的名字叫光明;汉族和藏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咱们的妈妈叫中国”。

在这片有着如此众多能歌善舞者的大地上,可谓青稞酒香飘雪域,数首酒歌绕屋脊。

(1997年《烟台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