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栖霞民间故事
17533100000005

第5章 衣三捷与郝晋

衣三捷和郝晋都是明末清初的栖霞名人,一个是文科进士,官至兵部侍郎;一个是武科进士,官至固原卫备。作为同一时期栖霞境内的两个名人,在当地留下了许多传说。日前,在大白马夼村,77岁的柳玉善老人讲述了一段衣三捷与郝晋的故事。

过去,在栖霞民间流传一句话:先有衣马茔,后有栖霞城。也就是说在栖霞建城之前,就有衣、马两姓人家在这里安家,而且他们先祖的老茔就在栖霞城内。都知道武进士衣三捷是回龙夼人,却不知道他的根是在栖霞城。

有一年清明,一个姓衣的人从回龙夼骑马到城里去,走到半路,遇见住在城里的一个本家哥哥,这位哥哥是为衣家看管祖坟的。这人就问:“哥,你上哪儿去?”他哥说:“我去赶个集,一会儿就回来,你嫂子在家里,先到我家喝茶等我。”这人来到哥哥家,正赶上嫂子在淘麦子。嫂子说:“兄弟先坐会儿,我把麦子晒上,回来烧水给你喝。”又说:“你小侄子在炕上睡觉,帮我看一下,醒了别让他掉地下。”

进了屋里,果然见有一白白胖胖的大小子躺在炕上睡觉。不一会儿,他也在炕外边打起了盹。朦胧间仿佛看到一只老虎正朝他扑过来。他吓得打了一个寒战惊醒了,一看原来是小孩子正在他身边玩,这才知道是做了一个梦。于是,他把孩子往炕里推了推,又打起盹来。不一会儿他又梦到老虎朝他来了,两只爪子在他身上乱抓。他醒来一看,又是那个小孩爬到了自己身上。他心想,不对呀,分明是个小孩子在我身上爬,却怎么老梦着老虎呢?继而转念一想:这小孩子非同一般,长大一定会成大器。于是喜爱得把孩子抱在怀里逗着玩。

就在这时,嫂子进了门。他脑子一转,说:“嫂子,知道我来干什么吗?”嫂子说:“咱一家人,你想干什么就说。”那个人说:“我来是想跟你要一个儿子,不知你愿不愿意?”嫂子笑笑,随口说:“我三四个儿子,你要哪个,我给你哪个!”这个人说:“大的,你费那么多气力养大,也不容易,我就不要了,我就要你炕上吃奶的这一个!”嫂子一听,连声说:“不行,不行,还吃着奶,你哪能侍候了他。”这个人马上说:“嫂子,不要紧,只要你舍得,我就有办法。”嫂子看他真的想要这个孩子,又不敢私自答复,于是说:“你先喝点水,我去看看麦子,一会儿你哥哥回来了,吃了饭再说。”

说完,嫂子转身出了门。这人心想,现在不走还等何时。于是稍一收拾,用被子把孩子一包,捆在胸前,骑着马就上了路。

过了一会儿,孩子的父亲回来了,问妻子:“你没烧水给兄弟喝吗?”妻子说:“在家喝呢!”一边说一边进了家,一看屋里没有人,孩子也没在炕上。再看看门外,马也没了。丈夫急忙问妻子:“这是怎么回事?”妻子“哎”了一声,说:“不稀说吧!”于是把刚才兄弟要儿子的事原原本本说给丈夫听。

丈夫一听,火了,对着妻子吼道:“真是胡闹,那么小的孩子,他怎么养!”说完便顺着道儿去赶那个兄弟。其实,那人早已料到哥哥会回来要孩子。他快马加鞭,一路上把所有的亲戚朋友走了个遍,挨家挨户告诉,我过继了个儿子,明天到我家去喝酒。就这样,等他回到回龙夼老家不一会儿,栖霞的哥哥也进了家门。那兄弟一看,笑呵呵地上前拉着哥哥的手说:“哥呀,你来得正好,明天亲朋好友都来,庆贺一下。你是‘主继人’,我‘过继’儿子,你必须在场。”孩子的父亲一看木已成舟,也就无话,只得应允下来。

后来,孩子长大了,聪明过人,再后来考取了武进士。这个人便是清朝初年大名鼎鼎的衣三捷。据考证,衣三捷是栖霞有史料记载的四个武进士之一。光绪年版的《栖霞县志》卷六《人物志》载:衣三捷,固原卫备。现在的固原市位于宁夏南部六盘山地区,地处西安、兰州、银川三个省会城市构成的三角地带中心,是全国主要的回族聚居区之一。卫备就如现在的警备区司令。

民间传说郝晋是嫚子生的。话说,郝晋的父亲结婚多年,妻子一直也没能生个儿子,两口子非常焦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总不能断了后。于是夫妻俩一合计,想出了一条妙计。原来,他们瞄上了家里的一个丫鬟,想让丫鬟生下孩子,再把她给打发了,以免留下话柄。这一天,在夫人的筹划下,趁夜深人静的时候,老爷与丫鬟圆了房。丫鬟觉得受了委屈,整天哭哭啼啼,也没人诉说。后来,老太太把丫鬟叫到跟前说:“我和老爷这么大岁数了,这么大的一个家业也没有人继承,要是你能给老爷生个儿子,你不也就成了太太了嘛!”

经过一番开导,丫鬟还真的好了许多。由于她年轻美貌,深得老爷的疼爱,这让老太太有些吃醋。后来,这个丫鬟还真怀上了老爷的孩子,全家人非常高兴,拿丫鬟像个宝似的,给她吃好的、用好的,可是对外却严格保密。随着丫鬟肚子渐渐变大,郝家人开始用丝帛紧束丫鬟的肚子,老太太则不断地往肚子上缠丝线,装出怀孕的样子。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嫚子不负众望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这个孩子就是郝晋。于是郝家人就对外放出风,说太太生了个大儿子。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丫鬟的使命完成了,生命也就到头了。晚上,夫人吩咐几个家人把丫鬟给埋了,埋得越远越好。家人抬着尸体往南走,半路上看到一个大坑,就把丫鬟随便埋在了那里。第二天,人们看到城南一宿长起了一座山,这个山就是现在的翠屏山。

人们传说,郝家在生下郝晋时,正赶上丘处机前去化缘。给了银钱,丘祖却不走人,听说家里生了孩子非要亲自看一眼才行。于是家里人抱出孩子,丘祖看了一眼,没有吭声,送给主人一个小匣子,并嘱咐说:“这个匣子不能随便打开,有急难的时候才能打开,说不上对他能有帮助。”

郝晋长大了,在城里念书,正好与衣三捷在一起。他两个星宿不合,郝晋是白虎星下凡,衣三捷是黑虎星下凡。晚上走夜路时,郝晋便隐隐约约能看到前面有人打着灯给他引路。可是只要郝晋与衣三捷在一起,就看不到打灯的了。后来,郝晋与衣三捷都学有所成,衣三捷考取了武探花,官至固原卫备,郝晋则考取进士,官至兵部侍郎。

郝晋做官后,衣锦还乡,人们说郝家出了这么个大官,肯定是茔地里出官,于是便找来风水先生去他家祖茔察看。风水先生把他家的祖坟看了又看,不由得皱起了眉。郝晋问他为何皱眉?风水先生说:“就你们家这茔地,不用说出你这么大的官儿,连个县官也出不来。”一连找了几个风水先生来看,说得都差不多。郝晋觉得不对头,于是找来府中的老家人,问道:“今天请大家来,是想问一下我的身世,大家尽管大胆地说,不管什么事,哪怕是丑事也可以说,说了没有事,不说的话让我知道了可不行。”老家人们看掩盖不住了,就把郝晋生母的事说了出来。于是郝晋亲自去翠屏山祭奠母亲,又领着风水先生来看,风水先生说:“这是穴好地!可是这穴地不见血是用不起来的。”郝晋点点头,一切明白了,就命人重修了母亲的坟。

据说明末时李自成进京,郝晋在外面跪着迎接,等李自成坐了天下,就渐渐不理郝晋了,那意思是:我来了你跪着迎接我,等后来我要是出点儿事,你也一样去跪着迎别人。于是后来找了个借口把他杀了。人虽然杀了,外表形式上还要过得去,因为郝晋的官职还在,祭文却没法写了,因为郝晋做过几个朝的官。这时,老家人想起来丘祖当年留下的一个小匣子,觉得到时候了。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套道服,有衣服,有帽子。家人一下子明白了,于是以一个出家人的身份给郝晋做了个祭文,既不穿前朝衣服,也不穿当朝衣服,就穿道服。

此只是民间传说,与史料出入很大。据史料载,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廷重晋威望,有诏征巡抚保定;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告休,归故里卜居艾山之麓,自号盂山樵隐,与父老宴集园林,暇则杖策登眺赋诗、谈棋,聊以优游林泉。而且还留下了许多诗文。现录一首《温泉浴月》:石窦元津一鉴开,氤氤紫气笼珠胎。光涵素魄金波静,暖浸冰姿玉影回。洗去烟岚独潋滟,濯来星斗共徘徊。几番倚徙瑶池侧,移取清辉入酒杯。

衣三捷守固原,威震陇东。传说于七与衣三捷交好,一天于七从唐家泊来到衣三捷处喝酒,酒兴正酣,于七的酒杯一下子掉到地上,酒杯碎了,酒洒了。于七愣了一下,对衣三捷说:“不好,我家里有事!”于是骑马就往回赶。走到桃村石剑铺,正好碰到京里两个官儿带着兵,提着于七两兄弟的人头往回走。于七上去一刀把一个人的耳朵割下来,说:“回去报告吧,就说于七老爷造反了!”等于七回到家里才知道,事情出在老婆身上。原来几日前,于七的两个弟弟于八和于九送嫂子回娘家,走到半路,看到一个公子哥正追着一个年轻女子调戏。嫂子说:“要是你哥在眼前,早上去动手了。”两兄弟一听,三下五除二把那公子哥给打死了。事又凑巧,打死的这个人原来是桃村瘸武举孙隆的儿子。孙隆为了报复于七就报了官,说于七在家打兵器,造月牙门,准备谋反。朝廷派人来查看,由于于七的两兄弟不冷静,才遭杀身之祸。

想不到弄假成真,于七真的反了。朝廷调了九个省的兵力,直奔栖霞而来。于七一看大事不好,就到回龙夼去找衣三捷问计,衣三捷说:“你准备怎么个打法?”于七说:“占山,上牙山!”衣三捷说:“不行,你姓于,于即鱼也,鱼须近水,否则不胜。‘于七不听,衣三捷说:“我帮不上你了!”于七转身往外走,出了门,朝着石阶用力一跺,结果五行石条一下子断到了底。

事情结果真的被衣三捷说中了,于七最终败走牙山,去崂山做了和尚。